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五大經典柱式包括

2021-03-05 07:57:26 字數 6154 閱讀 5224

1樓:匿名使用者

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臘時期的3種,以及羅馬人對希臘柱式進行繼承和發展而形成的兩種,共有5種:古希臘的多立克柱式(doric)、愛奧尼柱式(ionic)以及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古羅馬的塔司幹柱式(tascan ordre)和復合柱式。

古典柱式是歐洲古代石質梁柱結構的幾種規範化的藝術形式。柱式包括簷部、柱頭、柱身和柱礎四個部分。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築的重要造型手段。

擴充套件資料

柱式體系代表著古希臘人在建築藝術的輝煌成就。這一體系從古埃及柱式發展而來,其高度規範化的經典三大柱式,完美展現了希臘人所追求的和諧、巨集偉和端莊。

多立克柱 出現最早,源自義大利半島。雄健有力,有20條凹槽,沒有柱基,柱頭沒有裝飾。柱身粗大(柱身直徑與高度比例1:6),象徵男性和寡頭貴族的高貴。

愛奧尼克柱 端莊秀雅,來自小亞細亞共和制城邦(今土耳其)。有渦卷裝飾和24條凹槽。柱身直徑與高度比例1:8,被比喻為成年婦女,反映著平民們的藝術趣味。

科林斯柱 華美富麗,來自希臘本土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科林斯城(挨著斯巴達、馬拉松)。在羅馬時代廣為流行,但對於希臘早期的審美來說過於華麗。其高挑纖細,被比喻成少女。

2樓:shmily蛋蛋

1多立克柱式(著名的雅典衛

城的帕提農神廟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愛奧尼克柱式(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3科林斯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的比例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採用的是科林斯柱式。)

4塔司幹柱式(多立克柱式的簡化最簡單、最穩重,無凹槽、有柱礎。傑出的巴洛克建築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幹柱廊環繞,整個布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5組合柱式(羅曼努姆廣場與奧古斯都廣場,等部分石柱和軍事紀念物凱旋門等大多都是用其餘四種柱式和最後一種羅馬組合式柱式建造而成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說古希臘柱式嗎?那應該有三種著名的柱式:多立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臘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粗大雄壯,沒有柱礎,柱身有20條凹槽,柱頭沒有裝飾,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衛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農神廟(parthenon)即採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愛奧尼柱式:希臘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如雅典衛城的勝利女神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um)。

科斯林柱式:希臘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採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古希臘時期的三種柱式與古羅馬到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柱式 外形與比例上有啥區別.最好有** 資料。

4樓:匿名使用者

希臘古典風格

神廟建築體現了希臘古典風格單純、典雅、和諧的風貌。多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是希臘風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築室內裝飾設計特色的基本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獷、剛勁,基座有三層石階,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構成,呈底寬上窄漸收式,柱頭由方塊和圓盤構成,無飾紋。

愛奧尼克柱式整體造型風格堅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乙個柱礎,縱向有凹槽24條,各凹槽的交接稜角上設計一部分圓麵,最具特徵的是它的柱頭,左右各有一對華麗、精巧、柔美的卷渦式裝飾。科林斯柱式用毛莨葉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式柱頭,規範而細膩,充滿生氣,其柱高、柱徑比例、凹槽都同於愛奧尼克柱式。古希臘風格的三種柱式常用於客廳的隔斷中。

新古典主義風格

新古典主義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實、復興古代的藝術形式為宗旨,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鼎盛期的作品,或莊嚴肅穆、或典雅優美,但不照抄古典主義並以摒棄抽象、絕對的審美概念和貧乏的藝術形象而區別於16、17世紀傳統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風格還將家具、石雕等帶進了室內陳設和裝飾之中,拉毛粉飾、大理石的運用,使室內裝飾更講究材質的變化和空間的整體性。家具的線形變直,不再是圓曲的洛可可樣式,裝飾以青銅飾面採用扇型、葉板、玫瑰花飾、人面獅身像等。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借鑑的,你看看還可以用嗎

一、 古代希臘的建築 1, 古希臘建築的地域特點:與愛琴海文化相同,但範圍要廣。 城幫制國家→西元前5c形成希臘 2, 古希臘的建築分期:

a 荷馬文化時期(bc11—bc8) b 古風文化時期(bc8—bc5),石砌神廟 c 古典文化時期(bc5—bc4),100餘年,神廟,露天劇場,競技場,廣場。 d 希臘文化時期(bc4—bc1) 3, 古希臘的建築特點: ① 古希臘採用梁柱體系,石構為主,最大跨度7—8m,而一般為4—5m。

② 牆體用石砌塊組成。 ③ 建築的變化小,體型封閉簡單。 4, 古希臘的建築例項:

① 古希臘的神廟 多神教國家:家神,祖先,祭王,英雄人物。 神廟的型制:

每廟奉一神或二神,為神的居所,面積較小,東向。 神廟的平面型制:a 圓形神廟 b 端柱式神廟 c 列柱式神廟 d 迴廊式神廟 ② 古希臘柱式→決定希臘建築形象的柱子格式。

柱式:柱子(柱礎,柱身,柱頭),簷部(額枋,簷壁,簷口) 柱式的種類:多立克柱式:

建立在三層的台階上,柱子沒有柱基,柱徑與柱高的比 例:1:4—1:

6,柱距:1.2d—1.

5d。 愛奧尼克式:1:

9—1:10,2d,有柱基。 科林斯式:

除柱頭處理不一樣之外,其餘與愛奧尼克式一樣。 人像柱:2.

31m高。 ③ 雅典衛城→西方建築史上稱為建築形體組合極為成功的例子,尤其是與建築 基地的結合。 中心點:

雅典娜的神廟 建築:a 帕提農神廟 b 伊瑞克先神廟 c 勝利神廟 d 衛城山門 衛城的主體建築:多立克柱式:

典型列柱圍廊式。 兩坡頂形成三角形山花,上面大量的雕飾,被認為是古典建築風格的典範。 5, 古希臘建築的藝術處理手法:

視覺校正法(視差校正,明暗校正,捲殺) 二, 古羅馬建築(前8—後4) 1, 古羅馬建築的分期: ① 伊特魯利亞時期(前8—前2):瘩券技術上有突出貢獻。

② 羅馬共和盛期(前2—前30年):前146年征服希臘。神廟,劇場,浴場,巴 西利卡(元腦辦公地),角鬥場。

③ 羅馬帝國時期(前30年—後476年):戰爭頻繁——凱旋門,紀功柱,皇帝 命名的廣場。 2, 古羅馬建築的成就——材料空間創造,結構,美學理論。

材料——利用火山灰形成天然混凝土。 結構方式:券柱式和羅馬券。

券柱式:由券與柱式組成,由券與柱的簷部和柱幹組成。 羅馬券:

券的組合成為拱(單拱,十字拱)。 美學理論:維特魯威《建築十書》。

3, 古羅馬建築例項的分析: ① 凱旋門——為紀念戰爭勝利而設的一種紀念性建築,常位於城市的交通要道 上,上有乙個或三個券形門洞,設有大量的雕刻。 ② 萬神廟——室內裝飾豪華豐富,結構採用穹窿技術。

四, **後的羅馬建築: 330年,古羅馬遷都拜占庭——君士但丁堡(中心) 395年,東西羅馬 476年,羅馬滅亡

三、 拜占庭建築 1, 拜占庭的歷史分期: ① 前期(興盛期:4—6世紀) 在君士但丁堡重建古羅馬城,**教回歸後改稱為(東)正教。

教堂規模大——聖索菲亞教堂。 ② 中期(7—12世紀) 建築占地少而注重高度發展,注重裝飾。 ③ 後期(13—15世紀) 2, 拜占庭建築的特點:

① 古希臘古典柱式,古西亞的磚石拱券,古羅馬的建築規模綜合體。 ② 採用彩色雲石和琉璃磚裝飾外牆。 3, 拜占庭的建築例項 ① 帆拱的創造:

利用帆拱過渡,使建築平面呈多邊形,是歐洲紀念性建築的主 要方式。 ② 教堂的型制(巴西利卡,集中式,十字式) ③ 聖索菲亞大教堂

對古羅馬建築發展中出現的五種古典柱式進行論述?

6樓:匿名使用者

古羅馬五柱式:塔司幹﹑羅馬多立克﹑羅馬愛奧尼﹑羅馬科林斯和混合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築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則。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徑為乙個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計算出包括柱礎(base)、柱身(shaft)和柱頭(capital)的整個柱子的尺寸,更進一步計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築各部分尺寸。

羅馬人繼承了希臘柱式﹐根據新的審美要求和技術條件加以改造和發展。

他們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廣泛用來建造規模巨集大﹑裝飾華麗的建築物﹐並且創造了一種在科林斯柱頭上加上愛奧尼柱頭的混合式柱式(***posite order)﹐更加華麗。

他們還改造了希臘多立克柱式﹐並參照伊特魯里亞人傳統發展出塔斯幹柱式(tuscan

order)。這兩種柱式差別不大﹐前者簷部保留了希臘多立克柱式的三隴板﹐而後者柱身沒有凹槽。愛奧尼柱式變化較小﹐只把柱礎改為乙個圓盤和一塊方板。

塔司幹﹑羅馬多立克﹑羅馬愛奧尼﹑羅馬科林斯和混合柱式﹐被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稱為羅馬的五種柱式。其風格的差異遠比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的差異為小﹐因而失去了鮮明性。

1.羅馬多立克柱式:羅馬多立克(the roman doric order)柱式是古羅馬人對希臘多利克柱式的改造,主要差別是在柱礎下面增加乙個台基。

外觀跟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頭下端添上一圈環狀裝飾;

柱身下新增了圓環形柱礎。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8:1,整個柱身顯得比較粗壯。

2.羅馬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又被稱為女性柱。

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

柱式與古希臘愛奧尼柱式相同,只是把柱頭上兩個渦卷間的連線曲線改為水平直線。

3.羅馬科林斯柱式:比列比愛奧尼柱更為纖細,柱頭是用毛莨葉(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

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裝飾性更強。

樣子與古希臘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10:1,顯得纖細高大;柱身上有24條凹槽;柱頭部分由兩層毛茛葉和渦卷圖案組成,渦卷圖案成對出現。

4.塔司幹柱式:塔司幹柱式(tuscan order)是古羅馬5種主要柱式中的一種,它的風格簡約樸素,類似於多立克柱式,但是同多立克相比省去了柱子表面的凹槽。

柱身長度與直徑的比例大約是7:1,顯得粗壯有力。

塔司幹柱式其實就是去掉柱身齒槽的簡化多立克柱式;

柱礎是較薄的圓環面。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壯。

5.混合柱式:又稱羅馬複合式柱式(roman ***posite order),將愛奧尼克柱式柱頭上的渦卷加入科林斯芼莨葉柱頭上。

這種柱式是將科林斯柱式的頂端與愛奧尼克柱式的渦卷相結合,使形狀顯得更為複雜、華麗。柱高跟柱徑的比例是10:1,顯得纖細秀美。

整體比較圖

細部比較圖

據文字推斷:

上左:塔斯幹; 上右:羅馬多立克

中左:羅馬愛奧尼; 中右:現代愛奧尼

下左:科林斯; 下右:混(組)合式

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十書》裡給柱式本身和柱式組合作了相當詳細的量的規定﹐用柱身底部的半徑作量度單位。他注意到這些規定要根據建築物大小﹑位置等具體條件作必要的調整。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在羅馬帝國流行﹐形成統一的羅馬建築風格。

古羅馬的柱式規範的影響非常深遠,成為了西方建築的基本母題,至今仍在被廣大建築師所學習和模仿。

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後﹐歐洲大多數地區柱式建築不再流行。在義大利雖然流風尚存﹐但細部和組合方式等都不很嚴格﹐與羅馬柱式有很大差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重新使用羅馬柱式作為基本的建築造型手段﹐追求風格的純正。16世紀下半葉的手法主義﹐產生了兩種潮流。一種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壞柱式的結構邏輯來創造新的建築形像﹐如螺旋式柱身﹑斷折的額枋﹑不均勻的開間﹑成組的柱子等﹐這種潮流被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繼承。

另一種是刻意求同﹐給五種柱式釐訂死板的規範﹐消除古羅馬時期普遍存在的變體﹐作出苛細的量的規定﹐這種教條化的潮流被17世紀的古典主義建築繼承。巴洛克建築流行於義大利等國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區﹔古典主義建築流行於法國和北美等地。它們都創造了一些新的柱式組合。

但二者在個別手法上互有滲透。後來﹐古典主義建築的影響比巴洛克建築的大。尤其是法國成了歐洲建築教育的中心以後﹐教條化的柱式就在歐洲成了主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

但裝飾仍多用巴洛克手法。

亞洲前五大經濟體是哪,世界五大經濟體分別是哪幾個國家?

1.中國 9.3萬億美元 2.日本 5萬億美元 3.印度 1.80萬億美元 4.南韓 1.2萬億美元 5.印度尼西亞 8700億美元 1 亞洲前五大經濟體是中國 日本 南韓 印度和中國台灣。2 經濟體,是指對某個區域的經濟組成進行統稱和劃分。經濟體可以指乙個地區,如台灣地區,或地區內的國家群體,如歐...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五大經典戰役有多麼慘

七十年前,二戰橫掃歐洲,將世界上所有主要軍事力量捲入其中,只留下一片腥風血雨和破敗不堪的景象。至少5千萬人在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爭中喪命,因此二戰也被認為是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1939年,德國大 者及野心家阿道夫希特拉的權利慾望膨脹到了極點,並開始對波蘭發動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拉開序幕。德國,義...

2023年世界前五大經濟強國是誰

首先,從gdp來看,國內人均gdp和人均gdp人口 主要取決於位置,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國內產業的發展中國家,人均高質量,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穩定,容易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gdp的法律 人口可以解決資源集中的行業,成為乙個領域的上游集團 如南韓的三星 而發達國家依靠技術差距來獲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