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繼潤
材官是指地方預備兵兵
種,武卒或供差遣的低階武職。
秦 漢 始置的一種地方內預備兵兵種容,《史記·韓長孺列傳》:「當是時, 漢 伏兵車騎、材官三十餘萬,匿 馬邑 旁谷中。」《漢書·刑法志》:
「天下既定,踵 秦 而置材官於郡國,京師有南北軍之屯。」《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三月丁酉,詔曰:
『今國有眾軍,並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
李賢 注引《漢官儀》:「 高祖 命天下郡國選能引關蹶張,材力武猛者,以為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立秋後講肄課試,各有員數。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樓船。
」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三章第二節:「 西漢 初年,地方有經常訓練的預備兵。山地或少馬的地方多步兵,叫做『材官』;平地或多馬的地方多騎兵,叫做『車騎』。」
2樓:苦味精味苦
bai材官,秦漢始置的一du種地方預備兵兵zhi種。
《史記·韓長dao
孺列傳》:
版「當是時, 漢伏兵車騎權、材官三十餘萬,匿馬邑旁谷中。」
《漢書·刑法志》:「天下既定,踵 秦 而置材官於郡國,京師有南北軍之屯。」
《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三月丁酉,詔曰:『今國有眾軍,並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
李賢 注引《漢官儀》:「 高祖 命天下郡國選能引關蹶張,材力武猛者,以為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立秋後講肄課試,各有員數。平地用車騎,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樓船。」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三章第二節:「 西漢初年,地方有經常訓練的預備兵。山地或少馬的地方多步兵,叫做『材官』;平地或多馬的地方多騎兵,叫做『車騎』。」
秦朝器械一量,指的是什麼?
3樓:咬牙說疲乏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貨幣以及文字
4樓:匿名使用者
秦是世界上第乙個實行**部件化,規格標準化的(即一樣尺寸大小,這在那個年代可不一般),這比美國工業革命時採用的標準化早千年。
秦朝嬴政用的軍隊有哪些兵種??都用什麼**??
5樓:月影雲後
兵種:秦朝軍隊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第一支國家建立的正規軍部隊建制, 統一後的秦代軍隊,仍然分為有輕車(車兵),材官(步兵),騎士(騎兵),樓船 (水兵)
統一後的秦代軍隊,仍然分為有輕車(車兵)、材官(步兵)、騎士(騎兵)、樓船(水兵)四個基本兵種。大抵平原諸郡多編練騎土、輕車,山地諸郡多編練材官,沿江、海諸郡多編練樓船。
**:統一後秦代軍隊的**裝備,最主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以銅兵器為主的時代,加速向以鐵兵器為主的時代的過渡。早在戰國後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鐵兵器即已登上歷史舞台,中原各主要諸侯國的部隊已較多地使用鐵戟、鐵矛、鐵刀、鐵劍、鐵杖、鐵甲、鐵匕首等新式**裝備,開始逐漸取代青銅**。
當時相比之下,秦軍的鐵兵器則遠不如關東各國發達。統一之後,既繳獲丁關東大量鐵兵器,又接收了中原冶鐵技術,因而加快了向鐵兵器的過渡。據《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就在完成統一六國的當年,秦始裡下了一道銷毀兵器的命令,「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金人十二,重各幹石」。
這是我國歷史上大規模銷毀**的空前記錄。這次銷毀的都是銅兵器。為什麼要把這麼多的青銅兵器銷毀呢?
其直接目的就是禁止民間私藏**,防止人民和六國殘餘勢力起來造反,同時也表明,已有較多的鐵製**裝備部隊,所以才有可能把多餘的銅製兵器銷毀。但是,從青銅**向鐵兵器過渡是乙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在秦代僅僅是加速,而不是完成。因此,秦軍**裝備顯示了新舊結合、新舊交替的歷史持點,並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
1、裝備有大量先進的遠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土情況表明,不論步兵、騎兵或車兵,都裝備有大量的弓、弩、箭。規模巨集大的一號俑坑,每個步兵都「揹負矢箙,手持弓努」;二號俑坑還專門有乙個弩兵佇列。
騎兵的**不是刀、劍、矛,而是「一手牽馬疆,一手作提弓狀」,「配備的都是弓箭」。戰車上的甲士,既持子、戈,同時「亦備有弓箭」。這些情況說明,弓、弩、箭是秦軍最主要的**之一。
秦始皇陵兵馬俑出土的弓弩分大小兩種,小者射程為150公尺,大者可達900公尺,比戰國時著名的韓弩六百步抑或過之。大等的弓幹長176.1釐公尺,徑4.5釐公尺,弦長140釐公尺,比《考工記》中的有關規定(上、中、下三種弓的
弓幹長分別合今152.5、145,5、138.6釐公尺)有很大突破和發展,比戰國末楚弓的弓幹長(160釐公尺)也有提高。出土的秦弩機與戰國中期的楚弩機相比,弩臂由51.8釐公尺增至肋釐公尺,懸刀有所增長,望山與弦牙距也有所加寬。出土的數以萬計的銅鏃,除有一支雙翼鏃外,其餘都是三稜鏃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演化的三出刃鏃。
這是戰國末最盛行的型別,其特點是飛行中穩定,方向性和瞄準性較好。還有一種特大的鏃,長達4l釐公尺,重約100克,是專門用於強弩的。經過化驗分析,秦骸的含鉛量高達7.71%,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有毒「彈頭」。
由此可知,秦軍所裝備的弓、管、箭都是當時最先進的遠射**,是構成秦軍強大戰鬥力的重要因素。
鈹2、裝備有大量銅製的近戰**。從秦誦坑的出土情況看,秦軍的近戰**有長柄的戈、矛、戟、短柄的彎刀和劍,還有某些過了時的鏢、鉞等等。其中戈、矛、戟、劍是當時流行的**,鈹,彎刀是歷史上新近發現。
鈹的首和劍相似,長約30釐公尺,裝有長約3公尺的柄,是一種銳利的刺殺兵器。彎刀形如彎月,齊頭無鋒,兩面有刃,是一種砍、鉤兩用的兵器。上述兵器雖然都是銅製的,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創新,表現了青銅**的高度發展。
例如,殷周以來的矛頭多為柳葉形或長三角形,有較長的簡形附以環紐,而出土的秦矛則刃體趨向寬而直,變短並附孔以固膠,通體長度穩定在15釐公尺左右。據《考工記》所載,最長的夷矛不過三尋,約合今5.54公尺,而出土的步兵秦矛有的長達6.3公尺,這是因為步兵用矛遠比車兵便利,所以出現了特殊的長矛。春秋時代的劍,一般長30釐公尺左右,戰國時發展到六七十釐公尺,而出土的三把秦劍,分別為81、89、91.3釐公尺,可見劍己由衛體**和表示身份的象徵物發展為近戰格鬥的重要**之一。
戰國皮甲
3、裝備有堅實精密的金屬盔甲。在春秋以前戰士的護體裝置主要是皮甲,戰國時雖然出現了鐵甲,但皮甲仍是重要的裝備。《荀子·議兵》中就有「楚人鮫革,犀皮以為甲」的說法,表明戰國末朗楚軍仍以皮甲為主。
相比之下,秦軍的裝備則有進一步的發展,從秦捅坑出土的陶質模擬品看,全部都是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品類完備,製作精密。甲衣由前甲(護胸腹)、後甲(護背腰)、披膊(肩甲)、盆領(護頸項)、臂甲(護臂)和手甲(護手)等部分組成,並因兵種、身份、戰鬥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步兵的前胸、後背和肩部易受傷害,其甲衣多由前甲、後甲和披膊等三部分合成。
騎兵必須便於騎射,其甲衣比較短小,長僅及腹,沒有披膊。車御的臂、手、頸易受攻擊,其甲衣不僅有前甲、後甲,還有臂甲、手甲甚至盆領。將、佐的甲衣則十分講究,是革、札結合的花甲,其胸、背、肩部分為皮革;腹及後腰的中心部分是金屬小札葉;前甲呈倒三角形,長垂膝間;後甲平直齊腰。
秦捅坑沒有出土盔、盾,但據古文獻的記載,秦軍早就有盔、盾裝備。
修復後的石胄、石鎧甲。一領鎧甲由600餘片甲片製成,石鎧甲為冥器,但可見當時金屬鎧甲形狀
6樓:工藤天空
「暗弩」、「連弩」
儀仗之兵——青銅殳、鉞與殳鉞
鉞與殳鉞:秦俑坑出土的鉞與殳鉞,是一種形狀像大斧一樣的**兵器防衛反擊之兵——甲冑。甲冑作為將士的防護性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充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防彈服,可以較大程度地保護將士身體免遭敵方進攻性兵器的重創,進而能夠增強戰鬥力並給敵方以更猛烈地打擊
。鐵戟、鐵矛、鐵刀、鐵劍、鐵杖、鐵甲、鐵匕首。
7樓:軒雨夢瀟凌
秦朝士兵穿黑甲 配秦刀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哪些,秦朝水利工程指什麼 它溝通了哪兩大水系 有什麼作用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靈渠 鄭國渠。1 四川成都都江堰,建於西元前256年,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 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被譽為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2 陝西富平鄭國渠,前 246 年 秦王政元年 秦王採納南韓...
世界三大香料是指什麼,世界三大香料是指什麼?
胡椒 丁香 肉桂bai!du 這三種香料在地理大zhi發現 age of discovery之前只有東南dao亞的馬專來群島和印尼有。所以非常屬珍稀!當時在歐洲是天價。只是後來普及了,現在才隨處可見。比什麼法國料理有用多了。黑松露 魚子醬 鵝肝 iff 奇華頓和芬美意 世界上最香的香料是什麼?檀香。...
被譽為世界兵書始祖的是哪本書,世界三大兵書分別指哪三部書它們為何被後人所推崇?
孫子兵法 列 武來經七書 之自首,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兵書,世界公認現存最早的 兵學聖典 至今雖已歷經兩千餘年,但因其內容博大精深,理論高度概括,實踐層出不窮,對現今社會中各層次仍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時至今日,孫子 一書已以近30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我國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