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當然是爬著走
不是這篇文章出自:
周安王二十五年(前377年)
子思言苟變於衛侯曰:「其才可將五百乘。」公曰:
「吾知其可將;然變也嘗為吏,賦於民而食人二雞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
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屬於鄰國也。」公再拜曰:「謹受教矣!
」子思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西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西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子思死時還沒這篇文章呢
2樓:夜央歌
是孔子的孫子。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
嫡孫的意思,也就是說孔子的正妻的兒子,
然後兒子跟他兒子的正妻的孩子。
3樓:匿名使用者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西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西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
子思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資治通鑑之子思言苟變於衛候翻譯?
4樓:娜lucky哈哈
《資治通鑑》:子思向衛國國君提起苟變說:「他的才能可統領五百輛車.
」衛侯說:「我知道他是個將才,然而苟變做官吏的時候,有次徵稅吃了老百姓兩個雞蛋,所以我不用他.」孔說:
「聖人選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幾尺朽爛處,高明的工匠是不會扔掉它的.現在國君您處在戰國紛爭之世.正要收羅鋒爪利牙的人才,卻因為兩個雞蛋而捨棄了一員可守一城的大將,這事可不能讓鄰國知道啊!
」衛侯拜了兩拜說:「我接受你的指教.」
子思在衛國的時候不應該是衛慎公(前414年―前373年在位) 時,當是衛敬公(前465年—前432年在位)、衛昭公(前431年—前426年在位)時期。
首先,衛國在戰國早期政局動盪。前426年公子亹(衛懷公)殺死父親衛昭公自立為國君。前415年,公孫頹(衛敬公孫、公子適之子)又殺衛懷公,自立為君,是為衛慎公。
可見,衛懷公、衛慎公都是弒君即位。又魯穆公亟見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國以友士,何如?
」子思不悅。可見子思自尊如此,怎麼會居於衛國這種篡位弒君頻繁的國家?怎麼會與衛慎公這種弒君之人論政?
所以,子思留在衛國的時間當在衛昭公被弒(前426年)之前,絕不會是在弒君即位的衛懷公、衛慎公時期。《孔叢》注也稱子思居衛當衛敬公(前465年—前432年在位) 之時,此時子思正值壯年。「子思言苟變於衛侯」 中的「衛侯」當是衛敬公。
《禮記》記載:「子思之母死於衛,庶氏之女也。」所以大概子思先曾事衛,後歸老于魯,乃當魯穆公之時。
至於《通鑑》中「子思言苟變於衛侯」這一段原文出自西漢孔鮒《孔叢子》一書,原文未記載發生時間,司馬光編寫通鑑時隨意將此事編入周安王二十五年,大謬。這一點前人就已指出(《通鑑》據《孔叢》,書子思言苟變於衛侯,在周安王二十五年,去孔子卒百二年,此決誤。《孔叢》舊注謂衛敬公。)
子思言苟變於衛侯曰:「其才可將五百乘譯文中的嘗字和弗字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