1樓:匿名使用者
驟,就是「屢次,多次」的意思。
例如:驟戰而驟勝(呂氏春秋)
昔吾驟諫王(史記)
在這裡,文中的意思是,像這次遊赤壁一樣神遊物外的美好經歷,不會經常得到。
還有人說,驟,是突然、馬上的意思,這是不正確的。首先,在現代、古代詞典中沒有這個含義;其次,從文意上來說,如果說不能馬上得到,那麼一定指的是「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事實上,這一點他不僅不能馬上得到,而且他永遠都得不到,那麼,解釋成「突然,馬上」是有悖於文意的。
2樓:水眠仴
語文課本上的註釋【驟得】數得,即多有所得。
其實聯絡語境就不難理解啊。
【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我知道這些想法不可能多有所得,只好把自己的無奈通過簫聲寄託在這悲涼的秋風中。
「知不可乎驟得」的「驟」什麼意思?
3樓:我是龍的傳人
「知不可乎驟得」的「驟」的意思:屢次,多次。
「知不可乎驟得」出自《前赤壁賦》,意思是:(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
《前赤壁賦》通過月夜泛舟、飲酒賦詩引出主客對話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弔古傷今的情感,矢志不移的情懷。全賦情韻深致、理意透闢。
4樓:
驟,就是「屢次,多次」的意思。
5樓:風刀一笑
驟:屢次,數次。得:實現。
驟得:屢次實現,寓意為長在。
6樓:jiang上尚
不對……lz是看了課本嗎,這裡得到的東西是「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客從未得到過,何談屢次得到?
參考:
《赤壁賦》中,知不可乎驟得的乎怎麼翻譯?
7樓:網友
乎是用來調整音節的,助詞無實意。
8樓:冰河爆裂
音節助詞,表示停頓,用來舒緩語氣。相當於現在有些人講話時的「啊」。
音節助詞,就是只起湊足音節的作用,只佔乙個音節的位置,沒有意義。
「知不可乎驟得」的「驟」是什麼意思?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怎麼翻譯呢?
9樓:匿名使用者
語出《赤壁賦》——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譯文】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哀:哀嘆。吾:我生:人生。
須臾——頃刻;瞬間;片刻:須臾萬變|須臾之間|克敵在須臾。
10樓:索笑散人
懷抱明月和飛仙一起在太空遨遊。多麼美好。可我知道這是作不到的。所以借蕭聲寄託情懷。
這是東坡與客泛舟。聞蕭聲悲切。所發的感慨。
11樓:戚甜恬
與飛翔的神仙遨遊世界,名山大川,抱著明亮的月亮一起終老,知道這些不可以馬上得到,拜託給呼蕭的冷冰冰的風。這個是詩人的感概。
12樓:褒豫
跟隨飛仙一起(在空中)遨遊,與明月一起到終.
知道不可能馬上得到(這樣的想法)
(只好)將心願託于這風中.
自己翻的,課堂同步的那種書上應該都有.
13樓:網友
嗯,這個的話我覺得他的這個輪廓就大了,也就是說吧,就是說。像仙人一樣,在天空遨遊。有能力。抱住太陽,這麼大的東西。但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我的悲傷怎麼麼說呢。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啥意思
14樓:韓琴
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想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須臾(yú):片刻,時間極短。長終:
至於永遠。驟:數次。
託遺響於悲風:餘音,指簫聲。悲風:
秋風。這幾句出自宋代蘇軾所作的《前赤壁賦》第三段,全段原文如下: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白話文釋義:蘇軾的容色憂愁悽愴,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曲調為什麼這樣悲涼呢?
」同伴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蒼翠。
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
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在江邊持酒而飲,橫執矛槊吟詩作賦,委實是當世的一代梟雄,而今天又在**呢?何況我與你在江邊的水渚上捕魚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我們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
我們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顆粟公尺那樣渺小。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我想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15樓:歲月不寒
譯文:(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沒有窮盡。(我想)與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
(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16樓:手機使用者
人生之有涯與宇宙之無涯的對比。
《赤壁賦》全文翻譯,蘇軾《赤壁賦》全文翻譯
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遊玩。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 月出 詩,吟唱 窈窕 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公升起,徘徊在斗宿 牛宿之間。白濛濛的霧氣籠罩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面上。江在曠遠啊,船...
分析《赤壁賦》以文為賦的特點,《赤壁賦》中蘇軾的人物形象分析 500字以上
赤壁賦 以文為賦的特點分析 赤壁賦 既保留了傳統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 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闢理念。散文的筆勢筆調,使全篇文情鬱鬱頓挫,如 萬斛泉湧 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對偶不同,它相對更為自...
有關赤壁賦的問題,關於蘇軾前赤壁賦的疑問
主人先和客人談笑風生,而後客人用哀怨的 來表達無可奈何的心情。接著蘇軾借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抒發了豁達 超脫 樂觀和隨緣自適的感情,最終主客轉悲為喜,開懷暢飲。表現了蘇軾忘懷得失 超然物外,達到了圓融的境界。闡發了人要從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不能把問題絕對化的哲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