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有七情六慾,而這七情六慾指的又是什麼

2021-03-05 08:33:23 字數 5896 閱讀 5901

1樓:豔陽殘雪

「七情六慾」是人的固有屬性,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生命,它有七情六慾,我們把他叫做「人」。

1、礦物、無機體,它要維持自己原貌、原狀、特有的性質,就不能同其外界發生任何反應,一旦發生反應,其原貌、原狀、特有性質就會發生改變。所以礦物不具有生命。

2、有機體,不論植物、動物,要維持自己原貌、原狀、特有的性質,就必須同外界發生物質、能量的交換,否則生、命不能維持。

3、植物能夠按照其生命的規則主動與外界發生物質、能量的交換,但植物沒有專門的器官來接收、處理、反映其物質、能量交換的過程,並對之作出反應。

4、動物基本上都有專門的器官如眼(原始的眼點、感光細胞)、耳(原始的耳鼻舌為觸角)、鼻、舌、身來分別接收、處理、反映物質、能量交換過程中發生的「色」(光學刺激)、「聲」(振動刺激)、「香」(氣體化學刺激)、味(液體、固體化學刺激)、觸(冷熱輕重滑澀動癢等物理、機械刺激),並對之作出反應,高等的動物還會引起體內激素變化,從而引發情緒。

5、人除了具有眼、耳、鼻、舌、身這五種感觀(佛家稱「五識」或「五根」)以接收、處理、反映色、聲、香、味、觸這五種刺激(佛家稱「五欲」),而且還具備了統攝五種感覺器官、整合五種刺激資訊的高階處理、反映、反應的形式「意識」。「意識」對五識所感的五種刺激資訊以及其引發的情緒(感覺與情緒的合併簡稱,即是感情。)加以整合、抽象即成為人的各種思維活動(佛家稱其為法)。

6、佛家研究總結了人類的生命、思維,歸納出「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和「六慾:色聲香味觸法」。

仔細思考,你會發現,人每時每刻都在有意無意地尋找這六種感覺上刺激,找不到刺激的時候就生不如死,因此,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稱作「六慾」是多麼的深刻。

7、至於「七情」,就是泛指人類的各種情緒。

《三字經》所述「七情」為「喜怒哀樂愛惡欲」。儒家認為,人修練到待人接物處事,不為情緒所障所累,便趨於聖人境界了。如《中庸》所說:

「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髮而皆中節,謂之和。」。

《黃帝內經》所述「七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中醫理論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五類情緒,分別歸屬「心、肝、脾、肺、腎」這五藏(髒)所司。

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了:「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五類情緒分別與「心、肝、脾、肺、腎」這五個內臟器官的內分泌有著緊密的聯絡。

2樓:匿名使用者

六慾:色、聲、香、味、觸、法 ;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

人為什麼會有七情六慾?七情六慾又分別指哪七情,哪六慾?

3樓:匿名使用者

何謂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麼,什麼是六慾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

」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可見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

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4樓:匿名使用者

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麼,什麼是六慾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

」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可見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

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人有七情六慾,其中七情指什麼?六慾又是哪六種?

5樓:好木木偶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

因此一般地說,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

「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可見六慾是泛指人與生俱來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6樓:阿離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 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最初,古人只說人有四種感情,就是在《中庸》裡出現過的「喜、怒、哀、樂」。後人解釋說,人遇到所喜好的就會「喜」,遇到所厭惡的就「怒」,得到所愛的就「樂」,失去所愛的就「哀」。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

因此一般地說,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7樓:幻世萌

禮記禮運》說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儒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 中醫理論中的七情指:

喜、怒、憂、思、悲、恐、驚。 東漢哲人高誘對六慾作的註釋:生、死、耳、目、口、鼻。

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 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 六慾。

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 總的來說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慾:食,財,物,權,情,性。

人的七情六慾分別指的是什麼?

8樓:卑運浩喜涵

何謂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麼,什麼是六慾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

」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可見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

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現代人似乎更喜歡籠統地提「七情六慾」,而不把七情六慾作具體的區分

9樓:月似當時

七情六慾

讀音:qī qíng liù yù

釋義: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恨。六慾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慾。

出處:「捐去三綱五常,絕去七情六慾,費其半菽,如失金珠,拔其一毛,有關痛癢。」 ——清·錢泳《履園叢話·臆論·五福》

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人的感情 。

10樓:匿名使用者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

儒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

憂、懼、愛、憎、欲。

中醫理論中的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

東漢哲人高誘對六慾作的註釋:生、死、耳、目、口、鼻。

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

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 還有的說法是:七情六慾醫家的七情:

喜、怒、哀、樂、愛、惡、欲。六慾:眼、耳、鼻、舌、身、意。

佛說六識 眼、耳、鼻、舌、身、意產生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故有七情 喜、怒、哀、樂、愛、惡、欲佛學大詞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慾,據大智度論卷二記載,係指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慾望:

色慾、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慾。今所用『七情六慾』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慾』,泛指人之情緒、慾望等何謂七情?《禮記?

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

奇怪的是,佛教的 「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那麼,什麼是六慾呢?

《呂氏春秋? 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

」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 可見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

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現代人似乎更喜歡籠統地提「七情六慾」,而不把七情六慾作具體的區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慾」,歌詞記不太清楚了,但有幾句印象很深,說什麼「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斷腸」,「陪你走過一段七情六慾全都品嚐/愛你的苦不要你扛淚不要你擋/七情六慾打翻/笑著哭哭著笑去想你的模樣 ……」具體哪七情六慾歌者雖然沒有說清楚,但卻把現代青年失戀後醉生夢死的心態和感覺唱得淋漓盡致、死去活來了。

說到這裡,情與欲似乎已經得到了統一。也就是說,情與欲是不能分開的,沒有情哪來的欲?沒有欲又哪來的情?

沒有情,沒有欲,六根清淨,四大皆空,不食人間煙火,沒有兒女情長,沒有悲歡離合,這樣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由此觀之,七情六慾是人類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動態,是人性基礎的基礎,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間生活的最基本色調。但人與人並不一樣,七情六慾的表現也就有五花八門,正所謂七情六慾人人有,千差萬別各不同。

正因為如此,如何表現人的七情六慾,就成了文學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和氣象萬千的話題

七情六慾的含義,七情六慾的意思

七情六慾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內心裡有不同種有很多很多複雜的情慾 七情六慾是人的心理反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 怒 憂 思 悲 恐 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 六慾是指人的眼 耳 鼻 舌 身 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七情六慾指的是什麼意思 七情六慾是什麼意思其實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有所不同。七情按 禮...

人為什麼要有七情六慾?為什麼人要有七情六慾

真正的愛情,是在能愛的時候,懂得珍惜。真正的愛情,是在無法愛的時候,懂得放手。因為,放手才是擁有了一切 請在珍惜的時候,好好去愛。在放手的時候,好好祝福 愛這個東西誰都說不清,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因為這件事是我親身經歷,愛可以讓你為對方做任何事,說任何話,愛就是無條件的為對方付出,做任何事做有意義...

所謂的「七情六慾」是哪七情,哪六慾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 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恨。六慾指眼 耳 鼻 舌 身 意六慾。回答簡潔明瞭,請採納!七情六慾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不同的學術 門派 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通常的說法,六慾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七情 喜 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