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有靈魂的話,何必要這個軀殼,但是如果沒有的話,這個軀殼又有什麼用?

2021-03-20 04:54:30 字數 5564 閱讀 9601

1樓:匿名使用者

靈魂與軀體之間是最親密的關係,也是最離譜的關係。靈魂一次次的將軀體照亮,又使它一次次的飽受摧殘與**直至腐爛,似乎靈魂在這個時候才能心安理得的去漂流世界。

因為靈魂可能是由自身的輕巧與靈活的頭腦組合成它那調皮的性格。老是喜歡捉弄軀體,就在軀體裡跳進跳出。搞得軀體疲憊不堪,有苦說不出。

靈魂既便調皮,但它也不敢遠離軀體。只敢在軀體的身邊環繞,要是遠離軀體就意味著死亡,兩者也會隨之化為空氣。

靈魂和軀體經常吵架吵得難解難分。靈魂天性活潑、開朗,喜歡詩情畫意,浪漫情懷,且精靈古怪。軀體則憨厚老實,安於現狀,安份守已,重於現實,是屬於現實型的乙個。

靈魂具有敏銳的頭腦,善於聯想,凡事剛開頭,它就會聯想起過程及結果。想象力超人的豐富,是幻想主義者。喜歡想入非非。

既使是在刮大風、下大雨,天氣非常惡劣的情況下。路人與身軀都會抱怨連連,而靈魂則在感嘆這是一幅大自然賜於人類的美景。你看,大風掃過樹杆搖搖欲墜,靈魂就說很象喝醉酒的醉漢。

天空由陰轉沉,由沉轉暗,雷鳴閃電劃破天空,大雨傾盆而下。這瞬息萬變的連繼動作。靈魂都會讚嘆自然界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因為它喜歡靈感,喜歡抓住瞬間。而軀體就不同,它討厭雨天,討厭這種鬼天氣。要是有帶傘還好,沒帶傘淋得全身顯透不說,還要踩上滿腳的泥漿,這種滋味是它最不喜歡的。

靈魂喜歡遊山,喜歡那滿山遍野的映山紅,和各種不知名的小野花,它們雖然不是很美,也不香,卻點綴了整座青山,使之更加分外妖嬈。可它更喜歡險崖、峭壁上的青松翠柏。常年的風吹雨打,它們依然一樣挺立,不屈不撓。

這不象徵著生命的意義嗎?而軀體就不一樣,它會抱怨旅途的勞累,腿腳的痠疼。

靈魂喜歡大海,喜歡那海天連成一起的景象,喜歡浪花拍打海岸的聲音,喜歡大海的無邊無際,喜歡和自已心愛的人慢步海邊沙灘,看潮起潮落,日出日落。它不願平凡更不願寂寞。它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參加各種活動……。

它喜歡的東西確實太多、太多。

而軀體則不同,它認為人活著就是要面對生活,面對現實,不要成天沉迷於自編自製的夢境之中。所以軀體每天都重複著上班、下班、回家的機械動作。

不管是從人生觀或審美觀,靈魂與軀體的想法就是格格不入。靈魂它不在意生命的長短,只在乎生命的精彩。儘管如此,它始終逃脫不掉命運的安排,因為它與軀體的命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

所以它處處受制於軀體,讓它覺得自已窩襄,它很傷心也很生氣。不管白天的上班有多辛苦,加班有多晚,一回去靈魂就啃著書集不放,最後乾脆鑽進書本裡,在知識的海洋中尋找快樂。

2樓:匿名使用者

靈魂好像計算機軟體,軀體好像計算機硬體。如果缺少了其中一件,計算機還能正常工作嗎?我覺得是否真的存在靈魂並不重要,就像你知道用計算機來看電影,並不需要知道他的工作原理一樣。

我們所關心的是看電影本生。是看動作,喜劇,科幻,還是毛片。。。看哪方面的內容,就染色哪方面的靈魂。。。

有的事情並不需要科學澄清,只要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有一點良知就行了,哪怕是善意的迷信。

不要這麼悲觀,或許我不是你,不能了解你現在的心情,但我知道不可能永遠不失敗。要想失敗後奇蹟的站起來,就必須學會承受,承受那些你該承擔的挫折。我們既然生於世,就必須意識到世道的艱難,食人間煙火,嘗酸甜苦辣,經喜怒哀樂,必須學會從從容容的承受。

沒有人該為你做些什麼,為你承擔什麼,因為你是自己的,你該對自己負責,承擔應承擔的後果。既然我們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既然我們選擇一條奮鬥的路,那麼我們就應該有勇氣暢飲這如海的苦湧,承擔起這如山的艱難。帶度過苦海,腳下必是**海岸,心中必然幸福萬千。

3樓:匿名使用者

靈魂是誕生於軀殼的高階產物

靈魂必須依存軀殼而存在 個人認為靈魂到了一定的地步 就能脫離軀殼

4樓:匿名使用者

人身是靈魂

的保護層;失去了它,靈魂就變成了陰身。經不起日曬雨淋、風吹雨打等等的侵害。

靈魂需要人身來保護她,才能實現其因果,面對因果。。。「悟本勤修因果無來世」。

人身是既有三世因果的報身;人身只是應對因果世界的需要所謂的「人身難得」,五百年修得人身等說明人身是很寶貴的,可以利用來改造與提公升靈魂或本命。就是通過正確修行提公升的方法,也就是以法修;法是培育本命成長的元素,也是成佛成道的基本元素。

什麼是宗教文學

5樓:匿名使用者

被馬克思稱為人類掌握世界四種方式之一的宗教,是最古老和最有生命力的一種文化現象。中原宗教作為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中國宗教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對中原文化的發展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中原宗教文化具有根源性、原創性、包容性、基礎性和輻射性等顯著特點。這些特點奠定了中原宗教在中國宗教史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別重要的地位,以至於要了解中國宗教史和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原宗教和中原文化。譬如,我們通常說儒、釋、道三教的融合、交流,而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就在登封嵩山腳下。

因為在嵩山腳下,既有中國化的佛教禪宗的祖庭——少林寺,又有歷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道教聖地——中岳廟,還有儒家二程講學的著名書院——嵩陽書院等,中原文化的包容性可見一斑。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乙個重要特點就是儒、釋、道「三教合流」,其中「釋」(即佛)、「道」都屬於宗教文化,其繁榮發展都與河南息息相關。

6樓:漓帆之渡

宗教文學是歐洲中世紀文學的組成部分。中國應該來說是沒有宗教文學的,但是中國古代文學卻又和宗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畢竟沒形成乙個龐大而又有影響力的文學體系。(個人觀點)

中世紀盛期的歐洲已擺脫遭受外來侵略的境地。一方面,天主教會成為歐洲勿庸置疑的統治力量,以拉丁語寫出的宗教文學是中世紀文學的主流。**教文學融合了歐洲本土文化和希伯萊文化,為西方文學的發展帶來了東方元素。

另一方面,通過十字軍東征、對外**的恢復,歐洲成為地中海東部另人生畏的勢力。商業和**的復興導致城鎮及現代資產階級的前身市民階層的誕生,具有近代文學雛形的市民文學形成規模,和僵化的天主教會文學分庭抗禮。教會文學和世俗文學雖彼此牴觸,卻共同構成了整個中世紀文學發展的格局。

宗教文學 的定義

7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定義:**於人,且將教義算作是出自神的一種信仰群體所形成的,有長期固定化程式的乙個群體行為叫做宗教。

文學與宗教的區別

8樓:匿名使用者

比較文學與宗教,在思維和功能方面的異同點。在思維的內容和材料方面相互借鑑、利用;在思維的方式、機制和效果方面更是存在諸多相似。文學和宗教還是滿足深層人性需要的重要手段,能起到渲洩、疏導人心的社會作用,建構出拯求和逍遙的人生模式,並且開拓出乙個新的天地以對抗於現實的世界,極大地吻合了人類超越世俗的需要。

宗教與文學是兩個專業還是乙個專業?

9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與文學自其產生之日起,便具有內在的聯絡.宗教與文學就本質而言,它們都是人本精神的體現.馬克思說:

"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雖然宗教將神置於人的對立面,將人匍匐於神的權威之下,但是,神其實以是人的偶象,是人類受自然力的限制而創造的作為人的異化的偶像它們是兩個專業!

10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包含一切文學,哲學,在宗教裡您可以得到你想找到的任何答案。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大學裡面有哲學系,哲學系裡面有專門研究宗教科目的。文學博士自不必說了。至於博士,不是乙個特設的職位或者職稱,前人沒有研究過的領域,也可以有新領域的博士。

比如,中國以前沒有武學博士,現在有研究者了,並且有成就了。他就創立了第乙個文學博士。 所以說,宗教研究者可以是博士,文學也相同。

宗教博士即使前人沒有這個成就,如果在這兩個領域有成就,並且能結合的人,也可以有新的領域博士。

宗教產生的意義?

研究宗教對文學、文學史有什麼意義?

12樓:東京飲品

二、了解文學發展的過程西方的宗教可以說是常常影響著文學尤其是古代文學的發展,中世紀時期,宗教對於整個西方社會的統治,讓當時的文學陷入到低沉的時刻,麻木刻板而毫無意義。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就是一次對宗教壓迫的反抗,對於人性高尚與崇高的弘揚。而在之後,文學也在破除宗教與運用宗教信仰之間相互迂迴,一方面是破除那些借用宗教來實行壓迫與**的障眼法,一方面又從宗教本源的教義中獲得感悟。

13樓:三十五

研究宗教對文學、文學史的意義有:豐富了文學的創作題材、豐富了文學的文體和詞彙、改變了文化的內涵。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宗教在古代文化中佔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對宗教文化的研究推算出古代文學的創作背景,方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學史。

15樓:青島的於姑娘

因為宗教一方面也反應了文化的重要程度,根據宗教可以判斷出當時社會的文化程度是怎樣的。

文學與政治,哲學,道德,宗教文化之間有何關係

16樓:匿名使用者

真理在彼岸世界為真道,在此岸世界人類心靈中體現為真知.

科學分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自然科學是對真道在此岸世界物質界一切自然規律總和進行研究、發現、歸納、總結的學術體系,並以此為根據發明創造的技術系統;自然科學研究方法是觀察、驗證、重複.

人文學科是有著真道形象樣式的人類,憑藉真道賦予的理性,對人類社會進行剖析、研究、歸納、總結的學術體系;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同於自然科學方法.順便說一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英文名稱實在太滑稽了——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簡稱china ass(中國蠢驢),簡直是有損國格、有辱斯文;假如定英文名為china academia of humanities,簡稱cah,或china ah,那麼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

藝術是對真道的一種反映,因為真道是美的本體,藝術反映了真道的美麗;藝術既受自然科學影響,也受人文學科影響,而自然科學假說和人文學科理論,不一定全都正確,其中有一部分是錯誤的,甚至有許多錯誤成分不為人知,至少不為眾所周知,乃至於真知和錯謬同時被奉為某些人心目中的神明,再加上每個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認知無限的真理,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藝術流派的龐雜.

哲學關注

一、形上學問題,即宇宙的本原、真道的本體;

二、認識論和方**問題,即人類如何認識真道、獲得真知;

三、倫理道德問題,即人類如何在人生中體現真道的美麗和善良.

哲學和宗教的共同點在於,都試圖揭示彼岸世界的奧秘及其與此岸世界的聯絡.不同點在於,近現代哲學把自己視為自然科學的基礎,用自然科學方法去研究彼岸世界,以人類理性為萬有的尺度,因此不可避免地把現代哲學引入死胡同;宗教坦誠地承認自己立足於信仰.

宗教關注本體論和終極關懷:「我是誰?我從**來?我會去**?我可以知道社麼?我可以做什麼?我應當如何做?做了、知道了,又怎樣呢?」

宗教分兩大型別:一類是自稱得到真道啟示而建立的,如**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另一類是人類自我感悟,宣稱對真道略窺一斑的,如佛教、道教、印度教、耆那教、神道教、薩滿教、伏都教等.感悟性宗教可能感悟正確,也可能感悟錯誤,這是人類自身的有限性決定了的,誰也不能否認.

啟示性宗教又可以分為真正受到真道啟示的,曾經受到真道啟示的,和未曾受到真道啟示、只不過自己誤以為受到真道啟示的,這三種.

此外,在理智上明知是一回事,感情上接受是另一回事,意志上順從照辦是第三件事,否則就不會有「明知故犯」這個成語了.

宗教學與哲學的核心課題的交叉學科,被稱為宗教哲學.

人是否有靈魂? 5,人有靈魂嗎?

雖然你的分少,但是我很想告訴你我的理解。人有靈魂,這點你參照我的乙個被的問題。我想說說動物是否有靈魂,兩種解釋 一,人體是靈魂的宿主,正因為我們進化的如此完美,擁有與其他動物更高的智商等優勢,靈魂才 願意 進入人體,所以動物沒有 二,靈魂有等級之分 這是我後來認同的觀點 不然那些我們口中 成了精 的...

人會有靈魂嗎,人真有靈魂嗎?

靈魂就是人本源有的精神力,他維持著人得精神。精神力活躍的人就靈魂飽滿,精神衰弱的人靈魂就衰竭。而靈魂可以分為多種,可以是先天的,比如精神,自主。但大多是後天的成長得來的,可以是意志,更可以是信念,以至於科幻 所寫的精神力所造就的精神大師。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管多嘛強大的靈魂,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消...

人真的有靈魂么,人真的有靈魂麼?

人不是死後會存在所謂的靈魂。而是人出生時,他的靈魂就已經降臨到此人身體裡了。其實人死,是因為他的靈魂離開了此人的身體。有,不過我認為只存在於輪迴,佛教認為任何事都是無常啊。有,做過實驗的,頻死的人會從原處公升起,而且可以看到醫生在給他動手術 樓主去看一部叫 生命不息 的 是國外的科學家的統計.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