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解釋下忠孝禮儀,忠孝仁義禮義廉恥怎麼解釋

2021-06-03 17:28:31 字數 4812 閱讀 3437

1樓:布樂正

忠,主要的意思是誠心盡力。主要是為別人為公共事情,與私相對。對別人不忠就是奸。對皇帝不忠就是奸臣。不守信用的人,就是奸人。

孝,主要的意思是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這個字是專門用來說父母和祖先的,與血緣有關。

節,查來查去,沒個準確的含義。什麼志氣節操什麼的,越看越糊塗。我感覺,氣節是骨氣。為了自己的主張和尊嚴,不向壓力屈服,不被物質**。

義,主要是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簡單說,就是公正的道理。

禮,主要是與人交往時尊重對方的行為規範。核心是尊重他人。當然了,裡面也包含著尊重自己。

廉,本意是剛正。我們一般用來說廉潔,就是不**,不苟取不應該自己得到的利益。

恥,主要意思是羞愧。當想了或者做了不應該的事情時,感覺羞愧。這裡包括對別人和自己。要人守道德。

從傳統的觀點講,中國人的人情觀就是儒家倡導的「忠孝仁義」、「禮義廉恥」.忠孝為先,中國人拜「天地君親師」,簡單地講就是做人要懂得規矩,不要犯上欺下.所謂「仁義」,講的也是人際關係。

「仁」的字形就是「兩人」,即將心比心,慈悲寬懷,「義」的簡體字形是「兩人一心」,意即有難同當,有福共享.「禮義廉恥」的。

另一種**就是孔老夫子天天掛在嘴上的「克己復禮」,即忍耐克制,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2樓:各種怪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

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乙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

3樓:匿名使用者

忠----那是對國家的忠,對祖國的忠。這和現在提倡的愛國沒有矛盾,而且是乙個道理。

孝----對先人的孝,對父母的孝,對長輩的孝。這也完全符合現在的倫理觀念。

禮----就是行為舉上要講禮貌,講文明。這些年我們不正是要倡導這種文明嗎?就是因為我們過去的400年來,把幾千年的文明禮貌丟了,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不講文明不講禮貌。

這一點在出國的人員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儀----有了內容還要有形式上的美。這就是儀,不管是婚喪嫁娶,迎來送往,友人想見,進見父母,拜謁祖宗等。都有個形式上的講究。

不象現在的中國,無禮無儀。就是有禮也是有禮無儀,沒有美感。或者是有儀無式。

沒有形式上的規範和統一。

4樓:匿名使用者

忠孝仁義 禮儀廉恥。

其他都是這八個字延伸而來的。

具體如下: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 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式。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 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為剝削階級 服務的禮儀規範,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 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 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現試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賢

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政治倫理關係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裡面尊 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

孟子說:「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注:《孟子·告子下》)。

「慶」就是賞賜。古代這種傳統 禮儀,對於形成溫情脈脈的人際關係,以及有序和諧的倫理關係,不管過去和現代,都起著重要作用。

說到尊老,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並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觀念和說教上,也並不僅 止於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從君主、士族到整個官紳階層,都在身體力行,並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規矩和養老的 禮制。

《禮記》記載:「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注:《禮記·祭義》)。

就是說,五十歲以 上的老人不必親往打獵,但在分配獵物時要得到優厚的乙份。一些古籍,對於同長者說話時的聲量,也作了明 確的要求。如《養蒙便讀》說: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注:《養蒙便讀·言語》) 。《**規》又說:

「低不聞,卻非宜」。

總之,上至君王貴族,下達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規矩,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老者、長者的孝敬之意, 作為衡量乙個人是否有修養的重要標誌。

任何形態的社會,都需要尊敬老人。不僅因為老人閱歷深,見聞廣,經驗多,勞動時間長,對社會貢獻大 ,理應受到尊敬;同時,他們在體力和精神上較差,需要青年人的體貼、照顧和幫助。作為乙個有禮貌的現代 青年,對長者和老人,應該做到:

路遇主動謙讓,乘車主動讓座,在商店、戲院等公共場所,應盡量考慮到為 老人創造方便條件。

關於敬賢,三國時候有個典故,叫「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仰慕諸葛亮的才能,要請他幫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厭其煩地親自到諸葛亮居住的草房請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諸葛亮才答應。

從此,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發揮,為劉備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歷來有作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視尊賢用賢,視之為國家安危的決定因素。平時不敬 賢,到了緊急關頭,賢才就不會為國分憂。不是賢才不為國家著想,而是國家緩賢忘士,如此「而能經其國存 者,未曾有也」(注:

《墨子·親士》)。

今天我們提倡發揚古代「敬賢之禮」,須賦予現代新人才觀的內容,就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當今社會,各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種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大至國家民族,小到公司企業,要 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都必須擁有強大的人才隊伍。

只有從思想觀念到具體行動上尊重、愛護人才, 使全社會形成乙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形成足夠強大的人才隊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儀尚適宜

中華民族素來注重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遇到重大節日和發生重要事件,多有約定 俗成的儀矩。如獲得豐收,要歡歌慶賀;遭到災禍,要祈求神靈保佑。

久而久之,就形成許多節慶及禮儀形式 ,如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等,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禮俗。

在古代,婚、喪和節慶等活動是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大事來對待的,其禮儀規定得格外詳盡而周密,從服飾 、器皿到規格、程式和舉止的方位,都有具體的規定。

今天,我們要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禮儀文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貴在適宜。即如二程所主張:「 奢自文生,文過則為奢,不足則為儉」(注:

《二程集》程氏外書卷六)。可見,儀式的規模在於得當,適當 的文飾是必要的,但文飾過當就會造成奢侈浪費,偏離禮規的要求;而過於吝嗇,妨礙到儀式的實行也是不得 體的。古人這種見解非常精闢,對我們今天舉行各種儀式具有指導作用。

在當今的社會活動中,舉行各種儀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公司開張、兒女婚嫁,各種節慶活動,都有不同 的儀式。我們要把握好各種儀式的規模,就必須掌握好適度的原則,要使必要的儀矩同現代文明相結合,相關 的活動既隆重其事,又不至於華而不實。

我們尤其要反對那種借婚喪慶典之機,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 反對那種認為儀式越隆重越好,越豪華越合乎禮規的做法。如:當今不少新婚夫妻為使婚禮夠排場,擺闊氣, 互相攀比,搞到債台高築,造成巨大浪費。

甚至有些領導幹部不顧影響,為子女以權謀私,收受大宗賀禮,助 長奢靡之風。這既不符合我們優良傳統,又不符合我們的國情、民情。

忠孝仁義禮義廉恥怎麼解釋

5樓:伊蓮夏荼

忠孝仁義禮義廉恥指精忠報國、孝順父母、仁愛正義、遵守道德、廉潔不貪、知羞恥。

1、忠孝指受忠於君國,孝於父母。出自《東觀漢記·北海敬王劉睦傳》:「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譯文:大王忠孝仁慈,尊敬賢才而樂與士子結交。)

2、仁義總結成一句話:看到別人有難,能伸手幫一把,有福享的時候,能不過河拆橋和吃獨食。出自《禮記·曲禮上》: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譯文:道德仁義沒有合乎禮的標準的行為就不可能得以成就。

)3、禮義廉恥是乙個成語,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

擴充套件資料

1、移孝作忠,完成的是儒家倫理的政治化過程,在「家」和「國」兩級共同體之間建立起溝通橋梁,而且「忠籍孝崇」,表明個體在家的孝行程度也成為衡量對國的忠誠程度,時刻把個體與「國」這個龐大共同體的關聯具象化,加強了個體對國的認同,把個體、家和國凝結成乙個有機整體,也成為不同個體之間對「國」產生共同認同的凝結紐帶,這就成為後世維持大一統中國的認同基礎。

2、仁義是儒家重要倫理範疇。本意為仁愛與正義。戰國時的孟軻曾著重提出,漢儒董仲舒繼承其說,將「仁義」作為傳統道德的最高原則。

宋代以後,由於理學家的闡發、推崇,「仁義」成為傳統道德的別名。常與道德並稱為仁義道德,與「禮、智、信」合稱為五常。

3、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他認為「禮」就是不能越出應有的節度,即思想行為不能超出道德規範;「義」,就是自己不推薦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為符合道德標準;「廉」,就是不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即廉潔不貪;「恥」就是不與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恥。他認為「禮、義、廉、恥」與法相比,比法更為重要,把它們認作支撐國家大廈的四根柱子。

什麼叫忠孝節義,禮儀廉恥,「忠孝節義,禮儀廉恥」是誰提出的?

忠,主要的意思是誠心盡力。主要是為別人為公共事情,與私相對。對別人不忠就是奸。對皇帝不忠就是奸臣。不守信用的人,就是奸人。孝,主要的意思是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這個字是專門用來說父母和祖先的,與血緣有關。節,查來查去,沒個準確的含義。什麼志氣節操什麼的,越看越糊塗。我感覺,氣節是骨氣。為了自己的主張...

什麼叫德意志?誰來解釋一下

德意志是德國,是個國家,我們常說的是德意志精神我認為,既不會屈服權勢,也不會無視使命。是一種 永不退縮,不卑不亢,勇往直前的 精神。二戰的德國人就是用這種精神魄力征服了近整個歐洲 二戰後的德國人還是用這種精神飛速地恢復和發展。也可以說成說是德國的意思 解釋一下什麼是 萊茵文明 所謂 萊茵文明 指的是...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這幅圖的意思,誰來給我解釋一下這幅圖的含義?

牆上的鏡子裡反射出屋外的騎士,但畫面主體人物,雙手放在胸前的作思念狀的頜首少女以及背景都是在室內,還有那一朵很顯眼的窗外的粉色的花,至少有三個詞出現 自由 騎士 青春 如花 愛情。室內的濃重陰影與室外的明亮的天空形成強烈對比,連鏡中的天空都很明朗,所以,室內顯得格外壓抑,就像少女的內心,從行為學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