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一心想向老子學習,於是便帶著顏回、子路等幾個**到了洛陽。他們等了好幾天,終於見到了老子。
一早,老子便把孔子師徒幾人引入大堂,待入座之後,孔子便迫不及待地表明來意:我久慕先生威名,這次帶愚徒幾人特來拜謁。請問先生近來修道進展如何?
孔子幾人正準備洗耳恭聽,不想老子卻張嘴大笑道:“你們看我這些牙齒如何?”孔子師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的牙齒——七零八落,早已參差不全了。
於是,他們搖了搖頭,誰也不明白老子的意圖。這時候,老子伸出自己的舌頭問:“那麼,我這舌頭呢?
”孔子師徒又仔細看了看老子的舌頭,這時孔子眼前靈光乍現,微笑著答道:“先生學識淵博果然名不虛傳!”
老子這時說:“想必先生已經清楚我修道幾成了吧?”孔子會心地點了點頭說:“如醍醐灌頂,方才大悟呀!”
午後,師徒幾人便辭別老子,起身返回魯國。途中,孔子如獲至寶,面若桃花。**子路卻疑雲重重,不得釋然。
顏回問其何故,子路說:“我們大老遠跑到洛陽,原本想求學於老子,沒想到他什麼也不肯教給我們,只讓看了看他的嘴巴,這也太無禮了吧?”
孔子聽後拂鬚大笑不止。顏回答道:“我們這次來不枉此行,老子先生傳授了我們別處學不來的大智慧。
他張開嘴讓我們看他牙齒,意在告訴我們:牙齒雖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難免殘缺不全;他又讓我們看他舌頭,意思是說:舌頭雖軟,但能以柔克剛,所以至今完整無缺。
”子路聽後恍然大悟。
顏回繼續道:“這恰如征途中的流水雖然柔軟,但面對當道的山石,它卻能穿山破石,最終把山石都拋在身後;穿行的風雖然虛無,但它發起脾氣來,也能撼倒大樹,把它連根拔起……”
孔子聽後大讚:“顏回果然窺一斑而知全豹,聞一言而通萬里呀!”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當了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做 了一年,很有成績。被提升為管理建設工程的司空;不久,轉而為司 寇,管司法工作。
這樣,孔子參與政治的抱負終於實現了。 孔子五十六歲那年,又由大司寇,**相國職務。他參與國政僅 僅三個月,魯國的風俗就大大變了樣。
孔子的成就使齊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個美貌的女 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會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駿 馬。一起送給貪圖享樂的魯定公,以腐蝕他的意志;這一計果然奏 效,魯定公沉湎於歌舞淫樂之中,不再過問政事了。
孔子的學生子路見到這種情況,便對孔子說。 “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裡了吧!” 孔子回答說:
“魯國現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把典禮後的烤肉 分給大夫們.那我還可以留下不走。” 結果,魯定公違背常禮,沒有把烤肉分給大夫們。於是,孔子離 開魯國,來到了衛國。
衛靈公問孔子,他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 孔子回答說是俸米六萬鬥。於是,衛靈公也給他這個數的俸米。
跟隨孔子的學生們見有了安身之處,都很高興。子路尤其高興, 問孔子道: “衛國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國政,你首先幹些什麼?
” 孔子略為思索了一下,說:“我以為首先要糾正名分。” 子路不客氣他說:
“老師未免太迂腐了,這有什麼糾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駁說:“您真粗暴!
君子對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
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講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辦不成;事情辦不 成,國家的禮樂教化也就興辦不起來;禮樂教化興辦不起來,刑罰就 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會不知如何是好,連手腳都不曉得 往何處擺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說得出來,講出 來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 不久,有人向衛靈公說了孔子不少壞話,衛靈公就派人監視孔 子的出入。
孔子怕繼續留在這裡出事,在衛國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許許多多**,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 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 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
為此,孔 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開始認為 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
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 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後 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 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他說:
“我只憑言辭判斷 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 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孔子學琴
眾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時也是一位**家,既會唱歌,又會彈琴作曲。他在與人一同唱歌時,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請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聽,然後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針並不是培養一些死讀書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發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師襄學琴,某天師襄交給他一首曲子,讓他自已練習,他足足練了十來天,仍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師襄忍不住了,說“你可以換個曲子練練了。”孔子答到“我雖然已熟悉它的曲調,但還沒有摸到它的規律”。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又說:
“你已摸到它的規律了,可以換個曲子練了。”不料孔子回答“我還沒有領悟到它的**形象哩。”如此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發現孔子神情莊重,四體通泰,好似變了人樣。
這次不待師襄發問,孔了就先說道:“我已經體會到**形象了,黑黝黝的,個兒高高的,目光深遠,似有王者氣概,此人非文王莫屬也。”師襄聽罷,大吃一驚,因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並未對孔子講過。
孔子也可說是一流的**鑑賞家,《韶》相傳是堯舜時的樂舞,孔子在魯國一直沒有機會聽過,後在齊國的某次宮庭宴樂中終於欣賞到了,孔子完全被這莊嚴肅穆的**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個力舉千斤的大力士,孔子也是身材高挑,史書說他“身長九尺六寸”,被人稱為“長人”。孔子曾被人舉薦到魯國大夫季斯家去應聘,季斯在對孔子面試期間,起身去廁所,剛到屋外時忽然有費邑之人來報,說:“我們挖井時挖出一個土罐,裡面有一隻羊,不知是何怪物?
”季斯想借此試試孔子的學問,囑咐那人不要說話,自己回屋後問孔子:“我最近聽說有人在挖井時挖出了一條狗,不知是何怪物?”孔子說:
“要讓我說,挖出的東西肯定不是狗,而是羊。”季斯大吃一驚,忙問其故,孔子說:“我聽說山中之怪叫虁魍魎(kui wang liang),水中之怪叫龍罔(mang)象,土中之怪叫羵(fen)羊,現在你說的這個怪物是挖井挖出來的,屬於土中之怪,肯定是羊。
”季斯問:“為什麼管這種怪物叫羵羊呢?”孔子說:
“非雌非雄,所以叫羵羊。”季斯召來費邑人一問,那個怪物果真分不出雌雄,季斯大驚說:“先生的學問,實在是無人可及啊。
”於是聘用孔子為“中都宰”。
這件事不久傳到了楚國,楚昭王派人帶著禮品來到魯國請教孔子,問當年自己渡江時所得之物為何物?孔子說:“叫萍實,可以剖開吃。
”使者說:“先生是怎麼知道的呢?”孔子說:
“我以前遊歷楚國時,聽到兒謠:‘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由此知道的。
”使者問:“萍實能不能經常得到呢?”孔子說:
“所謂萍實,是那些漂浮在江水中的無根之物聚結而生的果實,一千年未必能生成一個,非常難得。此乃散而復聚,衰而復興之兆,楚王能得到,值得可喜可賀!”使者回國覆命後,楚昭王歎服不已。
到了後來孔子任魯國的大司寇時,齊國的南方邊境處忽然飛來一隻大鳥,身長一米左右,頸部羽毛為白色,其餘部分為黑色,嘴長,獨足,在田裡飛來飛去,農夫怎麼趕也趕不走它。飛了一陣後,騰空往北飛去了。季斯聽到這件怪事後,問孔子這是怎麼回事。
孔子說:“這隻鳥叫‘商羊’,生在北海之濱。天將要下雨時,‘商羊’就會飛舞,所過之地,必有大雨。
齊國和魯國相鄰,應提前做好準備,以防雨災。”季斯於是趕緊告知汶上(緊鄰齊國南境)那個地方的百姓,讓大家抓緊修繕房屋。三天後,汶上果然下起了暴雨,但由於魯國提前做好了抗災準備,所以百姓安然無恙。
這件事傳到齊國後,齊景公以孔子為神,從此孔子的博學多識,名聞天下,時人皆稱孔子為“聖人”。
孔子所在的那個時代,資訊很不發達,獲得資訊的途徑也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孔子的博學還這樣包羅永珍,涉及很多學科及另類問題,因此孔子的“聖人”之稱也就不足為奇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不幽默,幽默不儒生..........
關於孔子的故事,有關孔子的故事
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 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 傳說,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雲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 孩子。...
關於孔子的故事,有關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髒的東西掉進鍋裡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於是便把它吃了。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學而時習之。孔子的先世是宋國的貴族,後來破落下來了。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帶著他搬到離陬邑不遠的魯國都城曲阜,...
孔子關於智的故事,孔子有關的故事
孔子有關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髒的東西掉進鍋裡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於是便把它吃了。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學而時習之。孔子的先世是宋國的貴族,後來破落下來了。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帶著他搬到離陬邑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