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蛙家居
富蘭克林。
1、富蘭克林全名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2023年1月17日-2023年4月17日)。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
2、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乙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
2樓:今日車友日
誰發明了電,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們,致敬!
3樓:匿名使用者
以上回答是錯誤的,法拉第只是發現了電與磁的關係,富蘭克林也只是證明了天上的雷是電,真正發現電的是英國科學家.
在對電現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首推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他在文章中說:"隨便用一種金屬製成乙個指示器……在這個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乙個輕輕摩擦過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過的寶石這指示器就會立即轉動",他通過大量的實驗駁斥了許多關於電的迷信說法,並且發現不僅摩擦過的琥珀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而且其它物質象金剛石、水晶、硫磺、硬樹脂、明礬等也有這種性質,他把這種性質稱為電性。2023年,馬德堡的蓋利克發明了第一台摩擦起電機,他用硫磺製成形如地球儀的可轉動物體,用乾燥的手掌擦著乾燥的球體使之停止可獲得電,蓋利克的摩擦起電機經過不斷改進,在靜電實驗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8世紀中葉,電學實驗逐漸普及,在法國和荷蘭有不少人公開表演認為娛樂。2023年,英國牧師格雷從實驗中發現,由摩擦產生的電在玻璃和絲綢這類物體上可以保持下來而不流動,而有的物體如金屬,它們不能由摩擦而產生電,但卻可以用金屬絲把房裡摩擦產生的電引出來繞花園一週,在末端仍具有對輕小物體的吸引作用,他第一次分清了導體和絕緣體,並認為電是一種流體。電既是一種流體,而流體比如水是可以用容器來蓄存的,2023年,德國牧師克茉斯脫,試用一根釘子把電引到瓶子裡去,當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釘子時,受到了明顯的電擊。
2023年,荷蘭萊頓城萊頓大學的教授彼得.馮.慕欣布羅克無意中發現了同樣的現象,用他自己的話說:
"手臂和身體產生了一種無形的恐怖感覺,總之,我認為自己的命沒了",。就這樣穆欣布羅克公布了自己意外的發現:把帶電的物體放進玻璃瓶裡,就可以把電儲存起來。
穆欣布羅克 的發現,使電學史上第乙個儲存電荷的容器誕生了。它是乙個玻璃瓶,瓶裡瓶外分別貼有錫箔,瓶裡的錫箔通過金屬鏈跟金屬棒連線,棒的上端是乙個金屬球,由於它是在萊頓城發明的。所以叫做萊頓瓶,這就是最初的電容器萊頓瓶很快在歐洲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電學家們不僅利用它們作了大量的實驗,而且做了大量的示範表演,有人用它來點燃酒精和火藥。
其中最壯觀的是法國人諾萊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諾萊特邀請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臨場**萊頓瓶的表演,他讓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隊伍全長達900英呎(約275公尺)。然後,諾萊特讓排頭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萊頓瓶,讓排尾的握瓶的引線,一瞬間,七百名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口瞪目呆,諾萊特以令人信服的證據向人們展示了電的巨大威力。
萊頓瓶的發明使物理學第一次有辦法得到很多電荷,並對其性質進行研究。2023年,英國倫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學家,通過郵寄向美國費城的班傑明.富蘭克林贈送了乙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這直導致了2023年富蘭克林著名 的費城實驗。
他用風箏將"天電"引了下來,把天電收集到萊頓瓶中,從而弄明白了"天電"和"地電"原來是一回事。
十八世紀後期,貝內特發明驗電器,這種儀器一直沿用到現在,它可以近似地測量乙個物體上所帶的電量。另外,2023年,庫侖發明扭秤,用它來測量靜電力, 推導出庫侖定律, 並將這一 定律推廣到磁力測量上 。 科學家使用了驗電器 和扭秤後 ,使靜電現象的研究工作從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電是誰發明的?
4樓:口才叔
2023年,歷史上第乙個電池——提供穩定連續電流的電源裝置——即伏打電堆誕生了.
5樓:末你要
1、電是被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
2、2023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3、2023年,富蘭克林提出了風箏實驗(。其他科學家在實驗中,將系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溼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4、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2023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6樓:匿名使用者
電是被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
的。電本來就存在,不是發明的,應該用發現。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經過風箏實驗得到的電,並積聚在乙個現在叫萊特瓶的容器中 也就是很多書中說,有乙個人在乙個雷雨天時,在風箏上放乙個鑰匙,然後拉風箏的線(普通的棉線)另一端連線在萊特瓶(乙個擁有2個金屬片,他們非常近但不接觸的容器)中,得到了電荷。
從此發現了電,並且證明了電的存在。
擴充套件資料電是個一般術語,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在大自然裡,電的機制給出了很多眾所熟知的效應,例如閃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等。
我們用的電池和伏特當初所製造的電池組,是運用相同的原理。電池的外殼都是由鋅製成;鋅的外面再會覆蓋一層塑料或洋鐵皮,以防止電池發生滲漏的情形。在電池裡沒有銀片或銅片,而是在正**有一根碳棒(像很粗的鉛筆芯)。
電池裡的碳棒和鋅的外殼之間裝的是濃稠的糊狀化學物質。
7樓:匿名使用者
電是客觀存在的。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獸皮磨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桿等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電」。 公元2023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做了多年的實驗,把電吸引現象,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被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
在吉爾伯特之後的200年中,又有很多人做過多次試驗,不斷地積累對電的現象的認識。2023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性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的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2023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現的。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乙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
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
8樓:趙文星空絮雨
世界焊接發展史話公元
9樓:懂我麗麗
「電」這個名詞是由希臘語「琥珀」轉來的 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是摩擦起電現象。西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正處於文化鼎盛的時期,貴族婦女外出時都喜歡穿柔軟的絲綢衣服,帶琥珀做的首飾。
琥珀是一種樹脂化石,把它對著光就呈顯出黃色或紅色的鮮豔色澤,是當 時較為貴重的裝飾品。人們外出時,總把琥珀首飾擦拭得乾乾淨淨。但是,不管擦得多乾淨,它很快就會吸上層灰塵。
雖然許多人都注意到這個現象,但一時都無法解釋它。
有個叫泰勒斯的希臘人,研究了這個神奇的現象。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思索,他注意到掛在頸項上 的琥珀首飾在人走動時不斷晃動,頻繁地摩擦身上的絲綢衣服,從而得到啟發。經過多次實驗,泰勒斯發現用絲綢摩擦過的琥珀確實具有吸引灰塵、絨毛、麥稈等輕小物體的能力 。
於是,他把這種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電」。
2023年義大利醫生加法尼通過從動物組織對電流的反應開始研究化學作用而不是靜電產生的電流。
2023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電流不是**於動物,把任何潮濕物體放在兩個不同金屬之間都會產生電流。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伏特在2023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電池。
2023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
2023年法拉第發現當磁鐵穿過乙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
2023年愛迪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實用的白熾燈泡。
1882 年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投運的珍珠街發電廠被稱為世界最早的發電廠,它擁有 6 臺 120 kw 的蒸汽機發電機組。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象。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
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子運動現象有兩種:我們把缺少電子的原子說為帶正電荷,有多餘電子的原子說為帶負電荷。
電是個一般術語,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在大自然裡,電的機制給出了很多眾所熟知的效應,例如閃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電是愛迪生發明的,並且愛迪生也是乙個發明家,是我們的歷史人物。
11樓:★撒比
應該說是怎麼發現的 呵呵 遠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毛皮磨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桿等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電」。 公元2023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實驗,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在吉爾伯特之後的200年中,又有很多人做過多次試驗,不斷地積累對電的現象的認識。
2023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18世紀中葉,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電學家富蘭克林又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
他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的物體之中。如果乙個物體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正電(或「陽電」);如果乙個物體少於它正常份量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負電(或「陰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
富蘭克林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確實能夠比較圓滿地解釋一些電的現象,但對於電的本質的認識與我們現在的「兩個物體互相磨擦時,容易移動的恰恰是帶負電的電子」的看法卻是相反。 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2023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他用金屬絲把乙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裡去。
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他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衝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
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
一年後富蘭克林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乙個避雷針。 電流現象的研究,對於人們深入研究電學和電磁現象有著重要的意義。最早開始電流研究的是義大利的解剖學教授伽伐尼(1737-1798)。
伽伐尼的發現源自於2023年的一次極為普通的閃電現象。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連接觸的乙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嚴謹的科學態度,使他沒有放棄對這個「偶然」的奇怪現象的研究。
他花費了整整12年的時間,研究象青蛙腿這種肌肉運動中的電氣作用。最後,他發現如果使神經和肌肉同兩種不同的金屬(例如銅絲和鐵絲)接觸,青蛙腿就會發生痙攣。這種現象是在一種電流迴路中產生的現象。
但是,伽伐尼對這種電流現象的產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迴路只是乙個放電迴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當時的科學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但是,另一位義大利科學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認為電存在於金屬之中,而不是存在於肌肉中,兩種明顯不同的意見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論,並使科學界分成兩大派。 2023年春季,有關電流起因的爭論有了進一步的突破。
伏打發明了著名的「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系列圓形鋅片和銀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裝置,在每一對銀片和鋅片之間,用一種在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中浸過的紙板隔開。銀片和鋅片是兩種不同的金屬,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作為電解液,它們構成了電流迴路。
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電池,是由很多銀鋅電池連線而成的電池組。但在當時,伏打能發明這種電池確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可以人為控制的持續電流,為今後電流現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電流效應的應用開啟了前景,並很快成為進行電磁學和化學研究的有力工具。
科學家發明的故事左右,科學家發明的故事100字左右
愛迪生,發明燈泡,試驗失敗9900多次,他沒有放棄,最終成為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的發明故事100字 居里夫來人 居里夫人天下差租聞自名,但她既bai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du種獎金10次,zhi各dao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拿孫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
科學家的發明與發現以下,科學家的發明與發現200字以下
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發現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的地區都有一種蚯蚓,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是為什麼?這個疑問,引起了當時正在研究大陸和海岸起源問題的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魏格納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好說明歐洲大陸和美...
科學家根據動物發明的東西有哪些,科學家根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東西
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裡,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 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