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崇福的歷史

2021-03-18 20:44:45 字數 4573 閱讀 2154

1樓:墨清涵

"崇福"古稱"語兒"~

崇福之地/文

“幾處天邊見新月,經過草市憶西施。娟娟水宿初三夜,曾伴愁娥到語兒。”

這是一個令人有些惆悵的新月之夜,唐朝詩人徐凝,來到運河邊這個被稱作語兒的江南小鎮,這裡的一草一木,這裡殘留的古城,這立於河邊那座寂寞的語兒亭,讓他自然地想起越國美人西施,他一定能深深體會這個為國獻身的女子內心深處的無限愁緒,才能隨意吟出這樣的詩句來,而這隨意的一吟詠,竟也流傳了一千多年。

詩中的“語兒”,便是今天的崇福。春秋戰國到漢以前稱“御兒”,西漢以後稱“語兒”。如今那人、那亭、那吳越爭戰的壯麗,早已煙消雲散,但那故事依然活著,鮮活得如同剛剛發生一般,兩千多年的時光也只是瞬間。

一、語兒懷古

《崇福鎮志》這樣記述:“崇福鎮素以古鎮著稱,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名御兒,附近為吳越戰場。

魯哀公元年(前494),吳王夫差敗越,御兒一度屬吳,在西郊築‘何城’。”其後,吳越交戰,除何城外,吳王又建了管城、萱城、晏城以拒越,越國也壘石為門以拒吳,“吳疆越界”就這樣有了來歷。二十年後,越滅吳,此地又復歸越。

又過三十多年,楚盡取越地,御兒又歸楚。

可以想見,兩千多年前這裡曾是硝煙迭起的爭戰之地。在滾滾硝煙裡,有多少英雄故事傳頌?想當年,吳王夫差雄姿英發,勢如破竹收了許多越地。

然後築城封邑,試圖拓展自己的地盤,實現霸業。他站在高高的何城上面,那躊躇滿志的樣子似乎清晰可見,風兒吹起他紫紅色的戰袍,和頭盔上的紅纓,勝利的笑聲傳達到很遠。而對面敗者為寇的勾踐,懷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抱負,臥薪嚐膽,最後用計大敗吳國,收復了河山。

當他凱旋迴來時,又在語兒亭前駐足,去吳國之前夫人在此地生下的兒子,如今也能說話了,於是,他一高興,金口一開,此地便稱“語兒”了。

傳說中語兒的名字來得比較有人情味。我真的寧願相信這樣的傳說。如今,這些當年駐紮吳軍、越軍的舊城古壘,找不見了,那個叫語兒的古亭,也找不見了,那些無謂的戰爭,最後也都灰飛煙滅了,只有留下的這些古地名,只有這些書裡記載的文字,只有這些美麗的傳說,還在提醒著我們,這些曾真實地存在過。

當然,還有一條位於鎮東南,在這個小鎮形成以前就有了的河流,這條後來被叫作“語兒涇”、“語溪”,今天被稱作南沙渚塘的小河,依然讓我們可以憑弔懷古。崇福鎮舊時也稱作“語溪”,就是因此河而得名的。南沙渚塘一頭通大海、一頭通運河,一如連線歷史和現實的紐帶,見證著曾經的輝煌。

崇福,有這樣的故事作底子,實在稱得上是一座既有英雄本色、又有兒女情長,剛與柔相融合的小鎮。

二、常樂佛地

吳越爭戰之後,與崇福一地有關的人文,首先值得寫上一筆的,當是南朝時的梁武帝蕭衍。《二十四史》之《南史》中有記載,梁武帝蕭衍生性質樸敦厚,十分孝順父母,從小勤奮好學。長大以後,博古通今,足智多謀,很有文才武略。

他是憑自己的實力,一步步從一個普通的東閣祭酒,而升為宰相,而稱帝的。稱帝之後,雖然事務繁忙,日理萬機,仍然手不釋卷,曾親自撰寫過許多書。蕭衍篤信佛教,晚年尤甚。

他聽政之餘常常親臨寺院講經,聽者萬餘人。他對自己的兒子昭明太子也是這般嚴格要求。至今讓我們常常想起這位教子有方的帝王父親。

這樣一位比較明智的帝王,也與崇福這個小鎮結下了因緣,甚至可以說為初創崇福立下了功勞呢。他接帝位的第二年,也就是樑天監二年(503)就下令在各地修建寺院,其中也包括在語兒建的常樂寺。講崇福鎮因寺而興,絕不為過。

當時的語兒還僅僅是一個草市,直到建常樂寺後,隋朝又開掘大運河,穿語兒境,沿河兩岸人口才慢慢地聚集起來,這裡漸成常樂佛地。入唐後又有僧人在鎮東建修澄院(後改廣法寺,俗稱東寺;常樂寺後來也改稱崇福寺,俗稱西寺)。再後來還建有南寺、北寺。

從南朝梁時始建常樂寺到清末,歷代建有五十多座寺廟。可見這個小鎮佛緣之盛了。

常樂寺建後,蕭衍有沒有來寺院講經,志書上沒有記載。但宋建炎三年(1129)那個早春二月,康王趙構(即後來的南宋皇帝)避亂杭州時,路過崇德曾在該寺院駐蹕,這確實是有歷史記載的。事實上,這座不尋常的寺院,歷代都曾是這個小鎮的驕傲,是一代代僧人為之苦心經營的所在。

唐乾符中(874~879),寺僧無著禪師主持,在寺前建造兩座經幢,一名語兒鄉,一名語兒市,後俗稱西寺雙塔。“文革”中兩塔被拆除。其藏磚刻、金銀銅器、玉石佛像、經卷、象牙瑪瑙、珍珠、錢幣等文物,現均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明正德《崇德縣誌》載:“延佑七年(1320),僧本烈籌建鐘樓於寺東南隅,募鑄銅鐘,計重萬斤,聲聞十里。”此鍾後置杭州靈隱寺。

明永樂時還修建金剛殿,“上萬壽歲旦,俱習儀於此”。清朝又屢加修建,**七年(1918)又大修。

因為歷代都有修建,時世更遷,這麼多寺院都先後被毀,如今僅存的,就只是這常樂寺留下來的一個金剛殿和兩間僧房老屋,當然還有金剛殿邊上那口古井了。看那古井的石欄也已經老得由青灰變成了暗黃,井裡還流著古老的水,但覺歲月漫漫,水石俱老,已不是現世之物了。據說,那寺院在清咸豐十一年(1861)時被毀,而獨金剛殿沒有被毀掉,多虧了它當時也稱天王殿,與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稱天王同,所以得以倖存。

這不能不說有些戲劇性。今天這殘餘的殿內,是鎮老年工人俱樂部的所在,那天我們去的時候,有幾個老年人正坐在那裡吃茶聊天,一位熱心的老人還指點我們看牆腳邊臺子底下一塊大碑石。那碑石字跡不清,無法知道記載著什麼了。

據小鎮人王老師回憶,“文革”時從塔上拆下來許多石刻,曾儲存在大操場司令臺下,三十年後司令臺拆掉時,那些雕刻精美的石頭便如無家可歸的棄兒,四處散落。今天還能從桐鄉二中校園內找到幾塊斷壁殘垣,靜靜地躺在草叢間,無奈又無語。我們能做的僅僅是拍下它們,留一個記憶罷了。

三、鎮、縣之始,義、德興焉

歷史的車輪到了唐朝,對於小鎮崇福來說,有一個時間一定得記住,那就是唐乾符六年(879),此地正式建立義和鎮,這是小鎮建鎮之始。建鎮的緣起,是因為與一個歷史人物有關,這個人就是吳公約。乾符二年(875),黃巢起兵,餘杭人吳公約招語兒健兒,組織義勇隊保境,破黃巢於嘉興西境(今天的崇福),特旨被授為義和鎮遏使。

因為這個原因,四年後,語兒鄉升為鎮,特於語兒西北隅新設義和鎮,小鎮的區域才逐步由東南語兒市擴充套件到西北義和鎮。語兒一地慢慢成為官吏的行政治地,公務軍旅車馬頻繁,商賈往來不絕,運河西岸也開始形成集鎮。

到了五代時,小鎮開始升級,後晉天福三年(938),嘉興縣西部崇德等七鄉(崇德、千乘、語兒、南津、石門、積善、募化)置崇德縣,義和鎮即為縣治,成為縣政集聚之地。因鎮北有崇德鄉,故以“崇德”兩字取名崇德縣。從此,該鎮開始了它長達一千多年縣治(元朝時曾為州治)的光榮歷史,運河溝通小鎮東西兩岸。

五代時期小鎮的崛起,我們無論如何都得感謝吳越王錢鏐。**《嘉區文獻》載:“唐末五代,中原擾攘,而錢鏐居吳越八十餘年,獨不被兵,崇德又緊靠吳越國京,四方冠冕鹹集,造**文興旺。

”由此可見,吳越王錢鏐對小鎮在中原大地大動亂時期獨得安定而發展起來所起的關鍵性作用。

時過千年,普通人都只知道,這個小鎮曾是縣治,我們的父輩們,還習慣地稱崇福為“崇德”,去鎮上出市稱去“縣裡”,但他們不清楚,為“縣裡”崇德的建立起關鍵作用的鎮遏使吳公約和吳越王錢鏐兩位功臣了。幸好修志書的把他們記錄了下來。每一次我翻動這段歷史,心裡總浮現出兩個字:

一為“義”字,一為“德”字,恰巧就應了這鎮名、這縣名。我想,這應該也是古老的崇福最初的人文精神吧。偏偏這:

“義”和“德”興於亂世,是更為難能可貴的

四、治江南大縣,當仁不讓

有了五代時打下的經濟和人文基礎,到了宋代,古鎮因為縣域的進一步擴大,其地位也水漲船高。北宋時期從中原到江南,普遍重視農業生產,崇德四郊也成了江南稻、麥、桑主產區,一些手工業者、商賈彙集於鎮,促進了縣治的日益繁榮。宋時還在鎮上建起了收稅亭、酒稅務、抵當庫、茶鹽場,商品經濟已初具規模。

北宋熙寧十年(1077),嘉興縣的梧桐、清風、保寧、千金、永新五鄉又被劃歸崇德縣,屬浙西路管轄,當時共轄十二鄉三十都。此時,鎮域以江南大縣治地立足於世。

北宋時的崇福建起了最能代表人文思想的兩個所在,一是在運河之西建起崇德學宮(即孔廟,後遷至河東),沈括曾為之撰寫《崇德縣建學記》。二是在縣治的東南建有觀風亭(南宋時改為春風樓)。乾道六年(1170)那個六月之夏,詩人陸游過崇,專門會見縣令吳道夫,暢談鄉土情事,可見當時的小鎮在詩人的眼裡是很有看頭的。

令人欣慰的是,雖歷經改朝換代,這孔廟和春風樓,至今還留在崇德人的視線裡,昭示著這座古老小鎮的文化內涵。雖然現存之孔廟已經面目全非,原有代表筆(文璧巽塔)墨(小橋)紙(荷花池)硯(桂山)的標誌性建築只留下一座寶塔了,那規模巨集大的大成殿也只留下一部分,即使如此,也足夠讓你去朝聖膜拜了。那石獅還在,那櫺星門還在,殿前的大花盆裡花草依然簇簇,千年以降,新老交替,卻總顯示著頑強的生命力。

還有那春風樓,雖然那樓早不見了,但以此命名的春風大橋卻成了今日小鎮的標誌。站在春風大橋上向南向北眺望,總有種非常神聖的感情升騰起來,有時又免不了有種欲尋古人而不得、欲知來者又渺茫的疑惑,思緒在運河悠悠的波紋裡晃盪——小鎮的歷史和現實,何以這樣的令人著迷?小鎮經濟繁榮,人文雀躍,大氣蔚然,當自宋時起是一個大轉折。

尤其是宋室南渡遷都杭州後,運河成了北方至京城的交通命脈,崇德為運河交通要道,又臨近京都,不少官吏、世家遷居於此,帶動了該地的發展與繁榮,崇德儼然南宋京城的北面屏障。治江南大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特殊地位,在元明到清前期繼續發展,崇德真正成了江南大市鎮之一。

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兩次攻佔崇德,毀東南半城作為戰場,全鎮七十二條半弄僅剩三十二條半。後經過抗戰時期日軍佔領時修築炮臺和戰爭的破壞,城河淤塞。解放後,拆去城牆,填河築路,小鎮面貌大改。

2023年11月,崇德縣併入桐鄉縣,小鎮長達一千零二十年作為縣治所在地的歷史使命結束了。然而,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城鎮建設,崇福鎮重振雄風,儼然為桐鄉市第一大鎮。這些年,古鎮烏鎮的名聲已響徹海內外,但崇福鎮的特別地位依然是別的小鎮所無法企及的,想必是因為有許多人文的因素在裡頭,其深厚的歷史底子是她深入骨髓的驕傲。

崇福公園的作文怎麼寫商城縣崇福公園作文三百字

崇福公園座落在 新區,東與金穗路隔湖相連,西與黃柏山路相通,南臨溫泉大道,是小城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一年四季如詩如畫,景色誘人。春來百花爭艷,夏至綠樹成蔭,秋後紅葉似錦,冬雪銀裝迷人。終於有了乙個像樣的公園,而且是豫南獨有的集亭臺樓榭 山水園林於一體的美麗公園。這讓很多關心家鄉的赤子們很興奮,同時...

崇武古城的人文歷史,崇武古城歷史?

詩文明代以來不少來崇武的官宦文士都情不自禁地題聯賦詩加以讚美。如明嘉靖年間吏部郎李愷為西門樓題聯 舉酒邑南溟誰將鳴琴歌舜日 登台瞻北斗我當縉笏拜堯天 明末司空何喬遠為東門樓題聯 玄嶽借名山勝鎮邊城乍大小,光天先出日輝明望縣錦田溪 崇武所城一修建就很特殊地按縣城的規格把宋代建的誠應廟改為城隍廟祀顯佑伯...

崇福水果市場賣雪蓮果嗎

一般的水果批發市場都有,仔細找下,還有就是大型超市,一般都會有。春季有哪些養生食譜 八款美食保健滋補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