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吸菸換一種說法是什麼,禁止吸菸的象徵意義

2021-03-04 09:01:23 字數 4324 閱讀 8171

1樓:逆襲吊絲是好人

此地不適合吸菸。

中共**辦公廳、***辦公廳2023年12月29日印發了《關於領導幹部帶內頭在公共場所禁菸有關事項的容通知》。通知要求,各級領導幹部不得在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吸菸,在打造無菸黨政機關的同時,各級黨政機關公務活動中也嚴格實行「無菸化」。

自2023年1月起,中國內地將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它可能的室外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菸。國家衛生部婦社司司長楊青在衛生部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這一資訊時稱,這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要求提出的目標。

2023年1月,北京市第十屆人代會第三次會議代表手冊首次明確規定,代表吸菸要在樓外區域,室內禁止吸菸。

2023年10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菸草控制政策評估專案(itc專案)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北京聯合釋出《中國無菸政策——效果評估及政策建議》。該報告指出,嚴格而全面的全國禁菸法規將保護中國13.4億人口不受二手菸的危害,這一規定將受到廣大群眾包括吸菸者的熱烈歡迎。

禁止吸菸的象徵意義?

2樓:想你de歲月

要吸菸還是要健康

吸菸,實在是人類文明的乙個怪現象。首先,吸菸源於南美玻利維亞的土著人士,很少有土著人士的生活習慣能如此根深蒂固地影響現代文明社會的人群,而吸菸卻是。其次,吸菸有害健康,絕大多數的吸菸者都心知肚明,但仍是照吸不誤。

若數人類文明的悲哀,戰爭當然第一,吸菸怕也是其中之一了。

吸菸的起源和發展

查考吸菸的歷史,據說是哥倫布環球航行時到達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看到當地的土著人在舉行宗教儀式時點燃一種植物的葉子,造成一種煙霧燎繞的氣氛,然後酋長用一根木製的管子吸菸。出於好奇,他將一些菸草的種子帶到歐洲,在自家的院子裡試種。大約過了幾十年。

據述法國皇太后患頭痛病,法國駐葡萄牙大使尼古特聽說吸菸能治頭痛,於是便將菸葉進呈了皇太后,皇太后吸后感覺挺好,於是便日日吸菸,皇太后一帶頭,王公大臣們群起仿效。當時歐洲各國皇室無不沾親帶故,法國皇室吸菸之後,各國貴族也都以吸菸為時尚了。貴族吸菸,黎民百姓也就覺得吸菸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慢慢地仿效了起來。

這是距今約400多年的16世紀之事。

菸草由西班牙人帶到菲律賓,然後傳入我國閩粵一帶。不過中國到底是個文明古國,吸菸之風氣一旦傳入,便被發現不利健康,時人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記述:「吸菸......肺焦,諸藥不效,**而亡」,「諸藥不效,**而亡」大約是生了肺癌,那時沒有ct檢查,只好作此估計了。

地方官還真的奏報朝廷。朝廷也認真,崇禎皇帝下令禁菸,算起來,中國人認識吸菸的危害比西方人早400年,而崇禎皇帝也可以算作為第一位主張禁菸的國家元首了。可惜不久,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皇帝吊死煤山,禁菸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吸菸在世界各地的流行雖說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但真正大規模的流行卻是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前後。先是有人發明了捲菸,即如今人們廣泛使用的香菸,給吸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不用煙壺、煙斗、煙袋了,幾乎隨處可吸、隨時可吸,而且隨著菸葉的大量種植,菸廠的普遍設立,香菸的**也便宜了,吸菸變成了大眾化的嗜好。

吸菸危害健康

人們終於察覺了吸菸對健康的危害,2023年英國皇家內科學會提出吸菸有害健康,次年,美國國家衛生部發表***,指出應該推行控菸的工作。這是人們從現代科學的意義上對吸菸有害認識的開始。現已查明,煙霧中的有害物質達600多種,其中已確定的致癌物質便有40多種。

吸菸是引起肺癌的主要致**素,吸菸的人與不吸菸的人相比患肺癌的危險性高8~12倍。不只肺癌,與不吸菸的人相比,吸菸的人患喉癌的危險性高8倍,患食管癌的危險性高6倍,患膀胱癌的危險高4倍。此外,胰腺癌、胃癌、肝癌的研究者們也認為,這些癌的發生也與吸菸有一定的關係。

吸菸與癌症關係中最突出的是與肺癌的關係,煙焦油中的苯並芘是煙霧中最主要的致癌物質,其他如放射性氡、釙、亞硝胺等等都已經是確定的致癌物質了,這些物質進入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中,損害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積累到一定的量,便可能發生癌變。腫瘤學上有乙個叫做「勃氏吸菸指數」的,說每天吸菸的支數乘以吸菸的年數,如乘積大於400(支/年)則此君已成肺癌的「高危物件」了,即他患肺癌的危險性高於不吸菸的人10倍以上了。吸菸的危害不只在引發癌症一項,煙霧中的尼古丁有收縮血管的作用,能使**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收縮,影響心肌的血液**,引發冠心病。

據流行病學家統計,吸菸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是不吸菸者的10倍,而對冠心病患者而言,患病後繼續吸菸者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更高於不吸菸者的20倍。心臟病學家都將吸菸作為心肌梗死發病的主要誘發因素看待的。煙霧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能使紅細胞中負責運送氧的血紅蛋白變性,而降低輸氧的能力,導致全身各處組織缺氧。

心肌缺氧會影響心肌的收縮力,動脈壁缺氧會使血管壁的內皮細胞受到損害,是動脈硬化的發**素之一。缺氧使紅細胞數量反應性增加,血黏度增高,極易導致血栓形成。腦組織是全身耗氧量最多的組織,如心腦血管的硬化,吸菸對腦的健康也是乙個重要的危害因素,故吸菸是引起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已是不爭的事實。

人身體的構造是十分完備的,眉毛可以擋住額頭上的汗流入眼睛,鼻毛可以阻擋灰塵進入呼吸道,人的氣管、支氣管的黏膜上皮細胞也有這種防衛的設施,一是這些細胞能分泌出黏液,將透過鼻毛進入氣管、支氣管的灰塵、細菌粘住,免得它們進入肺泡之中。而且這些細胞還有一種極細的纖毛,這些纖毛能向上擺動,將粘著灰塵與細菌的黏液從支氣管送到氣管、從氣管送到喉頭,人們喉頭一癢,咳嗽一聲便將這些黏液排出來,這便是痰。煙霧中的大量的微粒被吸入氣管、支氣管中,氣管、支氣管的防衛機制馬上啟動,分泌出黏液來粘住這些不速之客,吸菸吸進的煙霧微粒終是太多,黏液大量分泌的結果卻「淹沒」了纖毛,這些黏液無法排出。

氣管裡的溫度是37°C,黏液裡多的是糖分、蛋白質,可供細菌繁殖。隨著空氣吸進來的細菌便在此安營紮寨,於是氣管炎、支氣管炎形成,吸菸不斷,氣管、支氣管的炎症也好不了,天長日久成為慢性,若在老人則稱為「老慢支」(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氣管、支氣管是空氣進出的通道,這裡一發炎,空氣進出便不順暢,新鮮的進不來,便會缺氧,廢的出不去,撐在肺泡裡便形成肺氣腫。

日子久了,影響到心臟,便是肺源性心臟病,缺氧影響到腦,便是肺源性腦病,都是要命的毛病。據估計,在中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中至少60%是因吸菸引發的。

據國家衛生部統計,我國人口死亡的前三位原因為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及呼吸道疾病。這三類疾病的總和佔人口死亡的72%。而這三類疾病無一例外都與吸菸關係密切,菸吸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實在不容忽視。

其實吸菸的危害還不止此,長期吸菸導致腦組織慢性缺氧,老年痴呆的發病率增高。吸菸使胃血管痙攣、胃黏膜貧血,潰瘍及炎症不易**。吸菸使婦女月經不調的機會增多,吸菸男子的精子活力下降。

孕婦吸菸,她的胎兒出世時體重平均減少1公斤。

吸菸的危害還有引**災的可能,許多森林火災,究其緣由,常是由乙個小小的未熄滅的菸蒂引發的。除了公私財產的損失外,也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

吸菸不但危害自己的健康,還危害他人,即「被動吸菸」的問題。被動吸菸是指在狹小的空間中吸菸者對不吸菸者造成的危害。這種危害實在不能輕視,有研究認為被動吸菸對健康的影響甚至比主動吸菸的危害更大。

因為吸菸人在抽吸時由於空氣流經菸頭,其中氧的助燃作用,煙頭部溫度可高達1600°C,比不在抽吸時的600°C高出許多,一些有害物質,可能被較多的燃燒掉,所以被動吸菸者吸入的煙霧的危害可能更大些。英國曾有乙個調查報告稱,乙個家庭中如果有乙個成員吸菸,則其他成員患癌症的危險性要比無人吸菸的家庭成員高一倍,如有兩人吸菸則高兩倍。所以,不應在公共場所吸菸,其實也應包括不在家中吸菸。

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10月15日在日內瓦公布了「全球最新菸草瘟疫圖」,表明目前全球有吸菸人士11億,75%在發展中國家。菸草在全球每小時殺死560人,相當於每年殺死490萬人。並指出如不採取有力措施,到2023年每年將有840萬人死於與吸菸有關的疾病,相當於每2名今日之年輕菸民中將有1名因吸菸而死亡。

我國有菸民3.5億,中國每年與吸菸有關疾病而死亡者達200萬。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菸日」,每年提出乙個口號。

據統計,全球因吸菸導致的損失每年約2000億美元,其中1/3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經濟損失或許還可以彌補,健康和生命的損失就難以用金錢估量了,世界無菸日的口號之一「要吸菸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倒真是每一位吸菸者應該思量的事了。

戒菸好處多

吸菸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提倡戒菸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吸菸者戒菸後煙霧對其造成的損害將逐步消除。英國曾調查一批曾吸菸而後戒菸的男性醫生,追蹤觀察他們與吸菸有關疾病的發生情況,研究證實,吸菸者戒菸後有關疾病將逐步減少,直到16年後他們患病的情況才與從不吸菸者相同。

這一經典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吸菸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是根深蒂固的,但是還是可以逐步消除的。以肺癌而論,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之前,美國肺癌發病率每年以0.6個百分點逐級攀公升,進入90年代之後持平,而在2023年之後則每年以0.

4個百分點下降。據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報告,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以控菸為代表的生活行為的改善」。美國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大力推進控菸的工作,經過30多年的努力,美國的菸民幾乎減少了一半,在社交場合如果吸菸將被人輕視,這就為有心戒菸的人提供了乙個良好的社會支援。

3樓:zhang聖鑫

公民的素質的提高程度。

換一種說法,換一種說法怎麼說?

請問把什麼事情換一種說法。問題描述的太簡單,具體不知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只有自己把問題描述清楚了,別人才能更好的回答你的問題。一般在別人無法聽懂的情況下,需要換另一種說法。一般會換成更簡便,通俗的說法,使人更容易接受,聽懂。同樣的事情 不同的說法 換一種方式說 結果大相徑庭 換一種說法,你說什麼換一種...

換一種說法,隨便哪種,不改變意思,換一種說法

在場的觀眾都為派特利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不改變意思,換一種說法 翠鳥搭窩的本領被科學家叫做動物的生存本能 翠鳥搭窩的本領是動物的生存本能。科學家難道不是把翠鳥打窩的本領叫做動物的生存本領嗎?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換一種說法是什麼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當過 宮廷顧問 有一次,皇帝讓他解...

句子換一種說法,意思不變,給句子換一種說法,意思不變

雖然我會救處於危險中的你,但那不代表我就會放任你去傷害更弱小的人.知難而進,但不能踏著弱者的肩膀。前面照抄,除了戳穿你,沒有別的選擇。上語文課時,老師講過,反問句將難道,豈能,等等改成沒有,無,不能不。肯定句,將肯定詞去掉加難道,豈能。這就是意思不變,換令種說法。雙重否認等於肯定句。如不能不,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