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命中註定的
因為舌尖一帶來了從未有過的震撼,舌尖二想給觀眾帶來同樣的震撼體驗本來難度就上了乙個台階,再加上舌尖二里摻雜的太過明顯的主旋律感,讓人感覺已經不是單純的美食紀錄片了。
舌尖上的中國2為什麼不如第一部
2樓:匿名使用者
《舌尖》第一季火的一塌糊塗,與執行導演任長箴的堅持是分不開的,她組建的拍攝團隊大多來自體制外,有見地,不妥協,而任本人更是固執,此外央視對於第一季的干涉並不多,故出來的效果非常好,這是情理之中的。然而,第一季火了,央視就來摘桃子了,明顯是想打造舌尖品牌,而且放言拍第
三、第四部……
真正為第一季付出汗水的主創們大多被湮沒不提,慶功會上也只有陳曉卿和一眾領導罷了,而任長箴也被踢開。這就是中國特色!
《舌尖》第二部開播至今,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吧。我充滿期待地看第一集,感覺並沒有我期盼的那麼好,不過也不差,算是中規中矩吧。第二集拍的很有特色,有武俠片的風格,想來分集導演是很有個人導演風格的乙個人。
然而到了第三集,達悟族和切糕的亂入使我有種不詳的預感,這是要幹啥?而且這一集敘事很亂,節奏太快,讓人看了很不自在。
戲劇性轉折在昨晚出現了,第四集《家常》一出,網上罵聲一片,一位母親為了孩子五年不見丈夫,婆婆化療十幾次不回家看望,這樣的價值觀誰敢苟同!你全心全意為女兒好,然後你知道這就是真的好嗎?還有就是421家庭的敘述,大篇幅生孩子的講述,讓人分不清這是《舌尖上的中國》還是《舌尖上的感動中國》,抑或是給母親節的獻禮片。
作為一部有人文特色的美食紀錄片,觀眾並沒有苛刻到絕對不能容忍你煽情,但是你煽情到如此三觀不正,如此做作的份上,誰還會買你的賬!
《舌尖上的中國1》和《舌尖上的中國2》為何有如此的差距呢?
原因很簡單,主創人員大換血。第一部的總導演是陳曉卿,央視紀錄頻道副總監,所謂總導演也就是個統籌,其從來沒有去過拍攝現場,執行總導演是任長箴,原在央視工作過,後離職,脫離體制,第一季七集的分集導演都是任選定的,有張銘歡、楊曉清、馬羽潔、胡迎迎等。
第二季的總導演還是陳曉卿,但執行導演是何人不清楚,反正不是任長箴,各分集導演也是大換血,大家看過就知道了。
昨天《家常》播完,很多網友到導演鄧潔的微博下面抨擊,這位大導演頗為不滿。
央視這種摘桃子的行為讓人實在是無語,而拍出來的成品,實在是大失水準,起碼跟人們期待的相去甚遠。感覺第二季的主創就是在模仿第一季,然而畫虎不成反類犬,東施效颦,以致造成今天這種局面。
說句題外話,任長箴後續拍的《悅食中國》也很不成功。
3樓:毛驢天子
第一部除了導演是中國人,剩下的老外也很多。第二部都是黑幕了。跟第一部比不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本來就是講中國美食文化的記錄片,美食離不開人文,我覺得第二部更好看,如果想看單純的美食類節目,可以移步,個人並不覺得第二部不如第一部。
為什麼許多人覺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不如第一季?
5樓:zsc50號公路
1.期望值太高
續集,這是乙個世界性的難題。客觀的說,不管什麼劇,續真的不好的拍。對於第一季來說,觀眾對它一開始就沒有期待值,但是《舌尖2》,有了《舌尖1》作對比,觀眾對於它的要求,不管是從素材,剪輯,拍攝上來說都有更高的期望值。
2.從素材上來說
舌尖2在某些部分已經重複拍攝,有炒冷飯之嫌,比如養蜂人,掛麵工藝,干絲兒,辣椒油,菜籽油這些都有其他節目專集呈現,拍攝剪輯都是新的,但是素材本身確實重複的。所以會有點看不下去的感覺。
3.從定位來說
舌尖1是更加注重美食的展現,舌尖2注重的中國人文情懷,生活方式的體現。這是不同的命題,不論好壞。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舌尖1》裡面選擇美食的製作者,要麼是擅長烹飪,要不是對食物本身有著深刻的理解,總之跟烹飪的關係是比較近的。
但是《舌尖2》裡面對於人物的選擇可能只是因為恰好,在外打工的兒子從外面回來,媽媽做了一頓美食給他。人們都是喜歡看故事的,也不是說這個不好,但是對於吃貨的我來說,還差那麼一點。
4.網上有文章說過《舌尖2》和《舌尖1》體質上的差別。
文章是這麼說的「《舌尖1》是體制外人首創,《舌尖2》是央視帝國內部人馬重金打造的。在《舌尖上的中國》之前,任長箴在家裡澆花,閆大眾(首席攝影)在拍廣告,胡迎迎(第二集編導)是在給公司拍宣傳片,馬羽潔(第三集編導)是在拍農業科教片,顧潔(《花絮篇》編導兼攝像)在找人要上乙個**的工錢。他們當中有些人曾經在央視工作過,但現在多轉做自由職業者。
任長箴被任命為執行總編導之後,把他們都找了回來。這幫人都有了15年以上的電視拍攝經驗,但近些年已經很少拍紀錄片了,用胡迎迎的話說「養不活自己」。這次被任長箴召集拍片,多少有幾分《少林足球》裡周星馳遊說當年那幫師兄弟踢球的味道。
朱樂賢說這在央視叫專案制,跟專案管理一樣,央視自己的人不夠,再臨時外聘一部分人,「因為我們要團結更多的力量來做乙個**。」」
其實就個人來講,覺得它還是不錯的。咱們講一講優點。
1.舌尖2比舌尖1有深度
不得不說,在立意上,第二季比第一季有深度的多。第一季注重的是舌尖,第二季注重的是中國,一下子從小的「舌尖」跳躍到了「中國」這個命題,從美食講到了人文和情懷,用這種特別的方式道出了中國特色,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讓中國人和外國人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中國的文化,和每一點蘊含在中國人生活當中的內涵。
2.依然立足於美食,重視美食
續集真的是太容易跑偏了,尤其是這些比較火的劇,有些甚至會大改革,比如小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中國版《孤獨的美食家》,忘記了美食的初衷,一集裡面美食不到10分鐘就去聊生活啊,智慧型啊等等,這裡就不一一提到了。所幸雖然舌尖2更加注重情懷了,但是依然有不錯的美食呈現。
為什麼有人說我們新出的《舌尖上的中國2》抄襲bbc?bbc是什麼記錄片?
6樓:匿名使用者
官方已經解釋咯,買過版權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官方解釋……簡直就是被逼無奈下才放出來的早知如此,你為何不在畫面上標上 相關畫面資料來自***?純粹的就是想裝聖女,想立牌坊,結果發現裝不下去了,只好說,牌坊是我花錢買下來的。真正的紀錄片如果有引用,都會在畫面上有文字說明的,舌尖2連這種說明都不寫,純粹就是想讓非專業的一般觀眾覺得都是他們的牛逼!!!
8樓:匿名使用者
即使不說什麼鏡頭相似情節相似台詞相似,就想問有沒有林芝當地的人出來說明下當地到底有沒有用藤條爬樹的方法,有沒有這麼上樹採野蜜的風俗?如果都沒有,那就別提其他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是因為攝製組台灣過境時間有限。。。就把bb裡的飛魚拉到了這段
10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星球》上也有一段爬樹採蜂蜜的。
舌尖上的中國2的負面評論
11樓:阿瑟啦
2023年5月,《舌尖2》第一集《腳步》中,開頭部分藏族小夥子為了採新鮮蜂蜜而爬上高達40公尺、相當於十層樓高度的大樹的畫面都是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拍攝的。
但是植物學博士「顧有容」卻對這段畫面提出了質疑:「這一段所謂的『致敬』不敢苟同。那藏族孩子一開始爬的是一棵樹幹挺直高大的針葉樹,根據樹冠的形狀、分枝的特點,可以判定這是一棵松屬的喬木。
」而三小時後到達樹冠,「顧有容」根據畫面中的橫枝及樹葉判斷:「實際上這是一棵殼斗科的高山櫟,前後根本就是兩種樹。松樹很高大,爬起來很激動人心,但是上面不太可能有蜜蜂能做窩的樹洞;櫟樹倒是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樹洞,但是高度一般不會超過10公尺,而且橫枝的位置更低 。
片中說『40公尺高沒有任何保護』的時候,這孩子離地不會超過2公尺。」
植物學博士顧有容發表博文稱《舌尖上的中國2》第一集《腳步》中爬樹取蜜的鏡頭疑似「造假」。該集導演李勇受訪時回應稱,白馬占堆爬40公尺高樹的事為真事,只是拍攝高處取蜜片段出於安全因素考慮才「換樹」。
顧有容在博文裡表示鏡頭呈現的後半段爬的樹為離地不會超過2公尺的櫟樹而非松樹,因而推斷爬40公尺高的樹取蜜為「造假」。對此《腳步》分集導演李勇受訪時稱,藏族青年白馬占堆爬40公尺高樹取蜂蜜的事確為真事,只是因安全考慮,為保護拍攝物件才在拍攝高處時「換樹」進行拍攝,他表示這是國際紀錄片中也會採用的拍攝手法。 跳跳魚
在第一集中,以1/8秒快速釣起跳跳魚的楊世櫓,此前受訪時也承認片段中的「高人」並非自己,而是三門縣獲得第四屆跳魚節「釣跳魚王」邀請賽第一名的周紅井。
小提琴母女
此外,有網友發文稱「舌尖」第四集《家常》中的女提琴手子鈺是導演陳磊公司的藝人。「舌尖」官方微博發文回應:「舌尖所有主人公均與導演組無任何利益關係;導演陳磊、鄧潔為上海電視台在職員工,名下並無任何公司。」
《舌尖上的中國》為什麼會火的一塌糊塗
12樓:含羞草耶
佛教有云:「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追逐五欲六塵,體會「聲香色味觸法」。借用民間的說法就是:
食色生香!相比之下,《舌尖上的中國》有情調地調情,不經意間觸及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情緒,火得令人咋舌。
我不知道,乙個午夜靜靜地蝸居在陋室中爬格仔的瘦肉男吞食饅頭,和一介酒意微醉莽漢武夫究竟有什麼分別?中國人歷來看人下菜碟,過分強調「分別心」。但就《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紀錄片名字背後的中國美學精神和詩意語境來看,有道是,未及出招,輸贏已成定局。
這部經錄片成功之道顯然是不失時機地打動所有中國人的五欲六塵。
不是嗎?舌尖輔以中國佐料,幾個感性或嚴肅詞彙的**疊加,總編導陳曉卿用自己的光影世界和民間美食文化不經意地讓我們體驗到一次聲香色味文化之旅。這種**的鏡頭和精神表達,就像看資深食客翻看沈巨集非的食美專欄,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乙個「爽」了得。
若就市場營銷學解析,《舌尖上的中國》火得一塌糊塗其實是一種必然。畢竟,中國是乙個「民以食為天」的文化大國,不管從李白等文人墨客酒意詩性的美詩篇,還是劉曹青梅煮酒的莫測風雲,不管是魚肉鄉里橫行天下的「霸王餐」,還是飢鴻遍野的草根和觀音土……大都離不開乙個「吃貨」,大都脫不過乙個「吃」字!
也許只有吃,才能將中國人緊緊地聯絡在一起。而就《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的風格來看,現代獨白和不動聲色的敘述中不乏古典美學的味道,自然景觀、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皆有獵涉。只不過,相比《活著》等民生影片,這部紀錄片拍得顯然有些過於唯美,過於理想化,給我們構建了乙個烏托邦式、陶淵明田園式的美好中國。
其實從遠古洪荒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當下,在中國,美食文化永遠是一場可怕的戰爭,從官場上的大吃二喝到小弄堂裡平民式的油條,從毒大公尺到地溝油,目光過後,觸目驚心。不過,也正因為這種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之大,也讓《舌尖上的中國》看起來很美,看上去更美。
民俗有云,革命就是請客吃飯,相比之下,我覺得《舌尖上的中國》其實描繪的是古典的中國,田園的中國,哀民生之多艱,美食也便成了乙個美麗的信仰和精神傳說。之所謂,六根追逐五欲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皆有影射。
由是,如果說展示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的《舌尖上的中國》營銷成功的話,成功的關鍵則是「富有情調的調情」,讓每個「中國吃貨」或「不是吃貨的吃貨」都**地從中看到自己或經歷。
這就是整個中國美食的真相。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五欲六塵,聲香色味觸法。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舌尖上的中國什麼意思,舌尖上的中國中的舌尖是什麼意思?
舌尖可以理解為吃的,引申為美食,舌尖上的中國只中國的美食。但是節目中,是借美食來介紹中國的傳統文明。舌尖上的中國中的 舌尖 是什麼意思?5 舌尖上的中國 為中國 電視台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美食生態。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 倫理等方面的文化 見識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配音叫什麼,舌尖上的中國的配音是誰
李立巨集為 舌尖上的中國 解說 舌尖上的中國 為中國 電視台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通過對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 倫理等方面的文化 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 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 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本片製作精良...
《舌尖上的中國》材料材料材料三《舌尖上的中國》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閱讀下面的材料,舌尖上的中國 走紅的原因。4分 材料一 這幾天,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 火了,不僅吸引無數觀眾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讓許多 下感動的淚水。本來,無論從選題還是從播出時間來看,舌尖上的中國 都只能算是螢屏上的 弱者 它出乎意外地走紅螢屏,帶給我們超越美食的思考。材料二 看這部充滿溫情的紀...