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了心理健康觀:保持情緒的平衡與穩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孔子認為,作為君子,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侷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出自《論語·述而》:
原文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註釋蕩:清除,洗滌。
坦蕩蕩:心胸寬廣、開闊、容忍。
戚:在古代的意思形聲。從戉,從尗,尗亦聲。戉(yuè),斧子。第一個戚是指的斧子,第二個戚是指的斧別人,攻擊別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別人的。
長慼慼:經常憂愁、煩惱的樣子。
2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坦蕩蕩”,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觀的哪個方面?
a、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b、保持情緒的平衡與穩定
c、抱有積極的生活態度
d、完善的自我發展目標
答案:(b)
君子坦蕩蕩
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當以修身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把自己修的像一塊海綿一樣的可以容下一切困難,阻力,障礙。這就是君子之道了。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納的力越強,修持的境界也越強。
君子坦蕩蕩",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觀的哪個方面
3樓:匿名使用者
即君子之道,是由儒學大師提出的。是對集體人格的闡述,是社會中好的、有利的能滑向、集中於一點,使人們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我是這麼認為的。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坦蕩之人不為事擾不為事憂,面無懼色依度而行;慼慼之人踱於事瞻於事形容枯槁於事,變壞於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君子用道來約束和要求自己。那麼什麼是道呢?“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可見天地間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道”的。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可見這種道還是為善的。如果君子能夠不斷按照這種道來要求自己,以企達天人合一之境界。那麼君子和小人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他們的得失也是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較的了。
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說的就是這種差距太大了。
為什麼君子要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呢?古人認為天、地、人是構成天道的三種元素。(”三才者,天地人“《三字經》。
三才之間是和諧共處、相互依賴和制約的一種關係。作為三才之一的人,應該有能力和責任自立自強於天地之間,怎麼能夠向外去求,本末倒置,置人的尊嚴於不顧,侮辱自己的人格呢?此非君子之所為也。
同時也能看出古人尊重人格(人為萬物之靈,可與天、地相提並論),以人為本和自立自強的生命態度。引申角度看,天地宇宙至今為止仍然是窮奧不可探測,古人相信人與天地可相提並論,人體奧祕可能亦不可探測(比如解剖學無法找到人體經絡,而人體確實有經絡的存在)。從而引發無數的修行之境界,所謂行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