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十常使
術派以申不害為宗,儘管變法失敗了,後人也是以申不害為術派之宗。
還有,商鞅是法派,慎到是勢派,此三派為法家三派。
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還有乙個叫李悝的嗎?他重什麼?結果各是怎麼死的?
2樓:趙武靈王復活
韓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為首,主張在政治與治國方術之中,「勢」,即權力與威勢最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為首,強調「術」,政治權術。
一派以商鞅為首,強調「法」,法律與規章制度。韓非子認為「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執法公正,這是「法」;君王駕馭人時,神出鬼沒,令人無法捉摸,這是「術」;君王擁有威嚴,令出如山,這是「勢」。
至於李悝,以為「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還要「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有賞有罰,唯才是用,這是戰國時甚為流行的法家主張,當時不少國家都因貫徹這些主張走向富強。
在經濟策略方面,盡地力之教是李悝的主要主張。他認為田地的收成和為此付出的勞動成正比,「治田勤謹則畝益三鬥,不勤則損亦如之」。又認為糧貴則對士民工商不利,穀賤則傷農,善冶國者必須兼顧士民工商和農民雙方的利益。
他指出五口之家的小農,每年除衣食、租稅和祭祀等開支外,還虧空四百五十錢,這就是農民生活貧困和不安心於田畝的原因。他針對此情況作平糴法,即將豐年分成大熟、中熟、小熟三個等級,按比例向農民糴糧;把荒年也分成大饑、中飢和小飢,在大飢之年把大熟之年所糴的糧食發放給農民,其餘則類推。這樣可使飢歲的糧價不致猛漲,農民也不會因此而逃亡或流散。
由於能「取有餘以補不足」,「行之魏國,國以富強」。
他的命運好於秦國的商鞅和楚國的吳起.他的仕途很順利,終身的受到了魏王尊敬和重用.他是壽終正寢的.
商鞅:商鞅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秦國貴族多怨。
趙良勸說商君積怨太深,宜「歸十五都,灌園於鄙」、「不貪商、於之富,不寵秦國之教」,商鞅不聽。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於彤,滅商君之族。
申不害:申不害(?~前337年),河南滎陽人。
「史記」在「老子韓非列傳」後面寫他是「故鄭之賤臣。學術以乾韓昭侯,昭侯用為相。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
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申不害也是早期的法家。史記有「著書兩篇,號曰申子」的話,漢書有「申子六篇」的話,但全都亡軼了。
慎到:慎到(約西元前390年~西元前315年),趙國人,原來學習道家思想,是從道家中分出來的法家代表人物。齊宣王時他曾長期在稷下講學,對於法家思想在齊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史記》說他有《十二論》,《漢書·藝文志》的法家類著錄了《慎子》四十二篇。後來很多都失傳了,《慎子》現存有《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五篇,《群書治要》裡有《知忠》、《君臣》兩篇,清朝時,錢熙祚合編為七篇,刻入《守山閣叢書》。此外,還有佚文數十條。
關於申不害和慎到死,正史尚未見記載。
3樓:匿名使用者
李斯、管仲、李悝
、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
李悝是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也作李克。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里克」,或訛作「李兌」、「季充」。李悝為魏文侯到武侯時人,曾受業於子夏**曾申門下,作過中山相和上地守。
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經常和秦人交鋒作戰。桓譚以為李悝為文侯師,班固、高誘以為是文侯之相。由於先秦文獻缺乏記載,故此說尚難證實。
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參與機密,為文侯心腹之臣。司馬遷說:「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
」班固稱李悝「富國強兵」。這些記載都表明,文侯時魏能走上富強之路,李悝曾作出很大貢獻。 李悝是魏國丞相。
李悝以為「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還要「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有賞有罰,唯才是用,這是戰國時甚為流行的法家主張,當時不少國家都因貫徹這些主張走向富強。
在經濟策略方面,盡地力之教是李悝的主要主張。他認為田地的收成和為此付出的勞動成正比,「治田勤謹則畝益三鬥,不勤則損亦如之」。又認為糧貴則對士民工商不利,穀賤則傷農,善治國者必須兼顧士民工商和農民雙方的利益。
他指出五口之家的小農,每年除衣食、租稅和祭祀等開支外,還虧空四百五十錢,這就是農民生活貧困和不安心於田畝的原因。他針對此情況作平糴法,即將豐年分成大熟、中熟、小熟三個等級,按比例向農民糴糧;把荒年也分成大饑、中飢和小飢,在大飢之年把大熟之年所糴的糧食發放給農民,其餘則類推。這樣可使飢歲的糧價不致猛漲,農民也不會因此而逃亡或流散。
由於能「取有餘以補不足」,「行之魏國,國以富強」。
《法經》的編訂,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春秋末年,晉、鄭諸國作刑鼎或刑書,以公布新的法律條文。到戰國時,隨著歷史條件的改變,出現了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
李悝「撰次諸國法」,修訂出《法經》六篇,包括盜、賊、囚、捕、雜、具。盜是指侵犯財產的犯罪活動,大盜則戍為守卒,重者要處死。窺宮者和拾遺者要受臏、刖之刑,表明即使僅有侵占他人財物的動機,也仍構成犯罪行為。
賊律是對有關殺人、傷人罪的處洽條文,其中規定,殺一人者死,並籍沒其家和妻家:殺二人者,還要籍沒其母家。囚、捕兩篇是有關劾捕盜賊的律文。
雜律內容包羅尤廣,包括以下幾類:①淫禁。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
③狡禁。有關盜竊符璽及議論國家法令的罪行。③城禁。
禁止人民越城的規定。④嬉禁。關於賭博的禁令。
⑤徒禁。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⑥金禁。
有關官吏****的禁令。如規定丞相**,其左右要伏誅,犀首以下**的要處死。具律是《法經》的總則和序例。
《法經》出現後,魏國一直沿用,後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成,漢律又承襲秦律,故《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悝的著作著錄於《漢書·藝文志》者有法家類《李子》三十二篇,儒家類《李克》七篇;兵權謀家《李子》十篇,也可能是李悝所作。李悝的思想和治術都屬於法家範疇,故其大多數作品被列入法家類。由於他和子夏學派有一定的關係,他的有些作品不免帶有幾分儒家色彩,《藝文志》將其列入儒家也不為無因。
以上三種著作早已亡佚,但在魏晉或隋唐時尚有零簡殘篇傳世。如《水經注》和《文選·魏都賦》注都引有《李克書》。由於《漢書》以李悝與李克為兩人,後代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李悝是法家,李克是儒家。
《法經》早已不存,唯桓譚《新論》中有關於《法經》內容的簡述,《晉書·刑法忘》也有類似的記載。《新論》已亡伏,桓譚介紹《法經》的一條保留在明人董說《七國考》之中,是我們今天了解《法經》的重要依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輯有《法經》,夾雜了天尊、佛像等語,當是誤引他書所致,故難以憑信。
魏文侯對李克說:"先生曾經教導我說:'家貧就想得賢妻,國亂就想得賢相'。如今要安排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這兩個人您看怎麼樣?"
李克回答說:"我聽說,卑賤的人不替尊貴的人謀劃,疏遠的人不替親近的人謀劃。我的職責在宮門以外,不敢承擔這個使命。
"文侯說:"先生面對此事就不要推辭了。"李克說:
"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平時看見他親近哪些人,富有時看他結交哪些人,顯貴時看他推舉哪些人,不得志時看他不做哪些事,貧苦時看他不要哪些東西,有這五條足能決定誰當宰相了,何需依靠我李克呢!"文侯說:
"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已經決定了。"
李克快步走出去,到翟璜家中拜訪。翟璜說:"今天聽說君主召見先生去選擇宰相,結果是誰當宰相呢?
"李克說:"魏成子當宰相了。"翟璜氣得變了臉色,他說:
"就憑耳目的所見所聞,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西河的守將是我推薦的。君主對內地最憂慮的是鄴郡,我推薦了西門豹。
君主計畫要攻伐中山國,我推薦了樂羊。中山攻滅後,派不出人去鎮守,我推薦了先生。君主的兒子沒有師傅,我推薦了屈侯鮒(fù,付)。
我哪一點比魏成子差!"李克說:"您向您的君主推薦我的目的,難道是為了結黨營私來謀求做大官嗎?
您怎麼能跟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鐘俸祿,十分之九用在外邊,十分之一用在家裡,因此從東方聘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乾木。這三個人,君主把他們奉為老師。
您所推薦的那五個人,君主都任他們為臣,您怎麼能跟魏成子相比呢?"翟璜遲疑徘徊後拜兩拜說:"我翟璜是淺薄的人,說話很不得當,我願終身做您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韓非 法家集大**物,他認為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三樣缺一不可。著有《韓非子》
樓主想要了韓非,就去看一下《韓非子》。
5樓:匿名使用者
李斯、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
大家能不能為我介紹一下關於法家的術,勢,法三派的各自特點和其代表人物
6樓:三元四喜五福糊
韓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其一重『術』,以在戰國中期相韓昭侯的『鄭之賤臣』申不害為宗。所謂『術』,即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那些聲色不露而辨別忠奸,賞罰莫測而切中事實的妙算。」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時的商鞅為宗。
他的特殊政略是以嚴刑厚賞來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或缺賞,凡犯法違令的人無所逃罰。其三重「勢」,以和孟子同時的趙人慎到為宗。所謂勢即是威權。
這一派要把**的威權盡量擴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裡,使他形成恐怕的物件,好像壓臣下。這三派的注意點,韓非相容並顧,故此說他集法家的大成。」
7樓:匿名使用者
『術』,即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那些聲色不露而辨別忠奸,賞罰莫測而切中事實的妙算。」「法」,以和申不害同時的商鞅為宗。他的特殊政略是以嚴刑厚賞來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或缺賞,凡犯法違令的人無所逃罰。
「勢」,以和孟子同時的趙人慎到為宗。
8樓:泰勒船長
商鞅重「法」,申不害則重「術」,慎到強調「勢」。戰國末期的韓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將「法」、「術」、「勢」三者糅合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法家理論系統化。
法家三派有什麼區別?
9樓:喲喲喲來咯啦咯
法家三派分別為商鞅主導的法治派,申不害的術治派和慎到的勢治派。
他們的區別有:
1.治國變法的具體方略不同:勢治派強調加強統治者(領導層)的權力而推行變法;術治派強調統治者必須以帝王之術來控制手下以達到鞏固自己權威的目的;而法治派強調絕對的法治,即凡事依法而行。
2.側重點不同:法治派重法、勢治派重勢、術治派重術。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而三者的共同點在於,都主張以法治國,以法制為核心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戰國末期的韓非集秦、晉法家思想之大成,將「勢」、「術」、「法」三者糅合為一,即勢立威、術馭臣、法制民,又吸收道家思想,將法治理論系統化。
韓非主張加強君主集權,剪除私門勢力,「以法為教」,厲行賞罰,獎勵耕戰。
在歷史觀方面,韓非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異則備變」的觀點,把歷史的發展分為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和當今之世。
在哲學上,韓非用唯物主義觀點改造老子關於「道」的學說,指出「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認為道是萬物發展的總規律,理是個別事物的特殊規律。
強調人必須遵循客觀的規律進行活動。
在認識論方面,韓非提出「參驗」的方法,以「功用」的實際效果檢驗人的言行,認為「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這種把「參驗」作為判別知識真偽的思想,對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理解法家的 法術勢,法家的“法”“勢”“術”分別是什麼意思?具體指什麼?
詳情可參加百科,希望對你有幫助法是由國君頒佈的法令條文,要求全國人人知道,共同遵守。這些公開的條文,定出什麼事應當做,做了有賞 什麼事不應當做,做了要受罰。這樣,全國人民有了共同的標準,事情就好辦,國君只要用賞罰,就可以支配全國人民了。這是古代封建統治者統治人民的一般的辦法。當然,這種法,不是約束國...
法家的法勢術分別是什麼意思
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指的是駕御群臣 掌握政權 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法家的 法,術,勢 分別指什麼?簡單論述 商鞅 慎到 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 重勢 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
怎麼判斷家裡哪兒陰氣重,家中陰氣重的幾點表現 如何化解
你找一螞蟻窩,把手放在洞口附近。如果螞蟻不敢正常的進出,你就是陰氣重。無視你就是陽氣重或者是都很正常。陰氣重可以用五行通關 陰陽相濟之法化解,具體如下 1 請陰陽五行護身符隨身攜帶或放臥室床頭,護佑元神,平安吉祥。2 請五行八卦福鎮宅護佑,理氣催旺。五行八卦福分別貼於臥室 客廳 辦公室等關鍵房間,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