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民居的文字,有關中國民居的文字資料

2022-09-11 13:15:07 字數 5351 閱讀 4231

1樓:匿名使用者

重慶的民居特色: 巴渝文化遺產--重慶的吊腳樓 重慶依山而建、兩江環抱。由於地勢的緣故,所有的建築都需沿著山坡依次建造。

說到重慶人的「房」,就不能不說到聞名遐邇的特色建築--吊腳樓。 由於長江、嘉陵江橫跨城區,造就了兩江四岸。因此,重慶的江邊沿山坡處,到處都有幾根杉杆撐著的一間間四四方方的木樓,這就是吊腳樓。

吊腳樓作為重慶地區獨有的傳統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東漢以前。目前,重慶市內保留的吊腳樓民居群,多數修建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後。老重慶人都不會忘記,臨江門、石板坡、化龍橋、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頗具西南地區民居特色的吊腳樓。

重慶的吊腳樓具與眾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調元的佳句:「兩頭失路穿心店、三面臨江吊腳樓。」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慶吊腳樓的獨到之處,是最美麗的地方。

記得兒時記憶中的吊腳樓,傍晚,夕陽西下,金色柔和的陽光照在高低錯落、起伏跌宕的樓房上,加之點點燈火,遠望看去:山坡上,有時明亮,有時眩目,有時隱約,恰似一幅流動山水寫意畫,濃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組組閃爍的光芒連線兩岸,澆活整座城市。 重慶的吊腳樓是巴渝的文化遺產。

如今,大片的吊腳樓已不復存在,吊腳樓作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吊腳樓文化,是繁華城市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石板坡舊房改造,洪崖洞城市陽台等等,無不體現出重慶吊腳樓的魅力和文化。木條變成了條石,竹牆變成了磚壁,飛簷鬥壁雕龍畫鳳,猶如鑲嵌在現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項鍊,放射出一道道閃亮光芒。

這些建築,或依附懸崖,或臨坎吊腳,有「凌空飛絕壁」之感,猶如一座人文藝術博物館,構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慶獨特的民居風貌,充分展現了重慶人的智慧型,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築得到合理保護,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續與傳承。 重慶石板坡吊腳樓是重慶吊腳樓群儲存較好的,現在又修葺一新.雖然現在的年輕人不能體會他的意義,但一些老年人卻會對他倍感親切。

關於中國民居的文字資料,急啊!!!!!!!!!!

2樓:阿

民居分布在全國各地,由於民族的歷史傳統、生活習俗、人文條件、審美觀念的不同,也由於各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不同,因而,民居的平面布局、結構方法、造型和細部特徵也就不同,呈現出淳樸自然、而又有著各自的特色。特別是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願、信仰和審美觀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愛的東西,用現實的或象徵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裝飾、花紋、色彩和樣式等結構中去。如漢族的鶴、鹿、蝙蝠、喜鵲、梅、竹、百合、靈芝、萬字紋、回紋等,雲南白族的蓮花、傣族的大象、孔雀、檳榔樹圖案等。

這樣,就到、導致各地區各民族的民居呈現出豐富多彩和百花爭艷的民族特色。

漢族民居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後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遊廊相連線。北京四合院雖是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築上的具體表現,但庭院方闊,尺度合宜,寧靜親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

華北、東北地區的民居大多是這種寬敞的庭院。

關於中國的特色民居的資料

3樓:麼吟淦雙玉

哈薩克氈房

哈薩克的氈房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房高一般在三公尺左右,占地面積二三十平方公尺。四周是環形的氈牆,上面是圓形的屋頂。

氈房的骨架是戈壁灘上的紅柳木做的,外圍的牆籬是用芨芨草編的;橫豎交錯成菱形的圍牆也是用紅柳木做的,連線的材料是牛皮繩和牛筋;門框和門用松木製作。除此以外,要用大量的氈子和毛繩,整個氈房不用一枚釘子。牧區的哈薩克一年要搬十幾次家,除冬季外,其它三季都住氈房,這種氈房具有便於攜帶、堅固和輕便等優點,拆卸和安裝容易,一般兩個多小時即可「蓋」起來,很受牧民歡迎。

房屋大小根據房牆的多少來定。一般的氈房多用六塊氈牆。每塊房牆寬約2-3公尺,高約1.7-2公尺;如果人口多,經濟條件好,可建造8-10塊房牆的氈房。

氈房扎圍牆用的彩色主帶,寬約20-40公分,用毛線織成,主要用於捆房牆和房杆的接頭處,使氈房牢固而富麗。房門雕有花紋和繪有圖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 有關的資料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築,又稱民居。居住建築是最基本的建築型別,出現最早,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由於中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後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遊廊相連線。北京四合院雖是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築上的具體表現,但庭院方闊,尺度合宜,寧靜親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

華北、東北地區的民居大多是這種寬敞的庭院。

堂屋和土樓

中國南方的住宅較緊湊,多樓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積長方形天井為中心的堂屋。這種住宅外觀方正如印,且樸素簡潔,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廣。

在閩南、粵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團住宅,其平面有圓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單層建築廳堂和周圍的

四、五層樓房組成,這種建築的防禦性很強,以福建永定縣客家土樓為代表。在中國的傳統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有8000餘座,規模大,造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構成了乙個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土樓用當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單屋,繼而連成大屋,進而壘起厚重封閉的「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土樓具有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和強烈的宗族特性。樓內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一關,自成一體,萬一被圍也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

加上冬暖夏涼、防震抗風的特點,土樓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襲,繁衍生息的住宅。

少數民族居住建築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居住建築也很多樣,如西北部新疆維吾爾族住宅多為平頂,土牆,一至三層,外面圍有院落;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則用石塊砌築外牆,內部為木結構平頂;蒙古族通常居住於可移動的蒙古包內;而西南各少數民族常依山麵水建造木結構干欄式樓房,樓下空敞,樓上住人,其中雲南傣族的竹樓最有特色。中國西南地區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腳樓最具特色。吊腳樓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沒有地基,以柱子支撐建築,樓分兩層或三層,最上層很矮,只放糧食不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

北方窯洞和古城民居

中國地域寬廣、民族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結構、裝飾藝術、色調等各具特點。在此,主要介紹一下個性鮮明的北方窯洞和古城內的民居。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此外,中國還有儲存較完好的古城,這些古城內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遙古城和雲南麗江古城均在202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是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縣城,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其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平遙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始建於南宋的麗江古城是融合納西民族傳統建築及外來建築特色的惟一城鎮。麗江古城未受中原城市建築禮制的影響,城中道路網不規則,沒有森嚴的城牆。黑龍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分為條條細流入牆繞戶,形成水網,古城內隨處可見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

5樓:匿名使用者

皖南民居

北京四合院

蒙古包土家族吊腳樓

6樓:匿名使用者

。。。。。。。。。。。。。。。。。

誰能告訴我一些關於中國民居的知識?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民居是我國傳統建築中的乙個重要型別,是我國古代建築中民間建築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國傳統建築有兩大體系,官式的和民間的。官式的建築如宮殿、壇廟、陵寢、寺廟、宅第等,民間建築如民居、園林、祠堂、會館等。

民居,作為傳統建築內容之一,因它分布廣,數量又多,並且與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故它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濃厚的民族特色。從民族的歷史實踐中,總結出它的優秀特徵和經驗,在今天的建築創作中也有加以借鑑和運用。

民居中的特徵,主要是指民居在歷史實踐中反映出本民族地區最具有本質的和代表性的東西,特別是要反映出與各族人民的生活生產方式、習俗、審美觀念密切相關的特徵。民族的經驗,則主要指民居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如何滿足生活生產需要和向自然環境鬥爭的經驗,譬如民居結合地形經驗利、適應氣候的經驗、利用當地的材料的經驗以及適應環境的經驗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經驗。

民居分布在全國各地,由於民族的歷史傳統、生活習俗、人文條件、審美觀念的不同,也由於各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不同,因而,民居的平面布局、結構方法、造型和細部特徵也就不同,呈現出淳樸自然、而又有著各自的特色。特別是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願、信仰和審美觀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愛的東西,用現實的或象徵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裝飾、花紋、色彩和樣式等結構中去。如漢族的鶴、鹿、蝙蝠、喜鵲、梅、竹、百合、靈芝、萬字紋、回紋等,雲南白族的蓮花、傣族的大象、孔雀、檳榔樹圖案等。

這樣,就到、導致各地區各民族的民居呈現出豐富多彩和百花爭艷的民族特色。

民居建築沒有像官方建築都有一套程式化的規章制度和做法,它可以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自己的經濟水平和建築材料特點,因地因材來建造房子。它可以自由發揮勞動人民的最大智慧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建築的內在規律來進行建造。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是實際的、合理的,設計是靈活的,材料構造是經濟的,外觀形式是樸實的等建築中最具有本質的東西。

特別是廣大的民居建造者和使用者是同一的,自己設計、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實踐更富有人民性、經濟性和現實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徵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由此可見,民居的特徵主要是來自於民族的生活習俗、生產方式、宗教信仰、心理愛好和審美觀念,而民居的經驗則來自地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的地理條件。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是密切聯絡的,它們共同組成了民居的民族文化特徵和地方特色。

中國的民居種類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陝西、河南的窯洞、福建的土樓等等。而其中我認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傳統傣族住居。

傣族民居是傣族人民根據當地的自然氣候和自然經濟條件,在比較原始狀況下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民居形式,有著很強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歷史特徵。傣族住居因地處偏遠的熱帶地區,形成了與內地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住居圍護結構輕薄通透,象徵性的院牆——籬笆使住居十分開敞。

這就是傳統傣族民居的三大特徵之一適應自然環境。第二大特徵是形式語言:根據地區特有的自然、社會條件和文化習俗,形成了又由整體到細部一系列完善、獨有的造型語言,即纖細、含蓄和柔媚的風格。

而其三則是住居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文化形態認識過程的一種註解。傣族人溫和、善良、內向、細膩的心裡氣質決定了其居住的陰性特徵——樸實、輕盈、柔媚,與中原漢式住居渾厚、粗獷、墩實的造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總之,隨著不斷調查和發展,隨著民居傳統特徵和經驗的不斷總結、提煉以及在新的條件下的不斷改造,絢麗多姿的民居文化將為我國社會主義新建築的創造提供源源不斷的資訊和養料。

有關中國民俗風情,中國民俗風情有哪些?

雞西雞西地區是祖國東北邊陲開發較早的地區。早在六千年前,雞西地區的先民 肅慎人就開始生息繁衍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漁獵文明 新開流文化。以後,肅慎人的後裔 挹婁 勿吉 女真人的足跡又遍及了雞西大地。唐朝時,雞西地區正式和中原地區有了交往,渤海國在此設立了東平府 府治在今密山市 雞西地...

中國的民居建築的地域特徵,中國民居建築的地域特徵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北方建築更重視保暖 南方建築更重視排水 通風 中國民居建築的地域特徵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我國各地民居的特點?1 內蒙民居 蒙古包氈包是我國蒙古族 哈薩 克族 塔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帳篷,一般為園形,古代稱 穹廬 氈帳 蒙古包一般用柳條做骨架,外側包羊毛氈,再在頂部 設可支起的園形天窗,是一種可移動式...

中國民居與地理環境關係

我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境亦不盡相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築形式,這種傳統的民居建築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環境的烙印,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 甘肅 河南 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