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年吞噬幾十億噸海水,為什麼海平面卻沒有下降

2021-03-06 05:22:18 字數 5029 閱讀 1209

1樓:星期一要吃糕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乙個名副其實的水球,而地球的大部分也都被海水所覆蓋。在很多人看來地球就是乙個巨大的水容器,不過其實這個容器的底部是有很多的裂隙的,比方說我們熟知的馬里亞納海溝下方就有地殼的縫隙,每年也會有將近一億噸的海水從這裡流到地層之下,全球每年總計要吞噬幾十億噸的海水。

很多人對地球內部吞噬海水表示懷疑,他們的理由是地球吞噬海水的速度那麼快,那麼為何海平面沒有下降呢?這和地球上的海水總量是有非常大的關係,根據科學家們統計,地球上海水總量在138億億噸,所以即使每年吞噬幾十億噸,那對於地球海水來說,還是非常少的,所以海平面也是不會降低的,畢竟兩級冰川也一直在融化。

不過奇怪的是,雖然地球每年要吞噬這麼多的海水,可是為什麼海平面卻沒有下降呢,那些海水都去了**呢?首先雖然幾十億噸的海水看起來是乙個天文數字,但是現在地球海洋的總水量達到了138億億噸,因此這樣的損失量其實並不會對海平面的高度造成影響,加上現在隨著全球變暖,兩極的冰川也在融化,因此海洋總水量的變化不大。

不過也有人十分好奇,因為這個裂隙自古就存在了,那麼在這麼漫長的歲月中,為什麼海洋還是沒有乾涸,難道地球以前全部被海水所覆蓋嗎,那那些海水又到了**呢?其實那些被吞噬的海水並沒有消失,它們也會重新回到地球的水迴圈之中。我們都知道地殼下方的環境是高溫高壓的,所以這些海水流到地殼深處之後也會很快變成水蒸氣狀態,之後這些水蒸氣也會從火山口等地方重新蒸發回到大氣之中,參與水迴圈。

2樓:c2百賬號

這和地球上的海水總量是有非常大的關係,根據科學家們統計,地球上海水總量在138億億噸,所以即使每年吞噬幾十億噸,那對於地球海水來說,還是非常少的,所以海平面也是不會降低的,畢竟兩級冰川也一直在融化。

3樓:田

因為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同時也在上公升,平衡了

4樓:走位哎走位

因為我們地球就是乙個水球。就算我們的海水被吞噬了。也會迴圈使用。

5樓:一夜十三郎

地球板塊之間的拉扯不是只出現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中,而是地球所有板塊中都是如此,板塊既然運動,就會造成裂縫,有海水的地方,海水就會流入到板塊之間裂縫當中,所以地球海水就是這樣被地球吞噬的,但這些海水並沒有完全留存在地殼或者地幔之中,而是以特殊的方式,回到了大氣中。

6樓:田小田

因為溫室效應的原因,冰川融化海平面也在不斷上公升

7樓:這很撩妹

越往地下走,溫度就越高,所以海水進入地球之後,這些海水就變成了水蒸氣,從一些火山口蒸發出來,最後還是進入到大氣中,經過冷卻之後,又回到了海洋當中

8樓:長腿老頭

因為我們地球全球變暖,兩極冰川都是一直在融化。

9樓:小田

因為越來越嚴重的溫室效應給地球帶來了災難,比如冰島的融化

10樓:寶媽實習

因為海平面會通過其他的補進去的。

11樓:姑娘姑娘我的愛

有其他的地方可以補充啊。

黃河對中國的重要性 5

12樓:匿名使用者

1、黃河展示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

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鬆,易於墾殖,適於原始農牧業的發展。黃土的特性,利於先民們挖洞聚居。

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育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這些古文化遺跡不僅數量多、型別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發展的,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2、黃河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根」.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

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在黃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在陝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3、黃河文化是我們名族驕傲

從西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迄今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 ,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

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東周遷都洛陽以後,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為「九朝古都」。

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古稱汴梁,春秋時代魏惠王遷都大樑,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後歷時約200多年。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西元前2023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誌著生產力發展到乙個新的階段。

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

13樓:貞觀之風

黃河是中華民族之根,對中國非常重要。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黃河承載著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澱和人文精神,黃河所凝聚著的「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前。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公尺。

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

14樓:您輸入了違法字

1、黃河是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由於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後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遊蕩。

人們開始築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條件下就決溢氾濫,改走新道。黃河下游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根據有文字記載,黃河曾經多次改道。河道變遷的範圍,西起鄭州附近,北抵天津,南達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里。

周定王五年(西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2023年)的1700多年間,黃河的遷徙大都在現行河道以北地區,侵襲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2023年至2023年的700多年間,黃河改道擺動都在現行河道以南地區,侵襲淮河水系,流入黃海。

2023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東壩頭決口後,才改走現行河道,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由於黃河下游河道不斷變遷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變動影響,黃河下游地區的河道長度及流域面積也在不斷變化,這是黃河不同於其他河流的突出特點之一。

2、黃河展示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

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鬆,易於墾殖,適於原始農牧業的發展。黃土的特性,利於先民們挖洞聚居。

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育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這些古文化遺跡不僅數量多、型別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發展的,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3、黃河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根」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

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在黃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在陝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4、黃河文化是我們名族驕傲

從西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迄今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 ,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

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東周遷都洛陽以後,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為「九朝古都」。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古稱汴梁,春秋時代魏惠王遷都大樑,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後歷時約200多年。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西元前2023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誌著生產力發展到乙個新的階段。

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產生在這裡。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 ,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程序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貴的遺產,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15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是中華民族之根,對中國非常重要。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自宋元以後,直至近現代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由於人口的壓力自然條件等因素,經濟重心南移,但黃河流域仍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黃河承載著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澱和人文精神,黃河所凝聚著的「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前。

地球幾十億年,為什麼只有人類有智慧型

智慧型 是指思維,思想,能夠有自我意識!而不是聰明的意思,是啊!萬物都有智慧型,如 蜜蜂可以建造美麗的房子,樹木著火了,它們會分秘特殊物質來提醒其它同類,變色龍會變色來期騙敵人 我們的雷達都是學蝙蝠的,動物們很聰明但它們沒有自我意識,正因為人類有了思維會思考所以即使我們不聰明但我們會學習要不然我們還...

都說星星離地球幾十億,甚至幾百億光年為什麼還能看的到它發的

乙個是因為他大 另乙個是因為他亮 最終要的原因是宇宙是真空環境 所以能量衰減比較少 我們總說某顆星星距離地球有多少光年,可是為什麼我們一抬頭就看見了,難道我們看見的是幾年以前的星星嗎 光就像一張張 能以光速傳遞影象。如果有個恆星距離3光年,既然你現在能看見它的影象,那麼就已經表明了這個影象已經跑了3...

為什麼地球是圓的,海水卻不能倒流

1 海洋中的海水不停地沿著一定方向,穩定而有規律的流動,這就是海洋的洋流 2 洋流的分布規律是在中低緯度海區 北印度洋海區除外 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那麼,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的洋流為什麼這樣流動?這就回到本題,下面分為三個層次解釋 1 影響洋流流動的主要因素是 盛行風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