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司母茂大方鼎,各種帶甲骨文的龜甲獸骨,四羊方尊
2樓:匿名使用者
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
3樓:匿名使用者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2023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
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據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範內,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範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 ,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司母毋鼎:(又稱司母戊大方鼎)。
它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鼎通體高133釐米、口長112釐米、口寬79.
2釐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後母戊鼎。發現於2023年3月,2023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中國著名古文物有哪些?急!
中國的歷史文物有哪些?
4樓:阿沾
1、直裾素紗襌衣(“襌”音dān,常被誤寫做“禪”),西漢織繡,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2023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該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5釐米,袖口寬29釐米,腰寬48釐米,下襬寬49釐米。
2、新石器時代陶鷹鼎為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陶器,於2023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陶鷹鼎高35.8釐米、口徑23.3釐米、最大腹徑32釐米,採用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鼎口設定於背部與兩翼之間,將鼎形器物特徵與鷹的動物美感巧妙地融為一體。
3、北朝紅地雲珠日天錦,古代經錦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花色和地色的織物組織完全相同,都是雙層結構的複式平紋或複式斜紋,稱為平紋經錦或斜紋經錦,依靠織物縱向彩條經線的顏色來顯現花紋,是一種典型的“彩條經錦”。
平紋經錦是我國傳統的織錦。北朝晚期或隋代的平紋經錦,隋或初唐時期的斜紋經錦,盛唐時期的斜紋緯錦、織金錦等。平紋經錦到了唐代數量已明顯下降,大量出現的是隋代前後興起的斜紋經錦。
4、青花釉裡紅瓷倉,元代樓閣式瓷倉,在倉後兩柱間有正楷直書墓誌,自右至左12行,共159字,記載死者為“故景德鎮長薌書院山長凌穎之孫女”,死於後至元戊寅(即後至元四年,公元2023年)。安葬於南山。
這件樓閣式瓷倉,造型別致,雖然是隨葬冥器,仍不失為珍貴的工藝品。青花釉裡紅瓷器,甚為罕見,作為樓閣式瓷倉,並且有明確紀年,迄今僅為孤例。2023年江西省景德鎮出土,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院。
5、竹林七賢磚印模畫,南朝。長244釐米,寬88釐米,由300多塊古墓磚組成,出土時分東西兩塊,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四人。
榮啟期是早於“七賢”許多年的春秋時期人物,由於榮啟期的性格和“七賢”極為相似,又被時人譽為“高士”,所以,磚畫中安排榮啟期和“七賢”在一起,除了繪畫構圖上對稱的需要外,榮啟期更有為“七賢”之楷模的寓意。
這幅磚畫純熟地發揮了線條的表現能力,人物造型簡練而傳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撫琴嘯歌,或頷首傾聽,性格特徵鮮明,人物之間以樹木相隔,完美地體現了對稱美學。
5樓:戒為良藥
司母戊鼎(後母戊鼎)
司母戊鼎,2023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國家一級文物,2023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鼎通體高133釐米、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它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重達832.
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巨集大規模。
2、銅奔馬(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襲烏鴉、鷹(鷂)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2023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202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2023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並一直被沿用至今。2023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3、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出土於湖北江陵馬山5號楚墓出土。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劍”。收藏與湖北省博物館。
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0.1毫米的鉻而千年不鏽。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
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早在2023年前就有這種防鏽技術,令人驚歎。劍通高55.
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極其鋒利。
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2023年又在相距一公里遠的另一處楚墓中,出土吳王夫差矛,其上銘文與此劍如出一轍:“吳王夫差,自作用矛”,如今也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
4、毛公鼎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清道光二十三年(202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鼎高53.8釐米,口徑47.9釐米。圓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造型端莊穩重。
鼎內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九字,記載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其書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5、蓮鶴方壺
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20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於河南博物院,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後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蓮鶴方壺的製作技藝非常高超,採用了分鑄法、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複雜的技法,工藝精湛,很多技法已經失傳,用現代最先進的科技也無法複製和模仿。
6樓:匿名使用者
兵馬俑在秦始皇的墓中發現
國寶背後的故事,中國國寶級文物有哪些?
7樓:小月
最近隨著央視的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的熱播,也掀起了一股文物熱。其實除了節目中所展出的這些文物之外,還有十大堪稱國寶級的文物。
10: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是一件唐朝的文物,2023年出土於陝西西安。這件文物的造型採用了皮囊和馬鐙相結合的形狀,一定程度上提現了當時北方遊牧民族的特點。壺身上的舞馬造型栩栩如生,因為這件文物印證了玄宗馴養舞馬的故事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9: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河北省博物館)
金縷玉衣興出現在稀罕文景時期,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在當時只有皇帝和一些近臣才有資格穿戴金縷玉衣下葬。這件金縷玉衣全都都是由手工磨製,一共用了多達2160塊玉片,被譽為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8:鑲金獸首瑪瑙杯(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鑲金獸首瑪瑙杯代表了唐朝最精湛的玉器做工,也是目前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的玉器。杯身的材質都選用了非常罕見的瑪瑙,獸嘴採用的鑲金工藝,依然能夠讓人看到當年高超的製作水平。
7:馬踏飛燕(甘肅博物館)
馬踏飛燕2023年出土於甘肅的武威雷臺墓,這件青銅器代表了東漢時期高潮的鑄造業水平。採用了浪漫主義的首發,來塑造了馬踏飛燕的這個造型,非常富有感染力。
6:曾侯乙編鐘(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是一件戰國時期的文物,在2023年出土於湖北的隨縣。因為其高水準的鑄造工藝和較好的**效能,在**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5: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挽起的青銅器,通過劍身上的銘文確定了是勾踐的佩劍。雖然歷經了兩千餘年的歲月,但是當時高超的防腐水平,現在我們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劍身上的花紋。
4:大禹治水圖玉山(故宮博物院)
大禹治水圖玉山是由乾隆親自雕琢而成,共計花費了多達十年的時間,在美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清明上河圖(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偉大畫作,原畫長達528釐米,高為24.8釐米。畫作生動的再現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景象,對於研究北宋歷史有著非常偉大的意義。
2:司母戊大方鼎(中國國家博物館)
司母戊大方鼎2023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傳說是商王組庚祭祀母親所制。司母戊大方鼎製作精美,代表了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水平。
1:四羊方尊(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銅器,也是目前已知的商周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四羊方尊採用了兩次分鑄技術,整個造型一氣呵成鬼斧神工,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8樓:匿名使用者
陝西曆史
博物館十八件鎮館之寶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歷史和藝術的寶庫,位於千年古都——西安。這座極具文化歷史價值的博物館館藏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2023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
可謂是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1、鑲金獸首瑪瑙杯
是迄今發現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2、旟鼎
旟鼎承襲商代圓鼎風格,造型厚重莊嚴,紋飾十分精美,所刻銘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貴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加之鑄刻時代明確,被公認為周康王時的標準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時期的國寶。
3、五祀衛鼎
五祀衛鼎是研究西周中期社會經濟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資料,對史學界和法學家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4、多友鼎
多友鼎的腹內壁鑄銘文二十二行,記載了西周反擊獫狁侵犯的一場戰爭,是重要的上古文獻,對於研究匈奴史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民族關係,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5、皇后之璽
此印形制與印文與漢制相合,為漢皇后呂雉之物,是漢代皇后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彌足珍貴。
6、鎏金銀竹節薰爐
薰爐原為未央宮之物,後來被賞賜給漢武帝姊陽信長公主家。中國古代香爐,以漢晉間流行的博山爐最為精美,而此爐又為所見博山爐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見的藝術品。
7、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明皇雜錄》載,唐玄宗在宮中馴養舞馬四百,每年八月初玄宗生日時,舞馬身披錦繡,按著“傾杯樂”的節拍,跳舞祝壽,高潮時,躍上三層高的板床旋轉如飛。銀壺舞馬形象與史料記載相互印證,是難得的文物珍品。
8、客使圖
畫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鴻臚寺**,均著初唐朝服,呈三角狀站立。後面三位,為首一人推斷應是來自東羅馬的使節。中間一人推斷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新羅使節。
最後一位應來自中國東北靺鞨族。
9、闕樓儀仗圖(兩組)
闕樓圖共兩幅,內容相同,分別繪於懿德太子墓道東壁和西壁,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孫子。
10、宮女圖
繪於唐永泰公主墓墓前室東壁南側,高176釐米,寬196.5釐米。
11、馬球圖
高229釐米,寬688釐米。繪於章懷太子墓道西壁,與墓道東壁的“出行圖”中的古樹遙相對應。此圖是有關馬球運動最早的形象資料。
12、狩獵出行圖
構圖氣勢磅礴,巨集偉壯觀,是唐墓壁畫中上乘傑作。
13、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
鴛鴦蓮瓣紋金碗製作精妙絕倫,富麗堂皇,典型的唐代藝術風格,充分體現了唐代金銀器裝飾藝術的成熟,是罕見的藝術作品。
14、鎏金鸚鵡紋提樑銀罐
鎏金鸚鵡紋提樑銀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銀罐中最大氣和精美的一件。不僅可以領略唐代金銀器的工藝水平,也是唐代審美時尚、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折射。
15、三彩載樂駝
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製作工藝精湛,形態逼真傳神,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對研究盛唐時期的**、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6、青釉提樑倒注瓷壺
這件提樑倒灌壺是著名的耀州窯(窯址在今陝西省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產品。此壺造型古樸典雅,製作規整精細,紋紋繁褥華麗,尤其是構思奇特,設計巧奪天工,被認為是國內外存世耀州窯瓷器中最為精美的一件。
17、釉油滴碗
這件黑釉“油滴”瓷碗具有典型的北方窯口的工藝特徵,特別是環布碗底的油滴斑點,晶瑩透亮,增添迷人的色彩,堪稱瓷中珍品。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
鴛鴦蓮瓣紋金碗有兩件,所以共計18件。
看了這些資訊,下次再去博物館就不用再當歷史文盲了。
(注:文物**及內容摘自《中國歷史密碼》)
商朝是在什麼背景下建立的,商朝是如何建立的
堯舜之際,商的首領契是當時重要的軍事首領人物之一,後來商人把他尊奉為始興之祖。歷史上有簡狄吞食玄鳥 燕子 卵而生契的神話傳說,契有 玄王 之稱。由契至湯,共傳十四代,正好與夏王朝相始終。當太康失國的時候,契的孫子相土東逾泗水,在泰山之下建立東都,大力向東方擴充套件。活動範圍可能達到東海之濱,而影響及...
商朝的滅亡,有什麼作用呢?商朝滅亡的真實原因
促進了歷史的發展,推動了歷史的程序,提醒了後世,給後世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對經驗進行了總結,避免了之後再出現這樣的情況。歷史上商朝滅亡的具體原因,你有哪些了解?商紂王殘忍無道,濫殺無辜,而且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沉迷於美色,不理朝政,內部空虛。商朝滅亡的真實原因是國內矛盾尖銳,諸侯反叛,而且商朝最後...
商朝國家滅亡你的感想是什麼?商朝是怎麼滅亡的?
吸取商王貪圖享樂國家滅亡的教訓,平時節儉做事,並且要目光長遠,為國家的大治做良好的打算。其實改朝換代是一種自然規律,商朝滅亡也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教訓基礎。商朝是怎麼滅亡的?歷史上商朝滅亡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商朝的滅亡有一定的紂王的原因,但是從本質上來講,西北高原上的周民族由於農業得到大量開發,生產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