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 格言 諺語 歇後語,他們的概念和區別各是什麼?求助

2021-03-29 12:21:50 字數 4131 閱讀 1756

1樓:手機使用者

孔夫子吃粥——心裡沒數

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掃地

孔夫子放屁――文氣沖天

孔夫子出門——三思而行

孔夫子當教授——古為今用

孔夫子的揹包——準是書(輸)

孔夫子的褡褳——書呆(袋)子

孔夫子的墳——久慕(墓)

孔夫子穿西裝――不土不洋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掛腰刀——文不文,武不武

孔夫子門前賣《論語》——自不量力

孔夫子面前講《孝經》——假斯文

孔夫子念書——咬文嚼字

孔夫子偷錢包——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孔夫子遊列國——盡是理(禮)

孔夫子的徒弟――閒人

孔夫子背書籍——裡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拜師——不恥下問

孔夫子搬家--盡輸(書)

諺語,俗語,成語,歇後語,格言四者的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形成原因不同

1、諺語:民間集體創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性的藝術語句。

2、俗語: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聯。

3、成語: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

4、歇後語: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

二、形式不同

1、諺語: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2、俗語: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煉的語句。

4、歇後語:它通常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

三、特點不同

1、諺語: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2、俗語:;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3、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乙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4、歇後語:歇後語由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

諺語,警句,名言,格言有何區別

3樓:志存高遠

格言是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範的言簡意賅的語句,是人們機智的精華,眾人匯成的睿智,是指導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寶,時刻激勵人生取得進步。

名言有兩種釋義,即稱說、描述和著名的言論或話語,一般來說都是有意義,向人們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話。

警句,一般是一句話或一段引語,主要用來激勵和告訴當事人某些道理,提醒著使人們在生活中時刻保持著某種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讀起來很好聽。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

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和諺語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語、歇後語、俗語、警語等。

諺語,俗語,成語,歇後語,格言這五個有什麼區別?

歇後語、諺語、俗語三者有何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理解是,俗語是歇後語、諺語、順口溜等的總稱。歇後語是由前後兩部分構成的固定性口語。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像謎語裡的「謎面」;後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解釋,像謎語裡的「謎底」,是表達意義的重要部分。

兩部分之間有間歇,間歇之後的一部分常常不說出來,好讓人猜想它的含義,所以叫作歇後語。人們也常常把它稱為「俏皮話」。歇後語分為喻意的和諧音的兩類。

喻意的歇後語,它的前部分是乙個比喻,後部分是對前部分的解釋,如「大海浬撈針——無處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諧音的歇後語,它的後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現象表達意思,這是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語雙關的現象,如「旗桿頂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窗戶上吹喇叭——鳴(名)聲在外」。說話或寫作中恰當地運用歇後語,可以使語言表達得形象活潑,饒有風趣,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但是,要選擇內容健康的,拋棄內容庸俗落後的。對於內容健康的歇後語,也要根據作品所要表達的意思和語言環境恰當地使用,不能濫用。不宜在莊嚴的場合裡使用。

如果用得牽強,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通俗而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觀事理,富於教育意義,如「天下烏鴉一般黑、眾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等。

諺語是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樣式,句式勻稱,音調和諧,具體通俗,形象生動。所以,適當地運用諺語,能夠增強表達效果。但是,有不少諺語含有剝削階級或封建迷信的意識和偏見,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顯然,這是應該剔除的糟粕。

諺語與成語的主要區別在於:諺語一般是句子,成語大多是片語;諺語一般顯得通俗,成語大多顯得典雅。農諺往往帶有地域性,成語具有全民性。

格言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一股出於名人之手,而在群眾中廣泛流傳。例如「窮不失義,富而不驕(《孟子》)、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鑑》)、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格言意在闡發事理,多為警策之辭,所以在議論中引用格言,能夠給人以啟示,更富於說服力。格言在形式上與諺語解相似,都是完整的句子,在內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義。但二者又有區別:

從**看,諺語多出自群眾集體創造,格言則往往出自名人之手;從語體看,諺語多為口語,而格言多為書面語。

5樓:匿名使用者

歇後語是由前後兩部分

構成的固定性口語。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後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解釋。 前一部分說完後,停頓後讓人猜想它的含義,所以叫作歇後語。

因此下面幾局均為歇後語: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鼻子裡插大蔥——裝象(相)

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

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通俗而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觀規律和道理的句子。

因此下面這句應是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我再給你舉幾個諺語和歇後語的例子。

諺語:矮字面前莫說短。

愛叫的母雞不下蛋。

白日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打人一拳,防人一腳。

誰養孩子誰當娘,誰種土地誰收糧。

歇後語:

愛克斯光照人——看透你了。

吃了木炭——黑了心。

光頭打傘——無發無天

口傳家書——言而無信

公尺店賣鹽——多管閒(鹹)事

6樓:匿名使用者

歇後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

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和諺語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語、歇後語、俗語、警語等。

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

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

7樓:匿名使用者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鼻子裡插大蔥——裝象(相) 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我認為應該是歇後語

關於集體的名言警句,格言,諺語,歇後語

8樓:匿名使用者

集體是大眾力量的凝聚。

單獨乙個人可能滅亡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眾擎易舉,獨力難成。

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以後,比花崗石還堅韌。

格言,名言,俗語,諺語,成語的區別

9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雖然都有言字,可意思不一樣。格言是乙個故事而引發的,名言是一些名版人們編出的,俗權語就是通俗的語言,諺語是根據歇後語編出改造的,成語就是由乙個故事產生,也可以說是故事的簡單化(葉公好龍、畫蛇添足)等一些成語故事。

914諺語歇後語名言警句對聯,諺語,歇後語,名言警句,對聯

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城隍皺眉頭 鬼點子多 鳥籠裡捉鳥 十拿九穩 氣象台的風動儀 隨風轉 木匠推刨子 直來直去 十五個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海讀書遲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經一番挫折,...

《成語,名言警句,歇後語歸類,《成語,名言警句,歇後語歸類doc

1.形容知識豐富 學問深廣 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 才高八斗 學貫中西 博學多內才 博古容通今 2.形容春天的成語 鳥語花香 百花齊放 繁花似錦 桃紅柳綠 春色滿園 春意盎然 3.形容秋天的景色 秋高氣爽 丹桂飄香 天高雲淡 紅葉似火 金風送爽 碩果累累 瓜果遍地 4.形容人的外貌 身材魁梧 眉清目秀 ...

成語古詩詞諺語歇後語名言警句積累

這太多了,有65頁之多 找吐下這篇文章,對你會很有幫助的 成語,古詩詞,諺語歇後語,名言警句積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