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用抽水機,抽到水處理廠,然後用高壓水幫浦壓到自來水管道內,再分發到各家個戶。
2樓:匿名使用者
解題思路:
1、第一次淨化可以除去水中的(懸浮物、泥沙等) 。ps:淨水原理:
明礬化學式為kal(so4)2·12h2o,學名「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它與石灰反應,生成氫氧化鋁al(oh)3。al(oh)3膠體帶正電,與帶負電的懸浮物、泥沙等聚沉,達到淨水的目的。
2、在接觸槽通入的殺菌消毒器一般是氯氣,氯氣溶於水後形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殺菌作用,寫出氯氣通入水中的化學反應文字表示式如下:氯氣+水————→鹽酸+次氯酸 。知道化學方程式也不妨:
cl2(氯氣)+h2o*****==hcl(鹽酸)+hclo(次氯酸)。
自來水的加工生產流程圖
3樓:匿名使用者
正好剛剛做了乙個
英文的要不要下面的箭頭從左往右依次是「水(工藝主線)、淨水、空氣、反沖洗水、汙泥、臭氧、氯氣、pac、高錳酸鉀、石灰、粉末活性炭」
4樓:下蛋下蛋總是下蛋
自來水是指通過自來水處理廠淨化、消毒後生產出來的符合相應標準的供人們生活、生產使用的水。生活用水主要通過水廠的取水幫浦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來水廠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相關衛生標準》,經過沉澱、消毒、過濾等工藝流程的處理,最後通過配水幫浦站輸送到各個使用者。
自來水生產過程是怎樣的?
5樓:楊子電影
1、初步消毒:從密雲水庫「跋涉」80餘公里來到水廠的原水,首先進入造價高但處理效果較好的臭氧接觸池進行初步消毒,然後進入總配水井。
2、混凝:在這裡,經過管道進入基礎處理的第一道工藝——混凝。混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向水中投入不同型別的藥劑,使水裡所含的汙泥等雜質混合凝結。
接下來,帶著較大混凝顆粒的水進入沉底池做沉澱處理。
3、過濾:隨後水進入煤濾池進行第三項基礎處理——過濾。過濾後基本完成基礎處理,開始進行深度處理,即活性炭吸附。這主要是為了降低水中有機化合物的含量。
最後,還要向經過深度處理的水中放入氯做進一步消毒。
現在自來水消毒大都採用氯化法,公共給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傳播疾病,這種方法推廣到至今有100多年歷史了,具有較完善的生產技術和裝置,氯氣用於自來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費用較低,幾乎沒有有害物質的優點。但經過對理論資料了解、研究,發現氯氣用於自來水消毒還是有在一定的弊端。氯化消毒後的自來水能產生致癌物質,目前有關方面專家也提出了許多改進措施。
氯氣易溶於水,與水結合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在整個消毒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對產生臭味的無機物來說,它能將其徹底氧化消毒,對於有生命的天然物質如水藻,細菌而言,它能穿透細胞壁,氧化其酶系統(酶為生物催化劑)使其失去活性,使細菌的生命活動受到障礙而死亡。
次氯酸本身呈中性,容易接近細菌體而顯示出良好的滅菌效果,次氯酸根離子也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它帶負電荷而難於接近細菌體(細菌體帶負電荷),因而較之次氯酸,其滅菌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氯氣消毒效果要比採用漂白粉消毒更佳。
6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原理:原水--→ 加明礬 --→ 沉澱 --→ 過濾 --→ 加氯氣
以地表水為水源水的水處理工藝簡述如下:
首先要選好合適的水源水和取水口,用管道輸送至一級幫浦房(取水幫浦房)並在一級幫浦房前加氯以殺滅藻類、植物和貝類動物。再通過一級幫浦房將水送至廠內處理系統中。通常經過混合(在水源水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鋁,俗稱礬)反應、沉澱、過濾、消毒等處理工藝,每一工藝配以相應的構築物(如沉澱池、濾池、清水池等),濾後消毒一般是加氯和氨,投加了消毒劑的水經清水池、並在池內停留一小時左右就成為合格的飲用水,再經過二級幫浦房(輸水幫浦房)加壓輸送到城市管網中,供生活飲用和生產使用。
二、自來水生產工藝流程
自來水生產流程為:水源水入水廠,在進入淨水構築物之前,由單因子sc-3000型自動混凝投藥系統定量投加混凝劑——硫酸鋁或聚合氯化鋁,加石灰提高原水鹼度和預加氯(視原水水質而定)後,進入網格反應池混凝形成礬花,流經蜂窩斜管沉澱池進行沉澱分離,再經過氣水反沖洗濾池進行過濾,進入清水池後加氯消毒,停留一定時間後經過二級幫浦房加壓輸送到供水管網。其工藝流程圖如下:
7樓:
一、自來水生產工藝:
自來水是一種產品,不是自來的。未經處理的水源水不是自來水,是不可飲用的。水源水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工藝,才能變成可飲用的自來水。
以地表水為水源水的水處理工藝簡述如下:
首先要選好合適的水源水和取水口,用管道輸送至一級幫浦房(取水幫浦房)並在一級幫浦房前加氯以殺滅藻類、植物和貝類動物。再通過一級幫浦房將水送至廠內處理系統中。通常經過混合(在水源水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鋁,俗稱礬)反應、沉澱、過濾、消毒等處理工藝,每一工藝配以相應的構築物(如沉澱池、濾池、清水池等),濾後消毒一般是加氯和氨,投加了消毒劑的水經清水池、並在池內停留一小時左右就成為合格的飲用水,再經過二級幫浦房(輸水幫浦房)加壓輸送到城市管網中,供生活飲用和生產使用。
可見,從水源水到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飲用水或工業用水,要經過必要的處理工藝,投入一定的生產成本(如藥劑、電力、物力、人力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來水的生產工藝已越來越先進,您可放心飲用自來水。
二、自來水生產工藝流程
水廠的自來水生產流程為:水源水(取於羅田水庫)經直徑1公尺、長度7.8千公尺的輸水管自流(或經一級幫浦房提水加壓)入水廠,在進入淨水構築物之前,由單因子sc-3000型自動混凝投藥系統定量投加混凝劑——硫酸鋁或聚合氯化鋁,加石灰提高原水鹼度和預加氯(視原水水質而定)後,進入網格反應池混凝形成礬花,流經蜂窩斜管沉澱池進行沉澱分離,再經過氣水反沖洗濾池進行過濾,進入清水池後加氯消毒,停留一定時間後經過二級幫浦房加壓輸送到供水管網。
三、工藝流程圖如下:
8樓:蔡徐坤愛老八
原水--→ 加明礬 --→ 沉澱 --→ 過濾 --→ 加氯氣 就可以了
9樓:刀劈木頭
背單詞多吃點你付出的個
10樓:匿名使用者
好深奧的問題,我也想知道
自來水的生產過程:
11樓:凌漪冠浩
基本原理:原水--→
加明礬--→
沉澱--→
過濾--→
加氯氣以地表水為水源水的水處理工藝簡述如下:
首先要選好合適的水源水和取水口,用管道輸送至一級幫浦房(取水幫浦房)並在一級幫浦房前加氯以殺滅藻類、植物和貝類動物。再通過一級幫浦房將水送至廠內處理系統中。通常經過混合(在水源水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鋁,俗稱礬)反應、沉澱、過濾、消毒等處理工藝,每一工藝配以相應的構築物(如沉澱池、濾池、清水池等),濾後消毒一般是加氯和氨,投加了消毒劑的水經清水池、並在池內停留一小時左右就成為合格的飲用水,再經過二級幫浦房(輸水幫浦房)加壓輸送到城市管網中,供生活飲用和生產使用。
二、自來水生產工藝流程
自來水生產流程為:水源水入水廠,在進入淨水構築物之前,由單因子sc-3000型自動混凝投藥系統定量投加混凝劑——硫酸鋁或聚合氯化鋁,加石灰提高原水鹼度和預加氯(視原水水質而定)後,進入網格反應池混凝形成礬花,流經蜂窩斜管沉澱池進行沉澱分離,再經過氣水反沖洗濾池進行過濾,進入清水池後加氯消毒,停留一定時間後經過二級幫浦房加壓輸送到供水管網。其工藝流程圖如下:
參考資料:
12樓:殷簡貝樂欣
首先用抽水機,抽到水處理廠,然後用高壓水幫浦壓到自來水管道內,再分發到各家個戶。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的自來水都是採用雨水或地下水作為**,要經過混凝-沉澱-過濾-消毒這幾步才能成為最終的飲用水。
不過,自來水未經過高溫煮沸時還是會存在病菌的。
14樓:j尋找無雙
氯氣+水——鹽酸+次氯酸
明礬和石灰形成一種粘稠的物質即膠體,膠體和水中的帶電離子或粒子起吸附,一起沉澱下來。
15樓:
1 原水-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出水
16樓:雨巷詩人
解題思路:
1、第一次淨化可以除去水中的(懸浮物、泥沙等) 。ps:淨水原理:
明礬化學式為kal(so4)2·12h2o,學名「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它與石灰反應,生成氫氧化鋁al(oh)3。al(oh)3膠體帶正電,與帶負電的懸浮物、泥沙等聚沉,達到淨水的目的。
2、在接觸槽通入的殺菌消毒器一般是氯氣,氯氣溶於水後形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殺菌作用,寫出氯氣通入水中的化學反應文字表示式如下:氯氣+水————→鹽酸+次氯酸 。知道化學方程式也不妨:
cl2(氯氣)+h2o*****==hcl(鹽酸)+hclo(次氯酸)。
自來水表的結構,自來水的組成
原理我們已經清楚了,那麼來具體看看水表的裡面是什麼樣吧,因為為了防止使用者作弊,蓋子上有鉛封,不允許開啟。我們只有看看如圖所示拆開的零部件吧。水表的內部結構從外向裡可分為殼體 套筒 內芯三大件。殼體是生鐵鑄成的,水從進水口出來之後通過殼體的下部環形空間,這裡叫做 下環室 在這個環形空間的上面有 上環...
家裡自來水的水很小是怎麼回事,家裡自來水水壓低,水流很小請問是什麼原因?
1如果是所有的龍頭出水都小,那就在水表和開關處檢查,有雜物和生膠帶堵了,2還有可能是總水管直徑小,出水會小,要是個別龍頭出水小,就拆哪個檢查 有兩種可能 水的壓力不夠,建議使用增壓幫浦。水龍頭過濾處有異物堵塞了,建議把水龍頭擰下來清洗一下。你看看水龍頭那裡是不是過濾的那裡堵住了 一般的水龍頭那裡有的...
自來水的標準
可能有些資料現在有些小小變化,可以參考一下 細菌性標準 1.總大腸類密度 mpn 100ml 1.0 月平均 6 單一 2.總菌落數 個 ml 100 物理性標準 1.濁度 4 2.色度 15 3.臭度 3 4.味 無異常 化學性標準 一般化學物質 1.ph值 6.5 8.5 2.硫化物 有毒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