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全國拉拉群塞
依.友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貳.擇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三.
論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四.
交友:「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論語之中關於友誼的句子
2樓:匿名使用者
1.友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擇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論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交友:「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論語中關於友誼的句子
3樓:暖暖炊煙裊裊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呼?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第一)
譯: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幾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時是不是很誠實?有沒有溫習老師傳授的知識?」
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第五)
譯: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3、顏淵、季路待。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
「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譯: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
「為什麼不說說各人的願望呢?」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
」顏淵說:「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
「您的願望呢?」孔子說:「但願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譯:孔子說:「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第十六)
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
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論語十則 中表現友誼的句子是
4樓:希夷恰
《論語十則》選取內容強調要虛向習句: 曰:見賢思齊焉見賢內自省(《仁》) 曰:三行必我師焉擇其善者其善者改(《述》) 本認孔兩句僅強調要虛向習且同強調要善於向習注意習
論語裡有哪些著名的句子
5樓:稀硝酸
1、學而時習之,不
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譯: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並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不貪圖飲食的滿足、居室的舒適(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說話謹慎,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請教,這樣做,就可以說是乙個好學的人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譯: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溫故知新)
譯:溫習已知的舊知識,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藉這一點做老師了。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論語·為政》
譯: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立足與社會,四十歲時能通情達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歲時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歲能聽的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已經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7、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譯: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愛真理勝於愛生命)。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舉一反三)
譯:(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麼也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告訴他(四方形)的乙個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個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識)了。
9、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譯:發奮時候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候就忘記了憂愁,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罷了。」
10、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譯:古代讀書人學習的目的,在於修養自己的學問道德(然後去為國家、人民服務),現在讀書人學習的目的,在於給別人看(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和任用)。
6樓:丿浮誇
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白話釋義: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
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白話釋義: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白話釋義:有三種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實的人交朋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們,這是有益的。
同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當面恭維,背後誹謗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7樓:匿名使用者
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天寒地凍,才曉得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在艱苦的環境裡才能看出乙個人的節操和品格。
在艱苦的環境裡才能真正考驗人。
2、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溫和、善良、嚴肅、節儉、謙遜。
孔子每到乙個國家,必然聽得到那個國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和態度獲得的。
這也是我們求知、做人應具備的品格和態度。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只是讀書,卻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讀書,就會疲憊而無所獲。
「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就達不到好的效果。
4、三人行,必有我師。——《論語·述而》
三人同行,另外兩人一定都是我的老師,他們身上有好的地方,我就向他們學習。他們身上有不好的地方,我就對照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那毛病,有,就改正。所以這裡的「師」,不一定是超過我的地方,而是從好壞兩個方面去學習。
5、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孔子的**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們幹出政績不要急於求成。
事物發展有它的規律性,學習上也要循序漸進,不打好基礎,就想攻克尖端科學,快出成果,也是辦不到的。
6、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這句話說明了對真理的渴望。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這首詩,正是表達了這種思想,對自由、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可以使人捨棄生命。
8樓:阿沾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學習並且按時地去複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過了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複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藉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和再傳**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
《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
」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永珍,《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原則。
孔子(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相傳他有**三千,賢**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其行事。
在《論語十則》中表示虛心好學的成語有哪些
1 三人行,必有我師 2 敏而好學 3 不恥下問 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 見賢思齊 一 1 釋義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2 原文 論語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 孔子說 幾個人同行 在一...
論語中表示當朋友不了解或者誤解自己時的語句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解釋 別人不了解自己,並不煩惱怨怒,這不才是君子嗎?不畏人之不己知,畏不知人也。不怕人家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論語中的什麼常用來表達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當別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準則。或者誤解自己的時候,不生氣。這不也...
h在化學中表示什麼,H在化學中都表示什麼?
可以表示很多含義 也可以自己定義它的含義 通常情況下大寫的h表示 1 氫元素 2 表示乙個氫原子 3 有時也表示氫的相對原子質量 4 還可以表示氫元素的一種同位素氕 h 表示氫元素或1個氫原子 h代表焓變 planck常數 如果沒有特別註明的話那就是表示h元素 是h元素或者乙個h原子 如果沒有特別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