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清茶半盞
韋弗和格雷將美國大眾傳播研究的歷史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發展時期(19 世紀初至 20 世紀 30 年代) 、過渡時期(20 世紀 30 年代至 50 年代) 、現代時期 (20 世紀 50 年代至今) 。
特點:⑴第一時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於描述印刷出版物的歷史和重要媒介 人物的生平傳記,以定性分析和個案研究為主,缺少定量研究方法。
⑵過渡時期 大眾傳播的研究方法向定量分析發展,研究方法成為需要專門學習的一項技巧, 傳播研究也越來越多的強調使用客觀的、定量的、系統的研究方法。
⑶20 世紀 50 年代以後,媒介效果仍舊是美國大眾傳播研究的重點;同時,關於**組織、 **和社會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發展。
2樓:雨中漫步
美國研究發展史分為哪幾個階段?三個時期研究特點?
韋弗和格雷將美國大眾傳播研究的歷史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發展時期(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過渡時期(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現代時期(20世紀50年代至今)。
特點:⑴第一時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於描述印刷出版物的歷史和重要媒介人物的生平傳記,以定性分析和個案研究為主,缺少定量研究方法。⑵過渡時期大眾傳播的研究方法向定量分析發展,研究方法成為需要專門學習的一項技巧,傳播研究也越來越多的強調使用客觀的、定量的、系統的研究方法。
⑶20世紀50年代以後,媒介效果仍舊是美國大眾傳播研究的重點;同時,關於**組織、**和社會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發展。
傳播效果研究的發展歷程如何?
3樓:巴若谷定綢
傳播效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研究傳播效果的兩種基本方法,也是目前傳播學界思考的乙個重要問題,無論是理論傳播學,還是應用傳播學以及各分支學科,都應該重視對傳播效果的研究,都應該注意對這兩種基本方法的運用,這是傳播學發展面臨的一種新課題。這兩種方法運用得好,傳播學就會得到更快的發展,新的應用傳播學及其分支學科將會在更廣泛的領域得到發展。否則,只會停留在現有的水平上。
根據不進則退的原則,在我國剛剛興起的新學科--傳播學將會產生危機,這一現象已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4樓:英國女巫
傳播效果研究,主要指的是20世紀初以來的現代研究,它為傳播學特別是大眾傳播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並構成了它的乙個主要領域。從20世紀初到現在,傳播效果研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本身也經歷了乙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從對大眾傳播效果的性質和影響力強弱的認識而言,這一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為第一時期
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是傳播效果研究的初級階段,這一時期的主要理論是「子彈論」或稱「皮下注射論」。
(2)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為第二時期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傳播效果研究開始進入第二個時期,「魔彈論」的效果觀逐漸受到否定。該時期的重要特點是,社會調查和心理實驗法普遍應用於傳播學研究,學者們開始對傳播效果產生過程與機制進行實證考察。主要研究領域有三個:
一是「傳播流」研究,二是說服性傳播的效果研究,三是「使用與滿足」研究。
這些研究揭示了大眾傳播效果的產生是乙個極為複雜的社會過程,其間存在著眾多的中介環節和制約因素,單一的大眾傳播並不能左右人們的態度。這些結論,從正面否定了「子彈論」觀點。但另一方面,正因為「傳播流」研究的焦點集中於解釋效果產生的制約因素,其結論強調了大眾傳播效果和影響的無理性,人們把它稱為「無力的大眾傳播觀」。
這種理論對我們理解效果問題的全部複雜性是有益的。
但是,這種研究本身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從60年代末開始「有限效果論」觀點開始受到人們的批評。批評的矛頭並不是指向過去的實證研究得出的具體結論,而是它的效果觀和理論框架整體的缺陷。這些缺陷就是:
首先,在認知、態度和行動這三個效果層面上,有限效果論充其量只**了後兩者而忽略了更早的認知階段——大眾傳播在人們的環境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其次,它只考慮了具體傳播活動微觀、短期的效果,而忽略了整個傳播事業日常的、綜合的資訊活動所產生的巨集觀的、長期的和潛移默化的效果。
(3)20世紀70年代至現在為第三個時期
20世紀70年代後,在對「有限效果論」進行批評和反思的基礎上,傳播效果研究領域又出現了一批新的理論模式或假說,包括「議程設定功能」理論、「沉默的螺旋」理論、「知溝」研究以及「培養分析」等等。他們有幾個共同點:第一,它們研究的焦點大都集中於探索大眾傳播綜合的、長期的和巨集觀的社會效果;第二,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強調傳媒影響力的有力性;第三,它們都與社會資訊化的現實密切結合在一起。
這些理論的產生既是對「有限效果論」進行反思和批判的產物,也是資訊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20世紀60年代以後,電視成了佔主導地位的大眾傳媒,作為一種新的電子媒介,電視集視聽覺手段於一體,擁有高度的現場感和實時性,其效果和影響需要新的效果理論來說明。
從20世紀早期的「子彈論」到40年代至60年代的「有限效果論」,再到70年代以後的巨集觀效果理論,人們對大眾傳播效果和影響的認識經歷了乙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簡述大眾傳播效果的演變?
5樓:沫沫容
大眾傳播研究發展階段
從概念演變和理論走向兩方面著眼,大眾傳播的主流可以說是圍繞傳播效果發展的。而傳播效果的研究之所以成為主流,原因之一是它的實用性。它的研究成果往往同政治組織、政策制定者、廣告公司、傳媒從業人員以及關切某些社會問題的民眾息息相關。
可以說,在數之不盡的有關各種社會勢力與傳媒運作過程,以及傳媒內容的相互關係的研究中,傳播效果的研究者比其他任何人更注重傳媒對受眾的實際(尤其是政治上的)影響。
儘管傳播學者們一般認為傳播過程及相關的條件同傳播效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但是兩者之間的關係並非總是單向和線性的,即由傳媒影響被動而輕信的受眾們。實際上,眾多研究表明,受眾是主動的,他們的固有特性和傾向對引導傳播效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魔彈」時期(約一九零零至一九四零)
大眾傳播研究問世至今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這三個階段有著明顯的分界。一般認為從世紀之交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第一階段。在務實心態的驅使下,當時的學者、社會觀察者、政治家和傳媒從業人員對傳媒影響力的興趣日益濃厚。
這些實用主義的關切主要是來自新興的廣告和公共關係行業,當時的大工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急需了解消費者(亦即傳媒受眾)的各種特徵。儘管如此,傳播效果的應用研究仍然把對傳媒受眾的描述提上研究的議事日程,從而對大眾傳播的發展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原子化」觀念的盛行和當時傳媒業的急遽擴張,使得傳播學者們迫切地感到要對傳媒在新的社會系統和權力運作中的作用予以系統的和科學的解釋。不過,他們並非認為傳媒本身一無是處,只能為虎作倀。改革者的使命感使學者們對傳媒寄以厚望,他們覺得傳媒的巨大潛力可以服務於諸如國民教育、文化啟蒙和社會改革等正面的目標。
「有限傳播效果」時期(一九四一至一九六五)
從二戰結束到大約一九六五年,傳播效果呈現截然不同的形象:傳媒被看作軟弱無力,儘管它可以傳遞某種形式的資訊,但卻難以促**們意見、態度和行為的轉變。傳媒的主要功能是強化受眾現有的信念。
這一時期關於傳播效果的最一針見血的概括是,傳媒通常強化而並非改變人們原有的觀念。幾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們在一九四零年代完成的四項小規模的研究可說是直接導致強力傳播效果論的隱退,並使得尋求傳播效果的研究沉寂一時。至此,傳媒的影響力在研究者眼中江河日下,很快被壓縮成微乎其微的有限效果模式。
在對乙個小鎮的選舉的研究中發現,大約70%的選民在競選活動期間維持了自己原先的決定,而不到10%的選民從一位候選人倒向另一位。這一事實被視為傳媒宣傳無效的強而有力的證據。同時還發現,即使「倒戈」的選民,也往往自稱是受其他人|意見領袖|而並非傳媒的影響。
這就是有限效果學派最重要的理論發現之一:人們分屬於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見多識廣的敏銳的傳媒使用者(意見領袖),和從前者那裡通過人際傳播接收被過濾的第二手資訊的人們。
兩個群體構成被稱為「兩級傳播」模式,在這個模式裡,意見領袖和他們的追隨者都習慣性地對傳媒內容「挑肥揀瘦」。他們總是選擇性地接收同自己原有的觀點和傾向一致的資訊,而抗拒或躲避同自己意見相左的資訊。
我國工程機械發現史分為幾個時期,每個時期各有什麼特點
傳播學形成於什麼時期?有哪些因素推
6樓:匿名使用者
(1)傳播學的形成時期
傳播學研究起源於20世紀一二十年代,形成一門學科是在四五十年代的美國。傳播學的形成是有基本前提條件的,它最初在美國出現也是有其歷史背景的。
(2)推動傳播學誕生的因素
傳播學的形成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這主要包括:
①大眾傳播媒介快速發展。從傳播媒介的發展情況來說,在這個時期的西方國家,大眾報刊和電影已經高度普及,作為新的電子媒介的廣播事業發展也十分迅速。媒介的增加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使得許多社會科學家越來越關注資訊與傳播的問題,並開始從各自的學科背景出發來研究這些問題。
②大眾傳媒在世界範圍的戰爭與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從歷史和社會環境來說,這是乙個世界範圍的戰爭與革命的時代。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都利用各種傳播媒介進行大規模的宣傳,資訊心理戰在戰爭程序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在**十月革命和東歐各國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報刊宣傳在動員和組織民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有這一切,都使得社會科學家對傳播尤其是大眾傳播在戰爭和社會變革中的作用產生了強烈的關心,對宣傳的研究成了這一時期的熱點課題。
③與傳播學有許多銜接點的學科已經充分發展,為傳播學提供了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
在這個時期,與傳播學有著許多銜接點的一些社會科學,如新聞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人類學等都已經有了充分發展,為傳播學提供了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例如,**生物學家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以及初期的大眾社會理論等等,都對早期的傳播學研究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傳播學之所以誕生在美國,也有兩個直接的原因:①美國是世界上傳播事業最發達的國家,為媒介和傳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適的環境和社會條件;②德國納粹黨執政後,大批歐洲學者為躲避法西斯**而逃亡到美國,推動了美國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許多著名的傳播學家(如拉扎斯菲爾德、盧因等)本人就是流亡者,其他美國出生的學者也大多在歐洲接受過教育。
因此,傳播學雖然誕生在美國,但它在歐洲也有著深厚的學術思想根源。
此外,美國的政治活動重視利用傳播媒介,也是傳播學誕生在美國的乙個原因。在政治上,美國的政治家無論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動中,還是在四年一次的競選中,都比較重視利用傳播媒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樹立形象、爭取支援。另外在戰爭時期,政治家對傳播媒介的依附更凸顯出來。
大眾傳播媒介的種類和特點是什麼,大眾傳播的特點是什麼?
1 大眾傳播媒介,是指能夠向社會大眾大規模傳播資訊的專業化媒介組織和資訊載體。2 作為傳遞資訊的載體,特指專門用於大眾傳播活動的媒介,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路和圖書等六種媒介。3 作為社會組織,是指能夠向社會大眾大規模傳播資訊的專業化媒介組織和資訊載體,包括報社,雜誌社,出版社,電台,電視台...
新聞學大眾傳播學傳播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它們的關係?1 先有新聞學,再有傳播學。而大眾傳播學屬於傳播學。2 新聞學是順應新聞實務而誕生的,這個不難理解,而新聞學也主要是偏向於時間和應用。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有些必須有理論來指導新聞實踐的發展,但又不僅僅侷限於新聞,擴大到人類的整個發展。3 由於大眾媒介比如報紙的盛行,人們才開始正式關...
美國大眾文化的特點是什麼?及其影響
美國文化是西方文化之一,早在美國獨立之前就出現並發展了。由於殖民的關係,對美國文化影響最大的是英國文化,例如英語的廣泛使用 法律系統等。其他對美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文化有愛爾蘭文化 德國文化 波蘭文化和義大利文化,以及美國土著文化,非洲 特別是西部非洲 文化。美國文化還受到新移民以及美洲鄰居 比如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