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人熊小子
伴 拌 胖 絆 畔 釁 泮 袢 靽 坢 姅 怑 秚 鉡 眫 柈 跘 冸 牉 詊
判 叛 頖
拓展回答半字旁
2樓:一見傾心的卿
有半部首的字,具體如下:
絆、伴、
拌、跘、
絆、怑、
秚、靽、
柈、姅、
坢、鉡。
判——判斷。批判。判刑。
叛——叛逆。反叛。叛逃。
伴——夥伴。伴侶。相伴。
拌——拌嘴。拌麵。攪拌。
胖——肥胖。白胖。胖子。
絆——絆腳。羈絆。絆倒。
畔——河畔。耳畔。湖畔。
釁——挑釁。釁隙。釁端
3樓:匿名使用者
有絆、伴、拌、跘、絆、怑、秚、靽、柈、姅、坢、鉡等。
偏旁是合體字的構字部件。古代人把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的左方稱為「偏」,右方稱為「旁」,現在合體字各部位的部件統稱為偏旁。如「語」字,由「言字旁」和「吾」兩個偏旁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兩個偏旁組成;「問」字由「門字框」和「口」兩個偏旁組成。
漢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聲旁兩類。
在分析字形時,常常提到「部首」這個術語,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一冊《教師教學用書》「附表」裡有《部首名稱表》。那麼,什麼是「部首」呢?一般地說,部首是表義的偏旁。
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與部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在偏旁中,部首的數量很少,常用的不過一百多個,前面提到的《部首名稱表》列出的部首是99個。大量的偏旁是表音成分,主要是聲旁,常用的有一千多個。
聲旁中將近90%是獨體字,如「偏」、「駕」、「固」等字中的「扁」、「加」、「古」,這類聲旁叫做「成字聲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那些構字能力強的成字聲旁叫做「基本字」。
把表義的偏旁叫做「部首」,起源於以《說文解字》為代表的古代字典。古代字典給漢字分類採取「據形系聯」的方法,把具有共同形旁的字歸為一部,以共同的形旁作為標目,置於這部分字的首位,因為處在一部之首,所以稱為「部首」。如「媽」、「妹」、「妙」、「姑」等字,具有共同的形旁「女」,「女」就是這部分字的部首。
偏旁部首是「刀字頭」的有哪些字?
4樓:金果
偏旁部首是刀字頭的字有:切、剪、分、刃、初。
1、切(1)形聲。從刀,七聲。本義: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同本義 [cut into parts;slice]。
(3)治骨。
(4)切磋。
(5)直線、曲線或麵等與圓、弧或球相交於一點 [tangent]。
2、剪(1)形聲。字從刀,從前,前亦聲。「前」意為「打尖」、「尖頭」,引申為「順著尖頭方向移動」。
(2)同本義。本作「前」,通作「翦」,俗作「剪」。
(3)鉸切,用剪刀等使東西斷開。
(4)用尾部掃動。
3、分(1)會意。從八,從刀。本義:一別為二。
(2) 辨別,區分 [distinguish]。
(3)分給,分配 [distribute;assign;allot]。
(4)分派,委派某人到某一崗位上去或擔任某一職務 [assign]。
4、刃(1)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點,表示刀鋒所在。本義:刀口,刀鋒。
(2)刀劍一類利器。
(3)又如:策馬露刃;刃器(刀劍之類的兵器);利刃在手。
(4)通「仞」。長度單位。
5、初(1)會意。從刀,從衣。合起來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義:起始,開端。
(2)第乙個 [the first]。
(3) 本原 [nature]。
(4)姓。
5樓:sun於雪豐
刃 召 鳭 刕 刄 脋 刅
1、刃,讀作:rèn
刀的鋒利部分 :刀~兒。~口。
刀 :利~。白~。
用刀殺 :與人~我,寧自~。手~親仇。
2、召[zhào]
召喚 :~集。~見。
召致,引來 :~禍。~人怨。
召[shào]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國陝西省岐山縣西南。(三)姓氏。
3、鳭[diāo]
一種青斑色的小鳥,喜歡用嘴啄開蘆葦皮吃稈中蟲。
鳭[zhāo]
〔~鷯〕黃鳥。
4、刕,讀作: lí
姓氏。5、刄,讀作:rèn
古同「刃」。
6、 脋,讀作:xié
古同「脅」。
7、刅 ,讀作:chuāng
古同「創」,創傷。
兩刃刀。
6樓:匿名使用者
切、剪、分、免、兔、龜、初
7樓:匿名使用者
千仞分到,tube鋒刃,結冰結景結伴
帶牛偏旁部首組成字有那些?
8樓:匿名使用者
牛+亻=件
牛+生=牲
牛+攵=牧
牛+寺=特
牛+土=牡
牛+毛=犛
9樓:夢飛翔心輕揚
牪 yàn 犇 bēn
牧筆劃 漢字 拼音 筆劃 漢字 拼音
4 牜 niú 6 牝 pìn
6 牞 jiū 7 牤 māng
7 牡 mǔ 7 牣 rèn
7 它 tā 8 牥 fāng
8 犛 máo 8 牧 mù
8 物 wù 8 牬 bèi
8 牨 gāng 8 牫 gē
8 牪 yàn 9 牯 gǔ
9 牳 mǔ 9 牲 shēng
9 牴 dǐ 9 牰 yòu
9 牱 kē 9 牭 sì
10 牷 quán 10 特 tè
10 犧 xī 10 牸 zì
11 牿 gù 11 牼 kēng
11 牻 máng 11 牾 wǔ
12 犢 dú 12 犄 jī
12 犍 jiān,qián 12 犋 jù
12 犉 chún 12 犅 gāng
12 犃 pǒu 12 犈 quán
12 犆 zhí 13 犐 kē
13 犏 piān 13 犌 jiā
13 犑 jú 14 犒 kào
14 犕 bèi 14 犓 chú
14 犗 jiè 14 犔 xì
15 犙 sān 16 犜 dūn
16 犞 qiáo 16 犝 tóng
17 犠 xī 18 犡 lì
19 犢 dú 19 犦 bào
19 犣 liè 19 犤 bái
19 犥 piāo 20 犧 xī
25 犪 kuí
10樓:紀雨萱
帶牛的字有 許 特 物 牢 姓
11樓:銅小福
牟,牢,牽,犁,犀,犇,犩,犫,犟
舌偏旁部首有哪些字
12樓:瀛洲煙雨
含有「舌」的字有:甜、舒、辭、敵、刮等。
《說文解字》:舌,在口中,用以言說、辯味的器官。字形採用「口、幹」會義,「幹」也是聲旁。所有與舌相關的字都採用「舌」作邊旁。
詳細解釋:
一:甜[ tián ]
基本解釋
像糖或蜜的滋味,喻使人感到舒服的,與「苦」相對 :甜品。甜言蜜語。
二:舒[ shū ]
基本解釋
1、,伸展 :舒展。舒暢。
2、從容,緩慢 :舒緩。
3、姓。
三:辭[ cí ]
基本解釋
1、告別 :告辭。
2、不接受,請求離去 :辭職。
3、躲避,推託 :不辭辛苦。
4、解雇 :辭退。
5、優美的語言 :辭藻。
四:敵[ dí ]
基本解釋
1、有利害衝突不能相容的 :敵人。
2、指敵人 :敵後。
3、抵擋 :寡不敵眾。
4、相當 :勢均力敵。
5、仇視 :敵意。
五:刮[ guā ]
基本解釋
1、用刀子去掉物體表面的東西 :刮臉。
2、掠奪財物 :搜刮。
3、在物體表面上塗抹 :刮糨子。
4、風吹動 :大風颳倒一棵樹。
13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舌 shé 舍 shè,shě 舏 jiǔ 舎 shè 舐 shì 11 舑 tān 舒 shū 舔 tiǎn 舓 shì 舕 tàn 鋪 pù 舗 pù 館 guǎn 舙 huà
舚 tiàn
14樓:燕春鶯吟
舌字旁有哪些字 :
舌、甜、舒、舐、舔、舍、舚、舗、舓、舎、館、舑、舏、舙、舕、鋪。
詳細解釋:
舌 shé 【名】
(會意。從幹,從口。本義:舌頭)
同本義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從幹,從口,會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說文》
兌為口舌。——《易·說卦》
心在竅為舌。——《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舌舉(舌翹起而不能動。指理屈詞窮);舌撟不下(翹起舌頭。
形容驚訝或害怕的樣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說話);舌敞唇穿(舌爛辰破,舌爛唇幹);舌簧(巧舌);舌乾唇焦(說話過多,舌頭乾燥,嘴唇焦裂。形容費盡口舌、反覆申說、勸道。也作舌敝唇焦)
代指言語
雲而使舌。人體委與之。——《國語·周語》。注:「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駟不及舌。——《論語·顏淵》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稱舌狀物。如:帽舌;鞋舌;火舌
指裝在鈴鐸內的錘。亦指管樂器的簧〖hammer;spring〗
遒人以木鐸徇於路。——《書·胤徵》。孔傳:「木鐸,金鈴木舌。」
舌敝唇焦 shébì-chúnjiāo
形容話很多,說得舌疲口幹
舌邊音 shébiānyīn
用舌頭沿其縱向中線某處造成閉塞、但在一邊或兩邊留出縫隙而發出的音
舌根音 shégēnyīn
亦稱「舌面後音」。語音學上指靠近舌根的舌面上公升,靠近或頂住軟顎(或硬顎和軟顎中間)而發出的子音,如普通話語音中的g、k、h
舌耕 shégēng
授徒者恃口說以謀生;指勤奮讀書
包字有哪些偏旁部首,包字的偏旁部首叫什麼
抱 飽 鮑 胞 刨 苞 雹 孢 齙 枹 鉋 炮 跑 泡 袍 皰 炮 炮製 跑 逃跑 泡 泡澡 袍 袍子 刨 刨地 包字的偏旁部首叫什麼 包字的偏旁部首是勹。叫包字頭。包基本含義 1.用紙 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 包書。包餃子。2.包好了的東西 藥包。郵包。打了個包。3.裝東西的口袋 書包。把零碎東...
包字偏旁部首有哪些,包字的偏旁部首叫什麼
包 b o 部首 勹 五筆 qnv 解釋 1.用紙 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 裝。餃子。2.包好了的東西 郵 背 b i 3.裝東西的袋 書 皮 4.容納在內,總括在一起 括。舉 總括 容。涵。羅永珍。無所不 5.總攬,負全責 銷。攬。6.保證 賠。在我身上。7.約定的,專用的 飯。工。8.圍 圍。...
央加偏旁有哪些字,央什麼偏旁部首
央加偏旁有 映 y ng 秧 y ng 殃 y ng 怏 y ng 泱 y ng 映 y ng 指反映 照 照射 反照 因光線照射而顯出物體的形等意思。組詞 反映 f n y ng 指物質固有的特性,即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發生相互作用時,以自身的變化再現他物某些特點。通常指客觀事物作用於人的感官,而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