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原始藝術是沒有文化差別的藝術,雖然那時已經具備了繪畫、雕塑、專**、舞蹈、工藝屬美術等主要藝術形式,但其作品卻是原始人所共有的。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共同消費以後有了積餘,私有制萌芽以後,原始藝術開始發生分化,一部分部落酋長、巫師等特權人物,佔有雕刻精美的玉器、陶器,甚至銅器,藝術就如同人的社會地位一樣有了上、下或雅、俗之分。
原始藝術設計中抽象性特徵
2樓:群青紅
1、審美性:從原始造型藝術來看,原始藝術的審美特性是逐漸從實用性功能中發展和分離出來的,人最初是從功利觀點來觀察事物的現象,後來才站到審美的觀念上來看待它們。一方面,隨著工具製作的多樣化,導致了工具形式的多樣化,從功能性的工具製作,逐漸發展到非功能性的製品(如人體飾物)製作;另一方面,在工具和後來的器皿的某些部分上刻畫某些紋飾,於是,逐漸在功能性之外增加了非功能性的即審美的形式因素——形象。
形象是一種特殊的審美符號,是藝術主體的審美心理和審美行為的外化符號,是對客觀現實的真實的和長期作用的一種反映。
2、意識性: 原始社會經歷了新舊兩個時代,同時也是審美意識從不自覺到自覺的發展過程,也是原始情緒性和樸素觀念性美術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舊石器時代,先民們雖未留下可視的影象,但是從他們由於生物體本能而自發的創造性勞動中,可以看到初級審美能力的形成和審美意識的萌動,這個時期,是審美的不自覺時期。
隨著新時期時代的到來,中國美術史上出現了新的篇章,已經進入了審美的自覺階段。這個時期的美術,具有混沌性的特徵。這時期的陶器、石器、雕塑、岩畫和地畫等都不是純粹為「美」而創造的,是「生於意識和觀念的物化形態,是實用與審美的結合」的原始社會生活的反映。
作為創作主體,當原始人的「自我意識」已經趨向成熟,而屬於經驗世界的心理活動還沒有發展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也是不會促使藝術萌生的。在不斷征服自然的鬥爭中,原始人逐漸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一方面,這些經驗使他們增加了適應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們的求知、求解、求證的心理慾望,又在無數次外界事物的刺激下不斷地增長著。
外界事物對他們內心的每一次撞擊,都不可避免地使他們產生一種解釋現實、控制現實的慾望。於是,繪畫、雕塑、神話或舞蹈,便成了他們宣洩積蓄已久的情感的媒介和控制的手段。「原始藝術既不是產生於單純的好奇心,也不是產生於創造性的衝動本身。
原始藝術的目的,並不在於去產生愉快的形象,而是把它當作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實踐工具和一種超凡的力量,有時甚至還把它當成了**中的真正配偶。在各式各樣的盛大慶典中,它甚至完全取代了人、動物和事物的作用。它既可以記錄和傳遞資訊,又可以對那些不在眼前的事物和精靈施加魔法。
」3、抽象性:由於原始人類在思維和智力方面還未發育完全,因此,在表達某種情緒和觀念時,在原始藝術上不自覺地便形成了抽象性的藝術,且具有裝飾性的意味,這是在自覺的活動中的不自覺表達,不具有主觀性。在原始藝術中,有很多抽象的圖形,如幾何圖形或寫實影象的「簡化」圖形,它們的特點是一眼很難看出這些圖形與客觀存在物有什麼關聯。
如彩陶中高度抽象了的魚紋、蛙紋和鳥紋,岩畫中的動物、人物「簡化」影象。有些研究者認為,抽象應該是與人的特定心理活動相聯絡的對原型的心理加工過程。意思是說,把原始人對事物的視覺概念分為中心屬性和邊緣屬性兩個部分,抽象的過程即是將中心屬性析出的過程,表現在藝術作品上便是影象「簡化」的過程。
「在原始造型藝術中,對中心屬性的析出是通過對物象原型的細節或相貌特徵數目的減少而實現的。這種相貌特徵,也是邊緣屬性,它通常與物體的自然物理屬性相聯絡。當物理屬性被逐漸外化掉,中心屬性即逐漸顯示出來。
如果這一過程在語義是對中心屬性的析出,那麼,在造型形式上則表現為一系列的影象簡化。語義的抽取恰巧獲得了形式的簡化的援助,或者說語義的抽取與形式的簡化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這一過程也即是原始藝術的抽象過程。
「原始人在再現乙個動物時,僅僅是將動物的肢體或某些器官的數目表現出來,或者僅僅用一些輪廓線(幾何圖形)來表現這些器官的形狀、種類和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他們在這樣做的時候,就是通過物體特徵數目即邊緣屬性的減少而達到基本結構形式的突出。如乙隻羊的寫實影象,其身軀的細節特徵較多,有頭、身軀、腿,長長的角、尾和勃起的***,而「簡化」的圖案中,頭、身軀及尾都被大大地簡化了,只剩下了乙個不能再簡化的基本圖形。
原始彩陶上人紋、動物紋和植物紋等,都具有強烈的抽象性、象徵性,它不單是裝飾性圖案,還象徵著其心目的神靈。隨著原始審美意識的萌芽和發展,自覺審美時代的到來,這種具有抽象性、裝飾性的藝術便打上了人的印記,出現了對稱、平衡等基本的美的形式因素。從這裡,我們可以窺見人類審美能力發展的清晰線索。
總之,審美性、意識性和抽象性貫穿於整個原始藝術,以至影響到以後的青銅藝術、雕塑,甚至影響到中國畫以及現代繪畫。智慧型的祖先創造了如此燦爛的文明。原始藝術是人類童年時期的藝術,是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記錄。
什麼是藝術??
3樓:霓脦那些
藝術(拉丁語:ars;法語、英語:art;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arte;德語:kunst)指憑藉技巧、意願、想象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4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我愛我9999藝術
5樓:魚同書昝念
1.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等。
2.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領導藝術。
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乙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物件,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
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唯美主義是審美的最完美發揮。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
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原始藝術的巫術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6樓:漫閱科技
為了祈求狩獵的勝利,尤其是較難對付的大動物,人們在洞中舉行儀式,把將要狩獵的物件畫在壁上,對著這模擬的目標奔騰跳躍,投擲**,以求得精神上的征服,原始的**和舞蹈,也這樣同時產生。這一點,從多數洞穴中都只畫難以捕捉的兇猛動物如野牛、猛獁等等,很少見到兔、鼠之類容易獲取的小動物,就可以證明。
古代民間藝術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考工記》
約成書於西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期,後收入《周禮》的《冬官》。所記工藝分六類三十個工種,分別對木工、金工、皮革、染色、製陶和城市規劃等作了記述;其中涉及到當時的一些審美觀念。
《釋名》
[東漢]劉熙(劉熹)著。是一部考證名物的書。其中對採帛、首飾、衣服、宮室、用器、車船等名物作了解釋。
《四民月令》
[東漢]崔寔著。按照一年十二個月的次序,將乙個家庭中的事務作了安排。其中所列風俗和紡織、染縫等「女紅」與民間美術有關。
《風俗通義》
[東漢]應劭著。以考釋議論名物、時俗為主。如神荼鬱壘與「畫虎於門」,以及「門戶用雞」等。
《初學記》
[唐]徐堅等編著。全書以類相從,分二十三部,三百十三子目。其中引書甚廣,有些是與民間美術有關的。
《梓人傳》
[唐]柳宗元。篇名,寫木工建築營造的總體設計。收入《柳先生集》第十七卷。
《營造法式》
宋代李誡從紹聖四年(1097)開始在元祐六年(1091)成書基礎上重新編纂而成,成書時間是元符三年(1100),刊行時間是崇寧二年(11030,成為營建工程的通行法式。全書分看詳、目錄各一捲,總釋總例二卷,諸作制度十三卷,諸作功限十卷,諸作料例並等第三卷,諸作圖樣六卷,共三十六卷三百五十七篇三千五百五十五條,其中石作、磚作、小木作、彩畫作均附有說明圖樣。
《荊楚歲時記》
南朝梁代宗懍撰。《文獻通考》作四卷,今存一捲。是現今儲存最為完整的一部古代記錄楚地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書。
體例以時為序,自元旦至除夕,凡三十七條。在每個條目下,「 正文」簡述節令時俗,「按語」說明某一時俗的來龍去脈,引證頗豐。今本有《荊楚歲時記譯註》(譚麟譯註),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
《東京夢華錄》
[宋]孟元老著。為作者追憶北宋東京汴梁的繁盛景況而作。書中儲存了許多有關當時經濟、民欲和藝術的資料。
《都城紀勝》
[宋]灌圃耐得翁著。記述南宋行都杭州的風俗習慣,其中有不少民間藝術的資料。
《西湖老人繁勝錄》
[宋]西湖老人著。記述南宋杭州的都市生活和民俗、民藝。
《夢梁錄》
南宋吳自牧著。成書於南宋末年,敘述整個南宋時期的臨安(今浙江杭州)情況,而尤詳于淳 至鹹淳之間(1241—1274),其中記錄了不少關於民俗和民藝的材料。2023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合刊本中包括本書。
《武林舊事》
[宋]周密著。記述南宋杭州的人文風俗,其中有許多民間藝術的資料。
《燕几圖》
[宋]黃伯思著。寫可以相互搭配拚接成各種形式的幾桌,設計頗具巧思。
《事物紀原》
[宋]高承著。敘述事物的起源,紀事一千八百多條。其中有關於民俗和民藝的多條。
《輟耕錄》
[元]陶宗儀著。其中記載了許多元代關於繪畫、工藝的資料。
《天工開物》
[明]宋應星著。其中有紡織、染色、陶瓷、珠玉等,記述頗詳。
《西湖遊覽志餘》
[明]田汝成著。以記載西湖掌故軼事為主,其中有民藝事項。
《如夢錄》
[明]佚名著作。記明代開封的城池形勝、典章制度等,其中有關於風俗禮儀的資料。記載了許多元代關於繪畫、工藝的資料。
《鄉言解頤》
[清]李光庭著。對民間百工技藝、市肆風物等記述頗詳。書中正式使用了「年畫」一詞。
《杭俗遺風》
[清末]範祖述著。記述清代杭州一帶的風俗,其中有民藝活動。
《黃履莊小傳》
[清]戴榕著。為篇目,寫黃履莊製造「奇器」,有測驗器、諸鏡、諸畫、玩器、水器以及造器之器等。載《虞初新志》。
《中國藝術家徵略》
[清末]李放編著。徵引各家論說,以記歷代手工藝人為主。
《陶說》
清代朱琰撰,天津市古籍書店2023年影印出版。本書共分六卷:說今、說古、說明、說器上、說器中和說器下。
分別就饒州窯,陶冶圖說;原始、古窯考;饒州窯、造法;唐虞器、周器、漢器、魏器、晉器、南北朝器、隋器、唐器、宋器、元器和明器等方面作了論述。
《陽羨名陶錄》
清代吳騫撰。本書共分二卷,其中上捲有原始、選材、本藝和家溯;下捲有叢談、文翰。分別對宜興紫砂陶器的起源、選材、工藝和名家以及前人對宜興紫砂陶器的叢談和詩文作了詳細的論述,書前有作者自序。
收入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第一冊。
《窯器說》
清代程哲撰。本書共一捲,對歷代名窯所出之瓷器進行了論述。收入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第一冊。
《景德鎮陶錄》
清代藍浦著、鄭廷桂補輯。本書共分十卷:分別為卷一圖說:
卷二國朝御窯廠恭紀、鎮器原起;卷三陶務條目;卷四陶務方略;卷五景德鎮歷代窯考;卷六鎮仿古窯考;卷七古窯考、各郡縣窯考、外譯窯考;卷八陶說雜編上;卷九陶說雜編下;卷十陶錄餘論。收入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第二冊。
《南窯筆記》
清代闕名撰。本書共一捲,分別對柴窯、汝窯、觀窯、哥窯、定窯、龍泉窯、均窯、永樂窯、宣窯、成寵窯、正德窯、嘉萬窯、廠官窯以及釉爐、彩色、黃綠、金銀、法藍、官窯、不子、高嶺、合泥、釉、灰、配釉、坯胎、圓器、琢器、雕削、印器、鑲器、畫作、匣缽、窯、料等作了論述。收入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第三冊。
《古銅瓷器考》
清代樑同書撰。本書共分二卷,其中卷一有古銅色辨、土古水古傳世古之辨、辨色兼審式樣、鑑古先審款識、鑑古不專款識、三代古器、新銅器、偽古銅色、清秘藏論古銅器;卷二有古今諸窯、陶器青為貴、陶器畫彩盛於明、釉水、火候窯變、以舊補舊、制瓷器不裂法、古瓷合評、明窯合評、清秘藏論窯器等,並一一作了論述。收入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第一冊。
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區別和聯絡?
原始藝術,是原於原始人生活的,然後用於生活中。而現代藝術也是同樣的道理,經過幾千年文化的蛻變,出現了一些比較時尚的元素,而講這些元素用於藝術研究中,就行成了新的藝術。原始藝術主要從自然中取材,不過多的加以修飾,而現代設計在原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現代的設計更加人性化,不僅實用,而且注重裝飾,外表,但藝...
藝術概論中藝術的特徵有哪些,藝術概論中藝術的特徵有哪些?
形象性 直觀 真切 具體 情感性 藝術表現 宣洩情感 以情動人 傳遞情感 審美性 主體對於美的發現與欣賞 典型性 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技巧性 藝術的基本特徵有哪些?藝術的基本特徵 形象性 主體性和審美性。一 形象性 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
公共藝術中的公共指的是什麼,什麼是公共藝術設計?
公眾聚集地,地鐵 廣場 公交 車站 碼頭 影劇院等等。公共聚集地,還可以延伸至村頭開會廣場 會議室,宗教禮拜場所,超市,酒店聚餐地,街頭街道等等。什麼是公共藝術設計?中文名 公共藝術設計 解釋 公共領域是近年來來英語國家學術界常用的概念之一。這種具有開放 公開特質的 由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同的公共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