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2022-02-28 01:40:06 字數 5345 閱讀 5403

1樓:滄海半杯

.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原文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間小謝③又清發。

俱懷逸興④壯思飛,欲上青天覽⑤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⑥弄扁舟⑦。

⑴此詩《文苑英華》題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則所別者為李雲(官秘書省校書郎),李華(文學家)。李白另有五言詩《餞校書叔雲》,作於某春季,且無登樓事,與此詩無涉。宣州:

今安徽一帶。謝朓(tiǎo)樓:又名北樓、謝公樓,在陵陽山上,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並改名為疊嶂樓。

餞別:以酒食送行。校(jiào)書:

官名,即秘書省校書郎,掌管朝廷的圖書整理工作。叔雲:李白的叔叔李雲。

⑵長風:遠風,大風。

⑶此:指上句的長風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樓:暢飲於高樓。

⑷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附竇章傳:

「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李賢注:「言東觀經籍多也。

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秘籍並皆在也。」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

建安骨:漢末建安(漢獻帝年號,196—220)年間,「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詩風骨遒上,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

⑸小謝:指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後人將他和謝靈運並稱為大謝、小謝。這裡用以自喻。清發(fā):指清新秀髮的詩風。發:秀髮,詩文俊逸。

⑹俱懷:兩人都懷有。逸興(xìng):

飄逸豪放的興致,多指山水遊興,超遠的意興。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壯思飛:

盧思道《盧記室誄》:「麗詞泉湧,壯思雲飛。」壯思:

雄心壯志,豪壯的意思。

⑺覽:通「攬」,摘取。覽明月:《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年版)作「攬明月」。另一版本為攬。

⑻消:另一版本為銷,詳見註釋。

⑼稱(chèn)意:稱心如意。

⑽明朝(zhāo):明天。散發(fà):

不束冠,意謂不做官。這裡是形容狂放不羈。古人束髮戴冠,散發表示閒適自在。

弄扁(piān)舟:乘小舟歸隱江湖。扁舟:

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辭別越王勾踐,「乘扁舟浮於江湖」(《史記·貨殖列傳》)。[1]

注:1. 「舉杯消愁愁更愁」中,蘇教版為「舉杯銷愁愁更愁」,兩者皆可。

2. 「欲上青天覽明月」中,蘇教版為「欲上青天攬明月」,兩者皆可

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愁苦,但是仍然對明朝抱有希望,不甘沉淪的、豁達樂觀的精神

3樓:松墨

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全詩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詩中蘊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結構的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完美結合.

詩雖極寫煩憂苦悶,卻並不陰鬱低沉.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4樓:大愚若智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表達的思想感情:抒發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宣城(今屬安徽)與李雲相遇並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此詩共九十二字,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也叫《宣州謝樓飲別校書叔雲》)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宣城與李雲相遇並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此詩共九十二字,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全詩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雖極寫煩憂苦悶,卻並不陰鬱低沉。詩中蘊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結構的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完美結合

那麼,學習方法有哪些呢?

1、預習

預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預習,可以熟悉文章的內容與結構,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這樣上課的時候,就可以帶著問題,讓自己有針對性去聽課,進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與效率。

2、聽課做好筆記

聽課是人們接收資訊的重要的方式。人們在聽課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大部分的內容,因此,把握好聽課,非常的重要。一定要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解,並積極的做好筆記,同時參加課堂活動,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認真做作業

老師在上完課之後,都會給學生布置作業。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的鞏固課堂上面學到的內容。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作業。

4、複習與總結

學習之後,一定要進行複習與總結,通過複習與總結,可以讓學習到的內容,成為自己的知識,並在複習與總結中,發現新的問題,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5、保持自信心

自信心可以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動力,只有具備自信心,才可以讓每一天的學習更加的充滿活力,並更好的記憶學習的內容。

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愁苦,但是仍然對明朝抱有希望,不甘沉淪的、豁達樂觀的精神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情感表達的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餞別之書涕淚珠下,隨著感情推進,李白心情隨之澎湃,逐漸變為表志書,從對現實的不滿逐漸上公升為一腔熱血,從建安說起,經蓬萊,小榭高歌,明月適時出現,轉入低沉之音,最後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結束這篇千古奇文…

8樓:

如山洪爆發,噴湧而出,一氣直下。

9樓:匿名使用者

【作品名稱】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1]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白

【作品體裁】詩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①.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②。

蓬萊文章建安骨③,中間小謝又清發④。

俱懷逸興壯思飛⑤,欲上青天覽明月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⑦。[1]

[編輯本段]註釋譯文

註釋①.此詩《文苑英華》題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則所別者一為李雲,一為李華。李白另有五言詩《餞校書叔雲》,作於某春季,且無登樓事,與此詩無涉。

諸家注本多系此詩於天寶十二載秋,然於"叔華"、"叔雲"均含糊其辭。待考。《新唐書·李華傳》:

"天寶十一載遷監察御史"。《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趙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雲,左司員外郎;叔雲,監察御史。

宣州:今安徽宣城縣一帶。謝朓樓,又名北樓、謝公樓,在陵陽山上,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李白於天寶十二載(753)由梁園(今開封)南行,秋至宣城。李白另有五言詩《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校書:

官名,即校書郎,掌管朝廷的圖書整理工作。叔雲:李白的叔叔李雲。

②.酣高樓:暢飲於高樓。

③.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

《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附竇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李賢注:"言東觀經籍多也。

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秘籍並皆在也"。建安骨:漢末建安年間,"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詩風骨遒上,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七子"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湯,劉真。

④.小謝:指謝朓(tiǎo)。後人將他和謝靈運並舉,稱為大謝、小謝。清發:清秀俊爽。

⑤.逸興:超脫飄逸的興致,多指山水遊興。

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李白《送賀賓客歸越》: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壯思飛:盧思道《盧記室誄》:

"麗詞泉湧,壯思雲飛"。

⑥.覽:通"攬",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爭議,

⑦.散發:不束冠,意謂不做官。古人束髮戴冠,散發表示閒適自在弄扁舟:乘小舟歸隱江湖。參《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注25。

譯文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萬里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你的文章就像漢代文學作品一般剛健清新。

而我的詩風,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飄逸豪放。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

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猛了。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酒排遣煩憂,結果反倒愁上加愁。啊!

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髮,(乘乙隻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隱江湖罷了。[1]

[編輯本段]作品鑑賞

李白於742年(天寶元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於翰林院。二年後,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遊生活。在753年(天寶十二年)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雲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

詩中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

詩中抒發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苦悶,盛讚漢代文章、建安風骨及謝眺詩歌的豪情逸興,最後流露出消極出世的情緒。

詩的開頭顯得很突兀,因為李白當時很苦悶,所以一見到可以傾訴衷腸的族叔李雲(李華),就把滿腹牢騷宣洩出來。李白於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 毀,時間不長便棄官而去,過著飄盪四方的遊蕩生活。十年來的人間辛酸,作客他鄉的抑鬱和 感傷,積聚在心頭,今天終於可以一吐為快了。

「長風」兩句借景抒情,目接風送秋雁之境,精神為之一振,煩惱為之一掃,感到心與境合得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萊」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以「建安骨」讚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中間」是指南朝;「小謝」是指謝眺,因為他在謝靈運(大謝)之後,所以稱小謝。

這裡李白是自比小謝,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抽刀」一句用來比喻內心的苦悶無法排解,顯得奇特而富有創造性。「舉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脫,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悶心情。

最後兩句是詩人對現實不滿的激憤之詞。李白長期處於不稱意的苦悶之中,不得不尋求另一種超脫,即「散發弄扁舟」。逃避現實雖不是他的本意,但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他不願同流合汙 的清高放縱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

情感表達的特點:

詩中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抒發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苦悶,盛讚漢代文章、建安風骨及謝眺詩歌的豪情逸興,最後流露出消極出世的情緒。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和《漁家傲》的中心思想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 公元753年 遊宣城時所作。詩人從自己被放還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趨腐敗,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而心情苦悶。這首詩就抒發了這種懷才不遇的抑鬱苦悶之情。開始四句鬱悶之情噴薄而出,五 六兩句轉到餞別,七 八 九 十等句以讚美建安及謝眺等人的文章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十 一 十二...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的賞析是什麼啊我要長點的

李白於天寶元年 742 抱有 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於翰林院。二年後,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遊生活。在天寶十二載 753 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雲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觸景生情,睹物思懷,感慨人生易短,光陰不在。到敬亭山下玉真公主的雕像那裡就知道了,呵呵。人家的一縷縷炊煙,使橘柚的深碧 梧桐的微黃色呈現出一片蒼寒的顏色,秋色使梧桐樹更顯蒼老。誰能想到就在這時候,我在這裡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著當年的謝朓呢?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