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果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
開始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
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中日****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提前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是中國由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是中國由**到統一的轉折點,是中國社會政治由**到逐步民主的轉折點。由這一系列轉折,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
同時,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開闢了發展壯大的前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和核心地位。
擴充套件資料:
事件背景:
2023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撤出了東北,退入山海關內。2023年1月1日,榆關抗戰爆發。同年1月3日,山海關失守。
202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爆發。
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熱河抗戰失敗。張學良引咎辭職,出國考察。2023年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被***命名為兩萬五千裡長征的轉移。
抵達陝北革命根據地保安縣吳起鎮會師。東北軍剿共遭遇失敗。2023年9月20日,蔣中正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任命張學良為副司令,調東北軍入陝甘剿共。
2023年10月1日,東北軍在勞山戰役中,王以哲的67軍110師2個團和師部被殲,師長何立中戰死,團長裴煥彩被俘。2023年10月29日,東北軍在榆林橋戰役中,107師和619團全部被殲。
團長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2023年11月,直羅鎮戰役中,紅軍僅以800多人的**就殺、傷、俘6000多東北軍精銳109師的士兵。張學良部隊的戰局失利以及後來面對共產黨的停戰對峙。
導致蔣介石親自前往西安督戰。由於緊接著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一二九運動以及後來的兩廣事變,都強烈的反映了中國人民一致抗日對外的決心。
2023年4月起,張學良開始了和中國共產黨的秘密接觸。4月9日,張學良駕機飛抵延安會見***,同機的還有王以哲、劉鼎。2023年9月,中國共產黨與東北軍正式簽訂了《抗日救國協定》。
雙方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中國工農紅軍、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形成了擁護「民族統一戰線」的「鐵三角」。張學良向紅軍提供了大量的過冬棉花,藥品、新鮮食物等物資。
解決了紅軍過冬的燃眉之急。2023年12月4日,蔣介石抵達西安,給張學良造成良好的政變條件。張學良正猶豫不決之時,蔣介石召見邵力子及十七路軍、東北軍軍師長以上**。
造成張、楊的恐慌,楊虎城出於公心,屢次向張學良提意見,遭拒絕。後來又找見邵力子,讓他通知大公報社可以發表對張、楊的**,並撤銷職務,引起社會各界不滿。
2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再度合作,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成為有國內戰爭走向抗日長的歷史轉折點,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樓:琦桂花富羅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內內戰到和平,由**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4樓:秋知語
1、為了逼蔣介石抗日,2023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他們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結果:和平解決
意義:標誌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史上也稱為雙十二事變.
2023年12月,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率部發動的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對於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起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在西北地區,以西安為中心的國民黨軍隊的主要力量有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率領的第十七路軍,這兩支軍隊均非蔣介石嫡系,屢受排擠,對此,他們極為不滿,尤其是東北軍,過去盲目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棄守東北,遭到國人唾棄,後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損失,全軍上下深感「剿共」沒有出路,強烈要求抗日,收復東北國土。在瓦窯堡會議之後,中國共產黨通過種種渠道,大力開展對這兩支軍隊的工作,堅定了張、楊聯共抗日的決心,從而使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區取得勝利。
西安事變前夕的張學良(左)與楊虎城
張學良自從在西北地區實行聯共抗日之後,曾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都被拒絕。蔣介石調集嫡系軍隊約30個師準備從河南開入陝甘參加「剿共」。之後,蔣又於2023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張學良、楊虎城把軍隊全部開赴陝北「剿共」前線。
12月12日凌晨,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扣留了蔣介石,並囚禁了陳誠、衛立煌等國民黨軍政大員,隨即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
西安事變發生後,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如何對待事變的問題上,南京當權勢力中出現了兩種對立的主張。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為代表的親日派竭力策動「討伐」,轟炸西安,企圖取代蔣介石的統治地位;而親英美派的蔣介石親屬宋美齡、孔祥熙、宋子文等則不顧何應欽的反對,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介石而積極努力。
西安事變指揮部——楊虎城公館
中共**在對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進行正確分析之後,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引起的問題,反對新的內戰;同時中共**還主張用一切方式聯合南京的左派,爭取中派,反對親日派,以推動南京**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張學良、楊虎城和共產黨並不想加害蔣介石,而希望和平解決此次事變的態度後,於22日派宋子文、宋美齡到西安談判。***作為中共**全權代表也參加了談判。他遵照**的有關指示,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商討並進行同南京方面的談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經過兩天的商談,宋美齡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個月後抗日發動」等項承諾。12月24日晚,***會見蔣介石,當面向蔣介石說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政策。蔣介石表示同意談判議定的六項條件,允諾「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國決不再發生**內戰」。
2023年12月13日,《西安文化**》刊載關於西安事變的報道
25日下午,張學良決定釋放蔣介石,並親自陪同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蔣介石立刻扣留張學良。訊息傳出後,西安出現動盪不安的局勢,東北軍中堅決主張聯共抗日的王以哲軍長被東北軍中一部分過激分子殺害,內戰危險重新出現。
***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堅定而細緻地進行工作,鞏固了紅軍和東北軍、十七路軍的團結,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偉大成果。
2023年4月2日,***由西安返回延安,***等到機場迎接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各種社會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內戰在事實上大體停止下來了,國共關係得到迅速發展,從而開始了國內和平的新時期;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張學良、楊虎城將軍是歷史的功臣。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解除了楊虎城的兵權,又強迫改編了東北軍和西北軍。楊虎城被蔣介石長期囚禁,2023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
張學良在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前被蔣介石脅迫到台灣,2023年10月15日在美國夏威夷逝世。 西安事變: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
3、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首先,張楊兩將軍發動事變是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第一次見到***時就建議:「根據我兩年來的觀察,蔣可能抗日,他錯在先安內後攘外,你們在外面逼,我在裡面勸,內外夾攻,定能扭轉過來。
」當張楊起事時明確表示:「捉了(蔣)之後,只要他答應抗戰,我們還擁護他作領袖。」但是東北軍、十七路軍內部對如何處置蔣介石議論紛紛,統一內部思想是乙個艱鉅的任務。
中共**堅持和平解決。中共**得知西安事變的訊息後,感到又突然又欣喜,接連召開會議研究。在統一思想後,派***等領導人前往西安談判,一直堅持和平解決爭端。
西安事變也教訓了蔣介石。成為階下囚的蔣介石看到如內戰再起,他難免不死於南京的狂轟濫炸,因而於17日下令何應欽停止對西安的討伐。事變的成功發動使他認識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幾十萬大軍所能阻擋,不得不正視歷史發展趨勢,擇善而從,答應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因而派宋氏兄妹同張學良、楊虎城、***談判,並當面向***表示:由宋子文、宋美齡、張學良全權代表他與***解決一切。他回南京後,***可直接去談判。
他離開西安後,雖然違背諾言,扣押張將軍,陳兵潼關,但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內戰。而是以軍事為後盾進行政治分化。顧祝同進入西安後,未動兵刃,蔣介石又速派張冲趕赴西安,參加和***的談判。
隨後,蔣介石一在杭州,二在廬山,最後在南京和***多次談判,終於於2023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這一切變化都與西安事變密不可分。中共**對西安事變一直評價很高,認為是挽救國家民族一大危機,「成為當時停止內戰、發動抗戰的乙個歷史上的轉變關鍵」。
4、 西安事變是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後的不抵抗被全國人民譴責的情況下,受中共唆使進而不滿「先剿共、再抗日」,於2023年年底在西安挾持蔣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組**、出兵抗日等八項主張。西安事變使得國民**停止剿共、聯共抗日,導致**的抗日準備被迫中斷,全面抗日提前爆發;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獲得喘息機會,釀成抗戰勝利後的全面叛亂。
中國共產黨方面的評價
由於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十年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發動了全民的抗日戰爭,並堅持八年直至勝利。
***對張學良的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簡述西安事變的歷史背景結果和歷史意義
日軍進一步侵略華北,這使得中日民族 矛盾上公升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 楊虎城出於愛國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並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不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親臨西安督戰,致使張 楊處於抗日不...
長征勝利的意義,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輾轉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
抗戰勝利的意義,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鬥爭的勝利。2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