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到底有幾任大都督,吳國四大都督,根據功績,怎樣排名?

2021-06-14 16:50:29 字數 4106 閱讀 7082

1樓:牙牙的弟弟

正史中能找到的只有四人,分別是陸遜、全琮、施績、朱異。

大都督實際指某場戰爭的主要指揮官,並不是正式的官位,屬於臨時軍職。《三國演義》對大都督的定義更偏近整個孫吳的軍事負責人,是長期性的官位。

被提及擔任吳國大都督在正史中僅能找四人: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

意思是黃武元年,劉備率大軍來攻吳,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賜假節,率眾將領五萬人迎敵。

《三國志·吳志·張顧諸葛步傳》:“先是,譚弟承與張休俱北征壽春,全琮時為大都督,與魏將王淩戰於芍陂。”

意思是譚弟承和張休率軍北征壽春,全琮為當時的大都督,和魏國將領王淩在芍陂交戰。

《三國志·吳志·吳主五子傳》載裴注引《殷基通語》:“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等奉禮而行,宗事太子。”

意思是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等奉禮前行,去迎接太子。

《三國志·吳志·朱然朱治呂範朱桓傳》:”太平二年,假節,為大都督,救壽春圍,不解。“

意思是太平二年,賜假節與朱異,任命為大都督,去解救被圍困的壽春城。

曾經擔任過吳國的大都督唯有陸遜、全琮、施績、朱異這四人。

擴充套件資料:

1、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2、全琮

全琮(?-249年),字子璜,吳郡錢唐(今浙江杭州西)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全琮很有謀略,曾參與多場重要戰役的謀劃。其父全柔是孫氏宿將。當時中州士人避亂江南,依附全琮而居者數以百計,全琮輒爾傾家財以給濟,貧富與共,於是遠近顯名。

後孫權以全琮為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命其討山越。全琮募得精兵萬餘人,出屯牛渚,因功遷偏將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上表獻策擒關羽、破襄樊功,封陽華亭侯。

黃武元年(222年),魏國使曹休領舟軍大出洞口,孫權使呂範督諸將相拒,全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並與徐盛擊破敵兵,殺魏將尹盧。因功遷為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

不久又與陸遜合擊曹休於石亭。當時,丹楊、吳郡、會稽郡山民起事,攻克屬縣,孫權分三郡險地設定東安郡,以全琮領太守。在任期間,明於賞罰,招誘降附,數年中收得萬餘人,境內遂安。

後遷衛將軍、左護軍、徐州牧,尚公主孫魯班,自此一門顯貴。赤烏九年(246年),遷右大司馬、左軍師。

全琮為人恭順,言辭未嘗忤人,既見親重,賜累千金,卻仍然謙虛接士,貌無驕色。赤烏十二年(249年)逝世,其子全懌嗣任。

3、施績

施績(?~270),字公緒,丹楊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左大司馬、當陽侯朱然之子,吳少帝孫亮登基後恢復本姓“施”。

施績有將領之才,轉戰四處,是吳國中後期的大將,主要負責荊州重地的軍事,官至上大將軍、左大司馬(當時吳國最高的軍階)。

施績年輕時,因為父親的關係而當上郎,後來擔任建忠都尉。叔父朱才死後,施績統領朱才的兵馬,跟隨太常潘濬征討五溪(荊州西南部山區)的蠻人,以膽量和勇力受人讚揚。後來施績任職偏將軍營下督,處理盜賊事件,執法公正嚴明。

4、朱異

朱異(?—257年),字季文,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前將軍、青州牧朱桓之子,驃騎將軍朱據之侄 。

朱異幼時與張純、張儼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親軍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騎都尉,代父掌管軍隊。次年,朱桓逝世,朱異襲爵嘉興侯。

赤烏四年(241年),朱異獻計攻破吳國樊城外圍,回師後升任偏將軍。同年擊敗曹魏廬江太守文欽,升任揚武將軍。建興元年(252年),朱異升任鎮南將軍,同年擊敗魏將諸葛誕。

太平二年(257年),諸葛誕在壽春反叛魏國,並派人請求吳國出兵援救。吳主孫亮任命朱異為假節、大都督,率軍援救諸葛誕。

同年八月,朱異因軍中缺糧而引兵撤退,孫綝大怒將其殺害。《全三國文》收錄有其作品《賦弩》殘文。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是程普、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諸葛恪、朱然、陸抗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三國時期東吳四大都督

周瑜繼程普之後為東吳都督。早期招募鄉勇,追隨其連襟孫策,為東吳開國元勳之一。周瑜貌俊而量雅,善戰而多謀,可惜心胸狹窄,被孔明氣死,時年36歲。

瑜一生無大功,可是畢其功於赤壁,護民保吳,天下三分,一戰成名。臨終舉薦魯肅為都督。只可惜了二喬姐妹,絕代佳人,嫁了一對短命郎!

有詩為證:

曲雅琴柔意氣長,火燒赤壁鎖三江。

一生只有荊州志,何不揮師向許昌?

某亦有詩嘆二喬:

更比沉魚數二喬,吳中美女配雙豪。

銅臺一賦烽煙起,天下三分戰火燒。

魯肅繼周郎之後為督。後人只知其“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之事,卻不知其乃是東吳諸都督中最有眼光、最仁厚的一個。周郎起兵之時,錢糧不濟,與魯言之。

魯即帶瑜至自家倉庫,對瑜說:君但取所需!真高人也!

他一生聯劉拒魏,力保東吳不失。

有詩為證:

指囤疏財義氣雄,聯劉破魏百年功。

胸懷日月真仁者,可笑周郎三氣終。

呂蒙是標準的從勤學苦練而擠身上層的有志之士。為人謹慎,足智多謀,奪回荊州是其傑作。但其對錯還需討論。

當時孫劉已達成協議,荊州由蜀吳共管,蜀國除荊州周圍地區,湖北其它地方和湖南都給了吳。但吳一直視荊州為眼中釘,因為它是進攻吳、魏的觸角。加之關公的傲慢,呂蒙任都督時,趁關公伐魏,白衣渡江,取荊州,殺關公,引起兩國交兵,兩敗俱傷。

後呂蒙不久即亡,傳為關公陰魂所戮。

有詩為證:

三氣荊州血尚流,阿蒙又結白衣仇。

連營一炬皆君賜,何怪關侯取汝頭?

陸遜東吳的都督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比一個狠,皆是一戰成名,然後走向沉默。陸遜是東吳附馬,繼呂蒙而為東吳都督,年輕有為,一介書生,只因劉備起傾國之兵來伐,東吳處於萬分危急之時才得以展其才華。

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敗劉備四十萬雄兵於夷陵,使西蜀元氣大傷,曹氏只有偷著樂!在此之後,蜀吳重歸於好,陸遜駐守長江下游以拒張遼。令人十分不解的是,陸氏好象再也不會行兵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牽魏大部兵力,而其竟一無所獲!

痛哉!守財奴!

有詩為證:

火戮連營笑呂周,江流石轉志難酬。

武侯六討中原日,豎子空悲漢壽謀。 五任: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陸抗

3樓:匿名使用者

五任,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

4樓:匿名使用者

周瑜魯肅

呂蒙陸遜

諸葛恪丁奉陸抗

5樓:匿名使用者

周愈.魯肅.呂蒙.陸遜.

6樓:匿名使用者

東吳從來沒有四大都督,東吳只有一個大都督就是陸遜。陸遜是東吳第一任大都督、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統帥、上大將軍、領荊州牧、總攬三軍的指揮官。

吳國四大都督,根據功績,怎樣排名?

7樓:歲影流年的天光

歷史上吳國有好幾任都督 第一任:周瑜, 第二任:魯肅, 第三任:呂蒙, 第四任:陸遜, 第五任:徐盛, 第六任:丁奉, 第七任:陸抗

不過按正史第一是陸遜,他在吳志裡單獨列傳,歷史地位擺在那裡,還有第七任陸抗是陸遜的兒子。周瑜、魯肅、呂蒙3人同列一傳,實際是三國演義誇大了。

如果按三國的來算自然是毋容置疑周瑜最強,其他的各有特點,魯肅強在外交手段。呂蒙文武雙全但不拔尖。陸遜武不行,但帶兵打仗很出色。

根據功績周瑜第一,陸遜第二,呂蒙第三,魯肅第四。

8樓:匿名使用者

周瑜,陸遜,呂蒙,魯肅

太陽到底有多大,鯨魚到底有多大?

太陽的直徑。公里,從人類賴以生息繁衍的地球向外看,天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給人類光明和溫暖的 燦爛輝煌的太陽。太陽是一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人們看到的太陽表面叫光球。光球以上的部分是色球層,色球層的外圍是日冕層。這樣三個層面合起來構成了太陽的大氣層。太陽的直徑約為140萬千公尺,地球的直徑約為1....

地球到底有多大,地球到底有多大

根據人造衛星的測量,地球的赤道半徑為 6378.1千公尺,極半徑為6356.8千公尺,平均半徑為6371千公尺,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公尺。地球的體積約10832億千公尺3,質量約為5.976 1027克,平均密度為5.52克 釐公尺3。地球的形狀是乙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地球的表面積為5.1...

袁隆平到底有多厲害,項羽到底有多厲害?

袁隆平當然是雜交水稻之父,也確實解決了很多中國人的溫飽問題。袁隆平敢於創新,花了很長時間和精力才有那麼大的成就。認同啊,他解決了溫飽問題,非常厲害 可以這麼說,沒有他,很多人連大公尺都吃不起。榮譽是對我們成績的肯定,但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還得繼續幹活。只要能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