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漢字演變對文言文學習有什麼幫助

2021-03-04 00:48:40 字數 5459 閱讀 5076

1樓:謝秀桃

漢字的演變規律具有很強的文化內涵,其中包含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如果將漢字演變規律與文言文教學結合起來,將會對文言文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對漢字的變化、造字的方法和文化內涵進行研究,並將其變化規律與文言文教學相結合,**漢字演變規律對文言文教學的影響和幫助。

漢字演變規律 文言文教學 作用

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語言,包含數千年的文化內涵,反映我國的民族精神。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漢字逐漸演變成了交際符號,但是漢字的演變規律和文化內涵是無法忽視的。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對文意理解不透徹,很多文字、詞語都無法準確領會其含義,這對文言文的學習極為不利。

將漢字的演變規律及文化內涵引入到高中文言文教學中,讓學生從漢字文化的角度出發,理解文字的本質,進而理解文言文的含義,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文言文的學習效率。

一、漢字的字形演變對文言文教學的幫助

通過對漢字字形演變的了解,能夠幫助學生區別文言文中漢字的古今含義。漢字從創始到現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經過多次的演變,在不斷的演變中漢字字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人很難通過變化後的漢字理解其古代的含義及想要表達的資訊,從而在文言文的理解中存在很大的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常通過對字意的反覆背誦記憶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使文言文的學習變得十分枯燥,使漢字失去特有的文化魅力。

在現代的漢字結構中,很多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省略了部首,而很多漢字的部首恰好存在表意作用,這就使得現代人很難通過漢字的字形理解其表達的意思。以漢字「生」為例,生的本意是「萬物復甦,草木生長」的意思,大多以「生」為部首的字都與「生長」有關。比如,「產」的繁體字為「�b」,其表達的意思就是「生長」,但是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b」字的部首被省略掉,使現代人很難通過字形來理解其真實含義[1]。

一些漢字的部首在演化過程中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使現代人無法通過對字形的觀察,領會其原始意義,從而影響其組成漢字的意義。比如,在學習中經常接觸到「書頁」的「頁」,在現代漢語中大多數人只知道其與書搭配的含義,卻不知道它在古代漢語中的原始意義。「頁」的繁體寫法為「�」,追溯到甲骨文,其字型形態表現的是人體,這是用整體映襯區域性的形象表達方式,以身體形象映襯頭部特徵。

現代一些與頭部特徵有關的字仍以「頁」為部首,比如「頸」、「項」、「領」等都是指脖子。還有乙個經常被人們誤解的「顏」字,很多人都只知道「顏色」二字的搭配,並不知道「顏」字的原始意義與頭有關,「顏」字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人兩眉之間的位置,這就是現代漢語中將「顏面」二字組合在一起的原因。

有些漢字的部首相同但是含義卻存在很大的差別,如果從漢字形體的原始形態來對其進行對比、研究,會發現相同部首的字間存在巨大的差異。以「耳刀」旁為例,在漢字的結構中我們可以發現,「耳刀」可以在漢字的左邊也可以在漢字的右邊,左右位置的不同就會導致漢字含義存在差別。「耳刀」在左邊其最原始的漢字形態是「阜」字,「耳刀」在右邊其最原始的形態是「邑」字。

「阜」在古代漢語中的含義是「土山」,「邑」在古代漢語中的含義是「城鎮」,這就使得由它們組成的字含義差別較大。比如「陂」「阡」「陌」「陡」「隧」等字都是與山體有關,而「都」「郊」「邸」「郡」「邦」等字都與城市有關。

二、漢字造字法對文言文教學的幫助

古人在造字過程中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的,主要包括六種造字方法,形聲、指事、會意、假借、轉注和象形[2]。通過對造字法的了解,能夠幫助學生對漢字構造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漢字的含義。接下來將舉幾個例子分析造字法對文字含義的理解。

會意字中是將兩個或多個獨體字,根據意思之間的相互關係合成乙個字,將這些字的意思進行整合,從而形成新的意思。比如「休」是由乙個「人」和乙個「木」組成,意為人靠在樹上休息。「休」字在以後的發展中拓展了單純的休息之意,也指在高階階層或者植物、建築的庇護下,保護弱小的意思,比如當代漢語中的「休戰」、「休止」等。

象形字是能夠從字形結構上就可以理解其含義,通過對象形字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漢字古今含義的差別。比如「步」字,追溯到甲骨文時期,「步」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是腳趾朝上的左腳,下部是腳趾朝下的右腳[3]。古代中的「步」與現代中的「步」存在一定的差別,古代的一步是指左右腳各邁一步,相對於古代來說,現代的一步只是古代的半步。

這也是「步」字結構的依據。學生在學習《勸學》時涉及「跬步」,是指古代的半步,現代的一步。教師通過對「步」字象形意義的講解,使學生能夠了解漢字的古今含義,解決學生對文言文本意的疑惑。

假借字的使用,提高了文字記錄語言的能力,但是假借字的使用為現代人對文言文的理解帶來了很多困難。被假借的字具有本身的含義,還具有表達同音或近音假借字的含義,這就使得在閱讀文言文時,很難確定其具體表達的意思。這就需要學生根據整篇文章或者整段文章的語境具體分析,比如「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中的「距」字,現代漢語意思中是「距離」的意思,但是這裡是「拒」的假借字,意為「把守」,學生通過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其表達的意思。

形聲字在我國的造字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其他造字法比較,略有不同,形聲字既有表音的聲旁又有表意的形旁,同時,有些字的聲旁也兼具表意的作用。比如「纓」字,「纓」的絞絲旁表示繩子,「嬰」表示讀音。在古代「纓」指帽子上的帶子,其含義的**是古代人在孩子出生後都會在孩子的脖子上掛上長命鎖等飾物以求平安,所以剛出生的孩子稱之為「嬰兒」,這也是「嬰」表聲的含義。

指事字是抽象的造字法,是指在沒有或者無法用具體形象來進行描繪時,就採用一種能夠有所指向的抽象的符號來表示。比如「上」、「下」,這兩個字是用「一」進行分割的「一」上面有「ⅰ」的指引表示向上,「一」下面用「ⅰ」指引表示向下。同時「兇」字也是典型的指事字,「ㄩ」表示坑,而「×」表示掉到坑里遇到的危險。

指事字可以分為獨體指事字、合體指事字和變體指事字。獨體指事字是指形體上沒有出現變更,只是用來表示抽象事物的字。一般都是以線條符號來對抽象的事物進行指事,比如「一」「二」「爻」等。

合體指事字是指當已有的符號或者文字不能夠準確表達抽象概念時,在原有的抽象符號或者文字形象上通過新增線條來引出概念,將成文的文字與不成文的符號組合而成的文字就稱為合體指事字,比如「元」、「中」等。變體指事字是指為了能夠準確地表示抽象事物,將成形的文字形象進行變化從而形成新的文字形象,通過變化為人們展現另一層概念,通常變體指事字都是在已成形的文字上進行位置變化。比如,「幻」「世」等。

三、漢字的文化內涵對文言文教學的幫助

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很多演變歷程都與民間風俗有關。比如「箸」的本意是「筷子」的意思,但是在古代造字時並沒有「筷子」這個詞,而是在漢字演變過程中,由於風俗的忌諱而演變過來的[4]。古代行船中忌諱說「住」,而「箸」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為了避諱,行船人將「箸」稱之為「快」,後來逐漸演變成為「筷子」。

一些漢字在現代漢語表達中可以通用,但是在古代的含義卻有很大的區別。比如「侵」、「伐」,在現代漢語中都表示戰爭、侵略,但是在古代中,這兩個字卻有本質的區別。「侵」是指直接侵犯他國領土,不需要正當的理由,具有貶義的色彩[5]。

「伐」往往是帶有目的性的征討,需要在戰爭前,先公布對方的罪行,然後以正當的名義戰爭,用於褒義。了解了兩字的區別,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季氏將伐顓臾」。

古人往往將自然作為崇拜物件,特別是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自然事物,古人會將其視為最高的地位。比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中涉及的「社稷」一詞,在古代中指土神和穀神[6]。土神和穀神都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所以人們視它們為最高的崇拜者,最後把「社稷」引申為國家,主要是因為土地和糧食是人們生存的必要條件,在二者兼備的情況下,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

綜上所述,文字的演變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對文字演化的了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文字的意思,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含義。文字演變的引入為枯燥、困難的文言文學習注入了新的學習元素,使學生在對文字**的過程中,了解了文字的文化內涵,激發了學習興趣,打破了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從而使文言文的學習更加輕鬆,同時也為我國文字的文化傳承提供了合適的契機。

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

2樓:十槍全脫靶

1.中國語言的根基所在!

2.從個人方面,有助於明理、明善、修身養性!

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哲,醫,佛,道等文化的精髓。

3.中國特有的文化形式!

作為中國人,應該對中國民族性的東西有所了解。「不知有秦漢,無論魏晉」!

4.對整個社會來講,也是一種無價之寶,具有及強的研究 價值(至於究竟有什麼價值,想必行內人更了解)。

3樓:啄b木w鳥

從網路語言看文言文的對於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幾千年過去了,我們可能聽不懂古人說話的語音,但是並不妨礙我們我們可以讀《詩》,讀《史》……

經常在bbs潛水,我才意識到了文言文的重要意義。

中國的文言文在世界上是獨此一家,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將書面語和口頭語剝離。文言文簡約、韻朗上口,資訊含量大,充分發揮了漢字六書構詞的特點,文言文一直使用到**初年的新文化運動,隨著白話文的推廣,文言文逐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

大家可能會看到,每一年《現代漢語大字典》都會說收錄了多少多少新詞,但是,這樣的速度在火熱的bbs和部落格時代是多麼的落伍。如果是有較長一段時間沒有上網或者平時不怎麼上網、甚至不上網的人們如果來看bbs,恐怕有很多地方會看不懂是什麼意思。如:

頂、沙發、斑竹、jjyy、bt……

以bbs為代表的網路因為身份的隱匿性和言論的相對自由使得人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發表自己的言論,除了部分精髓,大多數低俗無聊的語言充斥著網路,造成了網路語言的庸俗化。

網路諮迅的快速及時使大多數人可以很快的對諮迅進行迅速的反饋,當然速度(也包括鍵盤輸入和習慣的手寫的速度差別)帶來的缺失就是人為簡化、校對的缺乏和縮寫流行,造成了網路語言的快餐化。

使用網路的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富於朝氣和創新,敢於蔑視權威和傳統,所以不會苛守固定的模式和路子,可以把任何新事物用於自己的生活中,網路語言更新率不亞於流行時尚的變化,所以網路語言具有流行性。

但是大家想過嗎?我們日常正式生活的書面或者口頭都很少用網路語言----除非你是阿飛式的叛逆分子。每乙個人礙於自己的社會、家庭身份與地位還是以生活中的語言說話。

因為我們現實的生活與網路虛擬世界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當然兩種語言各自使用不同的背景場合了。

至此我才明白,老祖宗創立並堅持使用文言文是為了我們的文化可以世世代代流傳下去而不消失。

因為文言文,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經歷了多少風雨艱辛,現在依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同時期的另三大文明古國,只留下一推遺址。

大家知道,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有各自的方言,但是使用相同的漢字使得天南地北的人再怎麼聽不懂對方的話可以相互溝通,這奠定了中國各地大一統的文化基礎。

而文言文的使用,使得記載文化的文字,脫離了與口頭語接近的白話文,避免了因為口頭語言的發展變化而導致對文化傳統的繼承中斷或者誤解:

別說一百年,就是年紀大一點的人們來聽今天的小孩說話,恐怕有很多內容是丈二摸不找頭腦的,別提幾千年了。

據歷史考證,東南沿海一帶的客家話是最接近古漢語的發音和語言的,廣東的粵語帶著很多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結構。而我們今天說的普通話,並不是最正宗的漢語,而是和北方的各族方言混合後的產物!

網路語言的發展更證明了沒有知道明天的語言會是什麼樣子的。

但是只要是經過基本識字教育,就可以讀詩三百,可以讀樂府,可以讀唐詩,讀宋詞,讀元曲。兩千年前的《史記》和近代的一篇文言文在語法句式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文言文的使用,不僅使得中國記載史料所耗費的物質最大化的精簡,而且保證了文化的延續傳承。

非常可惜,新文化運動不僅錯誤的全盤否定了儒家思想,也全盤否定了文言文,這相當於毀壞了中華文化的兩大基石。

希望大家平時多讀讀文言文,補習補習自己的傳統文化課。

文言文學習的好方法有哪些,有什麼好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背誦應該是最好的方法,初中或者高中的課本上的文言文課文都是很好的素材,都應該背誦下來,還有就是 古文觀止 上的文章,找寫你喜歡的背誦,史記 也應該看看。這是我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背誦雖然比較累,但是是十分有效的。有什麼好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1 朗讀 中學生應當切實加強文言文朗讀的訓練。讀書百遍其意...

讀了課文楊氏之子,你對文言文有什麼印象

本組課文描述了楊氏子的聰慧,把楊氏子的稚氣和巧妙的回答描寫得惟妙惟肖!教導我們要學會隨機應變,用智慧型解決問題。讀了 楊氏之子 這篇課文,懂得了什麼道理 讀了 楊氏之子bai 這du篇課文,懂得了我們辯駁他人zhi時要講dao究技巧,要學會隨機應專變,用智慧型解決問題的道屬理。楊氏之子 選自南朝劉義...

學習文言文的好處有那些,學文言文有什麼好處 作文

浙江大學曾對已畢業的大學生們進行了一次調查,其中有乙個問題是 你覺得大學中文課程中最有用的是哪一門?結果出人意料,古代文學 高居第一。絕大部分畢業生認為 古代文學 能夠提高他們的情操和氣質,甚至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工作成績。學習文言文能體會到了文化美感。中學語文課本中的一些文言文 包括古詩詞 都是千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