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電撩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後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幷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
2樓:黯月居士
涼州 荊州 交州 揚州 徐州 青州 司州 幽州 雍州
兗州 冀州 豫州
共計十二州,「九州」應該只是個大概說法。
中國古代九州指哪九州,在**(三國演義中的)
3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中國古代九州指的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1、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2、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3、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4、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5、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6、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7、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8、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9、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4樓:金六福
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併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 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到了戰國末年在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 。漢朝將被秦國所滅的六國共同稱為"諸夏" 。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九州分別為: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6樓:匿名使用者
【九州版本說】
九州,目前有三種主要含義,一是中國古代的稱呼;二是中國近年來推出的乙個奇幻世界設定;三是指日本九州島。
【中國九州】
1.九州**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後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幷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
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悲。(《己亥雜詩》)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九州」原是虛指,後來才逐漸具體化。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象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
「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確指,而應是虛指。
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決非指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而當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可靠資料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
7樓:匿名使用者
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8樓:匿名使用者
冀 兗 青 徐 荊 陽 豫 梁 雍
9樓:匿名使用者
九州就是 (ts68 點 n內e特t )為最正確的所在!!
《三國演義》中東吳的九州十八郡是那些地方?
10樓:匿名使用者
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中的州相當於lz所指出的縣.
所謂八十一州是明朝時的地域劃分了..羅老夫子寫書時沒有注意到時代差別,所以造成了這個錯誤.按照東漢末年的劃分應該是廬江郡、丹陽郡、吳郡、會稽郡、豫章郡、廬陵郡這六郡.
你問是否是郡下轄州,可以肯定告訴你不是.在東漢時分十三州,各有州牧刺史,而州下有郡,郡下有縣,這是先秦以來的定製,郡縣制閣下總該知道.所以實際上江東是六郡,郡下有九十二縣而已.
自漢以後慢慢州就多了起來,不像原本只有十三刺史部.而三國後期孫權又把交州分為了交,廣兩部.這樣就又多出一州.
至於唐朝之時州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往往一州只相當與漢時一郡而已,徒有其名.而漢時一州則覆蓋地域甚廣,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諸侯州牧刺史等等會有很大的勢力了.
三國演義中的九州具體是指現在的什麼地方?
11樓:從悅遠
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一、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二、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
四、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五、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濕泥土。六、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為潮濕泥土。
七、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游,涉及河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八、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
12樓:匿名使用者
幽州,冀州,幷州,司州,揚州,益州,交州,兌州,涼州,雍州,荊州,兗州,青州,一共十三州。
13樓:匿名使用者
荊州(湖北),兗州(山東),徐州(江蘇),益州(四川),豫州(河南),冀州(河北),
求三國時期九州地圖
14樓:匿名使用者
地圖已傳至另乙個問題
三國演義中所說的岐山指現在**
15樓:有源之水生意不窮
《三國演義》中所說的是六出祁山,而不是岐山。
你說的這個岐山是《封神演義》中鳳鳴西岐的岐山。
下面說三國中的祁山:
祁山位於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吸氣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東至滷城(今鹽官鎮),綿延約50華里。連山秀舉,羅峰兢峙,被譽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隴咽喉;勢控攻守要衝,所以成為三國時魏蜀必爭之地。
16樓:匿名使用者
岐山與祁山不是乙個地方。岐山有名的是五丈原諸葛亮廟。三國裡面是諸葛亮六出祁山。
祁山位於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東至滷城(今鹽官鎮),綿延約50華里。連山秀舉,羅峰兢峙,被譽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隴咽喉;勢控攻守要衝,所以成為三國時魏蜀必爭之地。
17樓:匿名使用者
祁山位於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東至滷城(今鹽官鎮),綿延約50華里。連山秀舉,羅峰兢峙,被譽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隴咽喉;勢控攻守要衝,所以成為三國時魏蜀必爭之地
18樓:匿名使用者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祁山在現在甘肅
1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裡面是祁山不是岐山
關於《三國演義》,關於《三國演義》的
一 張飛用計 粗中有細 黃忠叫陣 不服老 關公喝酒 面不改色 二 皇上點頭 王允 一日一曲訓練 曹操 三 過目不忘 割發代首 一 1 張飛用計 粗中有細 2 黃忠叫陣 老當益壯 3 關公喝酒 不怕臉紅 二 1 皇上點頭 王允 2 一日一曲訓練 曹操 三 過目不忘 割發代首 一 關於 三國演義 的歇後...
三國演義作者?三國演義的作者
三國演義 全名為 三國志通俗演義 又稱 三國志演義 作者是元末明初 家羅貫中,但是書並不是他原創的,而是根據陳壽 三國志 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 與 西遊記 水滸傳 紅樓夢 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拓展資料 三國演義 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 董卓之亂 群...
有關三國演義的,三國演義有哪三國
關於關雲長的 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傷,單刀赴會,敗走麥城。草船借箭 火燒藤甲兵,赤壁之戰,空城計,火燒連營,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三英戰呂布,七擒孟獲,長板坡,三氣周瑜,將星殞落,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佈八陣圖。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赤壁之戰,文姬歸漢,水淹七軍,七步成詩的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