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鋼琴師 影評 一段鋼琴曲似乎給人一種置身於遊樂園中的歡暢,即使這是在咆哮奔騰的海上,外面風雨交加,船顛簸不已,但空曠的大廳,桌邊的啤酒,狂風中搖曳的大吊燈,跳躍翻騰在黑白鍵上的手指,賓士的脫扣鋼琴,想嘔吐的胃,震耳欲聾的雷聲,串著密密匝匝的音符,帶領著我們一起滑翔在這海上,這船上,如鷹般矯健,如燕般輕盈,環繞一根一根的柱子,在舞池中歡快的馳騁。那閃電便是碰碰車的淅瀝電光,那**便是心跳加速的呼喊聲,那嘎然而止的撞車便是這遊戲的結束,當然,也意味著另一場精彩的開始。 一段友誼,一段平淡,一段不沉悶,一段緊促,一段詼諧,一段勇敢,一段一段一段一段的**,酣暢淋漓,自始自終。
丹尼伯曼.td.林蒙.
一九零零,命運把玩笑的長舌頭放在這長長的名字上,一舔而盡,不留一點掙扎的空隙。所以,沒有與命運的抗爭,這生命輕鬆的開始了,便輕鬆的尋找結束,這是挺簡單的乙個人,同時也是挺有思想有頭腦的乙個人。 習慣在樂隊演奏到一半時用鳳舞的手指撥動人們最激盪的情緒,習慣用眼神來揣測乘客用鋼琴來表達性格,習慣看熙熙攘攘的人群洶湧的奔上輪船,洶湧的離開輪船奔向舉著火炬的自由女神。
他一直在那裡坐著,彈著鋼琴,沉湎於自己的對外界的假想和對**的宣洩。 宴會永遠是熱鬧的,人群也永遠是流動的,那句撕心裂肺傾盡所有呼喊出的「america」帶走了所有的人,他有那麼一絲孤單,也僅有一絲,暗自神傷的時候固然有,更多的是我們猜不透的或灑脫或孤僻。自己的生活自己才知道,顧不得別人,別人也顧不上自己。
從不上岸,但他說得出城市裡的風雲變幻,顯然,這是從別人自我陶醉的時候捕捉到的,他擁有著最細膩的情感和極致的洞察力,卻沒有表現自我發掘自我的意識,他用**來表達他看到的人和事,極盡其力,鮮明又生動。也用**來填充自己,揮灑生命,可以放縱,像把所有的音符擠在最狹窄的指尖一瀉而下的暢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適合的時間壓下那一指黑鍵,聽旋律的優雅和輕盈。 一流的鋼琴家帶著鄙視和嘲笑來到了船上的宴會,三曲終,他用皎潔瀟灑的笑和一根琴弦點燃的煙,把鋼琴家的高高在上燒得一乾二淨,把聽者的情緒燒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平都撫平驅除,什麼等級,什麼高貴,不過如此,不堪一擊。
自討沒趣的人,總缺少乙份內心的安寧。 錄製唱片時,視窗出現的姑娘撥動著他的心,柔情似水,一首曲子也變得含情脈脈,滿是愛慕,也許這就是一生中最屬於他自己的情感,這直白和生澀全都隨著針尖深深的刻入了密紋唱片。但是,該怎樣做?
不要唱片,贅物而已,不憾於未曾留世。乙個沒有出生證明的人在這個紙質世界缺少了證書,就缺少了所有譜寫生命的權利,盡情的揮舞吧,讓零亂的音符飄灑在風中…… 不要城市,沒有終點的琴鍵,彈不得曲。八十一鍵的鋼琴幻化得出世人傾倒的絕響,再多乙個,卻不一定是錦上添花,知足的擁有遠大於無盡的慾望。
不要規則,生活的旋律早已被打破,更別說舞曲的規矩。一萬萬個人過著同樣的生活,那其中乙個的變異帶來的衝擊就不是顛覆,而是可以忽略的小小放縱,甚至帶著一種戲謔的味道。 而那女孩,到底要或不要?
影片始終逃不脫人的本源追尋,愛慕這種感受,超前於任何事物帶來的衝擊,這是本性中的本性。可是,還是不要了,那是個遙遠的地方,偏僻的地方,不熟悉的地方,他只認識大海,大海以外的東西就是未知,未知的東西就是不確定,不確定就是彈錯音符,彈錯音符就是丟失了自己……舍什棄什,看看心底最害怕什麼,有時比心底最喜歡什麼,更容易做出選擇。
2樓:同彥珺
影評具體如下:
《海上鋼琴師》是2023年義大利電影,距今已經上映21年,這期間豆瓣有95萬人打出9.2的均分,被譽為文藝青年必修的電影工藝品。
是的,《海上鋼琴師》早已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件藝術品,這不僅僅是導演和演員的功勞,更是無數影迷,影評人不斷解構、重建、賦予的,它在整個人類影史上都將佔據一席之地,一直流傳下去。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乙個在海上出生的棄嬰,憑藉與生俱來的天賦,自學成才成一代天才鋼琴師,但他只在virginian號遊輪上演奏,一輩子從沒踏足陸地,最終跟隨輪船炸毀、殉身大海的故事。
主人公叫做1900,他的故事之所以動容,就是因為他哪怕結束自己的生命都不願上岸,而我們上岸了。海上是已知,看似不自由,但琴鍵在自己手上,可以很純粹的創造快樂。
上岸是未知,看似自由,但是把琴鍵交給上帝,任由上帝把每個人都雕刻成一樣的樣子,疲於生活的樣子。
美好的東西之所以美好,就是因為它求而不得,甚至是不存在的,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要面對衣食住行,面對競爭,面對壓力,這就是命啊,但是身不能至,心嚮往之,於是人人讚頌《海上鋼琴師》,用來寄託我們精神之自由。
3樓:匿名使用者
天堂裡的夢想這是乙個有關人,海與鋼琴的故事。有人說這是悲劇,也有人說這是乙個喜劇。但無論如何,他帶給我們的思索與感想卻是亙古不變的。
1900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乙個孤兒。他生於海上,並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所追求的夢想,然後他的生命隨著夢想在海上終結。
1900與不可一世的爵士鼻祖jelly鬥琴的片段給我留下的印象極深。開場,jelly在眾人的簇擁,追捧下彈起了充滿挑釁之意的「the carve」。一兩回合下來,1900先模仿jelly彈了「the carve」,又令人唏噓不已地彈起了平安夜。
1900看似是絲毫「不在狀態」,只是因為他不明白鬥琴的意義何在。對乙個看淡名利的人來說,他人的讚揚或追捧都不是他所追求的。所以頭兩回合1900完全沒有跟jelly鬥琴的「架勢」;反之,他對jelly發自內心地讚揚,他毫不掩飾jelly的**所帶給他的感動。
而jelly卻完完全全眼中只有名利和慾望。無論他的**怎樣動聽,他的技藝如何高超,他演繹的音符卻永遠不能與1900相比較。1900的**來發自內心,澄澈而質樸;jelly的**卻花哨而機械。
最終,1900演奏完令人驚嘆的單人四手聯彈,當菸在灼燒的琴弦上被點燃時,他贏得了最大的歡呼與掌聲。他的**終究感動了所有人。電影的結局我曾一度很不理解。
第一次看時,我甚至覺得1900很傻,不懂得「追求生活的美好」。面對老友懇切的勸說,1900卻說,「 鋼琴的鍵盤有始有終,88個鍵,錯不了。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我喜歡,我應付得來;街道好幾千條,上了岸,何去何從?
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我生於船,長於船,世界千變萬化;這艘船每次只是載客兩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範圍離不開船頭船尾之間。在有限的鋼琴上,我自得其樂,我過慣那樣的日子。
陸地?對我來說,陸地就像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瓶太濃的香水,是條太長的旅行,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 三角鋼琴已經被搬下virginian號,virginian號也即將**,1900仍舊不下船。是的,城市充滿著未知,城市是決然不同於海上或風平浪靜或波濤洶湧的複雜的世界。
在城市,1900永遠不可能回到過去那種只有海,鋼琴的生活。他在城市中把握不住自己,只有在海上,在88個琴鍵上,在virginian號上,他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1900是乙個童話的締造者,但他的結局決然不是乙個悲劇。
他用**看穿人間百態;他懂得如何用**詮釋情緒,詮釋靈魂,他能透過人們的舉手投足,用**解讀人們的心靈。他似乎一直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不能要。他清楚自己活著的意義,他了解自己心中的真正追求,並一直跟著自己的心走下去,他永遠演奏著澄澈而質樸的**。
1900生於海上,生命也在海上終結,但他卻毫無遺憾地實現了一生的價值,並不顧旁人眼光地走了下去。即使一切都終究被毀滅,但我願意相信,天堂裡會有virginian號,天堂裡會有鋼琴。 因為1900的夢想永遠不會終結,正如他的心中的那片淨土,心中的旋律,永不消逝。
4樓:姬覓晴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具體刻畫了1900一生的優秀劇作。
1900是乙個鋼琴天才,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出生在海洋上,從未踏出維吉尼亞號,他還在海洋上結束了生命——以至於當康恩向其他人講述1900的一生時,許多人全當作是乙個虛構的好故事來聽,沒有人願意相信他。
康恩不在乎了也無所謂了,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1900只存在於他的內心深處、只存在於維吉尼亞號、只存在於真正懂他的人的內心,他與1900一起度過了一段時光,只有康恩真正地尊重1900,也真正地懂得1900對鋼琴對海洋對維吉尼亞號的熱愛, 1900內心很孤獨。
如果說城市只是乙個又乙個神秘的小世界,那麼海和維吉尼亞號以及鋼琴則是他的全世界。生在海上活在海上的他,只有從海中才能感到靈感的噴湧而出,只有在海上,他才可以釋放自我。
他知道這一點,所以當他站在連線船和城市的旋梯上時,他望了望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和灰濛濛的天空,望了望那些了無盡頭的街道與匆匆忙忙的人,他扔掉了帽子轉身重回維吉尼亞號。
5樓:ai百
讓人沉迷的孤獨
文/夢裡詩書
「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麼?」
這是《海上鋼琴師》中1900最後的原句,電影主角1900那張寫滿了堅毅卻又帶著溫柔深邃的雙眼,彷如以洞悉了世間的一切,這是一部我已然不知看過多少遍的電影了,每一次我都會在1900的琴聲沉醉其中,無法自拔,卻又在最後帶著一種讓人難以言說的痛楚,大海、遊輪、鋼琴,描繪了這部電影的主線,而蒂姆·羅斯飾演的1900則構築了這部電影的靈魂,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就是一種讓人沉迷的痛—孤獨。
當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覺1900是孤獨的,沒有父母的至親,從來不曾離開大海,每一次異國他鄉的旅客蜂擁的登上美國,而他卻一人獨守留在了遊輪,我不解他為何放棄了名利和愛情,把自已困鎖在一搜遊輪之上,但伴隨自已的成才,後來才慢慢發現,我一直是以乙個世俗旁觀者在看這部電影,就如同電影中那樂器店的老闆一般,當自已從電影中1900的角度來看,其實與他而言卻並不孤獨,當他選擇了與遊覽輪一起毀滅的時候說到:「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麼?」乙個沒有為任何而人而存在過的人,又何談孤獨呢,其實如果這部電影的結局1900走上了岸,不管是對觀眾還是對這部電影來說才真的是個悲劇,正如電影當中那個最後在廢棄的船上尋找1900的小號手,卻最後沒有阻止1900下船一樣,其實在船上,便是1900最好的歸宿,1900的眼中,或許真正孤獨的是我們。
電影透過1900這位鋼琴師與一搜3000名乘客的遊輪,在一部電影的時間裡,反映了乙個時代物質和精神激烈的碰撞,1900同爵士樂鼻祖傑尼的對決,遊輪上懷揣美國夢的旅者,二戰後物是人非以被遺棄遊輪視覺上的強烈對比,20世紀毫不誇張的說是人類最偉大的世紀,我們獲得了幾千年都不曾做到的巨大超越,但同時,在任何乙個時代也都不會有著人類思想上物質與理想那麼強烈的碰撞,《海上鋼琴師》幾乎是對這個時代最好的解讀。
乙個從來不曾離開過遊輪,卻幾乎都洞悉每乙個人心裡的鋼琴師,1900所代表的是一種泛理想化的存在主義思潮,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幾乎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電影本身透過1900這樣乙個理想化主義的人物,正如他在電影裡說道:「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在他的心裡把這個世界看成了乙個巨大的牢籠,金錢權利和愛情便是這個牢籠的枷鎖,所以當電影裡1900為了愛情要走下船的那一刻他猶豫了,這個時候電影透過1900的雙眼,繁華喧鬧的都市高樓儼然成為了乙隻巨獸,乙個「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的人又如何融入這鋼鐵洪流之中。
這是一場不是悲劇的悲劇,世間的繁華與喧鬧,我們永遠無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場讓人沉迷的孤獨,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
海上鋼琴師的劇情介紹,海上鋼琴師的劇情,越詳細越好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負責郵輪上新增煤炭的工人丹尼 博德曼在頭等艙上欲撿拾有錢人殘留下來的事物時,卻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乙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 td 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於是丹尼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
求助關於海上鋼琴師
不是真實的,是根據義大利作家阿利桑德羅 巴里科 1958 的同名劇作 海上鋼琴師 改編的,1994,novicento 後來被朱塞佩 托納托雷改編拍成電影,巴里科本人還擔任了電影的編劇.同感,很不錯的電影啊,是由義大利作家巴里科的 改編的。阿利桑德羅 巴里科,生於都靈。1991年出版個人的首部 憤怒...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意義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意義是 生命是沒有答案的,一切都在發生,一切又都在流逝,生亦是死,死亦是生,關鍵就在於你對生活的態度,以及自己想要以何種意義賦予給自己的生命。影片的結尾部分,當max懷著堅信1900仍然在船上的信念,最終還是找到了久違的知音朋友時,兩人的對話就是生命的寫照,是他們對生命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