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來自凌雲山得體的曹仁
特發性震顫與帕金森病的鑑別診斷十分重要。帕金森病多在老年發病.此時期也是特發性震顫的多發年齡,因此許多特發性震顫被誤診為帕金森病。雖然典型的帕金森病具有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和運動遲緩的特徵,但是病程早期往往缺乏特徵性的表現,特別是起病時僅有震顫,尤其是姿位性震顫(這在帕金森病同樣非常多見),這時容易導致誤診。
帕金森病發展到頭部、唇、舌和下頜震顫很少見。而長期雙手震顫的病人偶爾可發展成為典型的帕金森病,但不清楚其原來就是帕金森病還是特發性震顫後來發展成帕金森病。神經電生理有助於鑑別,帕金森病以姿位性震顫為主時震顫頻率大多為6hz.特發性震顫的姿位性震顫頻率為4~8hz.大多數為6~6.
5hz,因此僅從頻率分析難以區別特發性震顫和以姿位性震顫為主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病若以靜止性震顫為主,鑑別並不很困難,病人在靜止性位置放鬆時震顫幅度比維持某種姿位時大得多,頻率卻低,特發性震顫的靜止性震顫成分與姿位性震顫的頻率差不多相同(大約小0.5hz),震顫幅度卻小得多。
雖然僅靠頻率分析不足以鑑別,但通過靜止性和姿位性的改變對區別兩者還是有幫助的。pet掃瞄發現特發性震顫病人殼核能正常攝取18f-多巴,基底節多巴胺d2受體功能正常,多巴胺轉運蛋白功能正常,而帕金森病殼核攝取18f-多巴減少,患側基底節多巴胺d2受體功能上調,多巴胺轉運蛋白功能減弱。
增強的生理性震顫與特發性震顫都表現為姿位性震顫和運動性震顫。增強的生理性震顫往往能找到增強震顫的原因,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鋰或丙戊酸中毒、乙醇(酒精)戒斷等。但伴有周圍神經病的增強性生理性震顫和可疑的特發性震顫難以鑑別。
這些周圍神經病可以是遺傳性神經病如腓骨肌萎縮症(charcot-marie-tooth病)、肥大間質性多發性神經病(hypertrophic interstitial polyneuritis)或者是吉蘭-巴雷症候群恢復期,肌電圖慣性負荷試驗(inertial loading)可以幫助鑑別,如果發現雙手6 - 10hz的運動性和姿位性震顫,支援特發性震顫的診斷。特發性震顫的腿部震顫與原發性直立性震顫鑑別並不困難,特發性震顫的腿部震顫在行走、站立時都同樣存在,腿部震顫的頻率為7.5 - 10hz;原發性直立性震顫14 - 16hz的震顫僅出現於站立時,坐位以及行走時都消失。
2樓:君雅玉
特發性震顫又稱原發性震顫、家族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上、下肢或頭、面部的不自主震顫,有時候也有聲音震顫。
傳統觀點認為特發性震顫是一種良性運動障礙疾病,僅表現為震顫,不會影響預期壽命。但現在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特發性震顫或老年性震顫與衰老有關,年齡≥65歲的特發性震顫患者進展為帕金森病的概率增加了4倍。
流行病學
特發性震顫發病率約為0.3 %~1.7%,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也在增加,在大於40歲人群中發病率為5.5%,在大於65歲的人群中發病率約為10.2%。
特發性震顫傾向於在家族中流行,30%~50%患者的家族成員曾患過特發性震顫。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其發病年齡較早,大多數人在20歲前就會發病,無家族史的患者一般在40歲後發病。由震顫造成的勞動力喪失一般於發病10至20年之後發生。
疾病型別
根據患者是否有家族史,可分為家族性震顫和散發病例。兩類患者的臨床特徵基本完全一致。
3樓:匿名使用者
1 當患者患有特發性震顫的時候,主要是出現運動功能的改變,這個時候對於患者的診斷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患者一般會出現運動功能的障礙。其他的疾病也有可能會出現運動功能改變,因此一定要注意鑑別。
2 最容易與特發性震顫相混淆的乙個疾病就是帕金森,一般來說,8.3主要是在患者年齡比較大的時候發病的。但是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兩者在運動功能卡片上會有一定的差別,因此要注意特別的鑑定。
3 特發癔症還容易與一些其他疾病進行相混淆,比如說甲狀腺功能亢進或者是腎上腺素亢進,這些都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有一些運動功能的改變。小腦功能障礙,還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運動功能改變。
4樓:淡淡女人香
特發性震顫臨床表現就是以震顫為主,主要是頭面部的以及手部的不自主震顫,而且飲酒之後可以減輕。而痙攣性斜頸臨床表現主要就是頸部的異常姿勢,比如說頸部向一側扭轉歪斜,或者是頸部前傾,或者是頸部後仰等,而且患者往往容易伴隨頸肩部的疼痛,以及焦慮、抑鬱等表現。
特發性震顫和痙攣性斜頸主要是從臨床症狀上進行鑑別,二者完全是不同的兩種疾病。這兩個疾病都屬於神經科的**範疇,不管是出現了震顫,還是出現了頸部的異常姿勢,都應該及時到神經科門診進行就診,在專科大夫指導下,完善檢查,明確診斷,查詢誘因,並進行干預**。
5樓:吞月飛馬
1、典型的特發性震顫在兒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發現。對起病的高峰年齡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起病年齡的分布為雙峰特徵,即在20~30歲和50~60歲這兩個年齡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特發性震顫很少在少年發病,隨著年齡增長發病人數增加,平均起病年齡37~47歲。
2、特發性震顫惟一的症狀就是震顫,偶有報道伴有語調和輕微步態異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開始,主要影響上肢,雙側上肢對稱起病,也可單側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響後,常向上發展至頭、面、舌、下頜部。
累及軀幹和雙側下肢者少見,僅在病程的晚期出現,而且程度比上肢輕。
6樓:悅
特發性震顫最主要的表現是頭暈,四肢無力,手抖腳抖。
7樓:12色的油畫棒
突發性震顫是要通過檢驗之後才可以確定的,僅僅通過臨床症狀是不能夠鑑別的。
8樓:生活小助手大白
如果身體出現了手部、上肢、頭部的震顫,做動作時加重,考慮可能是特發性震顫引起,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9樓:張慶圓
帕金森病發展到頭部、唇、舌和下頜震顫很少見。而長期雙手震顫的病人偶爾可發展成為典型的帕金森病,
10樓:翻譯好翻窗
特發性震顫惟一的症狀就是震顫,偶有報道伴有語調和輕微步態異常。
11樓:佚名
怎麼鑑定特發性震顛?其實我覺得像這種病特別難鑑定,但是你可以找一家特別好的一家三家醫院找乙個好的教授去鑑別一下。
12樓:匿名使用者
特發性震顫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為手、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
13樓:
特發性震顫是慢性運動障礙疾病,主要靠臨床特徵判斷及長期病情隨訪診斷。一般特點是雙上肢進行性、動作性或姿勢性震顫,大部分病人沒有肢體的僵硬。
14樓:
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
15樓:溥陽曜
根據患者經常出現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飲酒後減輕,有家族史,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體徵應考慮特發性震顫可能。
16樓:風景佳苑王倉庫
就是全身發抖5五到十分鐘。鑑別特發性震顫。
17樓:憑清悅
帕金森和特發性震顫都屬於運動障礙性疾病,不能單純依據頻率來進行鑑別,需要從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等多個方面來判定。
建議到神經內科專科門診就診,得到準確診斷並給予**,
怎麼鑑別特發性震顫?
18樓:結晶體狼倩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多在老年發病,此時期也是特發性震顫的多發年齡,因此許多特發性震顫被誤診為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患者合併pd機率高於普通人群,研究發現,pd患者親屬發生震顫至少是正常對照組2.5倍,pd合併特發性震顫患者的親屬發生震顫機率高達10倍,說明特發性震顫與pd雖是兩個獨立的疾病,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聯絡,pd震顫以靜止性為主,可合併動作性震顫,常伴動作遲緩,強直,步態異常和表情少等。
2.甲亢和腎上腺功能亢進 引起生理亢進性震顫,對肢體施加較大慣性負荷時,震顫頻率可減少1次/s以上,特發性震顫無此表現,可伴食慾亢進,多汗,心率加快,體重減輕,神經興奮性增高和甲狀腺腫大等甲亢表現,伴滿月臉,向心性肥胖,高血壓和多血質等腎上腺功能亢進表現。
3.直立性震顫 表現站立時軀幹和下肢姿勢性震顫,可累及上肢,伴體態不穩和小腿痙攣(肌肉高頻強直收縮所致),坐下或仰臥後緩解,行走時減輕,家族性姿勢性震顫患者合併直立性震顫機率較高,pet檢查兩者都有雙側小腦,對側豆狀核和丘腦功能異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一定聯絡,與特發性震顫相比,直立性震顫頻率(14~18次/s)更快,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clonazepam),加巴噴丁(gabapentin)可顯著緩解。
4.小腦傳出通路病變 主要是小腦底核及結合臂病變,表現上肢和下肢意向性震顫,常伴其他小腦體徵如共濟失調等。
5.中毒或藥物引起震顫 通常為姿勢性震顫合併運動性震顫,也可出現靜止性震顫和意向性震顫,取決於藥物種類和中毒嚴重程度,多數震顫累及全身,節律不規則,可出現撲翼樣震顫,伴肌陣攣。
6.皮質震顫 為不規則高頻(>7次/s)姿勢性和運動性震顫,常伴運動性肌陣攣,電生理檢查可發現巨大體感誘發電位及體感反射增強。
7.紅核及中腦性震顫 是靜止性,姿勢性及意向性震顫的混合體,震顫頻率2~5次/s,通常由紅核附近病變(腦卒中或外傷)引起,影響一側黑質紋狀體及結合臂通路,導致對側肢體震顫,本病常伴腦幹和小腦病變其他體徵。
19樓:zhou天山來客
特發性震顫與帕金森病的鑑別診斷十分重要。帕金森病多在老年發病.此時期也是特發性震顫的多發年齡,因此許多特發性震顫被誤診為帕金森病。
雖然典型的帕金森病具有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和運動遲緩的特徵,但是病程早期往往缺乏特徵性的表現,特別是起病時僅有震顫,尤其是姿位性震顫,這在帕金森病同樣非常多見,這時容易導致誤診。
帕金森病發展到頭部、唇、舌和下頜震顫很少見。而長期雙手震顫的病人偶爾可發展成為典型的帕金森病,但不清楚其原來就是帕金森病還是特發性震顫後來發展成帕金森病。神經電生理有助於鑑別,帕金森病以姿位性震顫為主時震顫頻率大多為6hz.
特發性震顫的姿位性震顫頻率為4~8hz.大多數為6~6.5hz,因此僅從頻率分析難以區別特發性震顫和以姿位性震顫為主的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若以靜止性震顫為主,鑑別並不很困難,病人在靜止性位置放鬆時震顫幅度比維持某種姿位時大得多,頻率卻低,特發性震顫的靜止性震顫成分與姿位性震顫的頻率差不多相同,大約小0.5hz,震顫幅度卻小得多。雖然僅靠頻率分析不足以鑑別,但通過靜止性和姿位性的改變對區別兩者還是有幫助的。
pet掃瞄發現特發性震顫病人殼核能正常攝取18f-多巴,基底節多巴胺d2受體功能正常,多巴胺轉運蛋白功能正常,而帕金森病殼核攝取18f-多巴減少,患側基底節多巴胺d2受體功能上調,多巴胺轉運蛋白功能減弱。
特發性震顫怎麼飲食,特發性震顫日常飲食應該注意什麼?
由於震顫需要消耗較多的能量,因此體型較瘦者應當適當補充足夠熱量的飲食。但如果體型較胖,應注意控制飲食,保持健康體型。飲食宜清淡,宜吃清淡低鹽的食物,多食蔬菜 水果等 多吃雞,魚等食物。少吃高脂肪 高熱量 高糖,特別是油炸食品 避免攝入咖啡因和飲酒。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不要隨意擅自換藥或停藥。特發性震...
特發性震顫怎麼治療?特發性震顫如何治療?
特發性震顫具有極其嚴重的危害性,特別多的原因引發了該病的出現,導致患者的心臟受到了累及,且會伴有明顯的不適出現,每一位朋友要將特發性震顫了解透徹,需要注重該病的 工作,掌握一些該病的 措施,首先是藥物 比如 受體阻滯劑,常用的藥物有心得安,患者應當不定期的服用,另外還有阿爾馬爾,該藥物的效果較好,且...
特發性震顫怎麼回事,特發性震顫是怎麼回事?
特發性震顫又稱家族性或良性特發性震顫,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症,約60 病人有家族史。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症狀性疾病,姿勢性震顫是本病的唯一臨床表現。所謂姿勢性震顫,是指肢體維持一定姿勢時引發的震顫,在肢體完全放鬆時震顫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顫常見於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