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湖教法的含義和意義,何為「蘇湖教法」

2021-03-04 09:01:04 字數 5330 閱讀 7944

1樓:匿名使用者

「蘇湖教學法」又名「分齋教學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蘇州、湖州二地辦專學,使用的一種屬新的教法。這種教法一反當時盛行的重視詩賦歌律的學風,提倡經世致用的實學,重經義和時務,主張」明體達用「。他在校中設「經義」、「治事」兩齋,經義齋學習研究經學基本理論,屬於」明體「之學;治事齋則以學習農田、水利、軍事、天文、曆算等實學知識為主,屬於」達用「之學,在治事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攝一事,創立了分科教學和學科的必修以及選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

范仲淹當政興學時,曾取其法,「著書令於太學」。此謂「蘇湖教法」。

「蘇湖教法」的意義:

1.在中國教學制度發展史上,第一次按照實際需要,在同一學校中分設經義齋和治事齋,實行分科教學;

2.治民、治兵等實用學科正式納入官學教學體系之中,取得了與儒家經學同等的地位;

3.並且開創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聲。

分齋教學制度產生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四方之士,雲集受業」,紛紛到胡瑗主持的湖州州學來求學。甚至京師太學,也「取胡瑗法以為法」,開創了我國分科教學之先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何為「蘇湖教法」

2樓:席洛爾

蘇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蘇州、湖洲二地辦學,使用的一種新的教法。這種教法改變當時重辭賦的學風,而重經義和時務。他在校中設「經義」、「治事」兩齋,經義齋學習研究經學基本理論,治事齋則以學習農田、水利、軍事、天文、曆算等實學知識為主,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攝一事。

范仲淹當政興學時,曾取其法,「著書令於太學」。此謂「蘇湖教法」。

蘇湖教法的介紹

3樓:i_u撣

「蘇湖教學法」又名「分齋教學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蘇州、湖州二地辦學,使用的一種新的教法。

宋朝時期教育制度的發展演變

4樓:曹丕

封建社會後期**官學的發展,具有如下特點:

1思想統**益強化。「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教育思想,到南宋末年以後,更獲得正宗地位。元代開始,朱熹注的《四書集注》被御定為基本教材。

2等級限制逐步消失。宋代國子學與太學的等級限制已趨寬鬆。元、清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統一政權,統治以漢人為主體的國家,故學校的民族界限極森嚴。

少數民族生員在學的待遇與出仕,均優於漢族國子監生。但就同一民族的學生而言,等級限制逐步趨向消失。

3太學教學組織形式的不斷發展。宋皇祐、嘉祐年間,太學中推行胡瑗的「分齋教學」(又稱「蘇湖教學法」)。其特點是經義與實學並重,因材施教與學友互相切磋相結合。

宋熙寧、元豐期間,推行王安石創立的「三舍法」,即在太學中分置外舍、內舍與上舍,建立了一套品德與學業兼顧、平時考查與公升舍考試並重的公升舍及詮選制度,試圖將國家選拔人才與培養人才統一於學校。元延佑期間,繼 「三舍法」 建太學六齋,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各二齋,東西相向。三等之間,始有確切的程度區分。

漢人公升入上兩齋,蒙古及色目人進入中兩齋,實行積分制。明、清因之。明國子監首創監生「歷事」制度,即監生實習制度,時間1~年不等。。

宋的地方教育比漢、唐發達,其特點如下:如

1設立專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長官。宋熙寧四年(1071)始設諸路學官。宋崇寧二年?11,諸路設提舉學事司。

2國家頒置學田作為地方學校的固定經費。宋天聖元年(1023)第一次賜兗州學田。宋熙寧四年田。宋詔諸州「給田十頃贍士」。凡地方官學均有相應的定額學田,田租收支由學校經理。

3注意發展地方科技教育和武學教育。兩宋繼唐在地方設立醫學。

5形成了較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宋以後分別建立了府、州、縣、社各類學校的建制與廩養制度(規定教官名稱、職責以及學生人數和待遇),教學制度,考試制度,獎懲制度,以及向**國子監輸送監生的貢士制度等,頗為詳備(見中國古代地方官學)。

總之,中國封建後期官學,就建制而言,從**到地方,堪稱完備。但其在培養人才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則視各個朝代各個皇帝的政治統治力量強弱而轉移。而地方官學的興衰,則更與州、縣守令對待教育的態度直接相關。

宋熙寧、元豐時期,明洪武、永樂時期,太學、國子監頗具特色。北宋胡瑗受聘蘇州、湖州府教授,所創造的「蘇湖教學法」,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尤為著名。一般說,歷代多數帝王熱衷於科舉取士,而忽視培養人才的學校,尤其在每一朝代後期,學校徒有形式,僅為生員取得應科舉考試的一種資格而已。

宋以後,怎樣處理科舉取才與學校育才的關係,一直是封建政論家和教育家所爭論的重要課題。

5樓:李廣

發展演變

**官學

宋在國子監下設定教授經學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廣文館及闢雍存在時間短暫),傳授各種專門知識和技藝的武學、律學、醫學、算學、書學、畫學。遼在國子監下曾置上京、中京、東京、西京、南京五國子學。金國和元代仿宋在國子監轄下除設立國子學外,還建置以本民族語言進行教學的學校,如女真國子學,蒙古國子學等,亦分別稱國子監。

其目的在於儲存和發展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保持本民族的性格特徵與傳統。

特點封建社會後期**官學的發展,具有如下特點:

1思想統**益強化。「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教育思想,到南宋末年以後,更獲得正宗地位。元代開始,朱熹注的《四書集注》被御定為基本教材。

2等級限制逐步消失。宋代國子學與太學的等級限制已趨寬鬆。元、清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統一政權,統治以漢人為主體的國家,故學校的民族界限極森嚴。

少數民族生員在學的待遇與出仕,均優於漢族國子監生。但就同一民族的學生而言,等級限制逐步趨向消失。

3太學教學組織形式的不斷發展。宋皇祐、嘉祐年間,太學中推行胡瑗的「分齋教學」(又稱「蘇湖教學法」)。其特點是經義與實學並重,因材施教與學友互相切磋相結合。

宋熙寧、元豐期間,推行王安石創立的「三舍法」,即在太學中分置外舍、內舍與上舍,建立了一套品德與學業兼顧、平時考查與公升舍考試並重的公升舍及詮選制度,試圖將國家選拔人才與培養人才統一於學校。元延佑期間,繼 「三舍法」 建太學六齋,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各二齋,東西相向。三等之間,始有確切的程度區分。

漢人公升入上兩齋,蒙古及色目人進入中兩齋,實行積分制。明、清因之。明國子監首創監生「歷事」制度,即監生實習制度。

地方官學

仍照唐制按地方行政區域建學。宋地方行政分路、州(府、軍、監)及縣**,州以下設定教授儒經的學校。遼、金仿宋建有府學、州學及縣學。

元地方行政分路、府、州、縣四級。各級均設定教授四書五經的儒學,內附設小學。

特點宋的地方教育比漢、唐發達,其特點如下:如

1設立專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長官。宋熙寧四年(1071)始設諸路學官。宋崇寧二年?11,諸路設提舉學事司。

2國家頒置學田作為地方學校的固定經費。宋天聖元年(1023)第一次賜兗州學田。宋熙寧四年田。宋詔諸州「給田十頃贍士」。凡地方官學均有相應的定額學田,田租收支由學校經理。

3注意發展地方科技教育和武學教育。兩宋繼唐在地方設立醫學。

5形成了較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宋以後分別建立了府、州、縣、社各類學校的建制與廩養制度(規定教官名稱、職責以及學生人數和待遇),教學制度,考試制度,獎懲制度,以及向**國子監輸送監生的貢士制度等,頗為詳備(見中國古代地方官學)。

總之,中國封建後期官學,就建制而言,從**到地方,堪稱完備。但其在培養人才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則視各個朝代各個皇帝的政治統治力量強弱而轉移。而地方官學的興衰,則更與州、縣守令對待教育的態度直接相關。

宋熙寧、元豐時期,明洪武、永樂時期,太學、國子監頗具特色。北宋胡瑗受聘蘇州、湖州府教授,所創造的「蘇湖教學法」,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尤為著名。一般說,歷代多數帝王熱衷於科舉取士,而忽視培養人才的學校,尤其在每一朝代後期,學校徒有形式,僅為生員取得應科舉考試的一種資格而已。

宋以後,怎樣處理科舉取才與學校育才的關係,一直是封建政論家和教育家所爭論的重要課題。

宋朝著名學院

參考

6樓:匿名使用者

**管學:宋在國子監下設定教授經學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廣文館及闢雍存在時間短暫),傳授各種專門知識和技藝的武學、律學、醫學、算學、書學、畫學。遼在國子監下曾置上京、中京、東京、西京、南京五國子學。

金國和元代仿宋在國子監轄下除設立國子學外,還建置以本民族語言進行教學的學校,如女真國子學,蒙古國子學等,亦分別稱國子監。其目的在於儲存和發展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保持本民族的性格特徵與傳統。

封建社會後期**官學的發展,具有如下特點:

1思想統**益強化。"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教育思想,到南宋末年以後,更獲得正宗地位。元代開始,朱熹注的《四書集注》被御定為基本教材。

2等級限制逐步消失。宋代國子學與太學的等級限制已趨寬鬆。元、清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統一政權,統治以漢人為主體的國家,故學校的民族界限極森嚴。

少數民族生員在學的待遇與出仕,均優於漢族國子監生。但就同一民族的學生而言,等級限制逐步趨向消失。

3太學教學組織形式的不斷發展。宋皇佑、嘉佑年間,太學中推行胡瑗的"分齋教學"(又稱"蘇湖教學法")。其特點是經義與實學並重,因材施教與學友互相切磋相結合。

宋熙寧、元豐期間,推行王安石創立的"三舍法",即在太學中分置外舍、內舍與上舍,建立了一套品德與學業兼顧、平時考查與公升舍考試並重的公升舍及詮選制度,試圖將國家選拔人才與培養人才統一於學校。元延佑期間,繼 "三舍法" 建太學六齋,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各二齋,東西相向。三等之間,始有確切的程度區分。

漢人公升入上兩齋,蒙古及色目人進入中兩齋,實行積分制。明、清因之。明國子監首創監生"歷事"制度,即監生實習制度,時間1~年不等。

地方管學:仍照唐制按地方行政區域建學。宋地方行政分路、州(府、軍、監)及縣**,州以下設定教授儒經的學校。

遼、金仿宋建有府學、州學及縣學。元地方行政分路、府、州、縣四級。各級均設定教授四書五經的儒學,內附設小學。

宋的地方教育比漢、唐發達,其特點如下:如

1設立專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長官。宋熙寧四年(1071)始設諸路學官。宋崇寧二年?11,諸路設提舉學事司。

2國家頒置學田作為地方學校的固定經費。宋天聖元年(1023)第一次賜兗州學田。宋熙寧四年田。宋詔諸州"給田十頃贍士"。凡地方官學均有相應的定額學田,田租收支由學校經理。

3注意發展地方科技教育和武學教育。兩宋繼唐在地方設立醫學。

4形成了較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宋以後分別建立了府、州、縣、社各類學校的建制與廩養制度(規定教官名稱、職責以及學生人數和待遇),教學制度,考試制度,獎懲制度,以及向**國子監輸送監生的貢士制度等,頗為詳備(見中國古代地方官學)。

總之,中國封建後期官學,就建制而言,從**到地方,堪稱完備。但其在培養人才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則視各個朝代各個皇帝的政治統治力量強弱而轉移。而地方官學的興衰,則更與州、縣守令對待教育的態度直接相關。

宋熙寧、元豐時期,明洪武、永樂時期,太學、國子監頗具特色。北宋胡瑗受聘蘇州、湖州府教授,所創造的"蘇湖教學法",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尤為著名。一般說,歷代多數帝王熱衷於科舉取士,而忽視培養人才的學校,尤其在每一朝代後期,學校徒有形式,僅為生員取得應科舉考試的一種資格而已。

宋以後,怎樣處理科舉取才與學校育才的關係,一直是封建政論家和教育家所爭論的重要課題。

蘇必利爾湖是哪個國家的,北美的蘇必利爾湖在哪

蘇必利爾湖 lake superior 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被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與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所環繞.蘇必利爾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中最大的一座,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第二大湖泊,也是世界上第一大淡水湖,以蓄水量而言,是世界上第4大的湖泊.湖面東西長616公里,南北最寬處257公里,湖...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A裡海B貝加爾湖C蘇必利爾湖D密西根

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1622年為法國探險家所發現,湖名取自法回語,意為 上湖 答該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被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與美國的明尼蘇達州 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州所環繞 湖面東西長616公里,南北最寬處257公里,湖面平均海拔180公尺,水面積82414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05公尺 故選...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它是由什麼作用形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它是由內力作用形成的,屬於斷層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它是由於什麼作用形成的 五大湖是由於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 冰川侵蝕 刨蝕 作用形成。北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 淡水湖群,即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 密西根湖 休倫湖 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等5個相連湖泊的總稱,又稱大湖,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