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主要有哪些國家爭霸,春秋時期主要的諸侯國有哪些

2021-03-23 05:24:10 字數 4872 閱讀 8490

1樓:抗壓吧務隊團

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

東周前期又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時代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西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建立了東周王朝。

但此時周已衰弱到了極點,統治範圍方圓不足六百裡,各諸侯國紛紛割據稱雄,不再朝見周王,其統率諸侯的權利也是名存實亡。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國、晉國、宋國、陳國、鄭國、衛國、魯國、曹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燕國等。

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乙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西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爭霸時間跨度為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在爭霸過程中,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後做過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西周自周幽王死後,其子周平王即位。由於鎬京遭受戰爭破壞,加上受到犬戎的威脅,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至此,西周結束,東周建立。

從這一年起到西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為春秋時期.春秋得名於孔子所著魯國的編年史《春秋》,這部史書上起西元前722年(魯隱公元年),下迄西元前481年(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時期上下限大致相同。春秋時代,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乙個多姿多彩的時代.王室衰微、王霸迭興,諸侯竟敢問"鼎"之輕重,」禮崩樂壞「的局面標誌著奴隸制已到末日。這時期分封的諸侯國不再聽天子的命令,天子要依附強大的諸侯。

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們的地位,成為「霸主」 。

在王位衰落的同時,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奪取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幾個大的諸侯之間,了長期的爭霸戰爭。

3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春秋五霸 指經過激烈競爭而成為霸主的諸侯。歷史上有兩種說法1、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最先稱霸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軍政經,打出「尊王攘夷」旗號,樹立威信,葵丘會盟,成就霸業,加之齊國地理位置優越。

影響:春秋時期的大國爭霸,是中國奴隸制瓦解的反映,大國爭霸的結果更促進了奴隸制的衰亡,也為社會的發展、階級關係的變化和新制度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在大國爭霸中,各大國兼併小國,開拓了疆土,實現了區域性的區域性統一。

在大國爭霸過程中,華夏族和周邊各部落的聯絡、交往、融合加強了,形成了以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西方的秦國。北方的燕國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春秋時代,大國諸侯的爭霸戰爭,是奴隸制接近衰亡的反映。齊桓、晉文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具有維護奴隸制秩序的含義。不過他們的真實目的,是要利用這一口號作為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手段。

僅據《春秋》記載,在二百四十二間,列國進行的戰爭共四百八十三次,朝聘盟會四百五十次。這些軍事行動和朝聘盟會實際上是大國對小國的掠奪。晉國規定各附屬國「三歲而聘,五歲而朝,有事而會,不協而盟」,藉此從小國那裡榨取財物。

以魯國為例,春秋時期魯君朝週僅三次,而朝齊、晉、楚竟達三十三次之多。小國通過「聘而獻物」的辦法乞免大國的欺凌,所以小國在大國之間,總是「唯強是從」,「職貢不乏,玩好時至」。魯叔孫穆子說:

「今我小侯也,處大國之間,繕貢賦以共從者,猶懼有討。」此外,小國人民還得為大國統治者服兵役和勞役。小國對於大國簡直到了「無歲不聘,無役不從」,戰戰兢兢,不敢「忘職」地步!

有時不僅向乙個大國奉獻,還要同時受幾個大國的宰制,所謂「犧牲玉帛,待於二境」,「敬共(供)幣帛,以待來者」。

儘管春秋時代爭霸和兼併戰爭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災難和痛苦,但也產生了有利於歷史前進的客觀效果。

第一,爭霸戰爭加快了統一中國的步伐。大國在爭霸和兼併戰爭中,開拓了疆土。山東諸小國為齊所並,河北、山西諸小國為晉所並,江淮、漢水諸小國為楚所並,西北諸小國為秦所並,使春秋初年百十個國家,縮減成幾個大國,實現了區域性的區域性統一。

這種集權趨勢的加強,為全國的統一和**集權制的建立,起了奠基的作用。

第二,爭霸戰爭加速

4樓:不hi的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被公認的霸主只有齊桓公和晉文公。。宋襄公因為跟晉國扯上關係,,勉強算一霸。。

秦穆公,打遍了周圍的諸戎國,,在西邊算一霸。楚國早就僭越稱王,歷來南蠻最強,威懾中原,可算一霸。

5樓:箭大三

齊國 晉國 楚國 吳國 越國

春秋時期主要的諸侯國有哪些

6樓:熱情的李老哥

主要諸侯國有晉、秦、齊、宋、衛、楚、鄭、魯。還有其他諸侯國鄫國、呂國、虞國、州國、萊國、蕭國、舒國、譚國、鄖國、芮國、沈國等。

春秋戰國

春秋地圖

春秋文物

春秋戰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西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後的周朝首都從鎬京東遷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之前周朝國都在鎬京之時稱為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兩個時期。因此這一時期也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都有哪些?

7樓:阿沾

1、鄭國(西元前806年—西元前375年),是中國歷史上西周、春秋戰國時代的乙個諸侯國,以商業發達、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詩樂文化聞名於世,是中國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國君為姬姓,伯爵。

2、燕國(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西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

3、滕國,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侯爵。西元前2023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之後分封自己的十四弟姬繡於滕(今山東滕州),是為滕叔繡。

4、虞國,也稱北虞,春秋時期諸侯國,位於山西晉南,國君為姬姓,都城遺址坐落在中條山脈最低平最開闊之處的平陸縣古城村。後為晉獻公「假道伐虢」所滅。

5、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

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

8樓:勝噠噠噠

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全國處於**割據的狀態。見於《左傳》的大小國家約有一百二十多個。

其中以姬姓者為最多,有晉(在今山西侯馬)、魯(在今山東曲阜)、曹(在今山東定陶)、衛(先在今河南淇縣,後遷至今河南濮陽);

鄭(在今河南新鄭)、燕(在今北京)、滕(在今山東滕縣)、虞(在今山西平陸)、虢(在今河南陝縣)、邢(初在今河北邢台,後遷山東聊城)等國;姜姓國有齊(在今山東臨淄)、許(原在今河南許昌)、申(在今河南南陽)、紀(在今山東壽光);嬴姓有秦(在今陝西鳳翔);

江(在今河南羅山西北)、黃(在今河南潢川)、徐(在今江蘇泗洪);羋姓有楚(在今湖北江陵);子姓有宋(在今河南商丘)、戴(在今河南蘭考);姒姓有杞(原在今河南杞縣,後遷到今山東濰坊);媯姓有陳(在今河南淮陽);曹姓有邾(在今山東鄒縣);小邾(在今山東滕縣);任姓有薛(在今山東滕縣);曼姓有鄧(在今湖北襄樊)。

另外還有屬於風姓、己姓、姞姓、偃姓等小國。各國之中最強大者為晉、楚,其次為齊、秦,再次則為鄭、宋、魯、衛、曹、邾等國。春秋末崛起者為吳、越兩國。

除以華夏族為主的大大小小國家之外,還有不少的戎、狄、蠻、夷交錯其間。

在長期的相互混戰之中,不少小國被強國所吞併。見於《左傳》的一百二十餘國,到春秋末只剩下原來的三分之一了。

春秋戰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西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西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目的是什麼,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

一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1.為了爭奪人口土地。2.爭取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二 曾有歷史學家這樣概括春秋時期的諸侯混戰 春秋戰國無義戰。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混戰並不是為了統一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造福百姓或者促進民族融合,目的其實很單純,就是為了領土擴張和更大的支配地位。但是,事物都有...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影響有哪些?

1 加速了奴隸制的瓦解,促進了新的經濟,社會制度的產生。2 初步實現了區域性統一,加速了各區域的民族融合,為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3 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其實最主要的影響應該一方面是推動了當時學術的乙個進步,最主要的也就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這個在一定程度上和當時的整個情況有直接的關係,因為這種...

春秋時期的字型主要是什麼,春秋時期是用什麼字型

篆或者甲骨文。但篆字用的多,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篆字。秦國是秦篆,齊國是齊篆,楚國有楚篆。秦國一統天下,只有一種篆字,秦篆,又稱小篆。篆字書寫時候很漂亮,個人覺得比漢字漂亮。那個時期字型很不統一呀 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包括金文等,這些文字因為是在小篆以前,所以也被統稱為大篆,大篆是一系列的統稱 春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