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套深衣直裾漢服大約要用多少公尺布啊

2021-10-09 10:30:09 字數 5733 閱讀 7517

1樓:匿名使用者

中衣中褲要的話是3公尺,直裾主料3公尺,衣緣1.5公尺就好了,

外面那件主料2.5公尺,衣緣1.5公尺

外面那件應該叫罩衫吧

2樓:子穆清秋

主料5公尺,衣緣2公尺。

3樓:禪靈鳥

你加不加外面的鶴氅?

做一件漢服要多少布料?

4樓:南陵不笑生

漢服一般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料剪裁而成。

門幅,指的是布料的寬度,就是緯線的長度。比如門幅為90cm,買一公尺,就是90*100,買兩公尺,就是90*200。由於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門幅,作為計算用料的依據,而人體是大致相近的。

上襖用料= [(衣長+袖寬)*2+10]*1.15(或1.2),然後參考門幅換算率表。

下裙用料,以110cm門幅為例,基本就是3-4公尺。瘦的人2.6公尺就夠,胖的人5公尺總是差不多了。

注意面料和裡料要分開選擇。裡料就是裡子,漢服體系裡的「夾衣」,就必然包含裡子。裡料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這樣幾點:

1、柔軟細膩平滑,可以達到保護面料的目的,穿著也會舒適。

2、顏色宜與面料搭配,相近色或大膽的撞色搭配都可以,只要穿著起來透不出裡料顏色即可。

漢服的基本結構:

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  。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5樓:匿名使用者

做漢服需要多少布料,提供乙個參考.

1.5幅寬:

1, 襦裙(上襦下裙):交領上襦2公尺,對襟上襦1.5公尺, 下裙2.5公尺。

2,批帛 :1公尺(1.5幅寬) 不拖地 。

3,曲裾深衣:6 公尺,(2.5公尺幅寬,大概需要3公尺半) 衣緣(含腰帶):2.5公尺。

1.5幅寬:

1, 直裾: 3.6公尺, 衣緣(含腰帶):2公尺 。

2, 高腰襦裙: 上襦和裙:4.5公尺( 2公尺幅寬), 裙: 2.5公尺(2公尺幅寬) 3公尺(1.5公尺幅寬) 。

3, 曲裾深衣:

身高1公尺6 。 衣長1公尺4,緣寬是75公釐。(尺寸是穿中跟鞋的,穿平底鞋子衣長縮短5公分) 。

露出手的,衣寬取1公尺35,緣寬取75公釐;不想露手出來就將衣寬加到1公尺5。

胸圍取二尺六寸;腰圍取二尺三寸;裉(肩膀部位)取不小於五寸半。

袖子口的大小不小於20公分即可,大則不限。

下擺(周長)最好不小於1公尺4,否則有邁不開腿的可能。

布料所需標準:1.2至1.8m寬的布,普通身材的人(2.5公尺寬以上減半),以下標準為網路上提供,請參照自己的身材決斷,建議不是非常瘦小的朋友每種布料多加半公尺至一公尺。

直裾深衣主料:2倍上身長+2倍下身長+1倍袖寬 。

曲裾深衣: 2倍上身長+2~4倍下身長(根據繞的圈數)+1倍袖 。

寬襦: 2倍上身長+1倍袖寬(這個上身長比做深衣的上身長要長,比照西式襯衣長度差不多) 。

裙: 2倍下身長 。

褙子: 2倍肩膀到膝蓋長度+1倍袖寬 。

直裰: 2倍全身長+1倍袖寬衣緣腰帶 。

深衣標準

1、袖寬:45cm到75cm

按照士的等級,周制規定為二尺二寸,當今50cm,剛好齊腰。所以後世(如朱子制度)一般是採用齊腰的,也就是50cm以內。但如果按照明尺,二尺二寸大約75cm,已經相當於周尺的三尺三寸,也就是大夫級別了。

按照明制,朝祭服用周尺三尺,所以現出土的朝服就是75cm,這是最高等級了,所以漢服袖寬沒有超過這個尺寸的理由。明黃梨洲深衣用指尺,二尺二寸可能非常大,但我們建議不要超過75cm。

2、袖展(兩袖的長度):200cm到240cm 。

明朝實物一般220cm到250cm,也就是規定的出手六寸、回肘減三寸,回肘。不宜過短。

3、袼:24cm到50cm

明朝袖根一般一尺,也就是34cm,最短七寸,24cm.。深衣規定袼之高下可以運肘。一般人的上臂長45cm,所以袼最好如此,以符合制度。但如果超過50cm,將不好系腰帶。

4、緣邊:領緣5cm到13.5cm,其他3.5cm到13.5cm。

周制領子兩寸,其他側緣、袖口、底邊都緣一寸半。明朝則上寬領,達四寸。我們推薦領緣7cm,其他5cm。

5、腰圍:

周制七尺二,約166cm。明朝服飾有遵守這個寬度的。今天做也應當比腰圍寬出許多。

6、大帶:5cm到14cm,長不少於300cm

周制士大頻寬二寸,應打結後垂下三尺。朱子制度打結後垂到與下擺齊。如果用大夫等級,帶四寸,我們還是推薦士級別,7cm為宜。

另,嚴格說,應當緣邊,且只有下垂的紳緣邊。但考慮到工業生產,這個無法統一,所以改為全緣也是唯一的辦法。按明朝風格,大都是全緣的。

但朝服制度中的大帶是嚴格遵照禮記的。當然明朝出現了大帶有扣的改良,這個也無法批量生產。大帶應該用五彩絛加固,這個大家可自行置辦。

7、衣長:應到腳麵。

最長去地一寸,最短去地七寸。

8、下裳:應為十二片全等的梯形,且下寬是上寬的兩倍。

9、顏色:作為平常,這個無所謂。但禮儀中,既然要根據深衣制度,那就應當參考朱子的規定,白衣黑緣,或參照明中單用白衣藍緣。

10、收袪:28cm到41cm,或不收。

按制應當從肘部漸漸圜收,然後收一尺二寸的袪(袖口),如果是三尺三寸的侈袂,則收一尺八寸的袪,只有收袪部分緣邊。明朝則是通緣,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11、圓袂:一般理解為從肘部漸漸圓收到袖口,形成圓弧。但梨洲則理解為漸漸圓收到腋下,這是由於明朝一般是直袖或琵琶袖的。

今天的南韓則一般處理成帶圓角的方袖。鑑於今日的審美,不必做要求,只要是合適的漢服袖形即可。

12、義領:如果是禮儀場合的著裝,最好不要義領。

13、接縫:背縫負繩及踝,必須保留。下裳十二幅拼接不能少。其他由於布幅變化,不必要求。

6樓:琴斷音餘繞

幅寬140左右的料子,上襦2公尺,裙3公尺以上為佳

幅寬115左右的料子,上襦2.5公尺,裙4公尺以上為佳

我做一件漢服要多少公尺布

7樓:姑蘇黛寒

一公尺做半臂,兩公尺做褙子,

三公尺做褶裙,四公尺做大氅,

五公尺做曲裾,六公尺馬面裙,

七公尺做深衣,結鬟已及笄,

八公尺做昏服,獨藏在巾笥,

九公尺結羅帳,聽雨閣樓上。

漢服一套穿下來裡裡外外一共是幾件啊?分別叫什麼?

8樓:伊蓮夏荼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制(襦,即短衣)等型別。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擴充套件資料

漢服根據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

1、「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

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

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閒類服飾。

深衣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2、「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

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公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3、「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9樓:唯小晨

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展而來。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劍服位於漢服體系的中心,沿襲四千多年。冕服是漢服的根源,也最能體現「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漢人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11樓:曲裾老妖

閣下晚安。

閣下的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的,因為漢服不是只有一種款式,各種款式的配搭各不相同。

如果是女性,可以穿(計算衣服數量的時候只計算漢服的數量...那些內衣**什麼的不算進去啦):

1.齊胸/高腰/齊腰襦裙(適合炎熱的夏天),可以再外面加上半臂或者比甲,不太適合加褙子,裡面可以不穿中衣的,但中裙和中褲可以加上。

這樣就襦裙+中褲/裙=3件(因為襦裙是上襦下裙為兩件),如果加上半臂就是4件。

2.曲裾深衣(適合各種天氣,但是夏天會感覺稍熱),外面不可以加上褙子其他了,就像西裝外面不會加上羽絨一樣。裡面最好穿上中衣。

這樣就曲裾深衣+中衣+中褲/裙=至少三件。

3.襖裙(上襖下裙)(適合各種天氣),外面可以加上半臂、比甲、褙子、披風、斗篷等,裡面最好就加上中衣,就像西裝裡面有件襯衫襯托著才好看一樣的道理。

這樣就襖裙+中衣+中褲/裙=至少三件,若果加上褙子那些就另計。

4.裋褐(sù hè)(適合夏天,適合日常生活),裡面中衣中褲可加可不加,有裋褐,在日常生活穿很方便,適合任何勞動、無論跑步、爬山、跑酷、攀岩等等......

這樣就裋褐(一件上衣一條褲子)=2件,想加中衣中褲的就另計......

等等......常見的就是以上這些了。

如果是男性,可以穿:

1.高腰/齊腰衣裳(適合各種天氣),其實和襦裙是一樣的,但是女性的叫襦裙,男性的叫衣裳,外面可以加的課女性的襦裙一樣,裡面最好可以加上中衣、中褲/裙,這樣看起來有層次感一點,外面可以加上褙子、鶴氅(chǎng)等等,而且男性穿這種衣服很帶感。

這樣就衣裳(上衣下裳)+中衣+中褲/裙=4件,其他另計。

2.道袍、直裾深衣、曲裾深衣、直綴深衣、圓領袍衫等型別的(除了炎熱的夏天),古代學子書生常服,裡面最好加上中衣、中褲/裙,外面可以加褙子、鶴氅等等。

這樣就道袍等各種深衣+中衣+中褲/裙=3件。

3.裋褐,其實和女性的使用方法一樣,適合幾乎任何運動。

這樣就裋褐=2件,想加上中衣中褲的就另計。

等等......

漢服不僅僅只有這些型別的,但是比較常見的就是這些了,在下所言不一定全部正確,切記自我慎重選擇和思考。

閣下晚安。

婆婆在我面前做一套,在老公面前又做一套,我該怎麼辦

跟她學,讓她也感受下,這是一種方法。另一種忍辱負重,真誠對待,始終如一,讓她知道你的好。別忘了老公,他是最關鍵的人。我覺得,這些事情你是可以跟你老公商量的,你老公肯定會斟酌誰對誰錯,如果你老公都不維護你,那還有什麼情面好講。分開來生活,不要在一起過日子。在一起矛盾多多。離香離香,離開就好了,大家會表...

如何批評或者評論人嘴上說的一套做一套

這種人估計不會很多的。她的心態也太好了。她心情難過只是一時的,通過剛剛的大哭,她壓抑的情緒已經釋放了。所以她此時的心情應該是沒有負擔的。是輕鬆的。她如果真的想改變自己,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又恢復原樣。該睡還睡,該吃還吃的,不簡單啊。這樣的人不好勸,因為她什麼都不在乎,你為古人擔憂,而人家還我行我素...

男人為什麼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呢拜託各位大神

不是有句話叫做 寧願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男人那張破嘴嗎?麻煩採納,謝謝 大多男人都是這樣的 說過的話 就像潑出去的水 水乾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他們高興了,就會偶爾實現一下自己的諾言 等到高興一過 答應下來的事情十有 就不算話了 男人的話要是信的過的話 母豬也會上樹了 那只是你碰到那樣的男人了!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