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清溪看世界
「禪意」的意思是:指清空安寧的心。也做佛教術語。指禪心,清靜寂定的心境。
1、讀音:chán yì
2、詞性:名詞。
3、出處:出自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翻譯:面對著溪旁的野花和寂靜的禪意,覺得頗為投契,我還需要說些什麼呢。
2樓:匿名使用者
禪意,是指清淨、簡潔、平淡的意識思維,是一種思慮得到平靜以後得到的人生觀或者人生態度。
再簡單的說,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嗅到只是嗅到,味覺也只是味覺,觸只是感受,起心動念也只是覺察而不執著尋找,一切六根所受不在心中造作出任何分別判斷、取捨意願,也就是說不製造「自我」。徹底、清淨、簡捷的旁觀,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禪意人生。
3樓:夢在江南水鄉
禪意是開啟智慧型的鑰匙,是一激靈就頓悟到了的啟迪,是一種看法的高度和境界。
舉例:幾個人一起在山巔看風景,一陣風掠過枝頭,有人看到是風吹動了樹枝,有人認為是樹枝在動,而有的人看到了是人的心在浮動。這個認識的過程就是禪意的頓悟。
4樓:匿名使用者
[禪] 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
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師禪與佛祖禪的區別。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
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靜即定,慮即慧,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講的參禪。
虛靈寧靜,把外緣(外在事物)都摒(bing)棄掉,不受其影響;把神收回來,使精神返觀自身(非肉身)即是「禪」。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麼是微妙的禪?」
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投子大同禪師與嵇山章禪師在室外品茶。大同禪師指著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綠樹、藍天白雲說:「森羅永珍,都在裡邊。」
章禪師將茶水潑在地上,然後問:「森羅永珍,在什麼地方?」
大同禪師說:「可惜了一杯茶。」
這就是禪,禪者的態度,禪者的智慧型。
一位禪僧向趙州請教:「怎樣參禪才能開悟?」
百歲高齡的老趙州像是有什麼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來,邊向外邊走去邊說:「對不起,我現在不能告訴你,因為我內急。」
剛走到門口,趙州忽然又停止了腳步,扭頭對禪僧說:「你看,老僧一把年紀了,又被人稱為古佛,可是,撒尿這麼一點小事,還必須親自去,無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禪僧恍然大悟:禪是一種境界,一種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禪的感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須自己親口嚐一嚐。
什麼是禪?凡是對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這個題目嚴格說來是有問題的,因為禪是不能講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
為了把禪的境界介紹給大家,不得已,仍然要藉言語來說明。
現在的社會到處煩亂,物質生活奢侈浮華,但是,有不少人卻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所以,這個能解決生命問題,提高生命境界的禪學,乃在世界各地,引起知識份子和社會人士的重視。
「禪」可以開拓我們的心靈,啟發人們的智慧型,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禪合乎真善美的條件;雖然不容易談,可是要知道什麼是禪,那我們就不能不盡力弄清楚。現在分成三個部分來敘述,這三部分是禪的歷史、禪的內容與禪的修法。
5樓:匿名使用者
禪是梵語「禪那」的略稱,義譯為靜慮,是制心一處、思維觀修之義。禪,也是「禪定」的略稱。「禪定」一語是梵語「禪那」的略稱「禪」和梵語「三摩地」意譯(略譯「三昧」)的「定」的梵漢結合而成。
「禪」是漢語中的外來語。禪那和三摩地都是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術語。禪定還有瑜珈、止觀等異稱。
由禪引申出來相關聯的禪語是很多的,諸如:禪觀、禪定、禪心、禪意、禪味、禪風、禪機、禪悟,以至禪詩、禪畫,等等。
在印度,禪定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一種修行的方法,早在佛教成立之前即已盛行。佛陀立教,把「戒、定、慧」立為基本三學,是每個佛教徒必須修持的根本法門。佛教傳入中國後,歷代祖師和各個宗派,無不以禪定或禪觀為其修行和立宗的根本。
關於禪,歷代禪師和古今研究禪的學者有關論述很多。很多論述對現今修習者的心理建設,有直接或間接的感染力。
台灣耕云先生講禪是「無念、無相、無住」。無念是心離好噁、取捨、憎愛,遠離一切來自「前塵緣影」的分別想念,而非捨棄正念、正思維、無相,並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是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牽制。無住,是不讓心停留在任何乙個地方而產生執著,念起即覺,覺之即忘,活潑無染。
「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為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本性自淨自定,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禪宗六祖如是說。
從現代意義上來理解,禪是一種「冥想」,並用冥想的方法達到入定的境界。禪的內容,則是很難用言語文字表達的,必須親身去體證。
對於沒有修過禪的人,很難理解禪的內容,就像乙個從未看過、吃過椰子的人,無論你如何形容椰子的顏色、形狀、味道,他都無法領會,除非他親自去品嚐。
對於尚未進入禪門的人,禪是不能用語言文本來說明的東西,也無法依靠語言文字的說明來了解它。但語言文字卻能引導或指示初學者如何去親自體驗它。因為禪的經驗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靠自己品味。
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有禪的意境,禪是佛教宗派,以感悟為主。
7樓:泰闌智愉
禪意指,明心見性以後內心的灑脫和安祥的一種感受,這種感受只有本人能體會,旁人無從體驗
禪意人生的意思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禪意,是bai指清淨、簡潔、du平淡的意識思維,是一zhi種思慮得dao到平靜以後得專到的人生
觀或者屬人生態度。
再簡單的說,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嗅到只是嗅到,味覺也只是味覺,觸只是感受,起心動念也只是覺察而不執著尋找,一切六根所受不在心中造作出任何分別判斷、取捨意願,也就是說不製造「自我」。徹底、清淨、簡捷的旁觀,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禪意人生。
9樓:匿名使用者
禪意:主要指的是心境,無欲無求,在外者的角度去看待世事,保持自己
禪意人生:自己的一生平平淡淡,沒有大起大落,無欲無求,不為世間的種種事情煩惱,沒有擔憂,沒有煩惱 清貧的一生
10樓:品茶弟
摩訶之大看微塵之小。
大人看小孩之哭,
老僧看大人之煩惱,
佛祖看老僧??
什麼是禪?---禪意
11樓:匿名使用者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先秦時期就有關於此種行為的記載,但是未有固定稱呼。直至印度詞彙jana傳入,漢語音譯為「禪那」,後世便以「禪」字稱謂此類行為。
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煩惱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靜。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捨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
水往低處流,雲在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禪的定義:禪那,漢譯靜慮,即於一所緣境繫念寂靜、正審思慮。
禪那與禪定可視為同義詞,但是兩者的分別在於,禪那的範圍窄而定的範圍寬。禪那專指色界以上的四禪境界,而欲界諸定因智慧型狹小,不能稱為禪。《大智度論》卷28:
「四禪亦名禪,亦名定,除四禪,諸餘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為禪。」因為佛陀與其**多以四禪力證入涅盤,所以四禪又稱根本定〈dhyana-maula〉。
《六祖壇經·坐禪品第五》:「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禪定者,外在無住無染的活用是禪,心內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謂外禪內定,就是禪定一如。對外,面對五欲六塵、世間生死諸相能不動心,就是禪;對內,心裡面了無貪愛染著,就是定。參究禪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禪的意義就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型,以無上的智慧型來印證,證明一切事物真如實相的智慧型,這叫作禪。
《心經》中「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謂「行深」,就是禪定、深定。觀自在菩薩在禪定中發現,當「五蘊皆空」-也就是「無我」的時候,一切的煩惱與痛苦就解脫了,觀自在菩薩就是在定中得到這個清淨的大智慧型而證得大自在成就。
禪學,是佛教的一種思想,其大意是放棄用已有的知識、邏輯來解決問題。認為真正最為容易且最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於自我內心的感悟來解決問題,尋回並證入自性。
其理論認為這種方法不受任何知識、任何邏輯、任何常理所束縛,是真正源自於自我(你自己)的,所以也是最適合解決自我(你自己)的問題的。也就是說可以把禪理解為是一種最為簡單也是最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清楚自己的每乙個念頭中所包含的貪、瞋、痴,當下就把它照破,所以,對外境不起攀緣染著,自內照而不昏沉無記是也。
禪,梵文「禪那」的略稱,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就是在生活中靜靜過濾碎片,修正錯誤的思維,拋棄惡念。佛教普遍採用的一種修習方法,源於婆羅門經典《奧義書》所講的即:
靜坐調心、制御意志、超越喜憂以達到「梵」的境界。
修禪,可以靜治煩,實現去惡從善、由痴而智、由染汙到清淨的轉變。使修習者從心緒寧靜到心身愉悅,進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禪與知識
禪不講知識,因此,不受知識的障礙,也更視知識為最大的敵人。知識教人起分別心,在知識領域裡,人們會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為邪知邪見所掌握,形成危害眾生的工具。所以,禪首先要求追尋自我,其過程和手段,往往不順人情,不合知識,違反常理。
因為在禪師的心目中,花不一定是紅的,柳不一定是綠的,他們從否定的層次去認識更深的境界。他們不用口舌之爭,超越語言,因而有更豐富的人生境界。傅大士善慧說: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是不合情理的描述語句,完全是在與迷妄的分別意識挑戰,以破除一般人對知識的執著。掃除迷妄分別的世界,使人進入乙個更真、更美、更善的心靈境界。禪語是不合邏輯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禪語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六祖曾說:我有一物,無頭、無臉、無名、無字、此是何物?
神會介面答道:此是諸佛之本源,眾生之佛性。
六祖不以為然,明明告訴你無名無字,什麼都不是,偏偏你又要指乙個名字相(佛性)出來,這豈不是多餘。禪的教學是絕對否定一般分別意識;不容許意識分別來參雜其中。
在佛門中,被人們讚美為知識廣博的智閒禪師在參訪藥山禪師時,藥山問他:「什麼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智閒禪師愕然不能回答,於是盡焚所藏經書,到南陽耕種。有一天,當他在耕地時,鋤頭碰到石頭,鏗然一聲,而告頓悟。「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這就是藥山不用知識來教授智閒的原因。他要讓智閒放下一切知識文字的迷障,來返求自心。這種超然的教學,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這在一般知識界裡,簡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這是禪的另一項特色。
禪意人生的意思是什麼,禪意人生書畫卷,恬淡凝思逸悠然是什麼意思
禪意,是bai指清淨 簡潔 du平淡的意識思維,是一zhi種思慮得dao到平靜以後得專到的人生 觀或者屬人生態度。再簡單的說,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嗅到只是嗅到,味覺也只是味覺,觸只是感受,起心動念也只是覺察而不執著尋找,一切六根所受不在心中造作出任何分別判斷 取捨意願,也就是說不製造 自我 徹底 清...
風雨人生的意思,風雨人生是什麼意思
人的一生要經過風風雨雨,艱難挫折,酸甜苦辣,坦然面對,淡淡看待人生 送給你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形容人生坎坷,長活七八十載不是那麼容易...
人生的無常什麼意思?人生無常是什麼意思
人生無常,的意思是 人生一切事物因緣而生,漸而敗壞。無常 是佛教名詞,說明諸法是因緣生,由於因緣會變異而終將滅壞,因此說無常。人生無常就是人生是個變數,不會老是一成不變。出自佛教的 三法印 無常作為佛教教義釋為世界萬有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因為世間一切萬法無一是常住不變的,因此說 無常 也就是說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