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像樓主舉的這個例子就很好說明問題:閩南語並不是古漢語,它缺乏了古漢語最基本的一項規律。
你看「時」字,日語裡讀「ji」(dʒi),吳語(蘇州話、溫州話)裡聲母也是 z,都是濁音,它們都傳承了古漢語的濁聲母(「時」字的古漢語就讀 zi)。
但是閩南語卻和其它多數方言一樣聲母為 s,並沒有把古漢語的濁音傳承下來,而只是把陽調(古漢語的鐵律:全濁聲母字必定讀陽調)保留了下來。更況且,「時」字是陽平調,漢語裡絕大多數方言都有陽平調(就好像普通話,其它聲調不分陰陽,但平調卻保留了陰陽)。
古漢語裡頭,聲母的清濁分得非常清楚,總共有四級(清的兩級:全清和次清;濁的兩級:全濁和次濁),但閩南語並沒有保留這最基本的一點,古漢語裡的全濁聲母都分派到了清的兩級裡頭。
全國只有吳語和南湘語維持古漢語聲母的這一格局。雖然閩南語也有濁音像 b g z,但卻不是來自古漢語的全濁聲母,而是來自次濁聲母。
不過,瑕不掩瑜,閩南語在其它的語音方面,尤其是韻母上和整體的語音上,最接近古漢語。
2樓:明月琥珀
白話不叫粵語,河洛話不叫閩南語。只是古漢語、白話、河洛話都比較簡練。
閩南語怎麼說「不知道」啊
3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用閩南語發音是「恩(嘴巴要合起來發音)災壓」,不好意思,因為有些音很難用普通話表示出來,只能是乙個大概音。
ps:我是廈門人,都是說閩南語的。
閩南語真的是唐朝的官話嗎
4樓:雀巢不是鳥窩
不是的,唐朝的官方語言是:洛陽讀書音《雅言》。
洛陽讀書音,並非古代的洛陽口語,更不是今天的洛陽方言,而是洛陽太學裡教學採用的標準讀書音。是古代的唯一標準語音。漢語起源於中原,以「洛陽讀書音」為標準音;中華2023年文明史,4000多年裡中國人都說洛陽讀書音;洛陽讀書音至今仍保留在京劇「韻白」中。
隋朝統一中國後編《切韻》,以洛陽雅音和金陵雅音為基礎。唐承隋制,隋唐兩朝國語均為洛陽「漢音」,隋唐定都洛陽,此時中原雅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有所演變。
5樓:精靈歌者
是做接近唐朝官話的方言。唐朝官話不是起源於福建,是由中原傳到福建後保留下來,中原朝代多次更替,語言不斷變化發展。福建在古時候因為武夷山脈的阻斷,語言發展較慢,所以保留了古漢語的遺風。
去比較日本語裡和閩南話有發現很多相通的發音,閩南人學日語也比較快。閩南的學生有不少小時候用閩南語學唐詩的,說比用普通話讀更押韻。
6樓:尚秀暨彤雯
不是,歷史上各朝代的官方語言都以洛陽口音的語言為官話,唐朝時期是因**的繁榮昌盛閩南語和粵語在海外廣為流傳導致海外稱之為「唐語」
7樓:鮮軒毛敏
這個提法不科學,只能說某個方言更接近唐代的口語,不能說就是唐代的官方語言。相對而言,粵方言和客家話在保留入聲韻尾方面比閩南語更接近唐宋口語,因為現代只有這兩種方言才完整保留與唐宋口語相對應的入聲。
古代人說話是不是就跟閩南語是的現代人都聽不懂?
8樓:匿名使用者
非也!中國古代人說話的音調是分階段的,一般以統治者建都所在的地方語言為官方語言(就像現在的官方語言是北京普通話一樣),如秦漢時期的定都關中,那當時的官方語言就是現在陝西一帶的方言為主,宋元明清時期,定都中原,就以中原的方言為主(河南和河北方言)。並不是樓主說的那樣,因為在古代,很少有大的朝代定都在沿海一帶的,一些小朝廷也普及不了當地方言,畢竟語言是用來交流的。
附各個朝代的官方語言:
秦朝、漢朝時官話是陝西話 ;
唐朝時官話是山西話;(李唐發源於山西的緣故,後來定都關中,逐漸向陝西話過渡)
宋朝時官話是今天的福建客家話,即現在的粵語和吳語;(其中包含和中原地區的方言。)
元朝時通行河北話 ;
明朝時官話是江淮話 ;(明朝前期,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官方語言逐漸傾向於河北方言)
清朝時官話是夾雜著滿語的北京話,現在的漢語普通話以北京話為基礎。其實元明清都用近似現代普通話,但是清朝更接近現代的中文發音。
由於周朝之前漢族未出現,不可考,可能是來自中亞的一種游牧部落語言。
望採納,謝謝!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不過可以這樣說,六南(吳,閩,粵等六種南方方言)比現在的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的發音。但不可以說古音和現在的閩南語一樣。
音都是在不停的「流」和「變」的,同樣的閩南話,90後說的閩南話和30年代人說的閩南話也有很大差別,所以,古音和現在的閩南語一樣是不可能的。
但普通話是北方語系的,可以肯定的是,元代和清代的游牧民族統治極大的人為改變了古漢語,讓北方漢語的發展超出了自然「流變」的程序,比如元代的「入派四聲」,古漢語最重要的四聲八韻,四聲指「平上入去」,也就是「抑揚頓挫」,現在普通話是沒有入聲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漢語,只有「抑揚挫」,是沒有「頓」的,因為游牧民族草原上喊,入聲是傳不遠的,他們是不會發入聲的,所以現在整個北方語系都是沒有入聲的,而隨便哪個南方語系,都完整的保留了入聲。
什麼叫入聲?看看日語,一到十,有qi結尾的(1 yiji,7xiji,8 haji),有ku結尾的(6 loku),都是有入聲的,日本人直接把漢語的入聲標出來了,這些數字,跟江浙滬吳語,廣東粵語中1到10裡有入聲的數字是一樣的。
類似的還有很多。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列舉出n首詩詞,用普通話是不押韻的,而用南方方言是押韻的。
所以說,古代人說話跟閩南語絕不一樣,但吳語,閩南語,粵語都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都是古漢語的不同分支。
10樓:匿名使用者
誤解,你讀古代韻書,就知道古代發音了。
11樓:胡說大本營
絕非如此,那些所謂 「資料」 都是不靠譜的。
古代的閩粵不入中國版圖,閩粵一帶生活的人,本是馬來人種,不是中國人。中國人怎麼回說 「鳥語」 呢?
隨著中原王朝的擴張,閩粵納入中國版圖,馬來人種的閩粵人用 「馬來人的發音與腔調去說中國話」 ,就是現在的 「鳥語」 。
【論語】 裡記載了孔子在接見外國使者、主持祭祀、主持典禮時講 「雅言」 。雅言就是京城的地方話。孔子生活的時代,西周的京城在陝西的 「鎬京」 ,差不多就是西安話。
雅言,是各個地方的人交流的 「通用語言」 。
【黑龍江方言與北京話】一書裡,通過詳細的論證,證明東北話是北京話的母語。到了清末民初,把北京話叫做 「國語」 ,事實上已經構成了 「普通話」 的基本框架。
「普通話」 ,追根溯源,就是河北方言與東北話的 「融合體」 語言。
閩南語和粵語哪乙個才是真正的古漢語
12樓:
都說是古漢語了⋯兩者都不是 只能說兩者與古漢語更接近 沒記錯閩南話接近上古漢語 粵語接近中古漢語。
吳語裡有多少古漢語用字
13樓:虛情假意的溫
大在古漢語詞典中的解釋。
dà①《形》與「小」相對。《鴻門宴》:「大行不顧細謹。」
②《形》重要的;重大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大任於斯人。」
③《形》年長的;排列第一的。《木蘭詩》:「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④《副》表示範圍廣,數量多。《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⑤《副》表示程度深。《董宣執法》:「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
廣東話 我怎麼一句也聽不懂啊 聽說以前是古漢語
14樓:一碗蝦
glamp,不懂就不要誤人子弟,廣東三大方言竟然有閩南語,你用哪只腳趾想到的?廣東三大方言是:白話、客家話、潮汕話。樓主想學的廣州人和香港人講的廣東話,也就是白話。
15樓:網友
建議你看看易中天的《大話方言》,挺有有意思的。廣東有三大方言,粵語、客家話、閩南語,基本上都有很多的古漢語成分,不會的人,基本聽不懂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多聽,就能聽懂了。可以多看下港劇。
請問是不是閩南話最接近古漢語?
17樓:撰轡高翔
應該這樣說,現在的漢語(包括方言)都源於古漢語古代漢語分為上古漢語 中古漢語 和近古漢語上古漢語和閩南話相近,有八音,這又和吳地方言類似,有平上去入四聲,各分陰陽,中古漢語和廣府話,潮汕話,客家話相近,又吸收少數外國和外民族語言近古漢語,由於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語言影響,形成北方方言就算是閩南話,和真正意義上的古漢語還是有差距,語言是乙個嬗變的過程。
18樓:營一世之交
是,不過還是有差別的。
閩南話是古漢語嗎,閩南語與古漢語
1.閩南語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音 其實閩南語的變化也是很大的,並不是大家想象的一成不變。2.閩南語和古音接近的原因,也是南方方言和古音接近的原因,是因為南方方言是透過大規模的移民而形成的,而且語音方面基本沒有外族語言的融入。3.沒有受到汙染是閩南語和古音接近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閩南語可以根據自身規...
閩南語叫拱蝦公尺,大陸語叫什麼,拱嚇咪是閩南語的什麼意思
以下供參考 閩南語叫 拱蝦公尺 大陸語是 說什麼 的意思 拱 讀音 一聲 閩南語是 講,說 的意思 蝦 一聲 公尺 四聲 閩南語是 什麼 的意思 講什麼 的意思,望採納。何曉影唱過乙個叫 音譯 拱蝦公尺 我想知道或歌名謝謝 是閩南語歌曲 愛情 我問你 拱蝦公尺 福建話 講什麼 普通話 恭喜你呵呵,是...
閩南語中的“駕崩”是什麼意思,閩南語中這幾個是什麼意思
閩南語中的 駕崩 是吃飯的意思。閩南語,起源於閩南地區。主要分佈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適用於閩東北地區 浙東南區 廣東潮汕和海陸豐地區 廣東雷州半島 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閩南語一詞有廣義 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系集合,狹義則僅指閩臺之閩南語。臺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