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蠟筆咬金
在統一六國時期,最難打的應該是楚國。楚國自春秋至戰國始終是南方大國,疆域面積廣闊,領有疆域5000裡,擁有百萬精銳士兵,地大物博,為諸侯國中最具有實力的大國。而且楚國以武治國,戰鬥經驗十足,所以他們是最難攻打的乙個國家。
在攻打楚國時,秦國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與兵力。秦王先委以李信將軍重任,認為年少壯勇的將軍李信,曾以數千兵急追燕太子丹於衍水,並獲得了勝利,是率兵攻楚的理想將領。問李信說,如果派兵攻楚,需要多少兵馬。
李信答覆說「不過用20萬人」。始皇又問王翦,王翦則說「非60萬人不可」。始皇不同意王翦的意見,而同意李信的說法,當即說:
「王老將軍老矣,何怯!李將軍果然壯勇,其言是也。」王翦以言不見用,便告老還鄉。
但李信率兵攻打,被打得大敗。後秦王讓王翦帶兵攻打,王翦根據長期作戰經驗,知道楚軍和趙軍都具有堅強的戰鬥意志,是能戰能守的軍隊。楚軍才擊破李信指揮的秦軍,正是銳氣旺盛,鬥志昂揚的時候,對付這樣的敵人,沒有勝利的把握,一旦行動不慎,還會影響整個戰爭前途。
所以王翦命令部隊不許出戰,休整待命,雙方幾個月都沒有大的交戰。秦楚戰爭打了一年,因為它打敗了其他四個國家。楚國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士兵們戰鬥力不佳,慢慢地鬥志渙散,加上他們一直處於準備戰鬥狀態,導致糧食短缺。
秦軍滅了楚軍主力,占領楚國都城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人復立昌平君為王。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江南,置會稽郡,楚亡。
因此楚國君主別無選擇,只能撤退投降。
在這場戰爭中,楚國與秦國都損失慘重,並且秦國用了兩年的時間才慢慢恢復國力。
2樓:
從六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能力來看,最難打的是趙國和楚國。趙國其實並不弱,一開始秦國對趙國並沒有十足的勝算,趙國的戰鬥力很驚人,經常打得當時的匈奴落花流水,還湧現了很多名將,比如廉頗、趙奢等,就在秦國打算滅六國期間,趙國還有一位令人汗顏的名將,那就是李牧,在當時的宜安之戰中,李牧還曾經打敗秦軍
後來秦朝人使用了反間計,當時的趙王遷非常昏庸,稀里糊塗就把李牧給殺了,導致了趙國徹底覆滅,所以人才對於乙個國家的作用是巨大的。趙國並不是敗在了實力不夠,而是敗在了君主無能。西元前228年,趙國滅亡。
第二個難打的國家是楚國。楚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國土面積可以與秦國比拼的國家,實力雄厚,在楚威王時代,楚國滅掉了越國,得到了大量的肥沃的土地,國力非常鼎盛。但是他的兒子楚懷王就沒有他父親的雄才大略,屈原投江的故事就發生在楚懷王時代,當時屈原建議楚懷王要聯合齊國抗擊秦國,楚懷王非但不聽屈原的進言,還把他罷了官
屈原眼看這國家頹勢無法避免,投了汨羅江。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也不是說滅就可以滅的,當時秦國年輕氣盛的大將李訊號稱用20萬部隊就可以滅了楚國,結果跑過去就碰了個大釘子,大敗而歸。後來還是大將王翦用了60萬大軍才艱難地把楚國滅亡。
西元前223年,楚國正式覆滅。
其實這兩個國家都有機會能夠扭轉乾坤,可是君主的能力和智慧型都比較差,總體上看也是無力回天,所以乙個國家鼎盛與否,最重要的是領導人的能力,以及能否使用一批賢才,不然就算手握好牌,也可能是打得稀巴爛的結果。
3樓:最強大腦花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將王賁率軍進攻楚國北部,開道擊魏,揭開了攻滅楚國的序幕。這年,秦王趙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乘楚國內訌之機,分兵兩路進攻楚國。
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一軍進攻平輿(今河南平輿西北),蒙武率一軍攻打寢(今河南沈丘東南),均擊敗楚軍,會師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楚王派將軍項燕率軍抵抗。項燕揮軍尾隨秦軍,追擊三天三夜,乘秦軍輕敵無備,在城父發起突然襲擊,大敗秦軍,佔其兩座營壘,殺死7名都尉。
李信帶殘兵逃回。秦王趙政認識到楚雖已衰弱,但畢竟地廣人眾,仍具有一定實力,非輕易可滅。他親赴頻陽(今陝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請其統兵出征,並按其要求調軍60萬歸其指揮。
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攻占平輿後,楚國徵調全國兵力,命項燕率領與秦軍決戰。王翦採取了堅壁自守、避免決戰、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
楚軍多次挑戰,終不肯出。王翦與士兵共同生活,並關心其飲食、起居,注意其勞逸結合,同時開展投石和跳遠運動,以提高士兵的體力及戰鬥技能。楚軍求戰不得,日久鬥志鬆懈,項燕只好率軍東撤。
王翦抓住戰機,挑選精兵在前,實施追擊,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殺死項燕。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占領越國土地。秦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為九江郡、長河郡和會稽郡。
4樓:仇永逸
要知道秦滅六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整個過程很漫長,也不能從滅國時期開始計算各國實力。
總的來說,戰國初期,魏國實力最強,李悝變法後,編練魏武卒,用龐涓為將,一度以消滅秦國為目標,秦國也一直在其的壓力之下,到商鞅變法,魏國恰逢齊國重創(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情況才逐漸好轉。
戰國中期,齊國成為霸主,但遭六國合縱,以燕將樂毅為將,聚兵攻齊,基本剷除了齊的威脅。
戰國後期,趙國作為最後乙個中原大國,在長平之戰,徹底失去其耐以為繼的抵抗力量,向東壓力頓消;雖然南方的楚國也相繼崛起,但國內政治昏暗,朝政腐敗,雖然甲卒眾多但戰力薄弱,終被秦蠶食;
總的來說,魏國是秦邁向天下布武的第乙個障礙,也是最大的障礙;但如果純粹以滅國戰爭的困難度來說,楚國最難,趙國次之,到嬴政繼位,韓、魏已經被秦壓制到彈丸之地,燕作為小國,完全沒有一戰之力,趙國雖然軍力雄厚,但長平之戰損失太巨,秦軍未遇到太大阻礙就得滅其國;相反,楚國就尤為棘手,秦王先委任李信、蒙恬為將,聚兵20w攻楚,被楚將項燕所破,後任王翦為將,聚兵60w才最終頗之,由此可見,楚國是戰國之中實力僅次於秦的大國。
5樓:skyw念念不忘
楚國。秦國攻打楚國的時候花費了比攻打其他國家更多的時間,為了攻下楚國秦國耗費了很多的兵力。楚國從春秋時期國力就一直很強。
後來經過楚威王的統治和改革楚國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但楚威王死後楚國的國力就逐漸衰弱,以至於最後被秦國所滅。
6樓:在人間
楚國自春秋至戰國始終未失其南方大國之地位,領有疆域5000裡,帶甲百萬,地大物博,粟支10年,為諸侯國中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國,雖然後期的國君是越來越差勁,但廣闊的領土仍確定了它相當的實力,所以秦始皇要在李信攻楚失敗後,啟用老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對楚作戰,最終滅楚。
7樓:丹丹學姐吶
趙國很難統一,因為在戰國中後期,趙國是除了秦國之外有希望能統一天下的強國,而且還打敗過秦國。
8樓:桃洲叄叄
楚國,楚國是最後才打下來的,也因此才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
9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是最難打,王翦用了四年才徹底滅掉楚國
10樓:手機使用者
我覺得趙吧,秦最後滅的是趙。
秦在滅六國時,哪個國家最難打?
11樓:葉美美呵呵
秦國滅六國後,實現大一統。可在七國爭雄的時候,除了秦國之外,其他的六個國家:齊楚燕趙韓魏都還是屬於大國,特別是楚國和趙國,當時在七國中,屬於能力最為突出,且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而另外魏國也不容小覷。
如果當時六國聯合抗秦的話,可能歷史將會被改寫。可是秦國卻沒有給六國這個機會,而是對六國一一實現了滅國計畫。首先滅掉的是南韓,再就是趙國,接著就是:
魏、楚,最後是燕國和齊國。而使用的計策也是反過來的順序:先籠絡住燕國和齊國,再穩定住楚國和魏國,首先消滅南韓和趙國,最後再各個擊破,實現統一。
而其中,楚國和趙國是最難打的國家。
楚國是因為地理面積最大,能和秦國抗衡,經濟文化實力都非常雄厚。而且,秦國先後派出80萬大軍對抗楚國,第一次的20萬大軍,還被項燕打敗,最後才重用了老將王翦。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的作戰了。
而且,之後秦朝也是由楚人滅亡的,可見,楚國還是人才輩出的國家。
趙國著名的戰將,是屬於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而他也是多次擊敗秦軍。原本,趙國聯合齊國抗秦,再加上李牧絕對能有勝利的把握。可是當時趙王聽信了反間計,竟然將李牧殺死。
並且秦國多次破壞齊國和趙國的聯合,最終導致齊國滅亡。
而對於魏國來說,本來也是有把握能和秦國對抗的。畢竟魏國的首都堅固,很難攻破。於是,秦國用了水淹的方式,用時3個月,將魏國擊敗。
所以我認為,秦國最大的對手是楚國,而後是趙國,再是魏國,而對於齊國、燕國和南韓來說,相對來說輕鬆一些。
12樓:
最難打的無疑是趙國,這不僅因為秦趙兩國同出一源,血脈裡都有好戰基因,還因為戰國時期趙國、秦國都具有統一全國的實力。此後趙國一直是東方六國拒秦的首道屏障,北拒匈奴,秦趙爭霸,在國家的地理、人口、經濟優勢全無下,即使被白起坑殺40餘萬人、壯年男丁幾乎全部戰死的情況下,仍在次年就大敗秦軍
先來看看秦滅六國之戰的時間表:滅韓1年;滅趙14年;滅魏3個月;滅楚4年;滅燕6年;滅齊……呵呵,乙個月也沒用的了。秦趙一家人死磕,其他都是看客。
秦趙是同一祖先:伯益,其因治水有功賜姓「嬴」。伯益後裔蜚廉、蜚廉長子惡來曾輔佐商紂王。
趙國是戰國七雄中第乙個對軍隊進行改革的國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創華夏民族向蠻胡之人的學習之風,胡服代替寬大戰服,傳統步兵作戰被改革,騎兵和弓弩兵成為軍隊主體,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制式騎兵部隊誕生,趙國成為東方六國中作戰能力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是唯一!
戰國初期,秦趙爭霸不斷上演。趙武靈王曾裝扮成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攻滅秦國。之後秦趙鬥法,樓緩、藺相如、趙勝、趙奢、廉頗、李牧等趙國名將輩出。
慷慨悲涼之士層出不窮。當東方五國還在醉生夢死時,趙國就成為阻擋秦國入主中原的第一道屏障。完璧歸趙、澠池會盟中,趙國都是勝利一方。
如果沒有強大軍隊,外交上如何才能成功?
趙國最終被滅還與天災有關。史載:秦將王翦滅趙最終一戰的前2年,趙國大**,樓台、房屋、牆垣大半毀壞,地面裂開130步深溝,次年發生大飢荒。
民謠說:「趙人大哭,秦人大笑。如果不相信,請看田裡長不長苗。」
秦滅六國先滅了趙國,為何不先滅魏國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三家分晉後,魏國的形勢實在不容樂觀,四面強敵環伺,基本無險可守。迫於形勢,魏國最先開始變法,走上了強國之路。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興修水利,獎勵耕戰,國力大增。各國優秀人才聽說魏文侯賢明,紛紛來投,特別是吳起的到來,為魏國建立起一支高度職業化的軍團 魏武卒。此時,秦國正處於百年衰落...
秦國滅六國那時,有過國家也叫蜀國
當然是真的,和三國時期的蜀國有很大不同 蜀國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建立的國家,後被秦國所滅。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 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曾經相助。但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 華陽國志 蜀志 中才記載了關...
被譽為「唯一能阻擋秦滅六國之人」的趙武靈王,他的實力靠譜嗎
不能最終改變秦國吞併六國的命運。春秋戰國的霸主也不少,戰爭的勝利不是乙個人就能夠決定的,是綜合國力的比拼,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就窄窄口的逐漸走上不可阻擋之路。趙武靈王他的實力是很強大的,能文能武,戰國時期多國相爭,都想一統天下,最後還是秦國厲害!秦始皇是什麼樣的存在想必就不用說了,千古一帝,既然能夠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