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鱉韻鱉憋跌copy
怎麼作詩才能押韻?
2樓:陳mc樂園
漢字的發音,用漢語拼音來解釋,是由聲母和韻母兩個音合拼而成,比如「人」字的發音,由聲母r和韻母en拼出來。所謂押韻,就是兩句話,各自最後乙個字的拼音韻母相同。比如人(r-en)和真(zh-en)、春(ch-un)。
這裡春字的韻母un實際是uen的縮略規範,其中en是韻尾,押韻,只要韻尾一致即可。
平仄,是漢字發音的聲調,平聲,過去分陰平、陽平,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中的一聲和二聲;仄聲,過去有上、去、入三聲,上聲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的三聲,去聲相當於今天漢語拼音聲調的四聲。入聲,這個聲調,在今天的標準普通話中已經不存在了,過去的入聲字,今天已經分攤進其他四個聲調裡,其中以歸入平聲的居多。
作為詩詞、詩歌來講,由於體裁的不同,押韻的方式也略有差異。像我們看到的古詩中的五言、七言等體裁,是兩個五言或七言句子合成乙個完整句子,稱為「一聯」,每聯的結尾押韻。而且,韻字的聲調必須保持一致,即平聲和平聲字相押,仄聲和仄聲字相押。
平仄聲調之間不得押韻。
但是,有一些特殊情況下,一聯中的兩個句子都需要押韻——其一長詩(篇幅較短的詩,中間換韻的情況極為罕見)換韻的地方,換韻的一聯,首句要起新韻,次句要押新韻,其後,每聯一押新韻。其二,就是一首詩的首聯首句,通常可押可不押,主要看首句尾字的聲調,如果首句尾字的聲調與全詩韻腳聲調一致,則必須押韻,反之,則不用押韻。
這就是你問題中所舉例子,為什麼一二句押韻——因為首句尾字是平聲,所以必須押韻。第三句不押,因為第三句與第四句是一聯,聯尾押韻即可。且格律詩一聯中上下兩句的平仄要對應起來,第三句的尾字必須是仄聲,它不能和平聲字來押韻。
現代詩歌體裁的押韻,則要寬得許多。通常不必考慮押韻字的聲調,即平仄聲之間是可以押韻的。它也是完整句子之間來押韻,乙個完整句子,到底由多少短句組成,沒有明確限制,可多可少。
不像格律詩規定得那樣嚴格。但一般來說,組成完整句子的短句,也不宜太多太長。
詞曲,也是詩歌中的一類特殊體裁,它的平仄格式與押韻的道理與五言、七言等格律詩一樣,只不過在具體用法上,有所區別。首先,它的句子的長短,是受詞牌、曲牌的約束,每個詞牌或曲牌即代表其專門的**曲調,所以它的平仄、用韻的格式,每一調都有其專門的規範,比如,有的規定專押平韻,如《浣溪沙》等,有的專押仄韻,如《玉樓春》等;有的要平仄通押,如《調笑令》等,有的要換韻,如《減蘭》等……
另外,不同體裁的詩歌,用韻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說的古詩詞,其中大致可分三類不同的體裁,一類叫做古體詩,泛指唐代以前的各類詩歌,比如詩經中的風雅頌各篇、漢代樂府詩、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四言、五言、七言詩等。這類詩歌的用韻,往往依據人們當時的方言發音來押韻,並無統一規範。
所以其中有些詩歌,在我們今天看來,好像並沒有押韻。
另一類詩歌叫做近體詩,指唐代發展成熟起來的格律詩,比如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雜言詩等。它們的用韻也不是依據我們現代的漢語拼音的發音而來,而是依據一部在隋代制訂並發展起來的聲韻體系——平水韻,這是首個將我國詩文用韻統一規範起來的聲韻標準,一直影響到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初。即使在現在,許多人,在創作格律詩詞時,仍然習慣沿用這一聲韻標準。
還一類,叫做詞曲,詞是唐代出現,興盛於宋代的一種詩歌體裁,它的用韻,基本延續了平水韻的聲韻規範,在此基礎上,對平水韻的韻部進行了大量的合併與簡化。而曲,則是在宋詞的基礎上,在元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廣泛應用於戲曲,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詩歌體裁。它的用韻,採用了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全新的中原音韻標準,撤銷了入聲聲調,只有平(陰陽)上去四聲,與今天的普通話漢語拼音聲調相似。
而今天我們創作詩歌,可以完全以漢語拼音作為押韻的標準。但對於古代詩詞的體裁,我們還應當稍微了解一下當時的聲韻標準。
3樓:百度使用者
簡單方法:每個詩句的最後一字,韻母相同.
如:金樽清酒鬥十千(qian),玉盤珍饈值萬錢(qian).
都壓(an)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
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
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什麼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拼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大家知道,乙個漢字用拼音字母拼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聲母,ōng 是韻母。
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我們再看「東」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聰」c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試看下面乙個例子: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簷常掃淨無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lái)。
△這裡「苔」、「栽」和「來」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ai。繞字不押韻,因為「繞」字拼起來是rào,它的韻母是 ao,跟「苔」、「栽」、「來」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象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還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這種i、u、ü 叫做韻頭,不同韻頭的字也算是同韻字,也可以押韻。例如: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má),
△村莊兒女各當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guā)。
△「麻」、「家」、「瓜」的韻母是 a、ia、ua。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是同韻字,押起韻來是同樣諧和的。
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的美。
但是,為什麼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常常覺得它們的韻並不十分諧和,甚至很不諧和呢?這是因為時代不同的緣故。語言發展了,語音起了變化,我們拿現代的語音去讀它們,自然不能完全適合了。
例如:山 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
△白去深處有人家(jiā)。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韻字,但是,唐代「斜」字讀xiá(s 讀濁音),和現代上海「斜」字的讀音一樣。因此,在當時是諧和的。又如:
江面曲[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
朝朝誤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與弄潮兒(ér)。
△在這首詩裡,「朝」和「兒」是押韻的,按今天的普通話去讀,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韻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話音念「兒」字,念象ní音(這個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諧和了。今天我們當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讀古人的詩,不過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才不至於懷疑古人所押的韻是不諧和的。
作詩怎麼叫押韻
4樓:匿名使用者
押韻就是句末字韻母相同。五絕五律,七絕七律一般一二四句押韻,或者二四句押韻。長詩比較自由無嚴格規定,可以句句押韻,可以隔句押韻,中途可以換韻。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方法:每個詩句的最後一字,韻母相同.
如:金樽清酒鬥十千(qian),玉盤珍饈值萬錢(qian).
都壓(an)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
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
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什麼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拼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大家知道,乙個漢字用拼音字母拼起來,一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聲母,ōng 是韻母。
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我們再看「東」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聰」c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試看下面乙個例子: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簷常掃淨無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lái)。
△這裡「苔」、「栽」和「來」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ai。繞字不押韻,因為「繞」字拼起來是rào,它的韻母是 ao,跟「苔」、「栽」、「來」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象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還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這種i、u、ü 叫做韻頭,不同韻頭的字也算是同韻字,也可以押韻。例如: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má),
△村莊兒女各當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guā)。
△「麻」、「家」、「瓜」的韻母是 a、ia、ua。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是同韻字,押起韻來是同樣諧和的。
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的美。
但是,為什麼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常常覺得它們的韻並不十分諧和,甚至很不諧和呢?這是因為時代不同的緣故。語言發展了,語音起了變化,我們拿現代的語音去讀它們,自然不能完全適合了。
例如:山 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
△白去深處有人家(jiā)。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韻字,但是,唐代「斜」字讀xiá(s 讀濁音),和現代上海「斜」字的讀音一樣。因此,在當時是諧和的。又如:
江面曲[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
朝朝誤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
嫁與弄潮兒(ér)。
△在這首詩裡,「朝」和「兒」是押韻的,按今天的普通話去讀,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韻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話音念「兒」字,念象ní音(這個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諧和了。今天我們當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讀古人的詩,不過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才不至於懷疑古人所押的韻是不諧和的。
秋字和葉子是什麼成語,帶秋和葉字的成語有哪些
落葉知秋 成語解釋 指見到落地的黃葉,知道已經是秋天快到了。出處宋 釋普濟 五燈會元 卷二十 葉落知秋,舉一明三。續燈傳錄 絃動別曲,葉落知秋。語法復句式 作謂語 賓語 比喻通過某一跡象便可 形勢的發展變 秋風落葉 一葉知秋 落葉知秋 一葉知秋,落葉知秋。帶秋和葉字的成語有哪些 一葉知秋 y y z...
怎麼養仙客來,為什麼葉和莖總是死
因為仙客來花的葉子是圓形中間凹形,容易存水弄不好水分蒸發後留下水漬印。時間長了葉面呼吸不暢就容易乾枯發黃,影響觀賞 最好用柔軟的布擦拭 澆水時要見幹見溼一次澆透 也不能天天澆因為仙客來是球狀根有儲水的功能水澆多了就容易產生掉花蕾葉子。仙客來喜光但又懼強光,每天有弱光照射就行了,中午不要讓它在太陽下暴...
同一句中和押韻叫什麼,同一句中第五字和第七字押韻叫什麼
既然都說了是 壓 韻,韻腳都是在每句的最後一字的。幾十個韻部,近十萬個漢字,寫詩填詞的過程中總是有一句中多個同韻字的。這個沒什麼叫法,很正常的事情 一三 論,二四六分明。第七個字是韻腳。第五個字不論,故比較自由。碰巧,很正常 跟五押韻的字有哪些 hu 胡 虎 戶 湖 呼 乎 胡 護 互 壺 滬 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