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2樓:乙個世界的海角
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畫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
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
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 ! 5天後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
" 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後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
"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
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
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
天一亮,張良開啟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階參謀。
3樓:燕子老師課堂
1、投桃報李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叔於衛,遂立衛國。康叔之八世孫姬和,以殄滅西戎有功,獲周平王賜爵為衛武公。武公治國開明,廣聽眾議,多納雅言,以為施政參考,深得百姓稱頌與愛戴。
故政通人和,衛國大治,遂為春秋初期之大國也。
武公在詩中自勉曰:「百姓皆效君德行,故行為舉止,既善且良。謹言慎行,不失禮儀,不逾本分,不悖常理,則眾人皆以君作則矣。
人以桃饋我,我以李報之,乃合乎情理。或言小羊生角,則欺人矣。」
2、克己復禮
《》論語·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了,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顏回又問:那麼具體應當如何去做呢?
孔子答道: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顏回聽後向老師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但決心按照先生的話去做。
3、禮賢下士
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賢士,渴望見他一面,與他交談一番。一天,齊桓公連著三次去見他,小臣稷託故不見,跟隨桓公的人就說:「主公,您貴為萬乘之主,他是個布衣百姓,一天中您來了三次,既然未見他,也就算了吧。
」齊桓公卻頗有耐心他說:「不能這樣,賢士傲視爵祿富貴,才能輕視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視霸主也就會輕視賢士。縱有賢土傲視爵祿,我**又敢傲視霸主呢?
」這一天,齊桓公接連五次前去拜見,才得以見到小臣稷。
4、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定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5、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巨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李賢注解的《後漢書·孔融傳》中的《融家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麼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關於禮儀的事例?謝謝
4樓:好快樂的小豬
重視禮儀的事例:
1、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 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 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
他們的學說為後 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 4 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
一天,大雪 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遊酢(1053—1123 年) 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 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 滿了雪。
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 的尊師典範。
2、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 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裡放出來, 想給它洗個澡。
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 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
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 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 是乙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開啟,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
「天鵝貢唐朝, 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
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 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
「難能可貴!難能可貴!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 裡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3、楊香扼虎救親
楊香扼虎救親是乙個中華傳統禮儀故事。 楊香是乙個十四歲的女孩。有一天,她跟著 父親楊豐到田間去收割莊稼。
兩人剛走到半路上,突然躍出乙隻大老虎,咬住楊香的父親便 往回跑。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她臨危不懼,一心只想著被老虎拖走的父親,而把自己的生 死臵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裡掐。
起初,老虎用力反撲,可楊香硬 不鬆手,老虎漸漸元氣大洩,磨著牙齒,終於斷了氣。楊香的父親終於脫離了險境,免於老 虎的傷害。後人為讚揚楊香寫文記曰:
楊香,年十四歲。隨父豐往田中獲粟,父為虎曳去。 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於害。
5樓:moto威廉二世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乙個人來說
,禮儀是乙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乙個社會來說,禮儀
是乙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
踐的乙個重要內容。
關於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6樓:月牙超級甜
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時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乙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爹爹看見了,問道:
「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關於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100字
1,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在獲得別人的尊重後又可以獲得自信,因為獲得別人的尊重是自我被別人認可的標誌。2 可以彰顯自我的素質修養,中華民族是乙個崇尚禮儀的大國,很注重個人素質修養的培養。3 可以被尊重,懂得尊重別人,當然會有別人尊重你啊。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 100字 你看看這個行不?一群畢業生去...
舍與得的例子,關於捨得的名人事例
人物李白舍仕途,得盛唐詩仙垂千史 魯迅舍醫術,得筆劍文槍喚醒國人 文天祥捨生,得一代忠臣照汗青 自然界樹舍燦爛夏花,得華實秋果 壁虎舍其尾,得生命 以及最著名的名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應該能...
求關於禮儀禮貌演講比賽的主持台詞
關於文明湖北演講比賽主持人開場白與結束語.急急急急 謝謝 禮儀大賽要用的關於禮儀的演講稿 三分鐘 10 禮儀知識演講比賽活動方案 內容來自使用者 藍胖子 標籤 標題 篇一 演講比賽活動策劃書 材料化工學院 紀念 五四 愛國運動演講 策劃書化工學院團總支鄧研會王聰何茹月王建強 每個時代都將賦予生存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