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火毒武士
你說的都是,因為蘇聯的紅色地區建立後,美國深感憂慮,但是有不能在歐洲發動戰爭,只能在朝鮮、越南這些落後的亞洲國家發動戰爭
2樓:
指的是美蘇兩大集團極力拉攏和爭奪的地區,***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稱為第乙個中間地帶;歐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稱為第二個中間地帶,日本也屬於第二個中間地帶。
但是一般所稱的中間地帶,指第乙個中間地帶,基本上就是以前所稱第三世界國家。
3樓:
第三世界國家
即發展中國家
「毛爺爺」的論斷
哈哈~別聽ls瞎說
中東個毛~
美蘇爭霸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自什麼特點? 20
4樓:不醜不溫柔
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緩和又緊張
50年代中期,對奧和約的簽定,結束了二戰後奧地利被美、蘇、英、法四大國分割占領的局面,奧地利成為中立國家。條約對世界局勢特別是歐洲局勢的緩和起了積極作用。西方國家認為,這是蘇聯的一次實質性讓步,東西方關係開始「解凍」。
蘇聯承認聯邦德國,2023年蘇聯和聯邦德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赫魯雪夫第一次訪美。他是第一位訪問美國的蘇聯最高領導人。
2023年9月,赫魯雪夫同美國**艾森豪威爾在馬里蘭州的**療養地戴維營進行了會談。赫魯雪夫的美國之行沒有取得什麼實際成果,但他認為這本身就給人以美蘇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實際上,戴維營會談是蘇聯推行蘇美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它反映出美、蘇兩大國戰略地位的微妙變化,美國實際上承認了蘇聯與美國同是超級大國的事實。
緊張方面的事例有兩個:「柏林圍牆」的修築和「古巴飛彈危機」.
2.第二階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蘇進攻美防守。
這一時期蘇聯和美國的態勢都有乙個變化的過程,美國是轉攻為守,蘇聯則是從蘇美合作主宰世界轉變為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2023年蘇聯出兵阿富汗,實行直接的軍事占領,直接威脅海灣地區和印度洋地區的和平,標誌著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另外,蘇聯還加緊對中國進行壓制和軍事威脅,以致釀成中蘇邊境的武裝衝突,最突出的事例就是2023年的珍寶島事件。
70年代初,蘇聯已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
與蘇聯相反,美國在這一時期卻轉攻為守,這主要是由於美國的實力相對削弱的原因,迫於形勢的變化,2023年尼克森擔任美國**後,對美國的對外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3.第三階段(80年代)美強硬蘇收縮
2023年就任美國**的里根,提出了對內振興經濟,對外重振國威的口號,在這個口號的指導下,里根**在整頓國內經濟的同時,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作出了重大調整,開始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以遏制蘇聯全球性進攻的勢頭。80年代中期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戈巴契夫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作法,轉而裁減軍備。2023年,戈巴契夫和里根簽署了全部銷毀兩國中短程核飛彈的條約。
這個條約雖然只能削減美蘇兩家核武庫的大約4%,但它終究是自出現核**以來達成的第乙個削減核軍備的協議,蘇聯在對外戰略上由擴張轉向全面收縮。
5樓:紅色十月節
冷戰是指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所採取的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敵對行動。2023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成為冷戰的序曲,2023年美國**杜魯門以土耳其和希臘(前者因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問題與蘇聯關係緊張,後者的資產階級**則在共產黨游擊隊打擊下搖搖欲墜)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為由宣布對這兩個國家提供援助,這被認為拉開冷戰的序幕,同年杜魯門**在國會正式提出「對蘇聯發動冷戰以遏止共產主義」成為冷戰正式打響的標誌。所以準確的說,美蘇冷戰從2023年開始。
以上說的是美國,再看看蘇聯。戰後初期蘇聯的主要目標是鞏固在戰爭中的既得利益,具體點說就是使他對東歐的控制合法化牢固化,使蘇聯在戰爭中擴大的疆界得到承認,同時維護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戰時同盟關係,爭取外來援助以恢復國民經濟,但是隨著美國發動冷戰,蘇聯不得不改變外交政策與之針鋒相對,最明顯的就是建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
到50年代中期,蘇聯的國家實力得到了比較充分的恢復和發展,對東歐的控制也得到確立,在這種情況蘇聯的外交政策進一步外向化,注意力開始向全球擴充套件,對美國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這時冷戰就發展到了美蘇爭霸的階段。
美蘇爭霸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到60年代初。這一階段蘇聯的綜合國力與美國還有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
因此蘇聯還不足以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動,因此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追求的緩和冷戰開始以來僵硬的美蘇關係,希望實現「美蘇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時又有一些有挑戰性的舉措對外擴張,前者的標誌性事件是2023年赫魯雪夫訪問美國,後者的標誌則是2023年柏林圍牆的建立和2023年的古巴飛彈危機。這一階段美國憑藉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的優勢佔據戰略優勢,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蘇聯撤走了在古巴的飛彈。
第二階段是從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蘇聯強勢擴張,美國則處於戰略守勢。這一時期,蘇聯縮小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一舉超過美國。而美國由於長期陷於越戰,加上73年的石油危機以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嚴重動搖,不得不採取相對保守的戰略,響應蘇聯提出的緩和政策,試圖通過外交手段遏止蘇聯擴張和維護自身地位。
在這一階段雙方關係曾經有一段緩和時期,大體是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標誌是兩國領導人的頻繁互訪和簽署關於限制戰略**的條約。蘇聯的擴張到79年入侵阿富汗達到頂峰,隨後就有了衰退的跡象,而隨著里根的上台,美國也開始扭轉戰略被動局面,爭霸格局再次面臨改變。
第三階段是80年代中期到蘇聯解體,開始的標誌是戈巴契夫上台。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美國重新獲得優勢,而蘇聯則是全面收縮。里根上台後有效復興了美國的經濟,以此為基礎扭轉爭霸中被動防守的不利局面,以軍事實力擴張為手段,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根本重新獲得戰略優勢。
而蘇聯國內經濟此時出現嚴重困難出現停滯,特別是入侵阿富汗帶來了極為沉重的軍事,經濟和外交負擔,無法繼續支撐爭霸戰略。戈巴契夫為了集中精力和財力以解決國內問題,不得不採取全面收縮的態勢,並最終由於改革失敗,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冷戰到此也結束了。
6樓:
自己看吧
一句兩句說不清楚。
美蘇冷戰的具體表現及特點
美蘇之間的冷戰是如何形成的,冷戰帶來了那些影響。
7樓:飄落花
從很早就有,歷史的緣由,特別是2戰時期,美國是發國亂財的國家,提倡世界武力,對蘇聯有是經濟封鎖,使得蘇聯解體,所以蘇是十分恨美。
8樓:
帶來德國自由**的強大
二戰後,美蘇之間冷戰開始的標誌是?
9樓:匿名使用者
美蘇冷戰開始標誌:2023年杜魯門主義出台
10樓:匿名使用者
「鐵幕演說」 後,杜魯門提出2023年杜魯門主義
11樓:90後的愛國者
開始:杜魯門主義(1947)
結束:蘇聯解體(1991.12)
12樓:匿名使用者
杜魯門主義的出台,標誌著美蘇冷戰的開始
13樓:我醉梅
冷戰的暴發是杜魯門主義的出台但真正開始是華約的建立,九下書上有
14樓:仲珊雨亭
2023年3月12日:
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被普遍地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上的乙個新的急劇轉變,其對全世界的影響相當於20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歐洲殖民主義支配的門羅主義。蘇聯認為杜魯門主義是美國方面對蘇聯控制地區與蘇俄擴張的乙個公開威脅。 「杜魯門主義」是對別國內政的干涉,被學者認為是美蘇之間「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誌。
15樓:小機械人瓦力
美蘇之間冷戰開始的標誌是
杜魯門在國會演說,提出杜魯門主義
16樓:a天空是藍色
2023年杜魯門主義出台
美蘇冷戰開始與結束的標誌分別是什麼
冷戰開始標誌 杜魯門主義出臺 1947年3月 冷戰結束標誌 1991年蘇聯解體 冷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 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 經濟 軍事鬥爭。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 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 鐵幕演說 正式...
為什麼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誌著美蘇冷戰對峙正式開始
杜魯門主義出台標誌美國開始對蘇聯實行冷戰政策,北約華約的建立代表兩極格局形成 杜魯門主義和華沙條約組織形成意義分別是什麼 杜魯門主義的影響 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點。它與美國當時實行的馬歇爾計畫共同構成美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標誌著美蘇在二戰中的同盟關係的結束及冷戰的開始,也標誌著美國作為戰...
什麼地方好玩點?什麼地方好玩
一 北京 璀璨之旅 二 承德避暑山莊 避署之旅 三 北戴河 療養之旅 四 雲岡石窟 石雕之旅 五 喬家大院 民宅之旅 六 平遙 古城之旅 七 內蒙古 草原之旅 八 大連 海濱之旅 九 長白山 雪山之旅 十 哈爾濱 冰雪之旅 十。一 上海 時尚之旅 十。二 蘇州 園林之旅 十。三 周莊 園林之旅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