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合建炎紹興都是皇帝的年號嗎

2021-03-04 00:50:04 字數 5872 閱讀 3402

1樓:熙五同

政合不是,建炎為南宋高宗的首個年號(1127-1131),紹興是宋高宗用的最後乙個年號(1131-1162)。

宋高宗在位,為什麼開始是建炎年號,後來又改成紹興???

2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趙構於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仍沿用大宋國號,史稱南宋,年號建炎。到2023年,把當時的越州作為臨時首都,改年號為紹興,寄託「紹祚中興」之意,並把越州改名為紹興,

3樓:匿名使用者

紹興其實是「紹祚中興」的意思。

高宗登極之初,在金兵襲擊之下,東躲**,甚至逃亡海上。歷四載有餘始得喘息的機會,於建炎五年元旦才在越州(今浙江紹興)立足,改用「紹興」為年號,以表示新時期的開始。後又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政權始漸穩定。

4樓:

建炎.....因為宋朝是火德黃袍都紅色的。。。

紹興是意為中興的意思

誰的年號「紹興」﹖

5樓:莊見平

南宋宋高宗趙構皇帝被金人所逼,到處奔竄於江浙一帶。公元2023年逃至紹興(那時是越州)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意思就是說國家的命運會繁榮昌盛起來,興旺起來。

建炎之後是紹興。紹興是宋高宗的第二個年號也是最後乙個年號。紹興這個年號從公元2023年到公元2023年,共用三十二年。紹興元年,歲在辛亥。時當金太宗完顏晟天會九年。

6樓:若凌夢

南宋趙構皇帝在公元2023年駐蹕越州(紹興)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意即國家的命運會繁榮昌盛起來。宋高宗在紹興建立南宋王朝,並把紹興公升為行都。

紹興年號共32年,1131—2023年。

帝在紹興府,率百官遙拜二帝。——宋史

宋祚移東南,會稽國內地。白日照城郭,相君開甲第。

7樓:古明地戀戀

大金江南國主趙構趙老九

紹興和議的紹興是不是皇帝年號

8樓:匿名使用者

紹興作為年

號南宋皇帝趙構年號(2023年 - 2023年)';

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年號(2023年 - 2023年)。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南宋趙構皇帝被金人所逼,到處奔竄於江浙一帶。公元2023年逃至紹興(那時是越州)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並改元為紹興,而越州也就成了紹興城。

9樓:超人與白痴

是,南宋是2023年繼北宋滅亡建立的,直至2023年它的政治中心臨安易主,這個政權前後存在了149年。在近乙個半世紀中,作為乙個封建王朝,它的前100餘年經常處於北方金國的威脅之下,南宋朝廷內部也因此出現了投降派與抗金派的鬥爭。本文所稱的投降派,即指主張與金妥協的議和派,其代表人物大多口碑不佳,而諸如秦檜之流,則遠非口碑不佳可概括之。

以下筆者試圖簡要地梳理一下南宋一朝早期對金關係,其議題為三大「和議」之地位最高者--紹興和議,而之後的隆興和議與嘉定和議,概莫能逾越之。

一、紹興和議的背景

1、偽齊政權

北宋滅亡後,金先後在原北宋黃河以南統治區,扶植起張邦昌的偽楚和劉豫的偽齊兩個傀儡政權,短命的偽楚只存在了乙個多月,偽齊則維持了不到八年的時間。

偽齊的傀儡皇帝劉豫,原任北宋濟南知府,此人在北宋滅亡的次年金軍進攻濟南時,殺死抗金將領關勝而降金。因為倒戈反宋有功,劉豫被委任為金京東、淮南安撫使、知東平府、兼諸路馬步軍都總管,節制河外諸軍。金國奪取黃河以南中原之地之後,儘管一度將南宋的高宗皇帝追趕的雞飛狗跳,但是徹底消滅南宋的目標無法實現,遂決定在占領區建立乙個傀儡政權。

於是,在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和左監軍完顏昌(也稱撻懶)的推薦下,劉豫於2023年被金太宗冊封為偽齊皇帝,與金為「父子」關係。不過偽齊政權並不得民心,一方面金在偽齊境內有大量駐軍對偽齊加以節制,另一方面偽齊為支援或參與進攻南宋的戰爭開銷,橫征暴斂,故百姓並不支援這個傀儡政權。2023年,偽齊對南宋用兵不利,次年金、齊聯合南侵也損失慘重。

等到兩年後再次南侵失敗,偽齊在金國主子的眼裡已經連雞肋都不如,其自身也衰弱的只有苟延殘喘的份了。於是不久傀儡皇帝劉豫便被廢黜,這也標誌著偽齊傀儡政權的壽終正寢。

2、王倫使金

隨著偽齊的衰落,南宋統治者萌生取而代之的一線希望,不過代價是成為金國的臣屬。紹興七年(2023年)二月,南宋高宗趁著派遣王倫出使金國奉迎北宋徽宗棺木之機,命王倫向金轉達此意,而金也果然於同年將偽齊的劉豫給廢黜了。王倫使金似乎為南宋與金兩國關係的演變營造了祥和的氣氛,正如在他九個月後將返回南宋之際,剛剛公升任左副元帥的完顏昌臨別贈言所說――「好報江南,自今道途無壅」(《宋史·王倫傳》。

不久,返回南宋的王倫即向高宗皇帝稟報前情,高宗皇帝欣喜不已。

3、秦檜掌權

秦檜在今天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其知名度絕不亞於秦皇、漢武,不過說到此人,他在靖康年間的一些個人經歷還是不能略過的。靖康二年(2023年),曾臨時擔任過北宋割地談判代表的秦檜,被南下的金軍俘獲,他在金軍那邊混的不錯,成為上賓,還上書金軍統帥宗翰,倡言金宋和議;2023年,跟隨完顏昌南征自己的祖國的秦檜,甚至還當了高參,幹上金軍隨軍轉運使的差事。不過,秦檜很快就受命於完顏昌,被派遣潛回南宋做北國的臥底。

秦檜也不負金主的再造之恩,很快就成功地混進「革命隊伍」,並且登上南宋朝廷權力的核心,成為主和派(投降派)首屈一指的重量級人物,可謂青史有名,而且是大名。秦檜的到來讓南宋高宗皇帝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因為被抗金派裹挾得下不來台階的高宗皇帝,看過秦檜起草的求和文書便發現,原來他們的政治見解是如此的一般無二。於是,秦檜不費吹灰之力就戴上了禮部尚書、參知政事的烏紗,開始了與高宗皇帝長達20 餘年的政治「二人轉」生涯。

二、紹興和議的過程

1、啟動和議

紹興和議是南宋王朝定都臨安之後啟動的第一件大事,儘管當時這個王朝擁有一大批積極抗金的愛國將領和一定規模的軍隊;統治者痴心於議和的初衷,無非是希望用臣服與歲貢換取乙個苟安的局面。

在金廷對南宋使節王倫表達的求和、臣服之意願做出首肯的回應之後,高宗皇帝即迫不及待地於2023年三月初提公升秦檜為尚書右僕射(右丞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全面落實求和(投降)之要務;而隨著幾個月後議和的反對派趙鼎被解除尚書左僕射(左丞相)官職,秦檜也踢開了自己**的制劫,成為獨相,一心一意貫徹高宗皇帝的投降意圖。

2、紹興八年

紹興八年(2023年)對於南宋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雙方出使往來,穿梭媾和。這一年的正月趙鼎提議進兵中原收復失地,被高宗皇帝拒絕。二月,高宗皇帝由建康跑到臨安常駐。

三月,秦檜官公升右丞相專事**。四月,南宋使臣王倫便再一次北使,在祁州(今河北安國)受到左副元帥完顏昌的接待。五月,王倫拜見金帝,首先感謝金帝廢黜劉豫,然後轉達高宗皇帝臣服之意,即頂替前偽齊政權充當金國的兒皇帝。

六月,樞密副使王庶上書批評議和如飲鴆止渴;同月金使即至臨安入見。七月,王倫送金使北返。八月,金熙宗同意以土地換臣屬,並派使臣張通古等與王倫到南下議和。

九月,金國將河南、陝西一代的庫府錢糧向北轉運預示此地可能交付南宋。十月,高宗皇帝將對議和說三道四的左丞相趙鼎罷相,由秦檜獨自主持議和。十一月,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疏「誹謗」朝廷命官秦檜,說他將會使高宗皇帝成為第二個石敬塘,而王倫原本不過是「狎邪小人」、「市井無賴」,胡銓由此獲罪被貶徙;岳飛從鄂州上書反對議和,秦檜恨之於心。

十二月,金使張通古到臨安,稱南宋為「江南」,即視之為偏居江南一隅的藩屬或地方政權,而且要求皇帝趙構拜接金熙宗「詔諭」,秦檜遂以高宗皇帝為徽宗居喪藉口,代替趙構拜接了金皇的詔諭。根據詔諭,金將原偽齊統治區河南、陝西地區劃給南宋,代價是南宋向金稱臣,保證「許每歲銀、絹五十萬」兩、匹。

3、和議夭折

南宋紹興九年三月,當時擔任金右副元帥的完顏宗弼(兀朮)對上述地區進行交割,但是,四個月後,金國朝廷的主和派失勢,重要人物宗磐、宗雋被以謀反罪處死。於是,主戰派完顏宗幹、完顏宗弼等掌握實權。不久之後,完顏昌也因與南宋往來密切事發,在南逃投宋途中被完顏宗弼抓獲處死。

紹興十年(2023年)五月,金國分兵東、西兩路重新攻占已劃歸南宋的河南、陝西地區,這標誌著不到一年半以前達成的和議被金國撕毀。完顏宗弼的東路金軍南下進入河南之後,河南各地很快就相繼投降,不過在南進至順昌府(今安徽阜陽)時遭遇劉錡和知府陳規所領南宋軍的頑強抗擊,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往開封,史稱「順昌保衛戰」。在劉錡等人的帶領下,在順昌保衛戰中南宋軍以少勝多,遏制了金軍打算渡過淮河進一步南下的矛頭,此為順昌保衛戰意義所在。

西路金軍則西渡黃河進入陝西,沿途州縣大多迎降,在經過與南宋吳璘等部一番艱苦搏殺之後,西路金軍基本控制陝西,但也付出很大代價。南宋的軍隊則退守蜀地,使金軍不得入蜀。

4、岳飛北伐

當東路金軍在順昌遭遇頑強阻擊的時候,南宋高宗皇帝也做了軍事上的部署。他先是呼叫劉光世節制李顯忠、王德兩軍進援順昌,接著命令張俊、韓世忠、岳飛兼河南與北諸路招討使,做出準備北上的姿態。但是,高宗皇帝的真實意圖不過是想阻擋金軍大舉進攻南方,而並不是奪取失地;他所要做的就是南撤退兵,保住半壁江山。

高宗皇帝退兵的指示對於岳飛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其實在岳飛做好進軍中原的部署之時,高宗即派遣李若虛以「計事」為名,要求岳飛退兵,而岳飛佯裝不解,開拔北進,很快就拿下潁昌(今許昌)、陳州、鄭州、中牟等地,七月初又攻占(原北宋)西京洛陽,接著又在郾城擊敗完顏宗弼(敗退的金軍傳往潁昌,也被那裡的宋軍打敗)。此時,南宋軍隊氣勢高漲,在河南地區已經佔據主動,金軍甚至開始準備北撤。

但是此時南宋的最高統治者再一次露出軟弱與昏庸的本來面目,他一方面擔心,被虜往金國的北宋欽宗趙桓尚在人世,一旦北伐成功自己將皇位不保,另一方面,他又對徹底打敗金軍心存疑慮,很弱智地唯恐金國惱羞成怒,斷絕與之和議的念頭。既然金軍的威脅已非迫在眉睫,南宋高宗皇帝在秦檜等人的謀劃下,立即迫不及待地傳旨退兵,於是張俊、韓世忠、劉錡所部相繼撤走。這樣,岳飛便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尷尬境地――北進則是違抗聖旨,不撤則只有獨自抗金。

於是岳飛只好在七月下旬退兵,中原地區重新落入金軍之手。至此,岳飛等部的北伐,因為不符合趙構與秦檜的意圖,在取得一系列戰績的情況下,宣告流產了。

第二年即紹興十一年(2023年)初,金都元帥完顏宗弼又率金軍渡淮南侵,岳飛提出的北進中原直擊開封的計畫遭高宗皇帝與秦檜的拒絕,不過金軍在今安徽巢湖一代遭遇劉錡、楊沂中、王德所部的頑強抗擊,特別是柘皋之戰,十萬金軍主力被南宋嶽、韓、張三大主力之外的部隊擊敗,值得一書。之後,金軍便渡淮北歸了。

5、釋除兵權

金軍南下的威脅解除之後,高宗皇帝所擔心的是抗戰派軍事將領手中握有重兵,難以節制,秦檜便借採納同鄉範同計策,說服高宗皇帝解除主張積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張俊等人的兵權,轉而任命他們擔任樞密使、樞密副使(岳飛為樞密副使),以把他們與各自部隊剝離開來。

不過三人對高宗皇帝意旨的反應是不同的,這也決定了他們日後結局之不同。張俊是轉彎最快的乙個,很快就將兵權交出,表示支援向金稱臣和議的既定國策。而韓世忠、岳飛則成為以高宗皇帝與秦檜等投降派的公敵,於是高宗宣布撤消三宣撫司,收回韓世忠、岳飛兵權,並提公升秦檜為左承相,以顯示與金議和之不可動搖。

之後,韓、嶽二人先後慘遭「修理」,岳飛於當年八月被罷官,十月便以謀反罪與部將張憲同下大理寺獄,韓世忠則在為岳飛鳴不平之後辭去烏紗。

6、二次和議

議和的障礙已被掃除,在秦檜等人的積極奔走下,金與南宋在這一年即紹興十一年的十一月又一次達成和議。這就是奠定整個南宋王朝對金關係的「紹興和議」。內容包括:

(1)稱臣:南宋向金稱臣,即「世世子孫,謹守臣節」,金主冊封趙構為皇帝。(2)劃界:

金與南宋之間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南宋割唐、鄧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3)納貢:南宋自紹興十二年開始,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年。

三、後記

紹興十一年的最後乙個月,年僅39歲的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與他一同被處死的,還有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岳飛的死,標誌著一代抗金派為之奮鬥十幾年的、收復中原河山的理想的終結,後人只能從《滿江紅》中體會他那滿含國恨家仇的內心世界。

此外,紹興和議之後,以秦檜為代表的議和派黨羽,遍布南宋朝野,秦檜本人則更是獨步中天,更被吹捧為「聖相」、「元聖」,由少保至太師,進而被封為國公。

紹興和議之後的二十餘年,南宋與金未發生大的戰爭,但是對於南宋來說,這種相對和平的局面是以政治上的不平等與經濟上的敲詐實現的。

清朝的皇帝們都是說滿語嗎,清朝皇帝到底說滿語還是說漢語?

滿語到了後期就被湮滅了。清朝皇帝上朝說的基本上是漢語 但是在某種特殊環境之下會說兩句滿語。例如罵人的話,例如過年祭祀的時候。當然說漢話,寫漢字 名臣和珅精通滿漢蒙藏文字,這在當時可是相當牛逼沖天的技能,可見當年主流還是漢族文化的,要不然小語種也不會變成裝逼技能 清朝皇帝到底說滿語還是說漢語?清朝皇帝...

皇帝們的童年是怎樣,皇帝小時候都是怎麼讀書的

在人們眼中皇帝們都是含著密鑰匙來到人世間的,注定一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享用不盡,但其實古代的皇帝從小比與同齡孩子辛苦的多,比如皇帝6歲就要上學堂聽老師講課,早上4點就得起床晨讀,一直學到太陽下山才能結束一天的功課,真的比我們現在的小孩子還辛苦的多。就說清代的光緒皇帝吧。在當年內務府檔案中明確記載光緒...

為什麼每朝代的最後幾個皇帝都是垃圾

盛極必衰。這是五千年封建文化的乙個傳統 在乙個極其有名的。開創過盛世的皇帝 就比如說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的那些個皇帝身後的社會一定都會存在很多漏洞 在這個皇帝在位時,一定不會顯露出來 而皇帝死了,或退位後。這些漏洞會顯現出來輕則國力重創 重則國家滅亡 而且並不是每乙個末代皇帝都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