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恐龍的事蹟,比如他們的年代啊?是怎麼個滅絕的

2021-06-08 08:36:43 字數 5164 閱讀 1979

1樓:匿名使用者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另外在口語中,恐龍指醜女。

“恐龍”一詞在字典中有兩個意思:一類生活在幾億年以前的古動物,現已滅絕;(網路用語)當代相貌不好的女性。

所有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還是存活下來了,並繁衍至今。恐龍(英文:dinosaur)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 恐龍

500萬年至6595萬年前的並且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陸生動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大多數屬於陸生(棲息在陸地上)的爬行動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一億六千萬年之久。說是脊椎動物而不說是爬行動物的原因是,恐龍曾經被歸為爬行動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動物的基本特徵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現在一直被質疑的冷血動物一說。

出現滅亡時間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兩億四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發生的中生代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恐龍最終滅絕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

名稱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   直到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2023年,英國古生學家查理德·歐文建立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則不是)。

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2023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700多種(生物學上的物種)。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他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龍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蛇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與鳥類關係

在2023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其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明顯的羽毛痕跡(美頜龍雖然也有羽毛,但它們很原始),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食肉恐龍具有原始羽毛,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自從2023年以來,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現在,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唯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它們在生物學中應該分 美學者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海平面忽然上升

類於同一綱(即現未建成的恐龍綱)之內。鱷魚則是另一群恐龍的現代近親,但兩者關係較恐龍與鳥類遠。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初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於晚二疊紀,並在中三疊紀成為優勢動物群。

  從發現恐龍到20世紀前60年,由於對恐龍瞭解不足,科學家與大眾**都視恐龍為行動慵懶、緩慢的冷血動物。但是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的觀點。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援了恐龍是溫血動物的觀點。

但事實究竟如何,還需進一步的考證。

多樣性發展

恐龍從早侏羅紀到晚白堊紀,恐龍家族適應環境因而發展迅速,使得恐龍向著多樣性方向發展,恐龍的種群數目增加,使恐龍這一類具有優勢,恐龍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陸地生態系統。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

就食性來說,恐龍有溫馴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龍)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動物的恐龍),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生物習性

最古老的爬行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夕法尼亞紀”(約3億2000萬年前─2億80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才能開始發育。

爬行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爬行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從2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行類成了地球生態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類時代。

大型爬行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迷惑龍,是體形與體重最大的陸棲動物。棘龍是迄今為止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

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與蛇頸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共同構成了一個複雜而完善的生態體系。   爬行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8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

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行類,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陸地上的沼澤及灌木叢裡,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許多種好食肉,許多種好食草。

其中發展較緩慢的種類,類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發展較完善的種類與鳥類相似。

研究方法

霸王龍身體結構

因為恐龍已經滅絕,所以,不能用研究現生動物的方法去研究,只能憑藉其在地球上遺留下來的物質---化石進行研究。古生物學家們通過對恐龍化石的研究,推測恐龍的形態及習性。根據他們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

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既吃植物也吃動物;有的**光滑,有的**上有鱗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除了鳥及部分肉食恐龍),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恐龍都是如此)。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居住著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龍。它們稱霸地球,生存了近1億7千萬年之久,最後卻神祕地滅絕了。今天我們所知有關恐龍的一切,都是由恐龍化石得來的。

恐龍時代

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近1億7千萬年的時光,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地球 恐龍

的環境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原本連成一整片的盤古大陸逐漸漂移,**成為如今我們熟知的形態。這些地球板塊漂移到全球各處後,由於光照不再均勻,熱量的傳導也被海洋阻斷,氣候環境也跟著發生了改變。

在恐龍時代早期,蕨類植物構成的矮灌叢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板塊漂移,再加上氣候變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種類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由於這些變遷是在非常漫長的時間內逐漸發生的,因此生長其中的動物依然能夠很好地適應。

但是由於恐龍時代中期,地殼運動加劇,使得地質活動頻繁,造成了陸地氣候變化。到了恐龍時代晚期,由於氣候變得乾冷,地球上出現了沙漠,由於地球板塊的漂移,造成高山隆起,深谷下沉,板塊攜帶大陸向不同的方向運動,使得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

編輯本段化石發現

化石出土

恐龍在歷史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由來已久。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無法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相傳早在1700多年前晉朝時代的我國,四川省(當時被稱為巴蜀之蜀郡)武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

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之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的動物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

普洛特-加龍省

裡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從一部歷史**《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宣佈他終於發現瞭如下的研究結果:2023年,一個叫普洛 恐龍

特-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裡,普洛特-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既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絡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鑑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現名斑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第一種被命名的恐龍---禽龍早出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有記錄以來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編輯本段恐龍類別

分類其在在生物學上被列為一個總目。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要比其他各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

根據恐龍腰帶的構造特徵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大類:蜥臀目(saurischia)、 鳥臀目(ornithischia)。   二者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其腰帶結構:

  蜥臀目的腰帶從側面看是三射型,恥骨在腸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則向後延伸,這樣的結構與蜥蜴相似;十分難看。   鳥臀目的腰帶,腸骨前後都大大擴張,恥骨前側有一個大的前恥骨突,伸在腸骨的下方,後側更是大大延伸與坐骨平行伸向腸骨前下方。因此,骨盆從側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區別)。

  蜥臀目分為蜥腳類(sauropoda)和獸腳類(theropoda)。   蜥腳類又分為原蜥腳類和蜥腳形類。   原蜥腳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紀到早侏羅紀,是一類雜食--素食性的中等體型的恐龍,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種巨型恐龍--------板龍,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安琪龍。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

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的馬門溪龍,世界上已知體形最大的動物-----**龍或易碎雙腔龍等。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它們都是肉食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為最聰明的一類。

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霸王龍是著名代表,其餘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等也頗具名氣。   鳥臀目分為5大類:

鳥腳類(ornthopoda)、劍龍類(stegosauria)、甲龍類(ankylosauria),角龍類(ceratopsia)和腫頭龍類(pachycephalosauria)。   鳥腳類是鳥臀類中乃至整個恐龍大類中化石最多的一個類群。它 恐龍

們兩足或四足行走,下頜骨有單獨的前齒骨,牙齒僅生長在頰部,上頜牙齒齒冠向內彎曲,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它們生活在晚三疊紀至白堊紀,全都是素食恐龍。如:

鴨嘴龍、禽龍等。   劍龍類,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質刺棒兩對或多對,劍龍類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到早白堊紀,是恐龍類最先滅亡的一個大類。其代表有被認為居住在平原上的劍龍,被發現於坦尚尼亞的肯氏龍。

  甲龍類的恐龍體形低矮粗壯,全身披有骨質甲板,以植物為食,主要出現於白堊紀早期。例如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海拉爾龍,生活在英國的多刺甲龍,以及在美國的包頭龍和蒙古的愛得蒙託龍。   角龍類,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龍。

頭骨後部擴大成頸盾,多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我國北方發現的鸚鵡嘴龍即屬角龍類的祖先型別。其中有與霸王龍齊名的三角龍,溫順的食草動物原角龍等等。   腫頭龍類主要特點是頭骨腫厚,顬孔封閉,骨盤中恥骨被坐骨排擠,不參與組成腰帶,主要生活在白堊紀。

  不論是蜥臀目還是鳥臀目,它們的腰帶在腸骨、坐骨、恥骨之間留下了一個小孔,這個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正是這個孔表明,與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動物相比,被稱為恐龍的這兩個目的動物之間有著最近的親緣關係。

有誰知道這是哪個年代的瓷器,有誰知道Avenel在美國哪個地方

真品是清代的風格 真品有收藏價值的,真品一定要好好儲存!青花瓷盤是花押款的,花押款是清中晚期比較流行的一種款識,你的這個青花瓷盤就是清末時期的花押款的,收藏價值不大,也不高。另乙個是青釉開片青花花澆,屬於近代瓷器做工很差,釉料低劣,沒有收藏價值。有誰知道avenel在美國哪個地方 avenel在新澤...

誰知道這個是什麼年代的東西,誰知道這個是什麼年代的東西

什麼年代都不是,自己做的陶藝吧 不是西周的 應該是上週的 應該是唐代的彩陶壺,誰知道這個是什麼東西?什麼年代的?值錢?10 哈哈笑死我了夜壺,樓下想象力真豐富!這是烙鐵!像是錫器是古代時用的夜壺 誰知道這個物件是什麼東西年代 誰知道這個物件是什麼東西年代 你沒有提供這個東西的 誰都沒有辦法知道這是什...

誰知道這是啥?什麼年代的,請教大師

磨光硬陶壺,真品是商周時期風格,真品有收藏價值的。現代的仿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很肯定的 求個採納 謝謝!夜壺!哈哈哈哈哈哈哈 請教大師這是什麼年代 有 嗎?不同的年代有習慣是用的玉石的種類。不但要看圖案還要看你的是什麼石頭,和雕刻工藝。元末明初綠釉魚形水盂,7,8千值的 答 晚清時期綠釉陶燭台 請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