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單單愛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是一首洛陽城流傳的童謠,源自於南梁著名將領陳慶之。
這句話可翻譯為:功成名就的將帥們啊,千萬別自作牢籠,任從你有千軍萬馬,也要避開白袍將軍陳慶之率領的軍隊的鋒芒。
陳慶之的戰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當時有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陳慶之指揮藝術的最大特色是重視士氣,善於把握戰機,善於打運動戰。
陳慶之不但在戰場上注重士氣的作用,在平時也注意士氣的積累。在滎陽之戰中,陳慶之的演講讓梁軍將士沒有了任何顧慮,於是梁軍在陳慶之指揮下「相率攻城」,創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例。
陳慶之中年領兵,他的主要戰績有:征戰渦陽,北伐北魏。
2樓:
1、莫自牢的意思是:千萬別自坐牢籠。
2、這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大將陳慶之攻入魏國都城洛陽時,城中流傳的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意思是,功成名就的將帥們啊,千萬別自作樊籠啊,任從你有千軍萬馬,也要避開穿白袍的陳慶之統領的軍隊的鋒芒。
3、陳慶之(484~539):字子雲,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南朝梁國的名將。自幼為蕭衍的隨從。
梁武帝遣他與魏國交鋒作戰,多次獲勝。最大的戰績是曾以七千兵力抵敵10萬,攻取洛陽城。
梁武帝蕭衍曾經親自拿著詔書對其進行嘉勉,賜予陳慶之和他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威風凜凜,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3樓:九州健身學院
名聲在外的大將們不要自入牢籠,即使你有千軍萬馬,也要避開那穿著白袍的陳慶之
4樓:徒惹塵埃月如鉤
主要人物是大將陳慶之。有名的將帥不要自己束縛自己,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躲避敵人。不要光顧臉面,而丟失性命。
5樓:
有名的將帥不要自己束縛自己,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躲避敵人。
寓意是不要光顧臉面,而丟失性命。
6樓:學姐朝比奈
各位將軍不要怕丟臉,看到陳慶之趕緊跑,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是什麼意思?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這裡的白袍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候的演義**集中,經常會有將領單殺的場景,看著是心潮澎湃。儘管古時候戰場用全是冷兵器,但是緊張程度卻十分高,貼身肉搏通常代表著更大的危險。
古時候的將領在戰場上我覺得都是看碟下菜,專挑比自身弱的人對戰。戰場上什麼樣的人強大,古代人都是一眼便知。通常強大的人在衣著上和平常人都不同,用到的冷兵器也都較為偏門。
不僅要注意敵人應用的冷兵器以外,古時候的戰場上也是一種人也不可以惹,那便是衣著較為與眾不同的人,那樣的人通常也都有驚人業藝。古時候有句老話叫「千軍萬馬避白袍」,含意是在戰場上假如碰到穿白袍的大將,通常最好避開的為好。
在肅殺的戰場上,盔甲通常全是以灰黑色為主,那樣看起來較為有氣勢。但是古時候,也有一些本事高強的將領,偏偏喜愛反其道而行之,喜愛一身白袍的穿著打扮。
假如衣著白袍上戰場,萬黑叢中一點白,簡直太張揚了?實際上,這些敢穿白跑上陣的人,剛好全是十分自信的人,謀略、武藝都是十分高強,即便衣著白袍上陣,敵方都是避之不及,哪敢前往送死?那麼,講了這麼多,白袍大將究竟有多強呢?
看了你將會要表示開始懷疑人生了。
在歷史上,最知名的白袍大將應當是趙子龍了,但是趙子龍常勝將軍的品牌形象是虛構的。在歷史上真正強大的白袍大將另有其人那就是陳慶之。
8樓:活在瓜里的籽
說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陳慶之。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有名的軍隊、出名的大將都不要自鳴得意,就算千軍萬馬都要避開白袍將軍陳慶之。
9樓:王木子言
指的是南北朝時期乙個有名的將領陳慶之,人稱白袍將軍;傳聞陳慶之是不可多得的領兵之才,他率領的軍隊裡邊的人實力都很強。
10樓:丸子閒談文化
不管你是怎樣的名將都無法戰勝,也無法避開。不論你是手下有多少人,都不願意離開這支白袍的軍隊。
11樓:
這裡的白袍是指白袍將軍陳慶之,是南北朝時期有名的南朝梁將,也是乙個能人。
12樓:夜染凝
白袍是指白袍將軍陳慶之,因為陳慶之曾經領兵七千就攻下了魏都城洛陽。
13樓:艾迪西納斯
白袍軍,還有就是白袍軍的統帥陳慶之,陳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武將,可惜生不逢時,戰死了。
14樓:a他來咯
是陳慶之,人稱白袍將軍,當年憑藉七千個人就破了魏都城洛陽,別人都害怕遇上他。
15樓:匿名使用者
陳慶之,北伐時領兵七千,直接打下了北魏都城洛陽,因為他的七千軍隊皆著白袍,所以留下了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的傳說。
16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人稱白將軍的陳慶之,傳聞陳慶之身體虛弱,拉不開大弓,但此人足智多謀,且常身著白袍,故而就被人稱作白袍將軍。
大將名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詩句出自**?
17樓:angela韓雪倩
出自:陳慶之。
「 大將名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指的是梁朝儒將陳慶之。
其主要戰績為:征戰渦陽、北伐北魏。
陳慶之出身庶族,受傳統觀念影響較小,用兵靈活。陳慶之指揮藝術的最大特色是重視士氣,善於把握戰機,善於打運動戰。陳慶之不但在戰場上注重士氣的作用,在平時也注意士氣的積累。
在滎陽之戰中,陳慶之的演講讓梁軍將士沒有了任何顧慮,於是梁軍在陳慶之指揮下「相率攻城」,創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例。陳慶之的戰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當時有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拓展資料:
政治成就
在陳慶之坐鎮江淮期間,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發展邊境城市的生產,兩年的時間,邊境一帶府庫充足。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豫州鬧飢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民,使大部分災民得以度過飢荒。
以李昇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
軍事成就
陳慶之出身庶族,受傳統觀念影響較小,用兵靈活。陳慶之指揮藝術的最大特色是重視士氣,善於把握戰機,善於打運動戰。陳慶之不但在戰場上注重士氣的作用,在平時也注意士氣的積累。
在滎陽之戰中,陳慶之的演講讓梁軍將士沒有了任何顧慮,於是梁軍在陳慶之指揮下「相率攻城」,創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例。陳慶之的戰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當時有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不善弓馬
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
18樓:
出自《梁書·陳慶之列傳》
陳慶之(484~539):字子雲,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南朝梁名將。自幼為蕭衍的隨從。
初時仕途不順,任了20多年六品官。直到受命接應北魏降將元法僧,才受封為武威將軍。527年十月,陳慶之與曹仲宗、韋放(韋睿之子)聯合進攻北魏渦陽,連下十三城,大敗魏軍,俘斬甚眾,渦水為之斷流,又降城中3萬餘人。
元顥遂於睢陽城南稱帝。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攻,進屯考城。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
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虎牢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時魏將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爾朱吐沒兒領胡騎5000、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梁武帝蕭衍聞訊後,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攻魏的作戰雖因孤軍深入,後援無繼,而以失敗結束,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軍事才能。並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糧食充實。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句詩說的是哪位武將,是張新起嗎?
「名軍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指的是誰?
19樓:
說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陳慶之。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有名的軍隊、出名的大將都不要自鳴得意,就算千軍萬馬都要避開白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當時有童謠曰: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20樓:窩草
指的是白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麾下皆著白袍,自揮師北上至洛陽為止,歷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無前。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梁普通年間,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帶兵有方,善撫軍士。
21樓:百裡挑一
是南朝梁的將領——陳慶之。
這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大將陳慶之攻入魏國都城洛陽時,城中流傳的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意思是,功成名就的將帥們啊,千萬別自作樊籠啊,任從你有千軍萬馬,也要避開穿白袍的陳慶之統領的軍隊的鋒芒。
陳慶之(484~539):字子雲,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南朝梁國的名將。自幼為蕭衍的隨從。
梁武帝遣他與魏國交鋒作戰,多次獲勝。最大的戰績是曾以七千兵力抵敵10萬,攻取洛陽城。
梁武帝蕭衍曾經親自拿著詔書對其進行嘉勉,賜予陳慶之和他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威風凜凜,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22樓:全民歷史觀點
古時戰場上,有一種穿白袍的人,他們驍勇善戰,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尤其是那一身白袍飄飄,因此留下了「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佳名,那麼,這裡的「白袍」究竟值得是誰呢?
23樓:幽靈呃呃呃
指的是古羅馬刺客艾吉奧.奧迪托雷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為什麼後世對白袍將軍陳慶之有這麼高的評價?
24樓:小白自我
因為白袍將軍陳慶之勇往直前,帶領和殲滅敵人進城,打贏了這場被人們銘記的戰役,所以這句話中有一句話。
陳慶之北伐可以將洛陽城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二階段是陳慶智進入洛陽後,在我看來,這個舞台是陳慶智最有實力的地方。應該說,陳慶智北伐的最根本目的是護送袁浩成帝,袁浩成帝後開始懷疑陳慶智。
陳慶之不是乙個領兵打仗的將軍,他只能做乙個文學的人,一直到他四十一歲的時候才開始領兵,那一年是普通六年。普通六年五月,破掉了魏軍安豐王帶領的兩萬人,然後梁軍的大將投降,梁軍損失慘重,可是陳慶之卻帶著所部逃了出來,而且沒有損耗一兵一卒。普通七年魏軍進犯,陳慶之帶著人直接俘虜了七萬五千人。
而且在魏軍來襲的時候,陳慶之的上級的意見就是不再繼續戰爭,但是這個時候陳慶之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個時候他帶了兩百人左右進行突襲,但是當時對方的人數以及高達了十五萬人,在這個情況下陳慶之竟然成功的突破了魏軍的前軍,這個情況很讓魏軍感到震驚。
雖然說陳慶之不是常勝將軍,但是他總是可以把快要失敗的戰爭化險為夷,走向成功,三天之內,打了十一仗,連爾朱榮都說陳慶之所部只能智取不能力敵。儘管這一次戰鬥最後失敗了,但是陳慶之創造的奇蹟,已經足夠讓所有人感到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