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彌封」啊

2022-08-15 00:45:02 字數 1433 閱讀 9917

1樓:哇咔咔鬧舍

把試卷上填寫姓名的地方折角或蓋紙糊住,以防止舞弊。

典故:宋代的科舉考試,實行試卷糊名彌封和謄錄法,比較有效地防止考官在評選時作弊。唐代的科舉考試,因試卷前寫有舉人的姓名、籍貫等項,世家豪族仍可靠其特權,在發榜前知其是否錄取,考官也可從中耍弄手法,拉攏親信。

武則天時,因吏部選舉多有不實,便命令應試舉人自己將試卷上的名字糊起來,暗考以定等第。但是此後並未形成一種制度,考官在錄取中,仍然「兼採時望,不專詞章」。

北宋初年,仍沿襲唐代這種風氣,同時考生「投卷」也很盛行。主考官將去貢院的時候,達官貴人可以向他推薦人才,稱為「公薦」。考生錄取後,要向主考官謝恩,稱主考官為「師門」、「恩門」,而自稱「門生」。

為了防止權貴干擾,考官徇私,師生結黨,趙匡胤和他的繼承人採取了許多有力的措施,據《宋會要輯稿·選舉三》記載,建隆三年(公元926年)九月規定:「今後及第舉人,不得輒拜知舉官子孫弟侄」,「兼不得呼春官(這裡指知貢舉官)為恩門、師門,亦不得自稱門生。」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4也載,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九月規定:

「禮部貢舉人,自今朝廷不得更發公薦,違者重置其罪。」《通考·選舉考三》載: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蘇易簡知貢舉,「既受詔,徑赴貢院,以避請求」,以後便建立了鎖院制度。

同年殿試,禮部奏名合格進士,採納將作監丞陳靖的建議,初次實行「糊名考校」法。即在舉人考前先糊其試卷上的姓名,籍貫等項,在決定錄取卷後,再拆彌封,查對姓名、籍貫,藉以杜絕考官「容私之弊」。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禮部試時,選派**專司封印卷首。

明道二年(公元2023年)七月,仁宗「詔諸州,自今考試舉人,並封彌卷首」。

從此,糊名考校就不僅施行於殿試、省試,也施行於諸州取解試了。在實行彌封制不久,又發現考官指使舉人在試卷上暗作記號,有時考官還可以辨認字畫。後來,根據袁州人李夷賓的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大中祥符八年(公元2023年)專設謄錄院,派書吏將試卷抄成副本,考官評卷時只看副本。

試卷彌封、謄寫法的實行,應舉者考試成績的優劣「一決於文字」,這樣,總算有了乙個比較客觀的標準,從此,貴族官僚子弟和平民子弟同等對待,貴族、官僚利用科舉世襲的特權被取消了。事實證明,彌封、謄錄法是中國封建社會中行之有效的考試方法之一,它對選拔人才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是,到了北宋後期,特別是南渡以後,由於宋王朝的腐朽,科場舞弊層出不窮,糊名、謄錄也就流於形式了。

2樓:love顧若安

把試卷上填寫姓名的地方折角或蓋紙糊住,以防止舞弊。

3樓:匿名使用者

是彌錄謄封的簡稱。這是中國古代考試中的一大創舉。所謂彌錄,就是在考試時,所有考生到考試院(貢院等)登記,考官(考試工作人員)會給每一位考生編乙個號,相當於現在的准考證號。

在考試的時候,試卷是不會出現考生姓名,而只出現編號的,此之謂彌錄。謄封,則是指當所有考生考試結束之後,試卷會被封存,然後由專門的謄寫**將考生的試卷謄寫一遍,交給閱卷官時,**是無法通過筆跡來確認考生而進行作弊的。

什麼是愛啊 10,什麼是愛啊?

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愛有多種表達方式,它包含了愛情 友情 親情 博愛以及人對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愛在藝術 哲學 美學等科學文化領域,是乙個普遍的主題,也是乙個永久的主題。可以多層的去理解吧。什麼是愛啊 愛,是一種強烈的 積極...

什么是SP啊,什麼是SP啊?

當我們注意看手機收到的簡訊時,會發現在發件人位置有一組4位或5位的數字。這是 告訴你吧,這是提供服務的sp 現在,手機資訊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專案越來越多了,移動和聯通哪一家都有上萬種。這麼多專案,當然不是某一家公司能夠單獨提供的。大大小小的sp互相合作,才構成了乙個蜘蛛網式的覆蓋全國的服務網路。為了方...

電腦是什麼啊 什麼是電腦啊

英文名稱 computer 電子計算機是一種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資料進行處理的機器。所相關的技術研究叫電腦科學,由資料為核心的研究稱資訊科技。計算機種類繁多。實際來看,計算機總體上是處理資訊的工具。根據圖靈機理論,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計算機應當能夠完成任何其它計算機能做的事情。因此,只要不考慮時間和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