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只有當糧倉殷實時,(百姓才不會飢餓)才能明瞭禮儀節制;只有當衣物和食物豐足時,百姓才知道區分榮耀與恥辱;只有當朝廷內上行禮度時,六親才能各得其所而感恩朝廷使之更加團結穩固。
倉廩:儲藏米穀之所
知:曉得,明瞭; 使知道
服度:遵守禮法;一說,服御物有制度 服,行也 嘻嘻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一個俗語,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背景: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描述春秋時期,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後,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說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
一、出處: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自《史記·管晏列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釋義為: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佈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
二、作者簡介:
管仲(約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諡曰“敬仲”,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人,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三、理論旁證: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糧倉充實、衣食飽暖,榮辱的觀念才有條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發、自覺、普遍的注重禮節、崇尚禮儀。
3樓:昊懸天下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出自《管子—牧民》.
倉廩:即糧倉;實:充實、充足;禮節:人際交往的禮儀規矩;衣食足:豐衣足食;知榮辱:知曉.這裡應當解釋為看重、重視,在乎.
意思是:人們糧倉充足才會懂得禮儀,豐衣足食才會看重榮譽和恥辱.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倉庫裡有充足的錢糧,那麼就會顧及到去講究禮節。如果能吃飽穿暖,那麼就會考慮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倉廩實而知禮節》關於辯論賽的,很急,我們是正方,需要正方
標準辯題具體是什麼啊?正方 物質決定意識 馬斯洛需求原理,一二層生存與安全的需要滿足了,才能追求更高的尊重等道德層面的東西 反方 古代與現代相比物質是比較匱乏的,但是更強調禮,所以與物質關係不大 人欲無限,保暖還思淫慾呢 辯論賽主題是文明禮儀,正方觀點應是什麼?反方觀應是什麼?正方 文明禮儀很重要 ...
翻譯 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實。
此句出自 淮南子 汜論訓 齊威王設大鼎于庭中,而數無鹽令曰 子之譽日聞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實。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齊以此三十二歲道路不拾遺。此刑省奸禁者也。譯文如下 齊威王設定大鼎於廳堂之中,一一枚舉無鹽縣令的罪狀說 讚譽你的話一天天傳到我的耳朵裡,考察你的政績,田野荒蕪,倉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