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歲開始學禪宗能成就嗎,為什麼不學禪宗?

2022-03-03 15:25:11 字數 5601 閱讀 8123

1樓:

佛教歷史上也有年齡很大才開始出家修行的,很多人認為出家的太晚,難以有所成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個人在修行上是有成果的。如果下決心,發心精進,也不晚,得看自己。

禪宗為什麼沒有七祖八祖

2樓:小魚教育

一是達摩衣缽只傳了六代,到慧能就停止了,所以只有六祖,沒有七祖。

二是沒有了衣缽傳承,就沒有了正統與旁系之分,所謂的「七祖」雖然先後出現了好幾個,但因為無法確定是否為「正宗」,誰也不服誰,也就沒有公認的「七祖」了。

三是蓋『禪』起源於印度,其原意即指靜坐斂心、正思審慮,以達定慧均等之狀態。於釋尊之前,印度即有以生天為坐禪目的之思想;至釋尊時,始遠離苦樂兩邊,以達中道涅槃為目的之禪。

四是又肇啟中國禪宗之菩提達磨,雖即禪經(二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中之達磨多羅禪師,然其所傳之如來自性清淨禪即是基於楞伽經所說者。此外,慧可、僧璨均被稱為楞伽師,道信、弘忍更受大乘起信論影響,提倡一行三昧之說,至六祖惠能方以金剛般若經為正宗。

蓋彼時楞伽經已偏重文句疏解,不免名相支離之故。至中唐以後,盛行拳拳棒喝之機法,禪之意義擴大,不必靜坐斂心才是禪,即搬柴運水、吃飯穿衣等平常動作亦可稱之為禪。

3樓:靑龍乚夽

六祖所創的居士林眾修,成就了民間佛教,他在世時已經預見到了未來居士佛的出現,因而感覺已無必要再拘持傳遞禪宗僧林之「七祖八祖」,就讓星星之火燎原去吧,就讓眾生修佛發展去吧,只要能推動眾生修佛,普渡天下蒼生,所謂禪宗便已成就,又何必強求一脈相傳?於是六祖燒掉木棉袈裟,無人再為爭「正宗正脈」,為禪宗居士林的發展掃除了桎梏和侷限。

據專家們考證,自六祖惠能頓悟之後,便致力於發展民間佛教,強調「眾生見性平等」,「修行不出家」、「頓悟可成佛」,於是廣東會寧(四會、廣寧、懷集總稱)一帶,民間居士修佛之風盛行,一千三百多年間陸續出現過不少「居士佛」,為歷代信眾所頂禮崇敬。

擴充套件資料

四會民間至今一直流傳著,六祖惠能點化居士阮公聖佛阮子鬱成佛,阮子鬱又點化居士梁公聖佛梁慈能相繼成佛,阮公聖佛為救火普降大雨等等傳說。古往今來,每年逢正月初九日阮公佛生誕日,四面八方(甚至遠到海外)的善男信女到寺內進香參拜,以求祝福消災。

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頓悟法要「見性成佛」自初祖達摩祖師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

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4樓:匿名使用者

禪宗初祖傳衣缽給二祖慧可大師時,說過一句偈「我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禪宗經歷了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後,禪宗就此遍地開花,發揚開來,出現了很多道場;達摩祖師囑咐的原因,主要加上六祖以後禪宗已經發揚光大,道場眾多的現實問題,到六祖為止,所以沒有再去區分七祖,八祖。

5樓:匿名使用者

初果已成,遍地開花。得心印者已無可數。何來七八祖。你可以去看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機緣 那麼多大德祖師 無分七八

6樓:木兮西

達摩祖師傳衣缽給慧可時說,衣缽傳至六祖就無須再傳,那時道場已遍布全國

為什麼不學禪宗?

7樓:泥頌

你的提問體現了對修學的認真思考。

心既無善惡,又何來修行,以及佛菩薩。

所以佛在華嚴經中有這樣的講解。

我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

極少極少的人能夠一生成就圓滿的佛道。

佛教如果是一所學校的話,裡面有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所以有各種修學的方法。上根修禪,那麼中下根的眾生該如何出離生死輪迴呢?

佛是覺悟的人,自然會有相應的智慧型救度我們。阿彌陀佛慈悲發48大願。

三根普被 利鈍全收。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修行,萬修萬人去。

漸悟成佛對於我們短短的人生來說,要想明心見性都是望塵莫及的。

阿彌陀佛 祝你在新的一年裡精進。

8樓:腳大的人

道理可以明白,這簡單.

事情是否能如理而行呢?

如佛性,我們能聽是佛性的作用,死人有耳,如果敲大鑼,他能聽見嗎?活人有耳,敲鑼,能聽見.所以說明,活人身上有佛性在.

所以,聽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佛性所現,沒有佛性,外面世界無從成立.故聽聲不應起分別心.

但,您現在去聽一下**,心能不能不動呢?是不是還有喜愛之心呢?

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建議聽一下母音老人的八大宗與明心見性講作.

阿彌陀佛.

9樓:t深深海底行

其一:根器猛利是什麼?思維敏捷、深研佛法幾十年的大學者,比之六祖乙個不識字的樵夫,誰鈍誰利?乃至比之我們身邊不識字而唸佛幾十年的老婆婆,誰鈍誰利?

根器之成,非是今生今世一蹴而就,而是往昔多劫熏習佛法,積累善根福德而致,故「根器」者,絕非世間法之「聰明伶俐」「學養深厚」。故知,「行善積德」「懺悔罪障」,是凡夫「修行」中最能把握的事,也是學佛的「捷徑」,樓主何以輕視?

若無往昔積德,或生於飛禽走獸,不僅愚痴無智,而且終日在吃與被吃的困境中奔走呼號;正是「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也!何況地獄更長更苦!

若無往昔善根,身為「大科學家」,也不能信入佛法,既不肯「行善積德」,也無可能「老實唸佛」,更無可能「聞經而悟」。

樓主既聞佛法,比之如上種種,善根深厚也!而今的想法,乃是不知因果的緣故。

其二:若雲「一切皆無」,墜「斷見外道」;非是佛法!

五蘊十八界一切法皆是生滅法,暫時有;名為「無常」,此事凡夫也可觀行實證;只是福德未足,不肯「斷我見」而已。而大乘佛法,明說「真如」「真心」「心」「諸法實相」等。其體性之一就是「不生不滅」、「能生萬法」。

而無有形相,名為「空性」「空」「真空妙有」。此真心,唯證乃知;非由言說能知;若是落在意識思維中,妄圖了知;永無可能!

今樓主知見流於「斷見」,何以故?無緣熏習正法故,熏習正法而誤解故,不遇真善知識故,而此一切,正是緣於往昔福德資糧未足故,名為「鈍根」。

今勸樓主,正好懺悔罪障,「行善與唸佛」「積德」;才可能具足「明心見性」的因緣,否則為無本之木也!

南無常住十方三寶

10樓:匿名使用者

無論淨土還是禪宗,都是需要先理解佛教基本思想再去找自己的修行道路的,沒有誰高誰低之分,人們的區分好壞對錯是對佛法的誤解,是人心有分別,不是佛法有分別。

再說,佛法,首先要講信解,其次是悟解,然後是證解,最後是施行。無行則無解。信四諦八正道根本;信佛有無量功德,常念親近供養恭敬,發起善根,願求一切智;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諸波羅蜜;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樂親近諸菩薩眾,求學如實行。

自覺、覺他後如何普利眾生則是正行。

見有疾遲,悟有頓漸,有的人需多次修證才能覺悟,有的人覺悟快但仍需由師友印證,這都需要有正規的環境才能避免誤覺妄證,落入口頭禪文字禪。但根本上,只有完善的信解才能有所得,呵佛罵祖也是知道如何是佛如何是祖以後才有見地去做的。

當代社會說終極的多,說基礎的少,所以才有普通百姓不重修德重香火、不蓋學校亂蓋廟等等妄念妄行,正是基礎上的迷信,沒有正規的宣傳解說,才有這樣的後果。

有了正見更應該修煉自身修為。所謂出家人的「細行、威儀」,如今能夠見到有多少呢?加強戒律的研究,融合社會實際,才是發展出路,才是出家人的表率。

而在家信眾如何推廣「五戒、十善」等也是加強自身行為修煉的方式。

自覺、覺他後如何普利眾生則是正行。這不是一兩次放生可以代替的。以自我為榜樣教導號召眾生的誠實善行,多做施與救助,才可增加眾生福德,免除無明妄念的業報。

1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覺得淨土宗不是見性明心麼?淨念相繼、無念而念,至桶底脫落、能所雙亡,這不是頓悟麼?

佛說四萬八千法,歸根究底一句話:降伏其心、明心見性!唸佛、參禪、不修而修,就是為了把自性扒出來。

行善之事,佛說過,什麼是戒呢,無非是讓大家收攝妄心的方法而已、假名為戒。真正的戒,乃是這句話:心平何需持戒;又有如儒家這句話:從心所欲不逾距。

所以淨土也禪、禪還淨土,本來無

二、假名兩般。學人覺得哪個好、就學哪個,萬般總歸一。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2樓:唯梅子

佛是應機說法.是對不同根基的人.說不同的法門.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根性.適合什麼.就學什麼.只要努力.必有收穫.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行善,在第一層境界主要是信徒的價值觀在起作用,在第二層善惡對立的觀念淡化了反而少有作為了,到第三層對善惡本質有了真正的認識,就是佛性不論善惡講究和合。

都會有三層境界,區別是,淨士重視行為,做的多想得少,禪宗重視思考,多想少做。生是關鍵,生解決好了才能滅,所以沒辦法直接追求滅,也就是頓悟可遇不可求,而且漸悟他也不會觀察,進入無想修行就荒廢了,只能去學習淨士了,但轉派不會馬上解決他的問題,也只有能從行為經驗積累出道理才會成佛,否則實踐不用來檢驗真理,他還是一樣找不到出發地。

學禪宗打坐,打坐的時候可不可以唸佛?

14樓:匿名使用者

打坐是修定,叫禪定,與禪宗是不同的概念,修習各種法門並不一定需要堅持打坐,關鍵是修心,也就是確立正見正思維。但是禪宗講要明心見性,淨宗講要一心不亂,無論修禪宗或者淨土,都需要戒定慧具足,以打坐修習禪定是見性和定心的一種方式,定力具備則妄念頓息,而後可以輔助智慧型的生成。唸佛念到一心不亂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境地,既需要認識覺察這個心的狀態,又不能固執這個心於念念不忘,把握在不既不離之間,這才是定的功夫、不亂的修為。

15樓:修有人

建議師兄參照印光大師對禪淨雙修問題的開示,他可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參禪與唸佛》--印光大師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於參禪。儻系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

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錯認訊息,其所雲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

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淨盡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儻煩惱已斷若干,猶有絲亳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

若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以識得,而無煩惱可得,則可謂得道。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故能了生脫死。

若識得而煩惱未斷,何能了生脫死耶。此人雖比不識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則可怕之至。此謂真開悟者。

其以誤為悟者,更不須說矣。

良以參禪一法,乃仗自力法門。與唸佛法門之利益,系啻天淵懸殊。唸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願,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己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

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謂往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也。淨土法門)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無不資此以為成始成終之道。

另,師兄可參考永明延壽祖師的《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無禪無淨土,銅床並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人們為什麼從古到今都追求長壽呢,七八十歲很多人已經不能自理了

這只是一種生命的本能,是一種對生活的嚮往與希望。每天都能見到你最愛的人,也能感受別人對你的愛,這不是對生命最好的回報嗎?終日奔忙只為飢,方才一日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天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糟頭摳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丞相主簿還嫌小,又要...

七八十年代都有哪些流行歌曲,七八十年代有哪些流行歌曲?

王結實謝莉斯 蔣大為的歌曲 南泥灣,我的中國心,東方紅,駝鈴,洪湖水浪打浪,萬里長城永不倒,冬天裡的一把火 七八十年代有哪些流行歌曲?1.九九艷陽天 奚秀蘭 2.南泥灣 郭蘭英 3.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於淑珍 4.讓我們蕩起雙槳 兒童 專歌曲 5.茉莉花 宋祖屬英 6.唱支山歌給黨聽 才旦卓瑪 7....

老人六十三找四十歲的女人合適嗎,一般七八十歲的老頭還對三四十歲的女人好他們是為什麼

不合適,我們這有例子,家裡人同意,但後來老頭死了,那女的50多也沒處嫁,結果守了20年的寡,唉!結婚要慎重啊!老人六十三找四十歲的女人合適嗎?男人呢,20喜歡18的,30喜歡18的,40喜歡18的,50喜歡18的,60都喜歡18的,70也還是喜歡18的,63喜歡40的正常的不得了 你覺得行 她覺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