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紫絮飛漾
解:(1)當廠商利潤最大時,有w=vmpl=p*mpl=p*dq/dl
即4.8=0.10*(36+2l-0.03l2)解得l=60
可見,當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時,每天應該投入60勞動小時。
(2)利潤為=tr-tc=p*q-fc-vc=p*q-fc-w*l=0.10×(36×60+602-0.01×603)-50-4.8×60
=20元
即廠商每天獲得的純利潤是22元
假設某廠商只把勞動作為他的可變生產要素,其生產函式為q=-0.01l3+l2+36l,q為廠商每天生產的產品數量,l 5
2樓:紫絮飛漾
解:(1)當廠商利潤最大時,有w=vmpl=p*mpl=p*dq/dl
即4.8=0.10*(36+2l-0.03l2)解得l=60
可見,當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時,每天應該投入60勞動小時。
(2)利潤為=tr-tc=p*q-fc-vc=p*q-fc-w*l=0.10×(36×60+602-0.01×603)-50-4.8×60
=20元
即廠商每天獲得的純利潤是22元
3樓:肥香果海穎
謝謝樓主,昆明小公升初、中考、高考
4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一步答案等於22樓上寫成20啦
假設某廠只把勞動作為可變要素,其生產函式q=—0.01l3+l2++36l 5
5樓:雪鐵泡泡龍
解:平均產量ap=-0.1l^2+5l+80 一階導數 -0.
2l+5=0 得l=25 邊際產量 mp=-0.3l^2+10l+80=0 l=40 或 l=-20/3 捨去 根據合理生產位於第二階段 得 l屬於
6樓:謝彩娜
每日收益tr=pq=0.1q=-0.001l^3+0.1l^2+3.6l
每日成本tc=50+0.8l
每日利潤π=tr-tc=-0.001l^3+0.1l^2+2.8l-50
對利潤求導並設為0,π『=-0.003l^2+0.2l+2.8=0 l=78.5
代入求得每日純利潤π=302
生產要素的需求有哪些性質?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一、生產要素需求的性質
(一)生產要素需求的特點:
1、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2、其主體是生產者,目的是追逐利潤
3、是一種聯合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響生產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以及產品的**;
2、生產技術狀況;
3、生產要素的**;
4、邊際生產力(marginal productivity)
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乙個單位生產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產量。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乙個要素投入量不斷增加,而其他要素不便,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在乙個時期內可以增加或保持不變,但最終還是會遞減。
(三)有關邊際生產力的概念
1、邊際物質產品(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mpp,有時簡稱為mp):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產量。
2、邊際收益產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mrp):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的投入帶來的產量所增加的收益。
mrp=mpp×mr
顯然,mrp的變化取決於mpp和mr的變化。
3、邊際產品價值(vmp,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
指的是增加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產量的銷售值
vmp=mpp×p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vmp=mrp。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供給
一、邊際要素成本與要素平均成本
mfc: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afc:平均每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即單位要素**。
二、完全競爭要素市場生產要素的供給
完全競爭要素市場的特點:要素的需求者和供給者人數眾多;單個賣者和買者
的要素供給量和需求量變化不影響要素**。
三、不完全競爭要素市場的生產要素供給
第三節 生產要素市場的均衡
一、原則:mrp=mfc
不同情況:
(一) 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市場
(二)產品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市場,要素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
(三) 產品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要素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市場
(四)兩個市場均為不完全競爭市場
例:假設某廠商只把勞動作為他的可變生產要素,其生產函式為:q=-0.
01l3 + l2 +36l,q為廠商每天生產的產品數量,l為工人的日勞動小時,所有市場均為完全競爭性質,單位產品**為0.10美元,小時工資率為4.80美元/小時,那麼廠商使其利潤最大時,
(1)廠方每天將投入多少小時勞動 ?
(2)如果廠商每天所支付的總固定成本為50美元,廠商每天生產的純利潤為多少?
3、假定某廠商只有一種可變要素勞動l,產出一種產品,固定成本為既定,短期生產函式q=-0.1l3+6l2+12l
8樓:郎雪在燕
利潤π=pq-c =30×(-0.1l³+6l²+12l)-360l =-3l³+180l² 廠商利潤最大化時,利潤函式應當滿足以下條件: 利潤一階導 =-9l²+360l=0 解得:
l=40(捨去0)。 即每週僱傭的勞動量為40時,廠商可以獲得最大利潤。
9樓:匿名使用者
令mpl=0,即-0.3l2+12l+12=0.解得l約=41或1.
對q求l的二階導數=-0.6l+12,將l=41代入結果小於零,因此為最大值,將l=1代入結果大於零,因此為最小值。
經濟題目:假定某廠只有一種可變要素勞動l,產出一種產品q,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產函式
10樓:
由已知的短期生產函式:q=-0.1l^3+6l^2+12l,得mp=dq/dl=-0.3l^2+12l+12
再求mp對l的二階導,dmp/dl=-0.6l+12 ①,另①式等於0,求得,l=20
即勞動邊際產量mp為最大時,勞動人數l=20.
11樓:
對q求一階導數;q'=0.3l的平方+12l+12,然後配方。就是把q'寫成(x+y)的平方+z的形式;
q'=0.3(l+20)的平方-108;得出來的是l=-20時候 q'也就是mp最小,同學你題目出錯了吧!!!!!!!要不就是勘誤,是q=(-1)0.
1l的三次方吧?你見過開口向上的拋物線有最大值。。。。
在一種可變投入生產函式條件下,廠商應如何確定可變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
12樓:種花家的小公尺兔
第二階段是可變
生產要素合理的投入區域,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如果使產量處於這一區域,則該生產要素的投入就是合理的,它對廠商確定合理的生產規模有指導作用。西方經濟學認為,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生產中普遍地起著作用。
它直接影響廠商的邊際產量、平均產量和總產量,從而支配著廠商的生產行為。邊際產量是指最後增加乙個單位的生產要素所引起的產量的增量,平均產量是指單位投入要素所帶來的產量,總產量即是生產要素投入後的總產出量。
如果投入量小於q1,由於這時邊際產量還在遞增,平均產量還有增加的潛力,廠商還可以繼續增加投入量,否則就沒有得到本來可以得到的全部收益。
由此可見,生產要素合理投入區域為包括q1與q2在內的第ⅱ區域。至於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究竟應在這一區域的哪一點上,則需要結合成本來考慮。
13樓:匿名使用者
製造商應根據短期生產函式曲線各階段的特點判斷生產的三個階段,並在第二階段進行合理的投資(apl> mpl> 0)。
假設公司需要兩個輸入因子來產生某種產品:資本k和勞動力l,其中資本k是固定輸入因子,勞動l是可變輸入要素。生產因工人數量而異。
根據平均生產和邊際生產的特點,生產或要素的投入可分為三個階段。其中,mpl是邊際勞動力輸出; apl是平均勞動力輸出。
在下圖中,橫軸表示人工輸入,縱軸表示輸出,tpl表示總生產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公司的總產出隨著勞動力投入的增加而增加。總生產曲線tpl首先以增加的速率增加。
在達到拐點後,增長率開始放緩。當點d達到最大輸出時,總輸出達到最大值。在點d之後,總輸出的值變小。
圖中的apl和mpl分別代表平均收益率曲線和邊際收益率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平均產量隨著勞動力投入的增加首先增加,並且在達到最高點c'後連續下降。邊際產量在幾何上是總輸出曲線上相應點的斜率。
邊際產量之所以遞減,是因為要素投入之間的比例變得不協調,這使得生產方式改變了。因為這個原因邊際產量遞減,因此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本身也就包含了邊際產量遞增的因素。
邊際產量遞減規律什麼意思?是說如果保持其他要素投入不變,不斷增加一種要素投入,總產量會增加,但是或遲或早,產量之增量,也就是該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會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假設有土地、勞動兩種要素,土地固定不變,不斷增加勞動,到一定的時候,新增加乙個勞動,可以增加500斤糧食,再增加乙個勞動,就只能增加300斤糧食了。
發生邊際產量遞減的根源,是因為要素投入之間有乙個最優的比例。其他要素不變,不斷增加某個可變要素,這樣就會偏離最優比例。越增加這個可變要素,就越偏離最優比例,因此這個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就越低,也就是邊際產量遞減發生了。
把這規律的邏輯反過來用:在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又是相對於該可變要素,其他要素投入的比例過大了。在這個階段,增加該可變要素,會使要素比例趨於合理,因此該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又是遞增的。
如此,我們就有了弧形似山的產量曲線:總產量先以遞增的速度增加,然後以遞減的速度增加,到了某一點,再增加該可變要素投入,總產量不僅不增加,甚至還要減少。
14樓:王王王小六
廠商應根據短期生產函式曲線的各階段變化特徵,判斷生產的三個階段,在第二個階段(apl>mpl>0)進行合理的投入。
假定某企業生產某種產品需要兩種投入要素:資本k和勞動l,其中資本k為固定投入要素,勞動l是可變投入要素。產量隨著勞動者人數的變化而變化。
根據平均產量及邊際產的變化特點,可以將生產或者要素的投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mpl為勞動邊際產量;apl為勞動平均產量。
在下圖中,橫軸表示勞動投入量,縱軸表示產出量,tpl表示總產量曲線。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司的總產量伴隨勞動投入從零開始逐漸增加,總產量曲線tpl先以遞增的速度增加,到達拐點以後,增速開始減慢,到達點d時總產量到達最大值,過點d後總產量則變為遞減。
圖中的apl和mpl分別表示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平均產量先隨勞動投入的增加而增加,達到最高點c'後即不斷下降。而邊際產量從幾何意義上看即為總產量曲線上其相對應的某點的斜率。
根據總產量曲線的特點,在總產量到達拐點之前,其切線的斜率為正且遞增,過拐點之後,切線的斜率雖為正但呈遞減,達最高點之後,切線的斜率即為負。因此,與總產量相對應的邊際產量mpl起先可能有短暫的上公升,到達點b'後其即不斷下降,過了點d'後mpl變為負數。
因此,隨著可變投入使用量的不斷增加,邊際產量最終可能變為負值。
比如,當企業每天雇用8個工人時,工作場所會變得十分擁擠,勞動者在做工作的時候會相互礙事。因此,如果增僱第8個工人,總產量實際上會減少,所以,邊際產量變為負值。這就是所謂「人多反而誤事」的現象。
企業需要根據生產階段的特點,採取適當的合理投入來避免這種現象。
生產的三個階段具有如下特點:
第i階段:(0,l2),此時mpl>apl,apl呈現遞增趨勢。
第ⅱ階段:(l2,l3),此時,apl>mpl>0,apl呈現遞減趨勢。
第ⅲ階段:(l3,∞),此時,mpl<0時,tpl呈現遞減趨勢。
在第i階段中,勞動的平均產量始終是上公升的,並且達到了最大值;勞動的邊際產量mpl達到最大值之後開始逐漸減小,但其值始終大於勞動的平均產量apl;勞動的總產量始終是增加的。所以,此階段稱為平均產量的遞增階段。
這說明在第一階段,固定要素投入相對過多,增加可變要素的投入有利於兩者搭配比例更加合理化。因此,第i階段可稱為生產力尚未充分發揮的階段,在該階段理性廠商對可變要素的投入不會停止。
在第ⅱ階段中,ap雖開始下降,但仍相當高;同時mp>0,這時繼續投入生產要素,仍會有額外的產出。因此,第2階段可稱生產的經濟階段。亦可稱為生產的合理區域。
在第ⅲ階段中,mp<0,tp開始下降,這表示生產要素投入過多,不但不能增加生產,反而使總產量減少,使生產者蒙受雙重損失,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會導致總產量的減少。因此,第ⅲ階段可稱為生產不經濟的階段。
綜上所述 ,第二階段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廠商應選擇在第二階段進行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
擴充套件資料
短期生產函式三個階段的曲線變化反應了西方經濟學的乙個基本原則: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在其他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一種可變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的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
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該規律是短期生產的一條基本規律。
根據曲線可知,短期生產函式的第i階段中要素的生產力尚未充分發揮,不是最有利的生產階段。第ⅲ階段中要素的邊際產量為負,總產量開始下降,此種情形不但無利,而且有害,因此也不是有利的生產階段。第ⅱ階段則無上述兩階段的缺點,故為生產的經濟階段。
至於廠商在實際生產中會選取第ⅱ階段中的哪一點來安排生產,要看生產要素的**,如果相對於資本的**而言,勞動的**較高,則勞動的投入量靠近點l2對於生產者較有利。
若相對於資本的**而言,勞動的**較低,則勞動的投入量靠近點l3對於生產者較有利。無論如何,都不能將生產維持在第i階段或推進到第ⅲ階段。
已知某完全競爭行業中單個廠商的短期成本函式為 為STC
對短期成本函式求一階導數,可以得出mc 0.3q2 4q 15 此處我認為您的結果有誤,因為q 3的係數是0.1 再將上述方程反解出q 的形式,即為短期供給函式。已知某完全競爭行業中的單個廠商的短期成本函式為stc 0.1q3 2q2 15q 10 對短期成本函式求一階導數,可以得出mc 0.3q2...
2假設某經濟的消費函式為c10008yd,投資i
要增加的國民收入為200,支出200 支出乘數5 1000 再加上稅收200 稅收乘數 4 200,即增加的國民收入 200 5 200 4 200 投資乘數 購買乘數 1 1 0.8 1 0.25 2.5稅收乘數 0.8 1 0.8 1 0.25 2轉移支付乘數 0.8 1 0.8 1 0.25 ...
假設某HIV患者體內的全部T細胞被病毒破壞,患者會最終喪失一切免疫能力麼?還是始終保留部分體液免疫
特異性免疫中的細胞免疫喪失了了,但是有體液免疫中的一些抗原直接啟用b細胞的那部分是正常的,但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要經過t細胞呈遞的 所以細胞免疫喪失,體液免疫能力下降,非特異性免疫正常 不會喪失一切免疫能力,只是會缺少細胞免疫,和減弱體液免疫.換句話說就是保留部分體液免疫 你好,不會喪失一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