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銀建男
請你聽我說從頭:
人之初,性本善,千年風雨磨滅了人的真心,反而增人的煩惱心魔.今天的世界,江河日下,人心混亂.
五濁惡世裡,末法時代中,人們越來陋劣囂頑,現代人,妄自尊大,心不容物,面對他人,冷漠敵視者有之,虛偽邪佞之人對於人家的好處很容易忘記,人家對他少有牴觸,就生"慍"心,種種喜怒無常,刻薄寡恩.因為輕浮,才會"輒生喜慍心".
這都是由於人被外境所迷,心不由自,由本來妙明,生出惡業惱害,根本是因為"遺失真性",才會"顛倒行事".這就是"認悟中迷"是"無明"作怪.
如果一念清淨,照破無明,自然"本覺常住".如果不收拾自己的煩惱,跟著感覺走,任迷控制自己,那就一生都陷於心理焦灼,惡業隨身的"冰炭"矛盾痛苦之中,最終死不得所
以上個人淺見.
2樓:
學佛第乙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汙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
求弘一法師所說的名言
3樓:浩笑工坊
1、意粗性燥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2、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3、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4、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5、行欲徐而穩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聲欲低而和。
6、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志。
7、居處必先精勤乃能聞暇,凡事務求停妥然後逍遙。
8、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9、緩事宜急乾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10、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11、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
12、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13、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14、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祝。
兩悔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兩怒無不成之禍~~~的意思
4樓:拌虎吃豬
出自哪不知道,解釋大概是說:兩個人如果有矛盾都不能釋懷就會化成怨恨,兩個人想在一起的話就一定能結合,兩個人都在生氣衝突到一起就會成災禍
求關於日行一善的名言,下午就要交!急
5樓:手機使用者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一粥一飯常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嶽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
○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智者達觀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惡。
○試思鐵城之苦,宜省藥石之言。
○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戲謔,慎勿形言。結怨仇,招禍害,傷陰騭,皆由於此。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敝於私也。誠生明者,不雜以偽也。從容生明者,不淆於惑也。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張夢復雲:「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又雲:「凡事最不可想佔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爭也。
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也。
此餘數十年閱歷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餘生平未嘗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轉灣早耳。」
○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古人有言:「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以仁義存心,以忍讓接物。
○林退齋臨終,子孫環跪請訓。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鬆後緊。
○先益後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先鬆後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呂新吾雲:「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曲木惡繩,頑石惡攻。責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呂新吾雲:「責善要看其人何如,又當盡長善救失之道。無指摘其所忌,無盡數其所失,無對人,無峭直,無長言,無累言。犯此六戒,雖忠告非善道矣。」
○又雲:「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餘,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損陰騭處。
○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善化人者,心誠色溫,氣和辭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隨事講說,隨時開導。彼樂接引之誠,而喜於所好;感督責之寬,而愧其不材。
人非木石,未有不長進者。我若嫉惡如仇,彼亦趨死如騖,雖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先哲雲:「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呂新吾雲:「論人情,只向薄處求;說人心,只從惡邊想。此是私而刻底念頭,非長厚之道也。」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巨集。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醜要包容得。
○精明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呂新吾雲:「世人喜言無好人,此孟浪語也。推原其病,皆從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個不好人,更何暇責備他人乎?」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雲:「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呂新吾雲:「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
蓋群情多暗於遠識,小人不便於私己,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鬍成胡久?」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白香山詩云:「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
○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劉念臺雲:「學者遇事不能應,總是此心受病處。只有煉心法,更無鍊事法。煉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工夫得力處。」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6樓:匿名使用者
人日行一善,積德一輩子。
關於「日行一善」的名言警句
7樓:小芭比公仔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一粥一飯常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嶽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
○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智者達觀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惡。
○試思鐵城之苦,宜省藥石之言。
○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此心以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戲謔,慎勿形言。結怨仇,招禍害,傷陰騭,皆由於此。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敝於私也。誠生明者,不雜以偽也。從容生明者,不淆於惑也。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張夢復雲:「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
○又雲:「凡事最不可想佔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爭也。
我一人據之,則怨萃於我矣。我失便宜,則眾怨消矣。故終身失便宜,乃終身得便宜也。
此餘數十年閱歷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餘生平未嘗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轉灣早耳。」
○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古人有言:「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以仁義存心,以忍讓接物。
○林退齋臨終,子孫環跪請訓。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鬆後緊。
○先益後損,則恩反為仇,前功盡棄。先鬆後緊,則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呂新吾雲:「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曲木惡繩,頑石惡攻。責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呂新吾雲:「責善要看其人何如,又當盡長善救失之道。無指摘其所忌,無盡數其所失,無對人,無峭直,無長言,無累言。犯此六戒,雖忠告非善道矣。」
○又雲:「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餘,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損陰騭處。
○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善化人者,心誠色溫,氣和辭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隨事講說,隨時開導。彼樂接引之誠,而喜於所好;感督責之寬,而愧其不材。
人非木石,未有不長進者。我若嫉惡如仇,彼亦趨死如騖,雖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先哲雲:「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呂新吾雲:「論人情,只向薄處求;說人心,只從惡邊想。此是私而刻底念頭,非長厚之道也。」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巨集。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醜要包容得。
○精明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呂新吾雲:「世人喜言無好人,此孟浪語也。推原其病,皆從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個不好人,更何暇責備他人乎?」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頑。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雲:「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呂新吾雲:「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
蓋群情多暗於遠識,小人不便於私己,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鬍成胡久?」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白香山詩云:「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
○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劉念臺雲:「學者遇事不能應,總是此心受病處。只有煉心法,更無鍊事法。煉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無一事而已。無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靜工夫得力處。」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