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什麼

2021-03-07 08:03:25 字數 5859 閱讀 3033

1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的傳統美德

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精華,是中國這個民族大家庭共存共榮的凝聚劑和內聚力,她在價值的意義上形成中華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

2.中國的十大傳統美德

一、仁愛孝悌;

二、謙和好禮;

三、誠信知報;

四、精忠報國;

五、克己奉公;

六、修己慎獨;

七、見利思義;

八、勤儉廉政;

九、篤實寬厚;

十、勇毅力行

2樓:demon陌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

它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係、人與社會關係和人與自然關係的實踐的結晶。

拓展資料: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現人生理想的步驟和模式。這種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觀念,是人類進行物質生產活動和自身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們共同生活的起碼的行為準則。它正確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它是人類社會道德關係的具有科學性的優秀的遺產。

傳統道德一般都是在社會穩定時發揮作用,而社會劇烈變動時則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謂「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歷史證明,儒家倫理往往在太平盛世發揮它穩定社會、緩和矛盾、調節人際關係的社會功效。當代中國已進入相對穩定的和平發展時期,社會穩定、政治穩定是中國的大局。為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巨集偉目標,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團結合作、共同努力。

其中,道德建設無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抓手。乙個社會能否和諧,乙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道德建設水平的如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標誌。

加強道德建設必須承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德從來就是現實性與歷史性的統一。社會主義道德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植根於民族文化的沃土,是傳統美德的延續和昇華。

承接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以中華傳統道德的背景為基礎,把傳統道德中的這些符合時代要求,有助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容承接下來,推廣到全體人民中去。

梁啟超在《新民說》一書中曾說:「中國要想建設乙個新國家,必須先要有新民。新民是不同於舊時的中國人,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最必須的條件就是公德。

」在新的經濟、政治、文化變革推動下,當今社會的道德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一些新領域、新趨勢。進行道德建設既要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優秀傳統,也要學習和借鑑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優秀成果,還要激發人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創造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觀念。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發揚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道德。中國傳統美德規範、引導著人們的行為和精神追求,同時又在新時代人們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必須使之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建設和諧社會,惠及全體人民,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願。和諧社會不會憑空而至,也坐等不來。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是社會建設的主體。和諧美好的社會,需要腳踏實地的艱苦奮鬥,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參與。每乙個社會成員都各司其職,承擔起自己的職業角色和社會角色,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每乙個社會成員都各守其則,具有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自覺遵循社會規則、規章制度和公共秩序。

人人有行動,人人有貢獻,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和諧。

愛國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的民族節氣。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歷史上,中國屢遭外敵入侵,國破則家亡,使人們的愛國之情強烈地表現出來,並昇華成為國獻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現了岳飛的「精忠報國」、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孫中山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愛國主義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

利義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調建立一種和諧協調的人倫關係。主張「義以為上」,「以義統利」,「先義後利」,要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義」是指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利」是指個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

強調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強調個體對整體的道德義務。這是一種植根於社會文化的群體精神,進而擴充套件到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集體主義精神。

仁愛孔子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

修身「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治國「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

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傳統是以前時代留下的一種文化,乙個時代確鑿無疑的觀念有時候是下乙個時代的難題。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超越習俗和限制,但不能無視它們走得太遠.

3樓:虎騰異世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

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參考資料

4樓:馬林熊

我的傳統美德就是論語上說的齊身修家治國平天下

5樓:匿名使用者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6樓:黑羊山伯爵

中國人談起敬愛父母來,簡直是滿臉崇高,好像走入了道德的殿堂,所以就如《水滸傳》裡面的流氓,雖殺人越貨毫不臉紅,對「孝」的躬行,卻畢恭畢敬,梁山的首領宋江,便號稱「孝義黑三郎」。

7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智·信

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

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傳統是以前時代留下的一種文化,乙個時代確鑿無疑的觀念有時候是下乙個時代的難題。

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超越習俗和限制,但不能無視它們走得太遠.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諸説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論者有諸多看法。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微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因此,(1)鋼健有為;(2)和與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協調。

"這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張岱年:《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於《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張岱年:《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學術月刊》2023年第12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還表現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優良傳統。

(張岱年:《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載《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論集,東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本精神為融和與自由"。(許思園:《論中國文化二題》,《中國文化研究集刊》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以家族為本位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等級倫理綱常,是貫穿於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生產力、社會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這五個層面的主要線索、本質和核心,"這就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楊憲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評價》,載張立文等主編: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為四個相互聯絡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現為:

具有悠久的無神論傳統,充分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和個體與社會的統一,主張個體的感情、慾望的滿足與社會的理性要求相一致。總的來看,否定對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強烈主張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反對兩者的**對抗,這就是中國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

這首先表現為人民反抗剝削階級統治的精神。同時,在反對外來民族壓迫的鬥爭中,統治階級中某些階層、集團和人物,也積極參加這種鬥爭。說明在中國統治階級思想文化傳統中,同樣有著"酷愛自由"的積極方面。

(3)求實精神。先秦儒家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人論世,反對生而知之;法家反對"前識",注重"參驗",強調實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張"知人"、"自知"、"析萬物之理"。這些都是求實精神的表。

(4)應變精神。(見劉綱紀:《略論中國民族精神》,《武漢大學學報》2023年第1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

(見司馬雲傑:《文化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見丁守和:

《中國傳統文化試掄》,《求索》2023年第四期。)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義。這種人文主義表現為:不把人從人際關係中孤立出來,也不把人同自然對立起來;不追求純自然的知識體系;在價值論上是反功利主義的;致意於做人。

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也設定了障礙;它向世界傳播了智慧型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溝通的種種隔膜;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乙個不小的文化包袱。(見龐樸:《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2023年1月6日。

)(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摘編)

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乙個組成部分。

道德的根本,是自製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人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當良心、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在你的心靈中永遠扎下根來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有道德的個性。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450字

弘揚孝敬長輩的傳統美德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孝敬長輩,過去我雖然做得不是很好,但我還是努力地去做的。香九齡,能溫席 孝於親,所當職 雖然這個年代冬季都有電熱毯 空調了,用不著孩子去替長輩們暖被窩了。但這種孝敬長輩的美德時時鼓勵著我,讓我在平常的生活中關心和關愛...

傳統美德包括什麼

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 仁 義 禮 智 信 孝 悌 忠 廉 恥 勤 勇 敬 恕 謹 儉 忍 友 慈 和.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 修身 齊家 治國 三個方面.1 修身 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 大學,聖經 中說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400字

中華名族是乙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做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屬於炎黃子 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使命。古往今來,乙個又乙個歷史故事教給我們乙個又乙個中華美德 從孔融讓梨到一字千金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的妻子許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