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紅吼vs景天
是名義的貨幣供給不是實際的貨幣供給 當貨幣需求量和**量相平衡時 貨幣的供給也平衡 所以是巨集觀經濟學的貨幣供給 天津通寶財富 珠寶玉石 應有盡有
貨幣供求均衡如何實現,以及利率是如何決定的?
2樓:一弦一柱
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實現有賴於三個條件,即健全的利率機制、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有效的**銀行調控機制。
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最主要的實現機制是利率機制。除利率機制之外,還有:
1、**銀行的調控手段;
2、國家財政收支狀況;
3、生產部門結構是否合理;
4、國際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個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不僅是貨幣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訊號,而且對貨幣供求具有明顯的調節功能。因此,貨幣均衡便可以通過利率機制的作用而實現。
3樓:為了全新的開始
我覺得如果能理解下面這2點,能更加方便繼續討論問題。
債券的運作機制
通過債券市場的操作,來控制市場中流通的貨幣
供需平衡
我下面就簡單說一下好了,詳細的你可以去網上慢慢看。我就說下基本要點,方便你直接了解這個問題。
債券的運作機制
首先,債券是由一方發行代表債務的券,來集資的一種行為。比如說,1年期a公司的債券。比如,所有債券的面值都是1000元,利息10%,銀行同期利率是5%(即無風險收益率)。
在最開始募資賣債券的時候,**方並不是以1000元的****這份面值1000元的債券。在不考慮風險的情況下,設x是**價,則x = 1000 * (1+10%) ÷ (1+5%)= 1047.62元。
而這個就是當前的市場均衡下的**。但是,考慮了風險的問題之後,實際****就會變成1047元±乙個合理的幅度。
在我國,銀行利率是固定的,不會隨市場浮動(當然指的是今年8月前,之後會逐步放開利率市場化了),所以說影響債券**的最大因素是「票面利息」和「公司的風險」。
通過債券控制貨幣
這個其實通常指的是一國的央行通過控制市場上流通的國債量,來達到控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的一種簡單、廣泛使用的行為。
比如說,央行決定買100億國債,就等於央行印了100億錢給**。央行決定賣出100億國債,就等於說,從市場上收回了100億流通中的錢。這裡的錢指的都是m0,所以放大之後,效果十分明顯。
供需平衡
供需平衡是整個經濟學的要點之一,分析事物都離不開這個工具。通過供需曲線,能直觀分析市場變化。
知道這2點了,那麼來看你的問題。
1)有價****與市場利率究竟誰影響誰?是債券**變動從而債券收益率變動,還是相反?進而有,國債收益率與市場利率趨同,但誰是因誰是果?
投資者先設定乙個他們想要的預期回報率,比如10%,然後更加債券的具體情況通過計算,得到乙個他們認為的合理的債券回報率。比如說,綜合考慮風險後,投資者普遍認為a公司,因為有一定風險,風險抵對的合理收益率差不多6%,加上5%的無風險收益率,債券的合理回報率是11%(包含了其中10%票面利息),那麼在這個情況下,a公司的債券發行價就變成了1100/1.11=990.
99元了。
於是,一般認為,是債券的風險影響了債券的回報率(即你說的該債券的市場利率),從而確定了債券的**。
而國債又有一些不一樣,因為國債是被認為是一種「無風險」投資產品,國家作為主體100%不會違約,肯定能在到期的時候,連本帶利支付給投資者。所以,通常國債的回報率等於市場上的無風險回報率。比如10年期的國債回報率,比銀行10年定期存款利率(即10年期無風險回報率)略高一點點。
然後,因為我國的銀行利率是沒有市場浮動,所以我國國債**也相對較穩定,只有在上面決定加息/降息的時候,會顯著影響國債**。
在國外市場上,因為利率是隨著市場波動的,大部分投資者會用該類貨幣的10年期國債回報率來參考。當然,這個10年期國債回報率也是在波動的,但是振幅是不大的,被認為是可以用作參考的重要依據。
但是,市場利率和國債收益率又應該分開來討論,因為市場上出現大的波動的時候,也會影響到國債收益率。比如次貸,就使得收益率激增,債券流通的**大跌。
2)有觀點認為:「市場利率低於均衡利率,貨幣需求超過貨幣供給,人們感覺手中貨幣太少,就會賣出**,****下降,利率上公升」
我把這句話補充一下,中括號內為補充。觀點認為:「市場[上的利息]利率低於均衡[利息]利率,[此時,因為利息利率降低,使得借貸成本降低,市場上許多人更願意借款,這導致了]貨幣需求超過貨幣供給,[在這樣的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市場上的人們普遍想要持有更多的貨幣,因為貨幣將會公升值(因為有需求),所以]人們感覺手中貨幣太少,就會賣出**,[增加貨幣的持有;與此同時,因為有大量人拋售有價**,供大於求,這使得]****下降,[因為**下降,而有價**的票面價值沒有改變,根據**估值公式,有價**的回報率上公升了,這也拉動了市場上的利息]利率上公升[,利息利率上公升,有效縮小了貨幣需求規模,減少借貸者的數量,也同時增加了更多債權人願意把錢借出去,這就導致了貨幣市場上有更多的錢流通,m1和m2上公升;如此作用下,直到利息利率上公升到均衡利率,同時貨幣供需也趨於平衡,市場到達新的均衡態]。
」3)經濟繁榮時期,**水平的上公升,使得實際貨幣供給的相對減少,導致了貨幣的過剩需求。但這種需求是為滿足產品市場交易的需求。人們感覺手中的持有的貨幣太少,於是就賣出有價**以套現,來補充旺盛的交易需求。
這樣**市場上的大量拋售,也促使******。由於貨幣市場的供不應求導致市場利率上調,直到市場產生新的均衡。這樣看來,利率上調,同時投機需求下降。
但不知這樣解釋有沒有不足之處。
經濟繁榮時期,通常央行也在大量印新鈔。不過,對貨幣流通量(你所說的貨幣供給量)作出更大影響的是貨幣的流通速度。比如,假設市場有現金(物理的紙幣、硬幣)1萬億元,央行設定的存款準備金率是8%,那麼理論上這1萬億元可以通過金融系統,放大到1萬億÷8%=12.
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而這8%的準備金率,就對應了該政策下最大的貨幣乘數12.5。
但是一般時期,就算繁榮時期,也很難達到理論上的最高值;尤其是在繁榮期,央行會引發更多的現鈔,有效地將貨幣乘數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說這些,關鍵一點是,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尤其在繁榮時期,人們更加願意消費,使得市場調節更加有效。而在蕭條時期,例如08次貸帶來的金融危機後,貨幣流通量反而變得很難控制了。
美聯儲帶來的2次qe,效果越來越差,使得美國市場上的貨幣乘數一跌再跌,市場上物價在增漲的同時,貨幣總體流通量增速卻還沒物價漲得快。順帶一提,美國bls通過「合理操控」cpi籃子內專案,硬是把cpi值限在了「合理範圍」內,使一般人覺得物價漲了是錯覺。
人們覺得貨幣太少的問題
首先就是,為什麼人們覺得手上貨幣少了?答案:因為有很多在在需求貨幣,需求上公升了,當然有更多人想要前了。
於是,我再把問題2)當中的關鍵點再說一下:有很多人想借錢,因為市場上的錢不夠多,不難滿足所有借款人,於是就有了競爭關係。這競爭促使借款人給出較高的投資回報率(舉個例子,就是債券的券息上公升),使得市場上的很多人願意把錢借給這些人。
同時,市場上已有的有價**的回報率變得小於新的債券回報率。在這種息差情況下,原來的債券持有人會把手中的債券賣出套現,再**新的債券。而這個過程會導致老的債券****(使得這些債券的回報率也上公升了),新的債券回報率降低(因為有更多人願意借錢給借款人,借款人間的競爭緩和了,投資回報率就下降了),如此往復,知道到達市場均衡。
這個本質上其實和人們覺得錢多了/少了沒什麼太大關係,關係在於「人類是貪婪的,願意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有更高回報的專案中」這個概念的延生。這種行為會使得利息利率的供需曲線定向發生運動,尋求新的均衡點。
舉個例子,6月中旬開始的shibor波動就是可以拿這些個理論來分析的。只不過因為國內一些政策比較敏感,使得shibor正常波動被大幅度放大了。
4)補充說明
1. 關於貨幣的說明
首先,要理解貨幣,要先去搞懂m0,m1,m2。這些是理論基礎,也是現實基礎。任何拋開m0,m1,m2談貨幣,都是容易理解出偏差的。
m0基本就是貨幣發行量,基本就是央行印出來的錢
m1是狹義貨幣流通量,就是m0加上存款(其中因為貨幣乘數的關係,被放大)
m2是廣義貨幣流通量,是m1再加上一堆流動性小的存款,同樣也被放大的。
貨幣供需通常不太會影響到金融市場,但是自從qe之後,因為貨幣流通量上公升,貨幣價值其實變得變相貶值了,所以投資者就會追求更高的回報率,來拉平貶值這部分的損失。同理,債券回報率上市,流通**就下降了。這導致發行債券的就少了,直到到達市場均衡。
2. 關於供需的說明
基本上巨集觀經濟上分析某種事物對社會的影響,會用「供需曲線」來表示。例如下圖。
紅線是需求,藍線是供給。你可以根據市場供需變化,適當左右移動這些曲線,來觀測可能的市場變化。如上圖,比如需求曲線變化了,在d0和d1之間變動。
假設這是你上面說的利率市場,如市場利率p0小於均衡利率p1,那麼d0向d1移動,促使市場上的利率上公升,直到到達市場均衡。再有,如果有人拋掉原有債權,來購入新的這些債權,那麼藍色的供給曲線也會向右移動,來獲取新的市場均衡態。
不過上圖針對的是小型市場,針對大型市場的關於貨幣需求和利率的供需曲線中,**線通常是一條豎直的線。
至於移動幅度、變動量,實乃需要根據市場上對不同變化的彈性來進一步**。
關於「彈性(elasticity)」,和這個問題關係不是太大,就不講了。有興趣可以弄本微觀經濟的書看一下(雖然彈性對巨集觀經濟影響很大,但是一般巨集經的書都預設讀者已有一定知識儲備,講彈性經常一筆帶過,有關彈性的很多詳細內容多見於微經書籍)。
----------------------------------------
理論依據參考:
曼昆:《巨集觀經濟學》
mishkin: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kets
基礎貨幣與貨幣供給量的關係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係影響
貨幣供給量 基礎貨幣乘以貨幣乘數 相關介紹 貨幣 量的初始供給是 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這種基礎貨幣經過商業銀行無數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許多存款貨幣,使其出現多倍數的貨幣擴張。基礎貨幣是貨幣 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 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範圍內。超額準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
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的區別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是乙個概念嗎
一 性質上的區別 基礎貨幣 可控性,是 銀行能調控的貨幣 負債性,是 銀行的負債 擴張性,能被 銀行吸收作為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具有多倍創造的功能 初始 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 於 銀行。貨幣 量 反映一國的經濟和金融狀況的指標,當乙個國家對巨集觀經濟採取直接管理體制時,銀行金融巨集觀調控就只能是運用...
貨幣替代的貨幣影響,貨幣替代的政策效應
貨幣替代的貨幣影響包括 1 加劇經濟波動 尤其足加劇 和匯率的波動。2 減少 通脹稅收入 當 水平重新平穩時,投資者並不重新將外幣兌換成本幣,而是積累下來。在積累效應的作用下,隨著通貨膨脹的不斷發生,本幣將被完全逐出市場,達到貨幣替代的極端 美元化。譬如巴拿馬就是將美元作為自己的法定貨幣。在美元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