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獨亦寒
具有相當嚴格完整的階級性封建性,在當時的社會,人們都要遵循禮儀,生活沒有驚喜,循規蹈矩按部就班
2樓:匿名使用者
歷代統治者往往用禮儀來鉗制老百姓,而他們自己卻不受其約束,滿嘴裡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其實也就成了偽禮。這句話算說到點子上了!
3樓:表向
禮儀,是人類社會為了維繫社會的正常生活秩序,而所需要共同遵循的一種行為規範。它既表現為外在的行為方式——禮貌、儀節;又表現為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道德修養。
幾乎每乙個人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乙個秩序井然、有著高效率的社會環境之中,他們還希望所遇見的人都是彬彬有禮的,希望自己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受到尊重,也就是說,他們都歡迎禮儀,希望自己生活在乙個注重禮儀的社會裡。
但是,禮儀的社會又必然會對每乙個社會成員提出許許多多的約束,用來規範他們的言行舉止,規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可以做,怎樣做才會受到讚賞,而怎樣做卻會引起反感,凡此種種,使人不能隨心所欲,於是又使得有一些人對禮儀討厭起來,覺得它太繁縟,有時候甚至是太縛人手腳。
這是在禮儀領域裡必然會遇到的一對矛盾。一方面,從客觀上說,任何時代、任何民族的禮儀規範都確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或是弊端,比如通常所說的繁文縟節就是一例,所以總有人試圖要變革它,使得它既具有一定的規範性,有利於吏立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而又不至於變成阻礙社會進步、妨導人們個性發展的一種弊端。事實上,社會禮儀沿革至今乃遠遠沒有達到、而且幾乎無法達到理想的境界。
另一方面,從觀觀上說,每個人既然生活在乙個群體的社會裡,他要交際往來,就必得去遵循在這個時代、這個民族中共同通行、約定俗成的禮儀規範。有時候,即使並非是自己的本性使然,也得強制目己接受這種約束,養成這種習慣,遵循這種規範,否則,公共生活就會混亂,人際關係就會受損。可以說講究禮儀是每個人應有的自我修養。
在禮儀領域裡,我們所遇到的另乙個問題是如何正確對待傳統的問題。中華民族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從禮儀制度與風俗的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和影響深遠而言,我們甚至可以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稱之為禮文化。
禮儀原來本是民眾的風俗習慣,進入階級社會,統治者出於治理的需要,將其中一部分風俗習慣固定化、程式化、複雜化、神秘化,上公升為禮制。在我國歷史上,由於儒家的一再倡導,禮制反過來又對底層民眾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禮制下沉,就成為通常聽說的禮俗。儒家主張「以禮治國」,儒家所提倡的禮,內容十分寬泛,幾乎無所不容,其中有不少合理的成分,諸如尊道貴德、律己修身、仁愛孝悌、敬老愛幼、尊師重教、誠信修睦、精忠報國、天下為公、以義制利、自強不息等內容,無疑是二生傳統文化的精華,以美好的道德品質為核心,提公升為一定的價值取向,並對人們的行為方式作出必要的規範和約束,它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並且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凝聚劑和內聚力,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過積極的推動作用。
毋庸諱言,傳統的禮儀道德又是產生在階級社會裡的,它必然帶有產生它的那個社會的深深烙印,有著它不合理的一面,諸如「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三從四德」等一系列內容,則成為桎梏思想、扭曲人格、扼殺生命的罪惡淵藪。傳統禮儀道德的弊端,有的是它本身就存在著的,也有的則是實行禮儀的人造成的。歷代統治者往往用禮儀來鉗制老百姓,而他們自己卻不受其約束,滿嘴裡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其實也就成了偽禮。
中國傳統禮儀心得三百字
4樓:儒鴻書院郭老師
我們中華民族是乙個崇尚禮儀的民族,中國是禮儀之邦的打過,我們古代的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其中的禮就是道德規範,孔子曰: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此即禮者敬人。
運用禮儀規範,對提高我們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一直將文明禮儀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文明禮儀更顯得尤為重要,乙個人的舉止、表情、談吐、對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乙個人的素質修養,乙個單位的整體形象。
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禮儀小則影響自己乙個人的形象,大則影響到乙個民族和國家的形象,所以重視禮儀就要從自身做起。莎士比亞說過:乙個人的穿著打扮,就是他的教養、品位、地位的最真實的寫照。
中國古代禮儀
中國古代禮儀的形成和發展是怎麼樣的?
如何認識中國古代禮儀中的精華與糟粕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於滲融並存的狀態,又由於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不可低估 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 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為亦有增無減。
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重建一套現代文明禮儀。古代的禮儀,見到大官,要三拜九叩的,如果是你,你會做麼?中國近代經歷了百年屈辱,在人們受到飽受屈辱選擇抗爭的時候,再反封建鬥爭希望建立乙個大同時代的時候,封建的制度被推翻,封建的禮儀同它的制度一起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
時代在發展,禮儀也在變化。這不是乙個或多個人的意願。而是這個民族選擇的結果。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
因此,禮儀起源於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種特殊體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著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6樓:扁舟子
不學禮,無以立。其實是中華之所以生生不息數千年延綿不絕的根本所在。可惜是現在幾近消亡,需要作為遺產來加以保護了。
至於精華與糟粕也只是相對的,不同時期,不同價值觀面前,結果可能大相徑庭。要我說【存在即合理】,不管是什麼,能夠代代相傳幾千年的一定有他的道理與可取之處。
中國古代的禮儀有哪些
7樓:職場心機婊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乙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
中國古代禮儀起源於哪兩大信仰?為什麼
8樓:狼行成雙
樓主已採納,刪除答案。
中國古代禮儀有哪些?
9樓:煥煥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
擴充套件資料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 。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範。
這裡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並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並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
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範。這裡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並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
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並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附註:不能只把禮儀定位在"社會交往"範疇。最早的禮儀是祭禮,那可不是"社會交往",那是人們在用心跟鬼神和大自然交往。
並且,即使在現代,很多禮儀,也不是社會交往的事情。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開張儀式等等,人們舉行這些禮儀,其實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示對大自然或他們心中相信的那個神的敬畏和祈求。
他們可能在心裡祈求大自然或神,保佑他們的建築能夠順利竣工,並且能夠長久屹立;保佑他們的船隻下水後能夠安全航行;保佑他們的生意開張後能夠興旺發達……,這些都不是"社會交往",都是人們在用心跟鬼神和大自然交往。所以,不能只把禮儀定位在"社會交往"的範疇。
禮儀作為人際交往的重要的行為規範,它不是隨意憑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了解禮儀的起源,有利於認識禮儀的本質,自覺地按照禮儀規範的要求進行社交活動。對於禮儀的起源,研究者們有各種的觀點,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
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祭祀。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是這樣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
意思是實踐約定的事情,用來給神靈看,以求得賜福。"禮"字是會意字,"示"指神從中可以分析出,"禮"字與古代祭祀神靈的儀式有關。
古時祭祀活動不是隨意地進行的,它是嚴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式,一定的方式進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指出:"禮之起,起於祀神,其後擴充套件而為人,更其後而為吉、兇、軍、賓、嘉等多種儀制。
"這裡講到了禮儀的起源,以及禮儀的發展過程。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風俗習慣。人是不能離開社會和群體的,人與人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漸漸地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習慣成為了人與人交際的規範,當這些交往習慣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並同時被人們自覺地遵守後,就逐漸成為了人們交際交往固定的禮儀。
遵守禮儀,不僅使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變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時也能使人與人在交往中更具有親和力。2023年《西方禮儀集萃》一書問世,開篇中這樣寫道:"表面上禮儀有無數的清規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於使世界成為乙個充滿生活樂趣的地方,使人變得和易近人。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為是表達自身感情而存在的,在沒有禮儀存在的時候,人們祭祀天地根本無法表達心中的敬畏,後來才出現了禮儀,如同語言一般,因為需要才產生的;
後來拓始向長輩行禮來表達本身的敬意,在後期貴族階層出現,扭曲了禮的意義,使之在不尊敬的情況下使用來突出自身的地位,因此禮丟失了本質而變成了禮節。存有敬意施禮才是真正的禮。
從禮儀的起源可以看出,禮儀是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為了維護一種穩定的秩序,為了保持一種交際的和諧而應運產生的。一直到今天,禮儀依然體現著這種本質特點與獨特的功能。
中國古代的數字,中國古代的數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 十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 除了一到十,百,千,萬外,還有表示大數字的。億 10的8次方,也就是數字後加8個0,以下類推。兆 10的12次方。京 10的16次方。垓 10的20次方。秭 10的24次方。穰 10的28次方。溝 10的32次方。澗 10的36次方。正 10的40次方...
10首中國古代詩歌,中國古代詩歌
一 年代 唐。作者 張籍。題目 寄孫衝主簿。內容 低折滄洲簿,無書整兩春。馬從同事借,妻怕罷官貧。道僻收閒藥,詩高笑故人。仍聞長吏奏,表乞鎖廳頻。二 年代 唐。作者 張碧。題目 答友人新栽松。內容 石門新長青龍髯,虯身宛轉雲光黏。聞君愛我幽崖前,十株五株寒霜天。越溪老僧頭削雪,曾云手植當庭月。三十年...
中國古代宗教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形成宗教社會?
可能性來很低 道教講求清心源寡慾 追求自身超脫 不會參與bai 爭鬥 佛教講求仁慈 不殺生 du 所以zhi不存在挑起爭鬥dao的根源 而 儒 本就不是教派 只是乙個學派 不是宗教 所以即使挑起戰爭也不屬於宗教戰爭 據我個人了解 僅此而已 希望能幫到你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形成宗教社會?中國社會中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